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三、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战后初期两大阵营对峙斗争(二)20世纪60年代国际力量的分化改组(三)、70年代——80年代末美苏争霸下的多极化趋势(四)80年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战后初期两大阵营对峙斗争1、雅尔塔体制二战行将结束时,美、英、苏为处理战败国问题,重新安排战后世界秩序,召开了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等会议,达成了一系列公开或秘密的协议,明确了美苏在欧洲和东亚的势力范围,形成了关于战后世界政治秩序的基本方案,史称雅尔塔体制。(1)美、英、苏、法分区占领德国(2)德波边界重新划分(3)苏联对日作战条件(4)联合国雅尔塔体制的历史作用加速了战争的胜利;铲除了德、日军国主义势力,消除了战争策源地,维护了世界和平;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只要相互尊重、愿意合作,可以和平共处;联合国维护了和平,促进了合作。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重新划定了疆界,分裂了国家,埋下了不稳定的因素;造成两大军事集团长期对峙,扩军备战,成为战后紧张局势的根源。2、美苏冷战的开始(1)冷战(theColdWar)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它们分别为首的两大国际集团之间既非战争亦非和平的对抗与竞争状态。公开而有限的对抗。(2)冷战爆发的原因一、冷战的出现是由于国家领导人的变化。二、冷战的出现是由于苏联在东欧的扩张。三、冷战的出现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世界扩张的结果。四、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冷战爆发。五、英国的大国均势外交战略使然。美苏对外战略目标的根本冲突美国自十月革命以来形成的反共意识,及其历史所孕育的自认为美国集西方文明之大成的天生优越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所谓“天定使命观”——向全世界移植美国的民主制度和自由的价值观,成为美国向全球扩张的重要的内在动力。这种全球扩张的大战略与在地缘政治、经济力以及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与苏联发生全面冲突。苏联的目标:变更领土和控制东欧政权(西部安全为第一要务),营建战略缓冲地带。历史恩怨导致的相互猜疑和反感1.十月革命胜利后西方国家的干涉封锁政策。2.美苏两国之间根深蒂固的互不信任。美国迟至1933年面临法西斯的威胁时才与苏联建交,正式承认苏联3.二战爆发前英法的祸水东引政策3.二战期间西方在第二战场开辟上的行为使斯大林极其愤怒和失望。美苏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的对立美苏在东欧、德国、日本等问题上的对立愈演愈烈,是冷战爆发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1946年7月,在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美国代表伯纳德·巴鲁克提出了“巴鲁克计划”,对美苏关系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美英苏在伊朗争夺石油的表现形式是撤军问题。苏联拒绝按期撤军导致苏伊关系紧张,并给美英干预提供了机会。美英苏在土耳其争夺的核心是控制黑海海峡问题。苏联多次向土耳其提出在海峡建立军事基地问题导致苏土关系紧张,并招致英美强烈反对和干预。英国的对外政策在在美苏对抗中推波助澜,对冷战的爆发起了相当的作用。牛军《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霜木《冷战起源刍议——兼论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历史研究》1999.4(4)冷战形成的过程1946.1.5,杜鲁门对国务卿贝尔纳斯表示,他对苏联在伊朗、土耳其的作法极度不满,声称苏联除非碰到铁拳和强硬的抗议,另一次大战就可能发生,所以美国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1946.2.9,斯大林讲话中对资本主义采取激烈批判态度,指出资本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1946.2.22,乔治·凯南八千字长电报TheLongTelegram。(1947.7ForeignAffairs.X.TheSourcesofSovietConduct)1946.3.5WinstonW.Churchill,IronCurtainSpeech(BambooCurtain)1946.9.27苏联驻美国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长报告《战后美国对外政策》(4)冷战的标志——杜鲁门主义A\背景希腊和土耳其问题英国的照会1947.2.21百分比协议_李世安《英国与冷战的起源》1944年10月,丘吉尔与斯大林在莫斯科就巴尔干问题进行谈判。在谈判中,丘吉尔建议俄国“在罗马尼亚占有90%的优势”,而英国在希腊占有同样的优势;在南斯拉夫则由苏联与英国平分秋色;在匈牙利,英苏势力范围各占50%;在保加利亚,俄国控制75%,其余25%给英国。斯大林同意上述建议,双方达成秘密协议,即百分比协议。通过这个协议,巴尔干地区大部分属于苏联势力范围,而英国则确保了在希腊的利益。这个百分比秘密协定,实际上是英苏在该地区划分了势力范围。它也表明当时丘吉尔的政策并不是反苏的,而是寻求与苏联合作,瓜分世界。后来丘吉尔所称的“铁幕”后面的国家,正是在1944年10月他答应划归给苏联势力范围的那些地区。因此,这重“铁幕正是丘吉尔允许斯大林挂上去的。B\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国会演说世界政治的基本性质为自由民主与极权主义的两极对立极权主义政权危害世界和平,因而也危害美国的安全(间接侵略)美国必须援助自由人民反抗武装起来的少数人或者外来压迫强加于他们的奴役美国的帮助首先应是经济和财政援助。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援助希腊、土耳其。反共思想“以压倒一切的优势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三大支架: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3、两大阵营的形成(1)理论基础——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表明,美国对外政策终于完成了从孤立主义向全球扩张主义的转变。杜鲁门主义实际宣布,美国将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进行干涉,只要他认为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杜鲁门主义明确提出了两种制度之争,从而使美国的遏制政策披上了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标志着美国越来越以两极思维来看待这个世界。杜鲁门主义成为美国开始对苏联进行冷战的重要标识。(2)经济基础——马歇尔计划TheMarshallPlanGEORGEC.MARSHALL:Ourpolicyisdirectednotagainstanycountryordoctrine,butagainsthunger,poverty,desperation,andchaos.Itspurposeshouldbetherevivalofaworkingeconomyintheworldsoastopermittheemergenceofpoliticalandsocialconditionsinwhichfreeinstitutionscanexist.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1947年12月19日,杜鲁门要求国会拨款170亿美元用于援助欧洲。1948年4月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1948年对外援助法”,经总统签署后,马歇尔计划成为法律开始实施。从1948年4月3日到1952年6月30日美国经济合作署结束全部工作时为止,美国共拨“援款”131.5亿美元,其中英国32亿,法国27亿,意大利15亿,西德13.9亿,这四个国家获得全部援款的60%多。马歇尔计划意义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48-1952年,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5%,工业生产增长35%,农业10%。美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美国进一步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控制、影响西欧。促进了西欧的联合,分裂了欧洲,划定了帝国主义阵营的地缘经济界限。将德国西占区的经济同西欧经济交织在一起,把一个强大的德国包容在统一的欧洲中(3)军事基础——北约NATO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等12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AtlanticTreatyOrganization,截止2004年3月29日,北约成员国有26个。秘书长是夏侯雅伯(JaapdeHoopScheffer)北约组织是美国破天荒第一次在和平时期同美洲大陆以外的国家建立的军事集团,通过它,美国加强了对西欧政治军事的控制,并在欧洲大陆组成了一个遏制苏联的弧形包围圈,标志着美国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部署已基本完成。范登堡决议1948年6月,美国国会两党一致通过“范登堡决议”,第一次由国会授权在和平时期与美洲之外的国家缔结军事联盟。“范登堡决议”标志着美国彻底放弃了不与欧洲国家结成永久同盟的传统外交,孤立主义在美国终结。北约会接纳俄罗斯吗?担心会改变北约的性质。北约现在基本上还是一个军事联盟,它的部分目的是保护欧洲不受俄罗斯侵略。显而易见,一旦俄罗斯加入北约,那北约的性质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北约就不再是过去的北约”,而是一种“维护集体安全的工具了”。俄罗斯加入后将拥有否决权。由于俄罗斯和北约各国的利益不同,而根据北约“一致作出决定”的原则,俄罗斯将会为捍卫本国利益而使用否决权,阻止北约的所有决定。这样一来,北约就将“丧失它的军事行动能力”,特别是很难在巴尔干再采取什么行动,因为俄罗斯和北约在该地区的利益是不可调和的。再是担心北约东扩受阻。一旦俄罗斯加入北约,它就会以“假设敌已不存在”为由,要求北约停止东扩。第四,价值观念迥异。北约作为一个军事联盟之所以能够起作用是因为其成员国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利益,这正是北约能够在困难情况下采取正确的政治和军事行动的基础。所以,北约在推行其东扩计划时反复宣布,“所有的新成员在加入北约前必须有作为民主国家和作为事实的盟国的经过的成绩记录”。俄罗斯现在远未达到加入标准,况且俄罗斯将来到底如何,现在谁也说不清楚。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巴格达条约组织马尼拉条约亚洲新月形包围圈美蒋共同防御条约莫洛托夫计划,1947年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九国情报局,1947年社会主义国家间一系列双边协定,1947-1949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经济互助委员会CouncilforMutualEconomicAssistance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6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决定建立该组织,同年4月举行第一次会议,正式宣布经互会成立。阿尔巴尼亚于1949年2月加入,1961年12月停止参加活动。随后加入的还有:民主德国(1950)、蒙古(1962)、古巴(1972)和越南(1978),至1988年底共有10个成员国。南斯拉夫于1964年9月与经互会签署协定,参加经互会的一些工作,拥有咨询投票权。老挝、阿富汗、安哥拉、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和尼加拉瓜等国家,以观察员身分派代表参加一些会议。1973年后,芬兰、伊拉克、墨西哥和尼加拉瓜同经互会签有合作协定。经互会与欧洲共同体于1988年6月25日发表公报建立正式关系。经互会的宗旨是:通过联合和协调经互会各成员国的力量,促进这些国家国民经济有计划地发展,加速其经济技术进步,提高工业不够发达的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经互会各成员国的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福利。1991年解散。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简称情报局)从1947年9月成立到1956年4月解散,存在8年半时间,先后召开过4次会议,主办了情报局机关刊物《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情报局犯的最严重的错误就是粗暴地践踏了各共产党之间、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独立自主、平等互助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对南斯拉夫共产党探索的自治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所谓揭露和批判,把南斯拉夫共产党开除出情报局。与此同时在东欧各国共产党内掀起了“清除铁托分子”的运动,使大批共产党干部,遭到迫害,制造了东欧历史上的大悲剧。据统计,1948—1952年间,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被清除的党员有250万,被监禁的有12.5万人至25万人,受害者中间有:3位总书记、1位总统、几位副总理、几十位部长和党的高级领导人,100名将军。在大清洗运动中,苏联党和国家前领导人布哈林、李可夫以及副国防人民委员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叶戈罗夫元帅、基辅军区司令雅基尔等许多优秀将领遭逮捕、杀
本文标题:政治经济第一讲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02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