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第22课《文言文二则》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第22课《文言文二则》精品配套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miàozāishànzāiwēiéqínxián[来源:学_科_网Z_X_X_K]xīnxiánchēzhóugǔnzhóupùshài[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2.下面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鼓琴而志.在泰山(志:心志,情志)B.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少选:一会儿,不久)C.书中有杜处士,好.书画(好:优秀)D.所宝..以百数(所宝:所珍藏的(书画)3.下列句子中,在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是()(多选)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B.(戴嵩)尤所爱。C.(牧童)拊掌大笑。D.(杜处士)不可改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A.巍巍乎若.太山天涯若.比邻B.好.书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今乃.掉尾而斗家祭无忘告乃.翁D.处士笑而然.之心下不以为然.5.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B.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C.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D.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6.下面诗句中不能表现友情的一句是()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7.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A.打击乐器B.膨胀C.发动D.弹(1)锣鼓.队的队员们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2)好政策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3)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4)老师鼓.励我们坚持练字。()8.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绝”字选择正确的解释。A.断B.尽,穷尽C.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D.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上的(1)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2)师傅的手艺真是绝.了,一小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吹好了。()(3)就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救兵迅速赶到,被困城中的将土绝.处逢生。()(4)张明把办法都想绝.了,也没有解决这个难题。()9.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A.忘年之交B.酒肉之交C.患难之交D.车笠之交E.布衣之交1.普通老百姓交的朋友称为()。2.有钱人与没钱人交朋友称为()。3.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称为()。4.吃喝玩乐结交的朋友称为()。5.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称为()。10.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巍巍太山、汤汤流水,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请你试着写一写。方鼓琴而志在,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乎若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__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乎若__________。”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伯牙鼓琴》选自《___________》。文中“________”表现了锺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赞美。锺子期死,伯牙“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他“以为___________”。由于他们的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______”,又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_______。(2)《书戴嵩画牛》围绕着《_________》这幅画,写了_______和_______之间发生的故事,最后引用古语“_____当问奴,_____当问婢”,说明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二、课内阅读。(一)阅读课内文言文,回答问题。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志:(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少选:13.翻译下面的句子。(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2)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14.下面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方鼓琴而志/在/太山B.方/鼓琴/而志在太山C.方鼓琴/而志在太山15.这个典故流传了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6.结合文章内容,“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无足”表现了什么?(二)阅读《书戴嵩画牛》,回答问题。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7.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好.书画()(2)尤.所爱()(3)谬.矣()(4)古语有云.()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所宝以百数_______________。(2)拊掌大笑曰_____________。19.判断: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在括号里()A.尾搐入两股间:是说牛尾巴夹在两个屁股中间。B.今乃掉尾而斗:是说这牛连尾巴都掉了还在争斗。C.听了牧童的话,戴嵩说不能改动了。D.杜处士十分喜爱戴嵩的《牛》这幅画。20.读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1.请写出一句与牧童有关的诗句:三、拓展提升(一)文言文阅读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②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③不如蜀鄙之僧哉?(节选自《为学》)【注释】①鄙:边远的地方②去:距离③顾:难道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___②越.明年_____________23.翻译句子:子何恃而往?2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25.读了这段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二)文言文阅读画蛇添足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注释:①祠(cí):祭祀。②舍人:王公贵族家中的门客。卮(zhī)酒:一杯酒。卮,酒器。[来源:Zxxk.Com]26.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___________27.本文选自《___________》。28.解释加点字的字义。(1)蛇固.无足()(2)子.安能为之足()(3)遂.饮其酒()(4)终亡.其酒()29.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30.请你翻译下面的句子。(1)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2)为蛇足者,终亡其酒。3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写得恰到好处,何必画蛇添足....,再加几句呢?B.曲阜孔府的建筑,雕梁画栋....,十分壮观。C.他答应我的事至今没有兑现,怕只能画地为牢....了。D.对古典文学缺乏修养,勉强作旧体诗,往往画虎类犬....、不伦不类。32.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三)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北人食菱①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②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③不知以为知也。【注释]】①菱:俗称菱角,一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池沼中。果实的硬壳大都有角,果肉可以吃。②仕:做官。③强:硬要。33.解释文中加点的字。食:______非:______3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席上食菱,并壳入口。(2)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35.这则故事的寓意是()(多项选择)A.北方人不适合吃菱角。B.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否则会闹笑话。C.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答案1.妙哉善哉巍峨琴弦心弦车轴滚轴曝晒2.C3.BD4.C5.C6.C7.ABDC8.ADCB9.EDCBA10.明月皎皎明月清风徐徐清风11.吕氏春秋·本味善哉乎鼓琴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知音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斗牛图杜处士牧童耕织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12.心志、情志不久,一会儿13.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14.C15.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16.“无足”不值得,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表现了知己间相互珍视,以及失去知己的悲痛。17.爱好尤其,特别错,差说18.被当作宝物的数以百计拍着手掌大笑着说19.D20.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1.牧童骑黄牛,牧童归去横牛背,牧童遥指杏花村。22.想到了23.你凭什么前往?24.对比立志25.人不仅要树立志向,还要付出行动。26.多此一举画龙点睛27.战国策28.本来你于是失掉29.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30.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那个给蛇添脚的人,最终没能喝上那杯酒。31.C32.做多余的事,不但无益,反而会把事情变糟。33.吃不是34.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连壳一起放进嘴里吃。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要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35.BC
本文标题:第22课《文言文二则》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851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