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 课堂教学设计样例范本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热选4篇】
好文供参考!1/21课堂教学设计样例范本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热选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课堂教学设计样例范本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热选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第一篇】课前准备1、关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2、一组中国民居邮票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1、出示民居邮票一组,说说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民居。2、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好文供参考!2/21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①研究内容: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②研读方法: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好文供参考!3/21傣家民居。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①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②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五、体会说明方法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①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③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④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好文供参考!4/21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六、课外拓展,迁移练写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我国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开始至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总共发行四套民居邮票,即普二十三、普二十五、普二十六、普二十七,共发行二十一枚,从一分的内蒙古民居邮票开始至二百分的江西民居邮票,四套邮票全部为影写版,由北京邮票厂印制,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票面上的民族建筑,造型生动,图案漂亮,这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你想了解更多地了解这些邮票上的民居故事吗?2、发放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拓展阅读。内蒙民居──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一般为园形,古代称“穹庐”“毡帐”。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外侧包羊毛毡,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园形天窗,是一种可移动式园形住宅。在柳条两侧涂料灰草泥代替毡子,即成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好文供参考!5/21包。在两个园形住宅之间,联以土墙,成为并列的3间房屋而演变成土房。西藏民居──藏南碉房。西藏南部各地的乡村和城镇,石村丰富,民居一般用石砌墙、高2-3米,称为碉房。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平屋顶,有的设外廊。木梁、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在广大牧区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帐房。帐顶是用牛毛织成的毡毯,四周用草泥块围成矮墙。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生活习惯及自卫防御的需要。东北民居──吉林-蒙古族马架房。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农民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在山墙开山,形如吉林东部山区汉族农民的马架,故称马架房。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椭圆顶,极似蒙古包,保持了蒙古族的民族习惯。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坯墙围绕,当阴雨连绵之际,墙壁会因潮湿而脱落,房屋寿命难以保持长久。北京民居──四合院。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大多坐北朝南,面南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起,俗称“四合院”。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好文供参考!6/21活动的中心。上海民居──上海“石库门”房子。上海旧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园楼外,以里弄“石库门”房子代表性。因为上海繁华,人口稠密,住宅大都成排组成,相互毗连。户内建筑布局紧凑,高2-3层,青瓦坡屋顶,并有小型晒台,在建筑正面和墙头、大门等外常作简单的装饰。楼上楼下,小巧玲珑,青瓦覆盖,阁楼晒台,绿树掩映,十分幽雅。陕北民居──窑洞。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少雨地带的民居。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温温度比较稳定,可谓冬暖夏凉。窑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窑)、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窑洞三种。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其采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少。台湾民居──台湾民居的基本形态是三合院、四合院。屋顶前后坡落水。农家多用三合院,前面广场可晒农作物。较富裕的人家或官司家住宅则多用四合院,有门厅与正厅的缓冲,秘密性较高。布置作业: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1篇说明短文。好文供参考!7/21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第二篇】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2、体会课文中描写的手法。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热爱身边的自然环境。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审题质疑,初读课文。1、板书课题,引情激趣。提问:你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什么?2、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幻灯出示自学提纲,请学生按纲自学。①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②默读学文,用圆点和横线画出生字词,并出声读三遍。③浏览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由小组长带领,互相说说自己通过学习,懂得了哪些知识。好文供参考!8/21(3)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检查验收,由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随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欣赏”等简单词语,而一些重点的词语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等则要等到下一节课来理解,做到有主有次,分散学习。3、学习第1自然段。(1)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读了这段知道了什么?(2)从哪些地方看出树多?(出示红松、白桦等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其特点)(3)自由读,指导读,体会“绿色海洋”的美。二、精读“春夏”两段,总结探究方法。春、夏、秋、冬四段写法不尽相同,因此教学设计暗含着一条“教——扶——放”的线。“春”由老师领学,“夏”由老师引导学,“秋”、“冬”由学生自学。1、教师首先说一说“春”段的学习过程。(1)指名读:找一找,描写了哪些景物。(2)轻声读:想一想,这些景物美在哪儿?(3)重点理解描写树的句子。首先:作者为什么用“抽出”而不用“长出”?这个问题可以看教师的直观演示。然后:教师范读描写树的句子,学生仿读,以培养学生听、读能力。好文供参考!9/21(4)引读。师说:春天醒了!(学生读描写树木的句子,以下类推)雪化了!小鹿跑出来了,……春水流了……河水流淌着……”(醒、化、跑、流、淌,描绘了春天来到,万物复苏,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读后再想像画面,概括出春天的特点)2、“夏”段的学习过程基本和“春”段的相同。首先师生共同回忆“春”的学习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学习方法和探疑方法。(1)读——找景物。(2)读——写特点。(3)读——悟其情。3、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学习,学习步骤如下:(1)默读“夏”段,自己划出“夏”段描写了哪些景物。(2)自由读:小组议一议这些景物美在哪儿?(3)在学生自读汇报时:重点学习描写树的句子,理解夏季小兴安岭树木有什么特点。抓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这几个词,问学生把这几词的位置换一换行不行。因为这几个词都是描写夏天树海生机盎然的景象的,用词很有特色,很准确,所以在这里,用换词比较的方法来深刻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好文供参考!10/21(4)借助图片或录像理解“浸”、“千百缕像利箭一样的金光”等词或句。(5)在理解的基础上引读,不同的是用“因为……所以……”引读。因为“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所以“早晨……”(通过引读,理清分句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段落内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板书设计:14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按时间顺序描写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自学“秋”、“冬”两段,议疑解疑。运用第2段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秋”、“冬”两段。1、小组学习,看看按上述学习步骤可提出哪些问题。2、小组交流,做课后习题。3、小组汇报。(抓住“飞舞”、“刮”、“积满”等词进行理解)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领略“秋”、“冬”之美。5、问学生是否明白了课初提出的两个问题,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小兴安岭美在哪里?好文供参考!11/21作者是怎样写(小兴安岭的美丽)的?这一环节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取长补短,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回答问题时集思广益,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至此,学生的问题一一得到解答,达到解疑目的。二、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1、默读课文,看课后表格思考。小兴安岭都有哪些宝?第一宝是什么?看表格可以一目了然地使学生认识到除了“太阳、雪花”等外,绝大部分景物都是小兴安岭的宝物,进一步体会小兴安岭不但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而且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如下:小兴安岭不但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而且是一座巨大的宝库。2、看图书或录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三、词句赏析,巩固练习。1、找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说一说好在哪里。2、你认为文章哪一段写得好,为什么?3、从春、夏、秋、冬四段景物描写中任选一段,有感情地背诵。教学设计模板【第三篇】好文供参考!12/21有幸聆听了重庆市特级教师王君老师的报告《我的青春语文观——我的语文教学探索之路》。报告中,王老师讲述了十几年来的语文探索经历,详细阐述了自己语文教学创新的四个层次。王老师语文教学创新的四个层次是这样的:1、在新颖独特的课堂设计中创新。2、在灵活扎实的语文味中创新。3、在诚恳机智的学情应变中创新。4、在把握语文学习规律和健全语文学习制度中创新。从她讲述的内容中,我窥探出,这所谓四层次,其实包含着她走过的语文教学的四个阶段。一是对教材钻研的课堂设计阶段,二是以语文训练为主的导学阶段,三是学生为主体的以学论教阶段
本文标题:课堂教学设计样例范本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热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465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