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996年创立了中国环境行为学学会绪论一、研究内容1、环境行为学与环境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2、环境行为学更多的作用于人的外显行为人类的行为:经验行为二、研究学派1、格式塔心理学核心:人的大脑中天生存在一些法则,对整个图形的原则有一定的心理规律片面性:忽略人的后天经验贡献:偏重于知觉理论2、构造论观点:人对图形的认知并不取决于人类的先天心理,而是取决于人的后天经验而加到感觉中去3、皮亚杰学派观点:人的心理发展是幼儿一直到成年都是于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发展原则:组织、平衡、适应1、组织①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关系本质上是物与物的关系,人的认识就是发现不同物质之间的关系。②不同的关系根据相似的原则总结概括为不同的“模式”。③不同的模式反应到人的头脑中会形成不同的图式。④图式是人头脑中的一种“意象”,而意象与事物本身有本质的区别。----图式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基本要素2、平衡被趋使的行为(习惯),力争增加自己新的观点和行为。体现出人的整个动机(动力学说),动机有些是生理学的,有些是非生理(创新性)的。3、适应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持续交往的过程。①同化:任何有机体只吸收外部世界中与其有机结合的东西,是一个保守的过程,企图保持心理状态。②调节:是同化的一个补充,其产生标志着新图式的形成。三、心理学原理在专业设计中的应用㈠建筑家和规划家的研究设计方法方面①从管理科学系统论的角度去研究设计方法的正确模型,使设计过程科学化,信息化,进一步应用计算机把社会化信息、科学数据综合进去。②把各种设计设想转化为各种模型,设计设想体现为多种模型的组合。㈡心理学家的应用1、感知理论①从环境中获取信息,行为是最主要的。(实践学习)②收集信息都是由一定目的性的。(动机作用)③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是有区别的。2、认知理论3、Narberg:环境图式构成要素①中心与地点:有中心的图式是心理活动的基本要素。②方向与途径③地区与领域④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⑤地点精神四大文明古都:长安、罗马、雅典、开罗4、基本构图在不同空间层次的体现5、在头脑中形成模式(大脑反应过程的模式化)㈢环境心理学的贡献存在的问题:1、肯定了科学研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理论研究缺乏,仍是新兴学科。2、心理学与建筑学等学科研究存在分歧。第二章行为与运动第一节概述一、人、行为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论1、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论①生态系统:整体观点②人的自我改革、自我管理2、环境是行为模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打招呼效应4、环境、人相互塑造论二、环境的相互理论1、环境决定论2、环境可能论3、环境忽然率论第二节运动一、肌力肌肉占人身体总重量的40%左右肌肉做功的能力与其长度有关,肌肉越长其做功的能力越大当肌肉的长度为其静止状态的长度时,可产生最大的肌力肌肉收缩时肌肉长度的变化而分为等长收缩、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二、施力动态施力和静态施力的基本区别在于它们对血液流动的影响五脏: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胃避免静态施力的要点:1、避免弯腰或其他不自然的身体姿势2、避免长时间的抬手作业第三章人体测量第一节基础知识人体主要尺寸:身高、体重、臂长、前臂长、大腿长、小腿长㈠形态测量:人体形态的方式:①人体的长度:躯干、手、脚②人的体型③人体的体积④人体的重量⑤人体的表面积⑥人体构造的静态尺寸⑦人体构造的动态尺寸㈡生理测量:测定人体的生理指标例:感觉反应、人体疲劳㈢运动测量:动作过程、动作范围、皮肤颜色二、人体尺寸测量分类㈠静态尺寸:工作空间的大小㈡动态尺寸:人体在执行某个活动时所体现的测量状态(人体动态特征)对手、脚、下肢、上肢进行考虑三、人体测量数据的特征1、正态分布①图像②三数关系:均值、众数、中位数2、百位数3、满足度一般只能按照一部分人的人体尺寸来设计,但这部分人只占整个分布的一部分,称之为满足度第二节中国的人体尺寸第四章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第一节影响人体差异的因素一、年龄二、性别三、年代四、地区与种族五、职业第二节人体测量数据的原则一、应用人体尺寸的基本原理1、基本原则2、合理选用百分位的原则:不涉及使用者的安全,一般选用第5百分位--第95百分位具体选用原则:①以身高决定的产品,以第99百分位作为设计的基础②根据人体某些部位的大小尺寸决定物体的以第5百分位……③可调位数:型号、灵活、可变调配装置。可调到第5--第95百分位之间,所有人使用方便④如果是第5--第95百分位作为界线设计产品还危险,调到第1--第99百分位⑤公共类设施具有普遍性,以第50百分位数……二、注意事项①弄清使用者和操作者的状况②人体尺寸的设计呈正态分布使用均值占50%③大多数尺寸数据要添加适度的修正量④动态尺寸来调整静态尺寸的误差⑤确定作业空间的尺寸范围不仅与人的静态尺寸测量数据有关,还与人的作业方式有关第三节修正量一、人体参数体重:正常体重:W=H-110理想体重:W=H-100二、修正量设计产品尺寸时,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只是作为一项基准值,它必须作为某些修正后才能成为产品功能尺寸。㈠功能修正量:功能修正量是为了保证实现产品的某项功能,而对作为产品尺寸设计依据的人体尺寸百分位数所作的尺寸修正量㈡心理修正量:心理修正量是为了清除空间压抑感、恐惧感或为了追求美观等心理需要而作为的修正量产品功能尺寸是指为了确保产品实现某一项功能而规定的产品尺寸,分为最小功能尺寸和最佳功能尺寸第五章工作空间设计第一节基础知识1、近身活动空间:某一位置中为完成某种活动,考虑身体的动态与静态尺寸,人们在立姿、坐姿、爬姿或蹲姿时四肢所及的空间范围。近身活动域所构成的空间称为“近身作业空间”或“近身工作空间”。2、工作空间范围的主要决定尺寸是上肢的功能长3、安全距离控制:一是工作空间范围、二是安全距离控制4、方便可及域:是一个以人体中心线为对称轴,左右两个空间基本以肩关节为圆心,以肩至中指尖的距离为半径,左右两边所划出的一个范围。5、工作空间域:是一个立体的空间域。6、工作面高度设计主要根据两类因素:一是人体尺寸、二是工作性质第二节人体的行为心理与空间设计一、人的行为特性1、对个人空间的需求----个人空间2、个人空间的特性⑴需求大小的影响因素:①体型②教育③场景⑵形状:椭圆状3、人际空间⑴交际类型①亲情:*亲人:15--45cm*密友:45--75cm②同事:100--150cm(80--100cm)③业务关系:100-300cm④公共交际关系(陌生人):300cm左右⑵伊霍尔对人际距离的分级①排人域:通常不愿意让他人进入的范围:0.5m②会话域:0.5m--1.5m③接近域:1.5m--3m(视线不太容易交际)④相互认识域:3m--20m⑤认知域:大于20m⑶恰当人际距离的重要性①空间大小②空间尺度③设施(实体)的布局二、空间性质1、空间是虚空的2、后退感3、距离性、层次性三、空间与人际距离的互作效果1、安全感与依托感(边界效应)2、私密性与尽端趋向3、求新求异4、共享空间5、从众与趋光6、纪念性与陶冶心灵的需求第六章桌与椅子的设计第一节椅子一、椅子二、桌子与椅子好椅子最重要的因素:首先,是尺寸合适其次,是腰部必须要有依托第三,体压分布和坐的舒适性第四,姿势和疲劳的问题主要是靠背的形状和座面的倾斜之间的关系第二节坐姿的工效学一、坐姿对脊柱的影响坐姿可分为三种:向前坐、笔直端坐和向后靠二、座面高工作倚座面的最佳高度只能按相对于工作面的高度来决定三、座位宽度座位宽度应该考虑大个子的身体尺寸,这与坐深不同四、靠背高度椅子分为低靠背椅子。中靠背椅子和高靠背椅子五、靠背角(α)在90--110之间座面角(β)在0--17之间六、靠背形状的原则是要设计成与脊柱的自然弯曲状相适应。脊柱腰椎段是承受上体重量最关键的部位第七章感知与环境知觉第一节感知一、视觉视觉特点人眼可见光范围:310nm--1050nm人的视觉由光、视觉对象和视觉器官(眼睛)三大要素组成二、视觉特性度量㈠对比度1、图像对比度:亮度差别c=I(max)/I(min)自然景观200:1人工图像50:12、视觉对比度和灵敏性:①临界对比度②空间频率:物理量在单位空间距离内周期变化的次数周/米周/度防紫外线辐射:黄色、红色、紫色Vc:抗坏血酸:番茄、猕猴桃、辣椒、西兰菜㈡视觉规律1、视线形成过程光线(物体影像)--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光--生物电信号)--大脑(视觉中枢)2、颜色:色彩的视觉心理⑴色彩心理①冷暖②轻重③色彩的前后感1红、橙等光波在后面成像,感觉比较迫近,蓝、紫等光波在外侧成像,感觉就比较后退2明度较高的有向前的感觉3暖色系有向前的感觉4高纯度的色彩有向前的感觉5色彩整齐的有向前的感觉、色彩不整齐的有边缘虚化的向后感觉6色彩面积大的有向前的感觉7规则形状的有向前的感觉明度:1不同色调:白色--黄色--橙色--红色--紫色(小)2不同色系:紫红--深红--玫瑰红--大红--桔红(小)3加白色明度增大⑵色彩应用㈢视距一般人在操作用具和设备的视距范围在38cm--76cm之间0--0.5m非常亲密的情感交流视距1--3m别的识别器官开始辅助视觉进行认知30--35m戏剧舞台的视距㈣听觉听觉具有较大的工作范围0--7m非常灵敏大于30m已不可能进行交谈,虽然可以听清楚演讲第二节环境知觉环境信息:环境提供的直接而真实的感知刺激1、环境信息在时空方面没有固定的限制2、环境通过所有的感觉通道向个体提供信息3、环境所提供的信息比人能处理的信息多4、接受何种信息主要是感知者的功能5、环境所提供的信息是行为发生的基础6、环境具有象征意义7、环境具有美学性质一、感觉与知觉的概述㈠感觉:①定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②意义:1提供了内外环境信息2保证机体和环境的运行3是人全部生理现象的基础㈡知觉:==认识1、产生:①是外部事物直接作用产生的②是以感觉为基础的2、特点:①知觉的对象与背景1考虑使用者的特定:知觉定式: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后续的知觉的准备状态2对象、背景可以互相转换②知觉的整体性1整体与局部是相互依存的2整体优于个别③知觉的理解性1有助于知觉整体性2知觉期待和知觉预测④知觉的恒常性(稳定性)1形状2大小二、环境知觉1、环境知觉的基本理论㈠格式塔完形心理学基本观念;①知觉的整体性②提出心理场㈡生态知觉理论①环境的提供②……亚洲最大广场:星海广场第八章环境需要第一节人对环境的需要“规划和设计的终极目标不是创造一个有形的工艺品,二是创造一个满足人类行为的环境”一、从两种生产到三种生产1、两种生产:㈠满足生存的物质生产㈡种族的繁衍2、关注:世界环境日6月5日3、生态文明4、社会发展的驱动因素:需要--生产二、环境的需要P122三、环境需要的三个层次1、健康与舒适环境2、活动机会3、对社会和文化体系的认同四、环境的意义1、工具性2、体验3、可交换性4、社交联结5、社会脉络6、符号7、自我体现第九章环境中的空间行为第一节空间与行为不同的人流数与占地大小所发生的环境感觉是不同的人在室内对话的距离上限是3m左右Hall的近体学1、亲密距离0cm--15cm2、个人距离45cm--75cm3、社交距离120cm--200cm4、公共距离360cm--750cm坐着的人一般要比站着的人之间的距离大一、个人空间的概念(一)定义:人之间交往、距离、语言、情感等保持适当状态和恰当交往方式(二)尺寸标准==心理需要的最小空间特点:①因人而异②随个人经历、心境而变化,最终归宿二、个人空间功能1、避免接受过多的刺激(信息刺激)2、防止应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过度唤醒)3、弥补私密性的不足4、防止身体收到他人攻击三、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1、情绪2、年龄3、性格4、环境因素5、其他:文化程度第二节座位布置与社会空间一、座位布置P143二、基本座位与辅助座位P144三、社会向心与社会离心的布置P146--P150社会向心布置的空间让人兴奋,是典型的社交空间户外的单人椅标准长度是60cm/人双人椅120cm/2人左右三人椅180
本文标题:环境行为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03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