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政治经济学参考书(理论经济学各专业):1.《政治经济学》逄锦聚洪银兴高等教育出版社2.《政治经济学热点与难点争鸣》逄锦聚高等教育出版社应用经济学各专业可以不看上面两本书注意:1.掌握基本原理及其叙述方法(文字组织)2.紧密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理解三个基本问题:1.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关系(都属于理论经济学)。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3.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第一章商品与货币知识要点:1.商品的二因素以及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2.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3.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一章来理解)。重点:1.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2.为什么说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提示:(1)劳动的二重性学说解释了商品的二重性,从而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基础。(2)从劳动二重性出发,马克思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3)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区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而提出了资本的有机构成学说。(4)在前面三点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资本积累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以及剩余价值分配理论,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3.从发展的角度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新认识。4.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起什么作用?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一章来理解,也可以结合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来理解。提示:(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基本规律,市场机制是这一规律的作用形式。(2)价值规律揭示了商品价值的决定、实现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市场机制不过是表现这种关系的外在形式。思考题:1.劳动价值论有何现实意义?提示:2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出发点:资源怎么配置和财富怎么分配。今天的现实问题:我们要搞市场经济,但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我们的现实经济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存在着很多矛盾,比如收入分配不公等。而按劳分配仍然是我们经济体中的主要收入分配方式。尽管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各要素都参与分配,但问题在于我们目前过于强调资本等要素的分配,而忽略了劳动这一基本要素。2.马克思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与现实经济中的纸币流通规律有何关系?P34提示:二战前,世界各国实行的普遍都是金本位制;战后,世界各国基本放弃了金本位制,形成了以美圆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圆与黄金挂钩,而各国货币跟美圆挂钩。今天,纸币的发行已经和金属(黄金)不直接挂钩,货币发行的形式已经改变,出现了M0、M1、M2等等。虽然货币的发行形式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但其背后隐藏的货币流通规律仍然是马克思当年论证的金属货币流通规律,纸币的流通量仍取决于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取决于经济体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第二章资本与剩余价值知识要点: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的解决。提示:劳动力怎样成为了商品(劳动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区分)。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不仅是使用价值和财富的生产过程,也是价值的增殖过程)。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资本的本质。4.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主要有2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5.工资的本质(为什么不是劳动的价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了解名义工资,实际工资和相对工资。重点:1.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提示:货币作为简单商品流通过程和作为货币流通过程的区别(两个公式);货币就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剩余价值生产不同方法的选择是怎么反映社会经济的进步的?提示: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方法反映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方法,但是又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方法有两种:第一种的局限是什么,出现第二种的原因。3.在现代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如何理解剩余价值的源泉?思考题:1.理解资本和剩余价值的一般性和特殊性?P54-55提示:马克思把资本当着一个特殊范畴;两者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范畴,只要是商品经济,就存在资本和剩余价值;其特殊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体现为不同的生产关系。2.在现代社会中,追求剩余价值是企业唯一的动机吗?提示:马克思时代确实是这样;现代经济学作了一些修正:行为人在经济生活中的选择不仅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还追求一些非物质利益(结合西方经济学复习)。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知识要点:1.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动因。P802.资本有机构成学说:技术构成,价值构成,有机构成,有机构成的变动趋势。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4.相对过剩人口:概念,形成机理,以及作用形式。35.资本原始积累与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重点:1.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积累及其意义?提示:(1)概念: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剩余价值是源泉,剩余价值的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2)资本和剩余价值的一般性:只要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就存在资本和剩余价值,这是不能回避的,也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3)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特殊性: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积累越大,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就越大,社会主义全体人民就越可能享有更大的福利,积累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人民的福利最大化。帕累托最优也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才能实现得更好。(4)资本积累的动因:资本积累的内因在于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外因在于市场竞争和市场机制;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在于市场机制的作用。2.资本经营和资本扩张的手段?P84提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以及原因;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联系与区别;资本集中具有资本积聚不可比拟的效率(通过兼并与收购,联合,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信用和竞争两大杠杆推动资本迅速集中。3.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P85-87提示:过剩人口的形成;过剩人口形成以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何作用。思考题:1.为什么说失业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P87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8章来理解2.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困化的根源与市场经济制度中贫困存在的一般性。P89-92提示:市场机制在起作用,使资源配置向有效率的企业倾斜;对分配来说,市场机制强调市场化的分配,对不同的要素倾斜程度是不同的,市场本身没有很好的办法去调节贫富差距,而政府出面调节与干预又可能出现失误。第四章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知识要点:1.产业资本循环三个阶段,以及三种职能形式。2.产业资本三个循环形态的统一。3.资本周转时间和速度:概念,预付总资本的总周转时间。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的含义,内容,特点,最重要的是两种磨损;了解流动资本周转的特点;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相区别,不能混淆。5.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年剩余价值率和年剩余价值量的计算。重点:1.产业资本循环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弄清三种资本形式在不同阶段上履行的不同职能(必须联系剩余价值生产来分析)。2.产业资本怎样才能做到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P1023.资本周转速度和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P110提示:周转公式;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周转速度的不同;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与两部分资本比重的关系;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4思考题:1.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对于提高资本运行效率有什么现实意义?提示:只要不涉及到剥削,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都是适用的。第五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经济危机知识要点:1.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提示:出发点是什么?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两个补偿);两个理论前提:社会总产品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c+v+m)。2.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提示:含义;重要的是:两大部类之间如何交换;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三个公式。3.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提示:5个公式。4.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和必然性。5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重点:1.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P1172.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现实意义?(问答题)提示:题目指的什么问题;分析简单再成产的实现条件(3个公式);分析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5个公式);现实意义:马克思的这一套理论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即,社会生产各部门必须按一定比例发展,宏观经济各部门之间、生产和消费之间必须相适应;同时也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运行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问题与平衡问题。3.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P144提示:(1)市场机制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市场机制自发调节资源配置方向和数量,但它本身又存在盲目性;其根源在于商品内在矛盾的外在化,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也表现为经济的波动呈现出周期性。(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根本原因。(3)危机的爆发其实是市场机制对市场失灵的自我调节,强制性地使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平衡。但是它又是以牺牲生产力为代价,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趋于缓和,但不能根本上消除矛盾,所以危机呈现出周期性。(4)固定资本投资在经济周期中起着什么作用?4.为什么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危机往往表现为生产过剩的危机?注意:是相对过剩。思考题:1.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现实意义?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与必然性。(书上没有相关论述,可到网上搜索)提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允许市场作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而且又是社会化大生产,就必然隐藏着危机。但是社会主义国家从性质上讲是要为人民谋利益,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第六章职能资本与平均利润(6.7.8章:剩余价值分配理论)知识要点:1.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52.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3.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的来源。4.流通费用的分类及其补偿。重点:1.平均利润的形成以及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的意义:提示: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资本的流动性和竞争。意义:平均利润形成为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解释了分配剩余价值的基本原则(等量资本分配等量利润)是怎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立的;平均利润的形成说明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不仅受到本企业资本家的剥削,而且还受到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客观上揭示了市场化分配规律的客观趋势;平均利润只有在自由竞争的前提下才能形成,这对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利润分配有一定启发;对我国转型期分配理论的研究和分配制度的完善具有现实意义。2.生产价格形成的特点和商品的市场价格的关系。P159提示:生产价格形成以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3.商业资本家获得商业利润的依据和途径?P167提示:依据是社会分工和资本的独立化,商业资本家的独立使其不再从属于产业资本家。思考题:1.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对各部门利益分配的影响?提示: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各部门实现了平均利润。P156-1582.试述流通领域的作用和流通中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第七章信用、银行与虚拟资本知识要点:1.借贷资本和利息。2.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特点;银行资本的结构;银行利润的实质;银行资本如何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3.信用制度与股份公司的发展。4.虚拟资本及其作用。重点:1.信用与信用制度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P180提示:什么是信用,什么是信用制度,以及正反两方面的作用。2.信用在股份公司形成中的作用。P185-1863.虚拟资本与实际资本的关系。P1944.虚拟资本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P195-196第八章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与地租本章只要求第二节知识要点:1.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提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本质不同于以前的社会。它在历史上是个伟大的进步,是对生产力的一次解放。资本主义存在两种土地垄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地租,但它们
本文标题:政治经济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00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