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循环经济视角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刍议
论文所属领域:发展经济学循环经济视角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刍议摘要:面临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当前我国资源约束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发展循环经济,继续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行不通的。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并对传统产业实施改造,走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关键词: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绿色技术、新型工业化ProbeintotheNewApproachtoIndustrializationinthePerspectiveofRecyclingEconomyChangZhong-cheng(CollegeofEconomics,CenterforChinaPublicSectorEconomyResearchin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12)Abstract:Facingthehistoricaltaskofrealizingindustrialization,todeveloprecyclingeconomyisthenecessarywayforustoresolvetheresourceconstraintandrealizesustainabledevelopment.Todeveloprecyclingeconomy,itisimpracticabletoadoptthetraditionalapproachtoindustrialization.Wemustacceleratethepace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anddevelophightechnologyandgreentechnologyundertheguidanceofnewconceptofdevelopment,thenimplementthetransformationoftraditionalindustries.Anyhow,itisimportanttotakethenewapproachaccordingwiththerecyclingeconomytorealizeindustrialization.KeyWords:RecyclingEconomy;TechnologicalInnovation;GreenTechnology;NewApproachtoIndustrialization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快速增长,但在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的过程中,经济效益不高,增长方式粗放、资源不足等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当前,我们仍面临着全面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为此,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的每个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发展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要实现循环经济,继续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行不通的。因为,传统的工业化模式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之间成正相关,也就是说,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因此,我国在今后工业化过程中,必须防止重走国外在工业化中对环境和资源先破坏,再治理的老路,必须探索一条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的互动共进、良性循环。本文试图对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中所涉及的若干问题提出一些见解,寄希望于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有所助益。一、循环经济与新型工业化(一)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加速,面对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和主题。什么是循环经济呢?实际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生产排泄物的利用”的相关论述就包含了循环经济的思想。“把生产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和把一切进入生产中去的原料和辅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到最高限度[1]”可能是关于循环经济的较早雏形。循环经济的现代定义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2]-3,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采用全过程处理模式,以达到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量、以不同方式多次反复使用某种物品和废弃物的资源化目的,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追求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3]。从其定义可以看出,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特征之一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4],这对处于工业化进程加速阶段的中国来讲,意义更为重大。一方面,我国的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在资源总量方面,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在人均资源量方面,我国人均矿产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耕地、草地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是1/4,人均森林资源是1/5,人均能源占有量是1/7,其中人均石油占有量是1/10[5]。另一方面,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之大。例如,2003年我国的GDP约占世界的4%,但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很高,石油为7.4%、原煤31%、钢铁27%、氧化铝25%、水泥40%[3]-2。尤其是最近几年,汽车、钢铁、机械、煤炭、电力等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其产业链条过度延伸,使资源需求呈现为一种全面性、爆炸式增长,造成资源的相对短缺局面。此外,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向发展中国家采购资源密集型产品,而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转移至国外的战略。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我国也接受了发达国家对一些非环保产业的转移。这种国际范围的产业转移在改善我国经济状况的同时,却为生态环境保护蒙上一层阴影。基于上述分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二)新型工业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经济发展理论和众多国家的发展实践都表明,工业化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现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经济理论界对“工业化”的概念持有不同观点:中国经济学家张培刚先生认为“工业化是一个动态的和发展的过程,首先表现为国民经济中一系列主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的过程[6]”。我们认为,工业化本质上是一个社会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为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组织结构的变革,现代化工业部门产值和就业比重不断增长,而原有农业等传统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虽然工业化本身意味着发展中国家跃升为发达国家的过程,但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的战略选择上却不尽相同。发展中国家应当根据本国的资源禀赋,历史条件和技术条件等选择适宜的工业化战略。在建国后的几十年中,我国一直在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制度僵化和国际环境的制约,我国同时实施了闭关锁国的进口替代战略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使得重工业一度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后,以减少政府干预、主张自由贸易为基本特征的工业化战略得到重视,内向型的进口替代战略逐步淡出,外向型的出口导向战略得以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也得到调整,农业和轻工业取得长足发展,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然而,进入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后,伴随着信息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的工业化道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传统工业技术是在最大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的经济指导思想下开发出来的技术[2]-210。因此,传统的工业化过程往往以牺牲自然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对于人口众多而人均资源占有量不高的中国来说,这种工业化道路不仅使经济发展难以为继,而且破坏生态和环境,会直接妨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化国家用于环保治理的费用年均递增12.7%,德国年均增幅更是高达25%[7]。这种先破坏,后治理的工业化道路所付出成本是巨大的。第二,传统工业化理论中的“发达国家就是工业国家”的基本规律已经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事实相违背,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正逐渐步入“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多数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如果发展中国家仍然沿袭传统的工业化理论,单纯地推行高投入、高能耗的传统工业化而忽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就会在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中成为发达国家的附庸。并且还会由于不断扩大的“高低端产品价格剪刀差[8]”,使自己永远处于被动的不平等贸易地位。所以,当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应该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第三,由于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处于工业化进程的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高新技术革命和信息化的影响,如果发展中国家不想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的工业化浪潮,必须改变其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战略,而不能延续过去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老路。表-1:传统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比较:传统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的单向流动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高强度的开采和消费资源,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资源重复利用的比例很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从上述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后,中国的工业化战略选择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进而走上一条紧跟时代步伐、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内涵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做出了简洁的表述:“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9]”。根据十六大报告的论述,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我们认为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是以科技创新和自主开发为先导,以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为支撑,以循环经济的“3R原则”[10]为指导,坚持信息化和工业化并举的一条集约型、开放式道路。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体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国内外的经验已经表明,传统工业化模式在一段时期内,依靠对资源的掠夺性使用的确可以换取经济的高速增长,但长此以往是难以为继的。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速度令世人震惊,但其发展的代价也很大。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更多,更复杂。可以说,当代人类面临的所有矛盾和问题在中国都有所表现:人口数量大,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严重等。要克服上述困难,我们在今后的工业化道路中必须吸取传统工业化过程中耗竭资源与破坏环境的教训,充分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二,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工业化是一个通用的概念,不同的国家因为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的差别可以选择不同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国际分工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本国的基本国情,注重自身比较优势的发挥。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选择过程中,必须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扬长避短。例如:我国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我们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这种“活资源”的创造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要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把我国人力资源的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
本文标题:循环经济视角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刍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70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