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通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能朗读,能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培养对古诗的兴趣。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设计理念: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了解作者和诗的大意,让学生体会诗歌描绘的情景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诗歌方面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一课时媒体运用: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默读第九课课文《推敲》,了解贾岛“推敲”的故事及其生平。板书:唐〃贾岛小结:唐代诗人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诗自然质朴,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五言绝句《寻隐者不遇》。二、读题、释题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讨论:寻?隐者?遇?3、想想题目的意思。4、引导质疑。三、精读课文1、教师范读。2、学生反复朗读,读准音,读通句。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3、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松下?童子?只?深?不知处?4、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大意。提问,看谁对诗句的理解更正确。5、背一背。四、观看投影,练习对话,体会感情参考资料,少熬夜!1、出示答句: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2、想问句,同桌练习。3、观看投影图片,练习对话。4、体会作者感情变化。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五、总结全诗,背诵感悟1、总结:这首诗采用问答体,一问一答,寓问于答。是通过寻访者(贾岛)向童子打听师傅的去向,童子作了相应的回答写的,这三次问答,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语言朴实自然,读来却令人寻味。2、有感情的背诵《寻隐者不遇》,感受诗歌的内蕴美。六、补充阅读贾岛《题诗后》七、作业1、填诗,练字寻()者不遇()下问童子,言师采()去。只在此山中,云()不知处。2、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画下来。八、板书设计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失望只在此山中,一线希望云深不知处。彻底失望《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第二篇】余杭实小教学目标:1、有表情的背诵古诗。2、理解古诗的含义,学会松童药深4个生字。教学重点:有表情的背诵古诗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研题1、寻?隐?遇?2、想想题目的意思3、引导质疑二、研读课文1、反复读读准音,读通句。参考资料,少熬夜!2、哪些词不懂?3、议:什么意思?回到句中读读。4、背背三、探究问句1、出示答句2、想问句3、分组汇报4、对话5、体会古诗用词的精炼:言、此、云深、处四、书写指导重点指导药、深五、填诗,练字。()下问童子,言师采()去。六、课外作业给古诗题画板书:19、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第三篇】一、概述《寻隐者不遇》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板块的第二课,这首诗写的是贾岛去访问隐士没有见到的情景。诗句浅显精练,第一句从“问”开头,后两句省略“问”只写了“答”,可见作者用词巧妙。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理解重点字词,进而理解诗意。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把诗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形象画面,会用自己语言讲述。过程与方法目标:随文识字,鼓励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朗读、感悟、想象,进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再现画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变化。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初步掌握了理解古诗的方法,但这首诗每句都有省略,这对学生理解诗句造成一定困难,教师要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本班学生好奇心强,为参考资料,少熬夜!此要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来协助教学。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首古诗诗句自然质朴,通俗明快,为此在教学中努力渲染诗境,在教师生动的故事情境描述中、在古典的乐曲演奏中,学生随同教师一起走进文本、一起探索感悟文本。由于三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为此在理解古诗时我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不仅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更能达到预期目标。为更深一步感悟古诗内容、意境、情感,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填说,再现画面、大胆吟诵,再悟情感,进而升华情感,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2、资源准备:自制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长大后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师针对不同的价值观进行评价)老师今天向大家介绍一种人————隐者(板书隐者)2、体会隐者含义请学生自由谈对隐者的理解。可以结合注释,教师适时引导。(隐者一般隐居在风景优美、环境幽雅的深山中。一般是有学问有品德的人。3、引出诗人有一位大诗人要寻找一位隐者(板书寻)。大家知道他是谁吗?板书贾岛。(指生介绍诗人)教师:贾岛是一个读书刻苦的人,但经过几年都没考中,他心想一定是自己在某一方面做的不好,于是要请教高人。有一天他打听到大山深处住着一位以采药为生的高隐士这位隐士很有学问,正是贾岛要找的`人,于是他打听好住址准备好干粮,上了路。(二)展开想象创设诗境教师一边播放优美民乐及山水图片,一边叙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三)初读古诗明诗意过渡:我们随同贾岛跋山涉水终于来到隐者的家,贾岛能不能找到他呢?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诗人遇到隐者了吗)2、指生回答问题引出“不遇”(板书不遇)3、引导学生质疑(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他的心情会怎样呢?)(四)再读古诗研词析句1、学生自由读诗2、动手标画不理解字词(1)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2)各小组汇报结果参考资料,少熬夜!过渡:同学们通过各种办法理解了字词的意思,是否想尝试一下把古人的话变成我们现在通俗易懂的话呢?3、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意(屏幕出示配图古诗文)(五)研读诗文特点感悟作者心境过渡: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和童子的对话,在理解和解释诗意时,我们会发现诗句中少了些什么呢?1、感悟寓问于答之妙课件出示: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1)学生在组内大胆畅想畅说(2)各组代表汇报(3)明确什么是寓问于答,感悟诗文的精妙。(4)再次师生吟诵古诗2、感悟作者心境领悟古诗意境过渡:诗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找到这里,却没遇到隐者,心情又会怎样呢?课件出示填空诗人来到山中寻访隐者,见松下站着隐者的徒弟,于是()地问:请问你师傅在吗?童子答:师父采药去了。诗人有些(),又问:去哪里采药了?童子答:就在山里。诗人一听,觉得还有()找到隐者,于是又问:在山里什么地方呀?童子答:山上云雾弥漫,我也不知道在哪。唉!诗人叹口气彻底()。(1)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填空(培养合作意识及感悟能力)(2)小组汇报(希望——失望——一线希望——绝望)(3)教师评价3、师生共同吟诵古诗过渡:作者由希望失望一线希望绝望,这是一种多么复而多变的心理状态呀!这真是有些让人难以承受,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复杂的情感,再一次吟诵这首诗。4、再创情境以感促读深化诗境教师配乐创情境:当贾岛寻隐者而不遇,只好无奈地拖着疲惫的双腿往回走,边走边不时地回头望望山谷,直到看不见了,他低头吟诵道:课件逐句有节奏地出示古诗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六)教师总结参考资料,少熬夜!这一堂课大家表现特别好,可见大家对古诗文很感兴趣,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异彩纷呈,请同学们课下再搜集几首有关“寻人”的诗文,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古诗文的意境与魅力。(七)板书设计7—2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希望)言师采药去。(失望)只在此山中,(一线希望)云深不知处。(绝望)(寓问于答)《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第四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能理解古诗,理解“不遇”、“言”、“云深”等词语的意思。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情与境,从而了解诗中事,领略诗中景,感悟诗中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古诗的教学,理解诗中隐者的形象,感悟隐者的情怀,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而受到美得熏陶。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2、朗读品位、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理解隐者的形象,感悟隐者高大、正直、心怀百姓的情怀。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课题,质疑解题1、自经典诵读以来,我们背过许多的古诗,你能背几首大家听听么?(学生自由背)2、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板书课题:寻隐者不遇让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读课题吧。(齐读课题)3、你知道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么?你了解他多少呢?(教师相机补充)4、解题(1)你能用““寻”、“隐”、“遇”组词么?你知道它们在题目中的意思么?(2)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3)再次读题,说说你想弄清楚哪些问题啊?二、初读,读得有点诗味。1、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看看你们刚刚提出的问题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2、这首诗每位同学要到三遍,每一遍都要达到一定的要参考资料,少熬夜!求。第一遍:要一字不错,字正腔圆。第二遍:要读的有板有眼。第三遍:要读出诗的味道,那你就很了不起了。(学生练读古诗)3、指名学生读,速记点评,注意鼓励学生。4、字音大家都读的很准了,再读古诗,看看古诗写了些什么呢?你觉得这首诗该怎么停顿呢?(提醒第二句停顿“言||师|采药去”)5、指导朗读古诗,读出节奏。三、细读古诗,理解诗意。1、读了这首古诗,你有不懂得字词么?提出交流。多媒体出示:一座山,山上云雾缭绕。相机理解“云深”。2、角色扮演,在对话中理解诗意。(1)贾岛到山中去寻访圣贤之士,没有找到,却遇到了童子,你瞧!(多媒体出示:贾岛与童子在山中相遇的插图)(同桌中一位扮演贾岛,一位扮演童子,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表演问答)(2)指名学生上台表演。(3)他们精彩的表演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这样情景诗人是怎么写的呢?(4)多媒体出示古诗,教师范读。同学们,读读吧。争取能读出诗中的情景。学生练读,然后指名学生试读。3、贾岛在和童子的对话中,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带着这样的情感变化,我们再读读古诗吧!(指名读——齐读)四、抓住意象,感受隐者的形象。1、过渡:诗人寻访隐者,结果没遇到,诗人很失望。那位隐者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竟然令诗人如此仰慕?再读古诗,看看能不能从古诗中找到答案。2、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虽然在诗中没有写隐者,但诗中所写的景物却与隐者有密切的联系。找出诗中所写的物,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再把它们和隐者联系在一起,你会有新的发现。(学生再读古诗)3、隐者隐居起来是不是并不关心这个社会,不关心百信的疾苦了呢?他是不是把一切都放下,安心过悠闲清静的生活呢?你们在找找看隐者干什么去了,你从中读懂了什么?4、学生交流,教师稍作点拨。(采药,治病救人,心系百姓,不辞劳苦,菩萨心肠)五、拓展延伸。那些隐居起来的世外高人啊,才华横溢,胸怀宽广,悠闲洒脱。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高人呢?参考资料,少熬夜!六、作业。
本文标题:《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704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