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党课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至上价值理念论
党课: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至上价值理念论世界上任何一个执政党,都有其执政理念,通过执政理念我们可以清晰地窥探出一个执政党的价值追求。利益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每一既定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原则,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一样,对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认识得如此深刻,这是我们党与世界上其他政党最本质最显著的区别。人民群众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党之所以能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动摇,秉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永不改变。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民利益思想人民利益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项核心命题和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对人民利益进行了相应论述,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民利益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民利益思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利益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们“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其一,利益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即迈出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这一步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类要满足生存和发展需求,就必须进行社会生产活动,通过生产活动创造物质财富。在从事社会生产活动的过程中,人类往往借助并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效率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这促进了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其二,利益是形成和发展生产关系的直接因素。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特定的社会关系,从本质上来看,这种关系是利益需求社会化的具体表现。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生产关系,利益是形成和发展这一生产关系的最直接的因素。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脱离社会的孤立的个人无法存在和发展。人的社会性要求人们在进行社会生产活动时,结成团结协作的劳动关系来提高生产能力,进而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人们在追求各自的经济利益的同时结成了一定的群体,不同群体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社会形态的演进,“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第二,无产阶级政党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社会所进行的阶级斗争是为了追求利益。权力是获取利益的重要手段,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争取国家政权的实质是为了争取各自的利益。一方面,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从这个方面来看,无产阶级的利益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无产阶级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先进阶级,没有其他任何特殊私利,其所进行的革命斗争是为了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正如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的,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即在保证人民生存条件的基础上发展社会生产力,消灭阶级剥削与压迫,建立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真正实现大多数人利益的满足。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这个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劳动者都应当得到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因此,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保持着一种公正而和谐的关系,个人的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实现了真正的统一。二、人民利益至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价值追求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光辉历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党始终秉承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明确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将人民利益至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标准,以人民利益为先,关心民生疾苦,设身处地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构建起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终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毛泽东始终秉承人民利益至上这一最高价值追求,并把它作为我们党衡量一切工作的价值标准,进而推进党的各项事业。他把适应人民的需要、改善工人的生活,作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价值标准,并领导人民顺利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样秉持人民利益至上的最高价值追求,明确提出“要防止盲目性,特别要防止只顾本位利益、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破坏性的自发倾向”,强调从根本上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历史证明,“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世纪之交,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定维护者。进入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进一步提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多次强调,检验工作成效的最主要的标准,就是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和权益得到保障,人民掌握着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评判权与发言权。习近平高度重视腐败问题,坚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得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大力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人类史上的脱贫奇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舒心、舒适的宜居环境正在逐步形成,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也在逐步实现。这些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利益至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并将此理念贯穿于一切工作的生动写照和实践阐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高低以及人民生活幸福与否,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同理,一个执政党要想实现长期执政,就必须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满足最广大人民的各项需求、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唯有如此,才会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广泛支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秉承着人民利益至上的最高价值追求,才得以战胜一切困难而屹立不倒、越发坚强有力。三、人民利益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利益至上是其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先锋队只有当它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引导全体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队的任务”。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决反对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12〕(P1094-1095)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党的干部队伍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其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彰显了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的私利。这一价值理念不仅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更是党的一面鲜艳旗帜,是人民利益至上价值取向的逻辑起点和实践依据。不论何时,党的性质、宗旨都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党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作出决策。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面对“姓资还是姓社”的质疑,邓小平强调要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新时期检验我们党能否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判断依据。在邓小平看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我们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回应人民呼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习近平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民利益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既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赋予了人民利益至上价值理念以全新的时代内涵。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世界上最好的成果。在此期间,一些优秀共产党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生命捍卫了人民的根本利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最高价值。
本文标题:党课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至上价值理念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189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