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开放宏观经济的分析框架
金融学院苏国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开放经济下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实现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理论也相应产生。Y=C+I+G+X-M最早提出开放经济下政策搭配思想的经济学家是米德,他在其名著《国际收支》一书中研究了内外均衡冲突的问题,指出开放经济下内外平衡的矛盾会经常出现,要解决开放经济中出现的内外平衡的矛盾,必须运用政策搭配的方法。在米德的《国际收支》发表以后,著名的计量经济学家丁伯根证明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丁伯根法则。丁伯根法则指出:要实现多个宏观经济目标,当局必须拥有等于或多于目标数的政策工具。但丁伯根的分析只是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之间的数目关系,并没有具体政策工具和指派原则。罗伯特·蒙代尔(1963)进一步分析了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之间的关系。蒙代尔分析指出政策调整的方向依赖于他的“有效的市场分类原则”,即每一个政策工具应该指派于具有相对更强效果的目标变量。如果是正确的指派,则模型是稳定的,经济调整到宏观经济的均衡点,相反的政策指派,经济将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资本完全流动和浮动汇率制度的条件下,货币政策对收入和内部均衡的效果更强,而财政政策没有效果,在固定汇率制下恰恰相反,这是蒙代尔分析的一个重要结论。弗莱明(1962)在同样的假定条件下得出和蒙代尔类似的结论,这就是著名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进入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时代,主要国家之间的汇率波动频繁并且幅度较大。多恩布什(Dornbusch)(1976)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之上,融入价格刚性和理性预期的分析,解释了汇率过度波动的原因。一些经济学家在宏观经济学凯恩斯理论的框架内融入微观基础来分析经常帐户的变化,从跨期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角度考察消费、产出、投资和储蓄等的变化对经常帐户的影响。奥布茨弗尔德(Obstfeld)和罗格夫(Rogoff)(1995)融入粘性价格的分析,建立了著名的Redux模型(也叫OR模型),它代替了多恩布什模型成为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分析起点。奥布茨弗尔德和罗格夫(1995)著名的Redux模型融入了微观基础的分析,它代替了多恩布什模型成为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分析起点,并考虑了政策的福利分析。福利分析的结果依赖于价格粘性和偏好,而多恩布什模型由于缺乏福利标准可能会得出错误的政策安排。OR汇率模型是一个动态的、完全预期的、垄断竞争市场的跨期两国模型。OR模型在进行跨期研究时将价格刚性引入经常帐户,并能根据福利分析对汇率和生产政策予以恰当的评估。它将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该理论强调“垄断”的重要影响)扩展到了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作为主流宏观数量分析工具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是以微观和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采用动态优化的方法考察各行为主体(家庭、厂商等)的决策,即在家庭最大化其一生的效用、厂商最大化其利润的假设下得到各个行为主体的行为方程。一般性的DSGE模型中通常还包括政府部门(中央银行、财政部门)的行为决策。具体地,DSGE模型中各行为主体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其行为的当期影响,以及未来的后续影响。因此,各行为主体在对未来预期(建模时通常采用理性预期代表)的前提下,动态地考虑其行为决策的后果。其次,现实经济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DSGE模型中引入了多种外生随机冲击,并且这些外生随机冲击与行为主体的决策共同决定了DSGE模型的动态过程。由于DSGE模型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对经济主体的行为决策、行为方程中的结构参数、冲击的设定和识别进行了详细描述,从而可以避免卢卡斯批判。此外,DSGE模型考虑经济中各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从而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考察行为主体的决策。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系统地分析了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下,国际资本流动在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它是凯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和米德(Meade1951)的政策搭配思想的综合。蒙代尔(1963)在他的论文“固定和浮动汇率制下资本流动和稳定政策”,弗莱明(1962)在他的论文“固定和浮动汇率制下国内金融政策”中,利用了凯恩斯理论的扩展宏观分析框架,即由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和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在凯恩斯《通论》基础上创立的IS-LM模型,融入国际收支的均衡,研究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均衡的实现问题。12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分析框架IS-LM-BP模型IS曲线,产品市场供球均衡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线LMISYi13一、1S曲线开放经济条件下实现均衡的条件是:C+I+G+X=C+S+T+M等号左边代表各部门的预期支出总额,形成了市场上的需求;等号右边代表本国实际总收入,构成市场上的供给。所谓均衡,就是本国家庭、企业、政府及国外部门对国内商品和服务的预期总支出等于本国的实际总收入。IS曲线为商品劳务市场的均衡线,即所有能够使商品劳务市场总支出等于总收入的市场利息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14在简单模型中,要实现商品劳务市场的均衡,投资I必须等于储蓄S。其中投资是利息率i的函数,并与利息率负相关。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函数,并与国民收入正相关。曲线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国为在均衡条件下,如果利息率水平下降而其它不变则投资增加,要再度实现均衡,则国民收入必须增加,从而使储蓄也相应增加。所有能够变动总需求的因素都能够移动IS曲线,比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进出口净额的变动,总需求的扩张使IS曲线向右移动。另外,一国货币的贬值,由于能够促进出口抑制进口,而改善经常帐户或增加出口净额,也能够使IS曲线向左移动。15二、LM曲线LM曲线为货币市场均衡线,即所有能够使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M)等于货币需求(L)的市场利息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16在简单模型中,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外生变量或常数。货币需求则是市场利息率和国民收入的函数,并与市场利息率负相关(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国民收入正相关(货币的交易和谨慎性需求)。曲线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因为在均衡条件下,如果市场利息率水平上升而其它不变,则货币的投机需求下降,要再度实现均衡,由于货币供给是常数,则必须有国民收入水平的上升,从而使货币的交易和谨慎性需求相应上升。货币供应量增加,其它条件不变将使LM曲线向右移动。另外,货币需求的下降,其它不变也将使LM曲线向右移动。17需要注意的是,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即L(i)越平坦,LM也越平坦;越小,即L(i)越陡峭,LM也越陡峭。IS-LM相交于E点,即是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点。这一点上的实际收入与名义利率组合可以保证实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以上两条曲线虽然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推导出来的,但无论曲线轨迹还是位移因素都与封闭经济的IS—LM模型相差不大。18进出口差额:三、BP曲线)/*,(*)/**,(pepYMepPepYpXT假定国内外相对物价和汇率不变,X可视为外生变量:)(*YMeppXTF与名义利率负相关,F=F(i)F=F(i)国际收支综合账户差额:B=T-F19国际收支平衡必然满足的条件)()(*iFYMeppX20运用四象限图解法化出BP线21曲线左上方任意一点:表示贸易盈余大于资本流出净额,外汇市场供过于求,国际收支顺差;曲线右下方任意一点表示贸易盈余小于资本流出净额,外汇市场供小于求,国际收支逆差。其他条件不变时,资本净流出增加(即第Ⅱ象限的左移),或者贸易盈余减少(出口减少或进口增加,从而推动第Ⅳ象限的向左上方偏转),都会推动BP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BP曲线右移。)(*YMeppX22如果外汇市场平衡条件为:CA:表示经常账户余额,K:表示资本与金融账户余额,i:表示利率,:表示扣除物价因素的实际汇率。q值的上升,本币贬值q值下降,本币升值。因此,BP线的走向由资金流动性程度的不同决定。()()(,*)BPCAKXMKXqMYKii)/(pepq23(1)若国际资金流动的利率弹性为零,则BP为一垂直于横轴的曲线。资金完全不流动时,BP线与CA线相同,意味着经常账户的平衡。CA曲线:反映经常账户收支平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曲线。24本国贸易收支余额可用函数表示为:***(,)(,)(,,)TMqYqMqYTqYYTmY对于经常账户收支,则有对于经常账户收支,则有对于经常账户收支,则有对于经常账户收支,则有对于经常账户收支,则有0mYT=T0m10m1对于经常账户收支平衡,则有25自主性贸易余额与外国国民收入以及实际汇率q有关,与q在这里都被假定为外生变量。实际汇率q值增大时(即本币贬值),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自主性贸易余额改善;外国国民收入增加时,本国出口增加,自主性贸易余额改善。T*Y*Y26OTYT图4.5贸易余额与国民收入的关系我们假定此时自主性贸易余额为正值。这样,本国本国贸易余额就可以表示为本国国民收入的函数,TTTTTY函数的斜率为负,是因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增加造成进口增加,贸易余额恶化。另外,这一函数在纵轴上的起点为,这是由于此时国民收入为零,贸易余额完全由自主性部分组成。横轴Y表示国民收入,纵轴T表示贸易余额,斜线表示贸易余额函数。TTTTTTT27经常账户收支:0mYT=TTmY1由该式可得:在汇率既定时,贸易余额与国民收入和边际进口倾向有关。贸易差额与利率无关28CA曲线贸易收支差额与利率无关,CA曲线由收入变动决定。CA曲线是一条垂直线CA曲线右边的点,经常账户为逆差;CA曲线左边的点,经常账户为顺差。实际汇率q改变时,CA线的位置也会改变。q值增大时,出口增加,自主性贸易余额改善,从而需要收入增加以提高进口来维持经常账户收支平衡,CA曲线右移。q值降低时,CA曲线则左移。29(2)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无穷大时,BP线BP线为水平线:资本完全流动iyBP对于任何水平的经常帐户收支都可以通过资金流动使整个国际收支保持平衡。因此,资金流动情况决定了国际收支平衡与否。利率的变动会使曲线上下移动。在BP曲线之上的各点,表明国际收支处于盈余状态;在BP曲线之下各点,则表明国际收支处于赤字状态。30(3)资本不完全流动时,Bp线资本不可完全流动时,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对国际收支都有影响,BP曲线是一条斜率为正的曲线BP在BP曲线右边的各点,表明经济处于国际收支赤字状态,在BP曲线左边的各点,则反映经济处于国际收支盈余状态。实际汇率的贬值同样使之右移,反之,则亦然。资金流动性越大,这一曲线就越平缓,因为比较小的利率增加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流人。31BP曲线32IS---Lm---BP:开放经济的一般均衡比较LM与BP的斜率:为正(名义利率与实际收入正相关)。两条曲线的相对位置将由国内外资金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决定。若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大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则BP较之LM更加平坦(如图4-8);反之,则BP较之LM更加陡峭。通常情况下,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率敏感性要高于国内资金供求的利率敏感性,所以前一种情形出现的频率更高。33开放经济的平衡与调节机制经济开放性不仅使经济平衡的因素变得更加复杂,而且调节经济平衡的机制也因国际资金流动的程度不同而更显多样化。本节分别介绍固定(钉住)汇率与浮动汇率两种汇率制度下,由于资金流动性不同,经济的平衡及其具体调节。34一、固定汇率制度下的经济平衡与调节由国际收支导致货币供给量的波动并进一步传递,这是固定汇率下经济调整的关键机制,其调节的过程见图4-9。国际收支失衡储备资产变动外汇供求平衡汇率稳定货币供给变动利率变动物价变动收入变化国际收支改善35当国际收支失衡后,政府为了维持汇率稳定,需要调整外汇储备,以干预外汇市场。但随着外汇储备的变动,进而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并影响一国的利率、国民收入及物价,最终作用于经常帐户收支和资本帐户收支,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不考虑供给问题时,固定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
本文标题:开放宏观经济的分析框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62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