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comsfxysrcpyfa威海职业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威海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编号:06-13-01威海职业学院二〇〇九年九月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天诺数控、天润曲轴、华东数控、威海量具厂等本地企业的专家联合组建,成员中既有学者型专家委员,又有来自威海地区最具实力的企业专家。本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立,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深入合作,开拓工学结合、任务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加强技术研讨和师资培训水平,也有利于构建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院与企业合作的稳定机制,更好的服务于威海地方经济。委员会成员具体成员见下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序号姓名职称委员会职务工作单位职务电话1李文教授主任委员威海职业学院机电系主任57006782王学军高工副主任委员威海天诺数控总经理57100593汤世贤高工委员华东数控董事长56618884谢军高工委员华东数控人事部经理130345658855黄成经高工委员威海量具厂总经理59679986王天宝高工委员威海量具厂人事部经理133963069177邢新志高工委员天润曲轴人事部经理135631537888刘海高工委员威海职业学院技能训练中心主任57100589董先智工程师委员威海职业学院系教研室主任570169810王守志讲师委员威海职业学院机电系副主任571067811邵东波副教授委员威海职业学院系学工办主任570068912龙素丽副教授委员威海职业学院专业教师571017913赵连坤副教授委员威海职业学院专业教师5710179编制说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高中毕业生及对口职高毕业生为教育对象,适用于三年全日制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由机电工程系机械设计与制造教研室与威海天诺数控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制定,并经学院编审指导委员会审核通过,学院批准自2009级开始实施。目录一、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1二、人才培养需求分析…………………………………………………………………………1(一)行业背景分析………………………………………………………………………1(二)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分析……………………………………………………………2(三)企业岗位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分析……………………………………………2三、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3(一)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3(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4四、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改革……………………………………………………………5(一)重构课程体系………………………………………………………………………5(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重构……………………………………………………………8(三)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16五、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19(一)教学团队的组建…………………………………………………………………19(二)教学团队的素质要求……………………………………………………………20(三)教学团队的培养…………………………………………………………………21六、实践教学条件建设………………………………………………………………………23(一)实践教学条件建设………………………………………………………………23(二)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与管理……………………………………………………26七、教学运行管理……………………………………………………………………………27(一)探索并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7(二)专业课程的学期安排……………………………………………………………28(三)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30(四)质量保证体系建设………………………………………………………………41(五)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设………………………………………………………42(六)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生均培养成本及效益分析………………………………43八、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44(一)构建与完善校园文化,营造健康文化氛围………………………………………44(二)营造和谐的文化制度环境………………………………………………………44(三)创造良好的实训实习外部环境…………………………………………………44(四)职业素养教育……………………………………………………………………44九、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45(一)评价原则…………………………………………………………………………45(二)评价指标与形式…………………………………………………………………45(三)评价信息收集……………………………………………………………………46(四)评价信息处理……………………………………………………………………46十、改革的成效………………………………………………………………………………46(一)确立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46(二)创新并实施了“校企携手、刚柔互补”的人才培养模式……………………47(三)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已初见成效…………………………………………………48(四)完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重构和课程内容改革………………………48(五)搭建了“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49(六)“双岗双责”培养双师素质,创建国家级教学团队……………………………51(七)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52十一、评价与建议……………………………………………………………………………52(一)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价…………………………………………………………52(二)人才培养方案的示范点…………………………………………………………53(三)问题及改进的打算………………………………………………………………53附件:学习领域课程标准……………………………………………………………………55威海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1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代码】580101【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基本学制】3年本方案基于威海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项目,在不断优化以生产性实训为主要特征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校企携手、刚柔互补”的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建设理念,重构课程体系并改革课程内容,按照工学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分析专业教学团队和实验实训条件配置标准并组织实施。本方案包括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需求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改革、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教学运行管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以及探索实施本方案取得的成效和基本评价等十一部分。一、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以教育部教高【2000】2号、【2006】14号、【2006】16号等文件为指导,以服务于半岛制造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机械设计、工艺编制及机床操作能力培养为主线,主动适应威海数控设备、船舶及医疗器械等行业发展需要,根据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通过校企合作,共同优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并改革课程内容,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条件,依托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以模切机、台钻等5大类,30多种规格、1000多个品种中的真实产品为载体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主要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凸显以生产性实训为主要特征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为半岛制造业培养急需的机械类高技能人才。二、人才培养需求分析(一)行业背景分析国家在“十一五”战略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振兴制造业,提高工业国际竞争能力。我国作为一个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大国,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对机械装备的需求量将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相关机械产品的生产规模将创下新的世界纪录。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山东作为国内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机械行业实力雄厚、门类齐全,是全省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全国机械行业中位居前列。为进一步推动山东工业快速发展,省政府在2003年出台的《关于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以威海、烟台、青岛三市为主体,将胶东半岛建成日韩产业转移的基地,建成世界级的制造业中心,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造船及零部件、电子通讯、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石油化工等六大行业。威海作为胶东半岛的新兴城市之一,东邻日韩,具有优越的地缘优势及自然环境,市政府提出了优先发展运输设备产业、机电工程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轻工纺织服装产业、食品医药产业等“五大主体产业群”,大力推进现代制造业等“三大基地”建设,走制造业强市之路的发展目标。随着引进外资力度的加大,机械制造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近年,蓬勃发展的威海制造业急需大批集知识、技能于一身的高技能人才。(二)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分析据山东统计信息网公布的《威海市工业企业人才现状及未来需求分析》,未来5年,机械电子类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约为10000人,占专业人才需求总量的45%左右。据威海信息网公布的数据表明,2006年威海地区人才需求量达4万多,其中机械类人才需求占6.3%,约2500多人;2007年,人才需求量达5万多,其中机械类人才需求占8.94%,约4500多人;2008年机械类人才需求占9.96%,约5000多人,需求数量呈上升势头。特别是,随着众多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等行业兴起与发展,机械类高技能人才成为众多企业的迫切需要。具体情况见图1。同时,烟台、青岛等半岛地区制造企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机械类人才需求。(三)企业岗位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分析根据我们对威海华东数控有限公司、文登天润曲轴有限公司、威海船厂、威海万力印刷、威海量具厂等知名企业以及三星重工、大宇船厂等驻威大型外资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威海地区机械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机械零件测绘设计、二维绘图、0%5%10%15%20%25%30%计算机/电子市场营销财务机械电气设计/广告办公/文秘建筑饮食服务纺织服装医药保健其他200620072008图12006-2008年威海岗位需求情况统计威海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3三维绘图和造型设计等岗位为主的设计岗位群,以生产现场管理、加工工艺编制、质量检测控制等岗位为主的工艺管理岗位群,以普通车床和铣床、数控车床和铣床、加工中心操作等岗位为主的制造岗位群。1.设计岗位群设计岗位群的工作人员主要工作任务是产品测绘设计,需具备的能力有识图与制图能力、零部件测绘设计能力、计算机二维和三维绘图能力、工程材料的选择能力、工艺分析能力、资料查阅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等。2.工艺管理岗位群工艺管理岗位群的工作人员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产品加工工艺编制,需具备的能力有识图与制图能力、刀具夹具等工装及机械加工设备的选择使用能力、夹具等工装的设计能力、工艺规程制订能力、工程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能力、液压与气动元件的使用维护能力、现场工艺控制能力、加工质量分析能力、机床的操作及维护能力、资料查阅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等。3.制造岗位群制造岗位群的工作人员主要工作任务是利用各种机床设备加工制作机械零部件,需具备能力有识图与制图能力、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操作能力、机床保养维修能力、数控机床的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能力、刀具夹具等工装的选择使用能力、液压与气动元件的使用维护能力、加工质量分析能力、资料查阅能力及沟通表达能力等。三、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标题:comsfxysrcpyfa威海职业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6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