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广场协定、日本经济与人民币升值
【数据库】人大2004年一季度经济类专题【文献号】1686【原文出处】世界经济研究【原刊地名】沪【原刊期号】200312【原刊页号】44~49【分类号】F8【分类名】世界经济导刊【复印期号】200402【标题】广场协议、日本长期经济萧条与人民币升值【作者】范幸丽/王晶【作者简介】范幸丽,女,1977年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汇率理论、国际宏观经济学理论王晶,男,1976年生,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国际宏观经济学理论、资本市场研究等。【内容提要】近一段时期以来,人民币是否应升值成为一大热点问题,在争论中人们常常提到一则历史事件——1985年日本与西方四国签定的“广场协议”,认为因“广场协议”而导致的日元升值是后来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主要原因,并以此为前车之鉴,主张目前人民币不应升值。本文旨在厘清“广场协议”、日本经济萧条、人民币是否应升值三个问题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探讨广场协议签定的背景得出日元升值的必然性,进而探讨广场协议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关系。本文认为,导致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主要原因并非广场协议所带来的日元升值,而是日本政府不当的经济政策。因此,单就人民币是否应升值的问题,无论从前提条件,还是从后果、影响来说,“广场协议”这一历史事件都没有直接的参考意义。本文认为人民币目前没有升值的必要,依据的是中国自己目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摘要题】国别经济【关键词】广场协议/日本/经济萧条/人民币升值【正文】中图分类号:F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64[2003]12-030812-0753近一段时期以来关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争论成为国际上一大热点问题。以日本和美国为首的各国财长为一方,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而国内许多反对人民币升值的人士则援引1985年日本被迫签定的“广场协议”为例,提出“广场协议”导致的日元升值的是造成日本持续十年经济低迷的主要原因,并以此为鉴,主张人民币不应升值。本文旨在厘清“广场协议”、日本经济长期萧条、人民币是否应升值三个问题之间的关系,首先介绍“广场协议”的背景、内容;继而探讨“广场协议”和日元升值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之间的关系;最后探讨“广场协议”、日元升值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对人民币是否应升值的问题是否具有参考意义。一、日本“广场协议”签署的背景及其内容(一)广场协议签署的背景二战以后,日本作为赶超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确立了“经济增长至上”的方针,以发展本国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而美国为了冷战战略的需要,也积极扶助日本发展经济。在本国政府政策的有效干预和美国财力、技术、市场的支持下,日本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到1968年,日本经济已经超过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位。至1985年日本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对外净资产达1298亿美元。而此时的美国经济却出现了衰退现象。由于长期致力于与前苏联军备竞赛,对经济发展没有足够的重视,经济增长缓慢,美国与日本的经济实力差距迅速缩小,一系列日美经济状况对比的重大变化使得两国之间汇率也面临随之变化的压力。首先,由表1可以看出,1965-1985年间,日本GNP的增长率大大快于美国;这一时期,日本的人均GNP以4.1%的平均速度由人均694美元增加到25430美元;而美国仅以1.7%的平均速度从2910美※※※表11965-1985年美国、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年平均百分比)国别/年份1965-19731973-198019811982198319841985美国3.24.21.9-2.53.66.83.0日本9.93.03.73.13.25.14.9资料来源:日本《东洋经济统计月报》1988年2月,统第21页;美国《经济指标》1988年2月。其次,根据有关汇率决定的“货币购买力平价”理论,从长期看,两国间的汇率水平决定于两国间的货币购买力的比率,而购买力是和物价水平呈反比关系的,由此,两国间物价水平的比率决定汇率的变动趋势。通过购买力平价公式计算1985年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水平:购买力平价=基准年度的汇率×日本的消费价格指数÷美国的消费价格指数=1978年日元对美元的汇率×1985年日本的物价指数÷1985年美国的物价指数=195×2.0÷3.6=108.3即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水平应该是108.3∶1,但是1985年的汇率水平为201∶1,所以根据购买力平价来说,日元有升值的趋势。表21980-1985年日本与美国的物价上涨率单位:百分比国别/年份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美国7.711.313.510.46.13.24.33.6日本3.44.87.84.02.41.92.32.0资料来源:转引自1986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和1983-1984年世界经济年鉴(注:日本和美国物价上涨率为按消费物价指数计算的年平均增长率)。再有,可以根据两国的贸易顺逆差的情况来判断汇率的变动趋势。在长期中,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和贸易条件相对于美国不断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最终导致日本在日美贸易中出现持续的顺差。日元就应有坚挺的趋势,而美元则相对趋于疲软。日本自1981年以来连年出现顺差,1985年的贸易顺差额为461.0亿美元。而美国在1982年以后经常项目连续出现赤字,到1984年对外贸易赤字高达1224亿美元,占当年GNP的3.6%,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占总贸易逆差额的1/3。所以由经济实力和贸易顺逆差所决定的两国汇率,必然会驱使日元升值。表31980-1985年日本对美国的贸易差额年份198019811982198319841985日本对美国的贸易差额104.1158.0169.9198.8335462资料来源:1983-1984年世界经济年鉴和1988年世界经济年鉴。再有,由于常年的扩军备战,使得美国政府财政预算出现赤字。在双赤字的阴影下,美国政府便通过提高国内基本利率引进国际资本的方法来发展经济。外来资本大量流入美国,势必会给美元造成升值的压力,使得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进一步扩大美国对外贸易赤字的危机,恶化美国经济形势。最终使美国于1985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对外债务达1114亿美元。而日本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进入80年代以来,一直以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较低的利率水平,于是大量的日本资本流向高利率的美国,进一步造成美元升值的压力,恶化对外贸易。在这种压力下,美国寄希望于美元的相对贬值来加强美国产品对外竞争力,以降低贸易赤字。表41980-1985年美国和日本公定利率比较单位:百分比国别/年份198019811982198319841985日本7.255.505.505.006.576.47美国11.7713.4211.028.058.807.69资料来源:转引自美国《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86年(注:美国公定汇率选取纽约联邦银行贴现率,日本公定利率选取日本的公定利息率)。通过上述经济背景的研究可以发现,由购买力平价理论和贸易状况决定,在当时的情形下,日元相对于美元升值有其必然性,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定只是这种必然性转化为现实的一种途径或形式,而并非根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导致广场协议的签定。表51950-1993日元兑美元汇率(年末值)年份19501960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汇率361360358315301280301305293240195240204年代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8汇率220235232252201166122126143135125125104.18*资料来源:日本银行调查统计局:《经济统计年报》(历年)。*该数据来源于日本全国银行协会联合会调查部,是1993年8月日元兑美元汇率的月平均值。(转引自:薛敬孝,《论日元对美元长期升值的原因及其对日本经济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南开学报》1994年第2期)。(二)广场协议的内容1985年9月,美国、英国、法国、西德和日本5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召开会议,讨论当时各国出现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并最终通过了“广场协议”。各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一致同意,为调整对外不均衡,各国应该干预外汇市场,调整外汇汇率,利用汇率调节贸易失衡。协议中规定日元与马克应大幅升值以挽回被过分高估的美元价格。今后各国对外汇市场进行“协调干预”,售出美元,买进本国货币,使美元汇率迅速下降。当时影响外汇市场国际资本移动因素还有各国间长期利率差,协议中同时规定要求各国调整利率。广场协议签定时,美国长期利率(长期国债,期限为30年)达10.8%。之后,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长期国债利率下降。到1986年夏,长期利率降至7.3%。之后,国际协调政策继续发挥作用,日本长期国债利率降到5.2%,美日长期利差进一步缩小到2%左右,美元兑日元汇率进一步下降,1986年夏降至150日元,1987年美元兑日元汇率下降至1∶120左右。结果,日元相对美元升值一倍左右。(三)“广场协议”的后续事件在“广场协议”使得日元与马克持续升值而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疲软的美元对国际经济稳定并无好处,美国的对外出口也并没有出现预期大量增长且贸易赤字仍旧逐年扩大。鉴于此,1987年签定广场协议的五个国家再度在法国罗浮宫聚会,会上检讨“广场协议”以来美元不正常贬值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以汇率调整来降低美国贸易赤字的方法的优劣性,最终确认在此期间美国出口贸易并没有增长,而美国经济问题的症结在于国内巨大的财政赤字。于是“罗浮宫协议”要求不再强迫日元与马克升值,而应由美国政府采取国内经济政策来挽救美国经济。在罗浮宫协议中,各国基本达成了一致看法,认为“广场协议”并没有找到当时美国经济疲软的症结,而日元与马克升值对改善美国经济疲软的状况根本于事无补。相反的是,“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则产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影响。从直观上看,签署“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度地升值,对日本国内以出口为主导的产业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日本政府便以降低利率等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维持国内经济的景气。从1986年起,日本的基准利率大幅下降,这使得国内剩余资金大量投入股市及房地产等非生产工具上,从而形成了1980年代日本著名的泡沫经济。这个经济泡沫在1991年破灭之后,日本经济便陷入了战后最大的不景气状态,直到现在。据此,许多学者认为“广场协议”所带来的这次日元升值是使日本陷入长期萧条的罪魁祸首。二、日元升值与日本长期经济萧条的关系从表面看来,或从时间顺序来看,确实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是“广场协议”所规定的日元升值造成了日本泡沫经济以及后来的长期经济低迷。但事实上,“广场协议”规定的日元升值是当时的日本经济发展和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的自然结果,并不能直接作为造成后来的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广场协议”。虽然对日本的经济增长造成了一些的影响,但当时日本也从中受益良多。(一)“广场协议”签署后日元升值对日本的经济效应:既有负面影响又提供了发展契机1.从短期来看,日元升值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增长。日元升值,首先,会使贸易收支恶化,在总体上导致日本企业利润的降低。其次,升值会引起出口的减少和进口的增加,两者都会导致日本国内生产的减少。2.日元升值可以促进日本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从长期的角度看,日元升值将会促进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日元升值,给日本国内产业升级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促使其从日本的一般加工制造型企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企业转化。高技术、高附加价值产品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抵御能力,再者,日元升值带动国内需求增加,进口开放度进一步加大,耐用商品和一些自制制造品由自制转向进口,国内低技术的生产者会被淘汰,最终会使日本经济在国际贸易分工中由垂直分工地位向水平分工地位转移。3.日元升值使日本从其经济国际化和日元国际化中受益日元升值以后,以
本文标题:广场协定、日本经济与人民币升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5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