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教案精选5篇
1/13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网友分享的“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教案精选5篇”,欢迎参考下载分享,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教案【第一篇】玉米是北方农村的主要农作物,“玉米皮”更是农村常见的.一种废弃物,多数人家把玉米皮当柴烧或做肥料,其实玉米皮还有一种特殊的用途,那就是可以将它做成精美的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但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它的这一用途,更不要提掌握这种技术的人数了。为了将这些宝贵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唤醒孩子们绿色环保的意识,并传承和发扬家乡的这门民间艺术,决定以“变废为宝—玉米皮的编织”为主题来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并且,《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时应注重本土性,尽量就地取材,根据社区实际,体现活动的地方特色,并可以与地方课程结合起来考虑内容。我校所在镇周围是广大农村,玉米皮资源丰富且易得,可以做到就地取材,活动容易开展。(一)设计思路采用设计问卷,采访居民;上网、查阅书籍资料进行对比;2/13实地考查中,了解实情等多种有效手段、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了解玉米皮编织品的发展,搜集有关玉米皮编织的历史知识、编织工艺及技术传承的现状等,激发学生们参与活动的兴趣,然后再通过对玉米皮编织品交易市场、手工艺厂等地的实地参观走访、调查问卷,采访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手工编织的魅力,了解手工编织这一技术的现状,提升学生对编织技术的兴趣,树立传承本镇手工编织的传统文化。(二)活动总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组合作搜集资料,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2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加贴近生活,亲近生活,走进生活。3在亲自编织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子课题,并能针对自己研究的主题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上网、查找书籍、采访调查,实地考查等方法,多渠道地了解玉米皮草编的发展史、制作工艺方法、分类及特点,以培养学生准确快速地搜集信息与处理资料的能力。2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研究玉米皮编织的发展现状。并通过亲自制作实践,掌握简单的编织技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家乡、关注身边生活、热爱生活的真3/13实情感,增强学生自豪感。2使学生懂得欣赏家乡传统的玉米皮编织技术,并培养他们热爱、继承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唤起学生对玉米皮编织产业及文化保护的重视,树立保护意识。3使学生获得多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困难的品质,在活动中能自主解决困难;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通过小组分工,培养主体参与意识和群体合作精神,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一)教师的准备1.就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向六年级的学生做宣传。2.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形式及要求做介绍,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3.落实教学内容,做好;布置一个手工艺品展览区,准备一些必备工具,如玉米皮若干、剪刀、纸篓等。4.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并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为学生外出走访的安全提供保障。5、与联系参观农家,做好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确定参观点。(二)学生的准备1.让学生明确活动的内容——玉米皮的编织。2.让学生明确活动的具体要求。3.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家长等渠道初步了解编织。4/13活动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子课题,并能针对自己研究的主题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上网、查找书籍、采访等方法,自主探究,多渠道地了解玉米皮编织的现状和基本知识,最终掌握简单的编织技巧。活动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主体参与意识和群体合作精神,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加强对家乡的热爱,形成资源有效利用的意识。一个月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学生第一阶段:课题的生成与小组的确立阶段目标1.通过图片、视频等观赏,激发学生对玉米皮编织的探索兴趣,感受传统编织文化的魅力。2.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子课题。3.了解调查与实践是科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学生实践和老师的指导,初步学会做问卷调查、访问等基本的研究方法。4.在老师指导下,学会制定活动方案,可以自主合适的小组活动方案。活动时长:2个课时+1周课外活动过程(一)激趣导课,确立主题(第一课时)1、出示课件,欣赏玉米皮编织成的手工艺品的图片5/13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漂亮的艺术品你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2、引入板书课题:变废为宝——玉米皮的编织(二)归纳问题,确立子课题1、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提出问题。1课件播放玉米皮编织的视频。师提问:“通过视频,你们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探究‘玉米皮编织’这个主题?”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提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教案【第二篇】一次性的物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这些物品随便丢弃又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根据新纲要的要求:指导幼儿利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为指导。利用一次性物品来大胆进行创新制作,既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让幼儿体验到了变废为宝的乐趣。最近,我们班搞的主题是海底世界,针对以上问题以及结合本班的主题活动,我特设计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在欣赏废旧物变宝创造出来的美后,自己动手利用平常经常丢弃的废旧物也来创造一种美,从中增进幼儿的创新意识与环保意识。1、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制作的作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协商能力。6/132、尝试用多种废旧材料制作海底世界,体验创造的乐趣。3、增进幼儿的创新意识与环保意识。物质准备:收集制作玩具的废旧材料,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有关海底世界的成品和图片。经验准备:幼儿对海洋的水生动物有一定的经验。空间准备:幼儿座位呈框字型摆放,展示台呈半弧形放置于幼儿视线前面。活动流程:激发兴趣→自由选材→分工合作→动手制作→交流分享→审美延伸(一)激发兴趣1、出示废旧物品,引起幼儿的兴趣:这几天,小朋友们都和老师一起收集一些废旧材料,你们猜它们有什么用?2、幼儿欣赏废旧物品制作出来的海底世界:瞧,这些小朋友们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出什么?漂亮吗?今天我们大家也一起来把这些废旧材料变成美丽的海底世界吧。(二)自由选材、分工合作1、提出要求:老师把这些废旧物分成几组?你喜欢用什么材料制作,就去坐那一组,然后同和你一组的小朋友一起商量,怎么分工,大家一起合作完成作品。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并商讨如何分工合作。(三)动手制作作品1、幼儿开始制作作品。7/132、教师以参观者的身份介入,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启发。(四)交流分享1、展示各组的作品。2、每组请一位小朋友上来交流自己小组利用什么来制作作品。(五)活动延伸除了利用废旧物可以制作美丽的海底世界,你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请小朋友回家以后自己动手创作,并拿来学校与小伙伴一同分享,我们一起来开个变废为宝的展示馆吧。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教案【第三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10课《变废为宝》1、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知道垃圾危害人们的生活与健康,知道减少垃圾就是保护环境。2、了解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3、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知道垃圾的危害,学会正确巧妙地处理垃圾。调查法、讲解法、图示法、谈话法学生课前调查、幻灯片1—2课时一、导入新课:8/13回顾前课知识,引出课题。出示课题,解题。二、生活垃圾有多少1、检查学生调查完成情况。2、课堂交流调查内容,通过计算知道自己所住楼宇一个单元、一栋楼就会有很多垃圾,那么一个小区、一个城市每天会产生垃圾的数量是巨大的。3、拓展:了解美国以及中国人均每年扔垃圾的巨大数量。三、大量垃圾危害大1、学生讨论:大量的垃圾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哪些危害。课堂发言,明确:传染疾病、污染环境,所以不能乱扔垃圾。2、拓展大量的垃圾被垃圾车收走了,它们最后去了哪里?明确:即使填埋或焚烧,也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3、问题:究竟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呢?出示儿歌,读一读。四、这样处理垃圾好1、学生自学45页内容课堂发言,知道废物巧处理的办法就是分类投放分类处理。模拟垃圾分类,让学生知道垃圾如何分类。2、自学46页内容,让学生了解可回收垃圾可以重新制造出新的产品,把废物变成宝贝。9/133、了解一些废物循环利用的巧办法。(以废塑料瓶、废纸为例)4、通过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废物分类处理可以把需要焚烧和填埋的垃圾量减少到最小。五、智慧生活垃圾少通过幻灯片教给学生一些改变购物习惯、生活方式以减少垃圾形成的办法。六、课堂总结再次出示儿歌,总结全课。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教案【第四篇】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领域。本课的意图是通过让学生寻找、发现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再经过发挥想象,从而“变废为宝”,制作成各种手工艺品。通过制作,培养了学生的造型表现力、想象力和环保意识。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搜集各种废旧材料。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发现身边的废旧材料,并能合理利用,制作出立体或半立体的工艺品。作品制作的新颖、美观以及能否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10/13各种废旧材料、剪刀、胶水等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引导阶段:1、提问学生,你在生活中都找到哪些可以再利用的废旧材料?你准备怎样利用它们?2、欣赏与对比。教师出示几种工艺品和它们的原形,让学生欣赏。并仔细观察各种物体的颜色和形状,讨论它是如何表现出来的。3、教师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从而让学生领会立体造型的表现方法。发展阶段:1、奇思妙想阶段:小组讨论,你们将如何将这些材料变废为宝?说说你们的想法。小组合作(启发学生在现有的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原有的形态,充分发挥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和创作,制作一件立体的工艺品。)2、互赏作品,谈谈你的看法。(启发学生体会变废为宝和环保的乐趣)3、情感升华阶段:启发学生,原来我们身边的这些废旧材料可以制作出这么好看的工艺品来!既美化了生活,又美化了环境,真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11/13收拾与整理:完成后,收拾工具和材料,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三、课后拓展:1、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2、在生活中,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教案【第五篇】1.引导孩子利用生活中的废物制作,体验活动的乐趣。2.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3.培养儿童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儿童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经验准备:孩子有一定的手工技能材料准备:纸盘、纸杯、纸卷芯、肥皂包装纸盒、果冻盒、饮料瓶盖、cd、一次性筷子、酸奶纸盒、烟盒、吸管、手工纸、卡纸、工字钉、双面胶等。一、引入手影游戏,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创造力,愿意动手制作。手影儿歌:两把大剪刀,八把小尖刀,背个大书包,总爱12/13横着跑。(两个手指分开,手掌面向自己,两个手掌重叠交错,拇指向上,拇指是钳子,手掌是壳,其他手指是腿)二、一、教师逐一展示自制成品,孩子们欣赏和观察。(如:纸杯卷发娃娃、肥皂盒、工字钉、饮料瓶盖相机、饮料瓶盖和卡纸蛇、果冻盒和卡纸青蛙、烟盒和吸管机器人、一次性筷子和卡纸蜻蜓、酸奶盒和气球、吸管吹鱼等)2.老师引导孩子讨论制作的材料,通过介绍一些作品提问。3.教师讲述特殊材料的使用和注意事项。a.使用双面胶:先将一面粘在材料上,再将另一面拉开粘合b.使用工字钉:抓住帽子的一端,防止握住手c.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甚至研究成品的生产方法d.培养孩子的常规意识,把物品整齐地放在一起4.分组投放材料,教师巡回指导孩子完成,鼓励孩子做出与教师不同的作品。三、展示儿童作品,相互欣赏和评价,教师对儿童新颖创造性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推广。本次艺术教学活动相对成功,整个课堂环节思路清晰流畅
本文标题: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教案精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009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