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市场失灵和微观市场经济政策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市场机制的作用和缺陷一、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机制是指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价格机制是指价格的变动可自动协调各个决策者的活动。市场机制的作用在于有效地配置资源和协调一国经济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其作用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才能实现。二、市场机制的缺陷•垄断因素阻碍市场机制的作用;•完全竞争市场无法提高公共物品;•外在经济效应的存在使市场失灵,资源不能有效配置.•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的收入分配十分不平均;•市场不能在现在和未来之间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的各种情况,也是市场机制的某种障碍造成资源配置失误或生产要素浪费性使用的情况。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成为所谓的“市场失灵”。•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第一节垄断与反垄断政策第二节外部影响第三节公共物品第四节不完全信息第十二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第一节垄断与反垄断政策一、垄断与低效率二、寻租理论三、对垄断的公共管制四、反托拉斯法一、垄断的含义与低效率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为Qm,垄断价格为Pm>MC,出现低效率的资源配置。Pm>MC,潜在的帕累托改进难以实现,于是整个经济偏离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均衡于低效率之中。图11-1垄断与低效率*qmqdmP*PARDMRabcPm>MC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使得消费者和厂商得到好处.帕累托最优P=MCMCAC图11-1垄断与低效率*qmqdmP*PARDMRMCabcPm>MC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使得消费者和厂商得到好处.帕累托最优P=MCNO!图11-1垄断与低效率*qmqdmP*PARDMRMCACabc经济福利=消费者剩余+经济利润0帕累托最优P=MC二、寻租理论现在转到获得和维持垄断的过程分析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付出的代价,是一种浪费:它不是用于生产,没有创造任何有益的产出,完全是一种“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这种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被概括为所谓的“寻租”活动: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的活动。完全竞争:总的经济福利=生产者的经济利润+消费者剩余垄断总的经济福利bcp*d=生产者的经济利润+消费者剩余;二者相差abc,净福利损失了。这是就结果分析。现实中,损失更大,可能包括垄断厂商的超额利润寻租活动原则:代价<垄断地位可能给他带来好处。单个寻租者的代价要≤垄断厂商的垄断利润bcP*Pm。整个寻租活动的全部经济损失=所有单个寻租者寻租活动的代价的总和。且还将随着寻租市场竞争程度不断加强而不断增大。三、对垄断的公共管制P260已讲过qAARD=cPPzPmPCACMCMRmqcqzqA图12-2对垄断的管制:递增成本---西方国家的管制机关对公用事业的价格和产量的管制。分对自然垄断的管制和对非自然垄断的管制。qARD=cPPzPmPACMCMRmqcqzq图12-3对垄断的管制:递减成本AR<AC四、反托拉斯法政府对垄断的更加强烈的反应是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从1890年到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法(1890)、克莱顿法(1914)、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罗宾逊-帕特曼法(1936)、惠特-李法(1938)、塞勒-凯弗维尔法(1950)。统称反托拉斯法。美国的托拉斯法规定,限制贸易的协议或共谋、企图垄断市场、兼并、排他性规定、价格歧视、不正当的竞争和欺诈行为等,都是非法的。•执行机构:联邦贸易委员会、司法部反托拉斯局案例1AT&T公司的分割1984年1月,美国政府决定开放电话市场,公众的普遍反应是并不乐观甚至抱怨不断,指责政府非要国民生活中少得可怜的几种有用之物(这次轮到电话)搞垮而后快。在分割改革之前,AT&T垄断着美国的电话通讯服务,为所有人提供长短途电话服务,现在则改由一家地方电话公司(“婴儿贝尔”)承办本地电话,而在长途电话市场出现包括AT&T、MCI、Sprint在内的多家公司竞争的局面。从公众的反应来看,你可能认为现代通讯就此终止。人们投诉在打长途电话时,必须先拨一个长途代码,然后在拨所要的电话号码;投诉需要面临两份不同的电话收费率:一份是本地电话单,一份是长途电话单。人们抱怨服务倒退。分割实施5年中,租用电话的费用下降了50%。许多新增设的电话服务,包括拨号等待、电话信箱、自动拨号、话音转送和三路传呼等已广为人知,为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电话卡同信用卡一样广泛进入日常生活。传真设备成为办公必备之一(当然与技术进步有关),但这一政策带来的竞争压力毕竟极大推动了这一进程。电话费却明显上涨,几乎全面抵消了前者带给消费者的利益但这一结果并未超出经济学家的预期。在市场开放之前,AT&T控制着全国的电话通讯服务,通过收取较高的长短途电话服务来补贴短途电话用户,从而减少短途收费。市场完全放开后,长短途电话分为两个市场,各公司只能参与其中一个市场的竞争。这样,短途电话就失去了长途电话费的补贴,上升不少。但是,总的电话费用(含长短途)已开始逐年降低,开放政策将有助于促进电话费的进一步下降。案例2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兼并较量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两大公司共同统治美国碳酸化软饮料市场。1986年初,两家公司同时想到通过兼并扩大自己的规模。同年1月,百事可乐首先提出以3.8亿美元收购“七喜”,后者是美国第四软饮料生产商。2月,可口可乐不甘落后,抛出购买第三大软饮料市场商“辣椒博士”的计划,价格是4.7亿美元。兼并将使强者更强。两个可乐所占市场份额分别是39%和28%,“七喜”和“辣椒博士”则为6%和7%。几个月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经过一系列调查核算,宣布反对上述两个兼并计划。法则“荷尔芬达尔-希尔施曼指数”(HHI)=市场各个份额的百分数的平方和。如整个产业只有一家公司,HHI=1002=10000;如这个行业有1000家公司,每家占有0.1%的市场份额,HHI=(0.1)2×1000=10。可见,HHI越大,产业竞争越小1982年,美国联邦政府将产业划分为三种类型,规定相应的政策,成为有关兼并守则。HHI水平产业类型建议对策小于1000不集中允许兼并,不干预1000~1800中等集中若兼并将使HHI提高100以上,必须加以干预大于1800集中若兼并将使HHI提高50以上,必须加以干预兼并前:HHI=392+282+72+62+52+15×12=2410若兼并:HHI=(28+6)2+(28+7)2+52+15×12=3312在消费者对一些垄断性公用事业的价格和服务的阵阵批评声中,民航的“三国演义”、电信的一分为六、铁路的网运分离等等。说明改革已经触及到难度最大、影响力深远的关键部门。对这些领域的改革,首先,要实行政企分开。长期以来,垄断性较强的公用事业,大都政企一家或“明分暗不分”,这是许多产品和服务难以改善、运作难以顺应市场规律的根本原因。要想让这些领域走向市场,必须果断地实行政企分开,必须坚决地割断主管部门与产业间的直接利益关系。其次,要打破“一花独放”的垄断局面。我国公用事业取消垄断势在必行案例3从世界发展潮流看,垄断性公用事业走向“分治”、走向多家经营,走向对民间投资开放是大势所趋,一些原来认为不可能实行竞争的领域如铁路、电力、电信等,多家竞争的局面早已形成。因此,降低市场准入程度,以竞争促发展,以竞争改善产品和服务,提高效率是各产业的必然选择。第三,由于垄断性行业特别是公用事业的特殊性,还必须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包括政企之间、企业之间、产业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既要保证企业的商业利益又不损害公众利益,既要取得行业的经济效益又不损害社会效益,是公用事业企业改革的一大难点。因此,在体制设计、盈利目标安排上,对此要有周全的考虑。同时,要建立公开透明的公众参与机制,以及行之有效的听证会制度,对企业的成本、营销、价格进行有力的监控。我国电信改革大事记★1988年,中国国家体改委提出中国电信改革方案,准备建立市场竞争机制。★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原邮电部向社会开放部分电信业务,包括无线寻呼等9种,而基本电信业务──电话业务尚未开放。★1994年1月,吉通通信有限公司成立。★1994年7月,中国联通公司成立。★1998年3月31日,信息产业部成立。成立4年的中国联通公司虽然在寻呼、移动通讯市场取得不俗的业绩,但远远没有达到形成双寡头竞争所需的10%的市场份额。★1999年2月11日,在国务院总理办公会上通过了宽带IP网项目。3天后,中国电信改革方案通过。★1999年3月1日,中国信息产业部对现行邮电资费进行调整。★1999年4月,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成立。4月27日,信息产业部批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吉通公司进行IP网络电话业务试验。★2000年6月,中国联通在纽约、香港成功上市,筹集资金56.5亿美元。★2000年12月,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我国首家中外合资电信运营企业-上海信天通信有限公司成立。国务院批准再次对电信资费进行结构性调整。★2001年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铁通、中国吉通、中国网通、中国卫通等企业。2008年中国电信业重组方案2008年5月23日十点正式宣布。电信重组后:新移动:中国移动+中国铁通+TD-SCDMA新电信:中国电信+CDMA网络+CDMA2000新联通:中国联通(-CDMA网)+中国网通+WCDMA案例分析4:微软垄断案自1890年美国第一部反垄断法《谢尔曼法》问世以来,围绕着垄断和反垄断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西方国家的反垄断实践,尤其是在遇到“国家利益”时,问题就变得更加复杂。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瞩目的微软垄断案就是很好的例证:美国和欧盟的判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案例分析5:微软垄断案美国的判决1997.10,微软将其Explore浏览器与Windous95视窗操作平台进行捆绑销售。97.12.11,杰克森法官发布指令,要求微软停止将Explore浏览器与Windous95或任何更新版本的操作平台进行捆绑销售,微软不服上诉。98.5.18,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联合提出诉讼,控告微软公司违犯美国的反垄断法。99.12.6,美国司法部和19个州联合提出诉讼,指控微软公司至少以4种方式违犯美国的反垄断法。2000.6,联邦地方法官裁决微软通过捆绑销售视窗操作系统和浏览器排斥竞争对手,存在垄断行为,并下令一分为二。该判决次年被联邦上诉法院驳回。案例分析5:微软垄断案2001.11,微软与司法部达成和解,并得到纽约等9个州的认可,但加利福尼亚州等9个州拒绝。2002.1,美国华盛顿地区联邦法院作出裁决,对微软与政府和9个州的和解协议认可。协议的内容:微软将面对至少5年的惩罚性措施,以削弱其垄断地位,增加行业的竞争性;微软不能达成有害于其他竞争者的垄断交易;允许电脑制造商自己选择视窗桌面;向其他软件开发商开放部分内核技术,使微软的竞争者也能在视窗操作系统上编写应用程序。司法部对这一结果非常满意。案例分析5:微软垄断案欧盟的判决在经过长达5年的调查之后,欧盟最终认定针对微软的垄断指控成立,并裁决微软存在利用操作系统市场的垄断地位打击数字媒体播放器市场和低端服务器市场竞争对手的非法行为。2004.3.24,欧盟竞争委员会委员马里奥.蒙蒂宣布欧盟对微软Windows的兼容性及其加入媒体播放器是否涉及垄断正式做出裁定,对微软予以6.135亿美元的高额罚款及其惩罚,包括微软在90天之内提供一套不捆绑WindowsMediaPlayer播放器的Windows系统,并在120内提供竞争对手的服务器软件如何Windows系统上平稳运行的详细记录。上诉的最后期限是这一年的6月10以前。2006.6.8微软向位于卢森堡的欧洲初审法院提起上诉,要求撤销3.24日的判决。问题:为什么美国和欧盟对微软的判决不同?1996年为什么波音公司和麦道合并?这一事件与反垄断法是否相背离?美国政府在其中的作用?第二节
本文标题:市场失灵和微观市场经济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54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