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矛盾
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矛盾[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造福亿万农民的伟大事业,但由于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循,在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突出的经济矛盾。这些矛盾如不解决,就会严重阻碍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化解矛盾的思路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宏观政策为突破口破解发展难题,完善村民自治,重视新型农民的培育工作。[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经济矛盾;根源分析;化解思路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遇到了一些突出的经济矛盾,这些矛盾如不解决,就会严重阻碍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认真分析矛盾的性质和危害,研究矛盾产生的根源并找到破解矛盾的有效方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一、新农村建设中突出的经济矛盾及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造福亿万农民的伟大事业,但由于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循,因而在实践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将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经济矛盾及其危害做一分析:(一)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矛盾一是农村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工业化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但发展工业面临着两方面选择:发展农村工业必须挤占大量耕地;如果保护不好现有耕地,国家的粮食安全就不能得到有效保证。第一次全国土地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调查显示,从1996年到2006年,我国耕地面积10年净减少1.24亿亩。而2006年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4亩,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可以预见,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将日益尖锐。二是工业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工业化的步伐也相应加快。一些村办企业、乡办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竞相上马了一批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的项目,导致废水、废气、废渣的扩散和蔓延,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危及到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上述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三是农业的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与农户小生产经营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要求按照科技化、机械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进行生产经营,相应地要求资源配置也与之相适应。但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条件下,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不仅联合程度和专业化程度低,而且资源配置效率和机械化生产水平也不高,由于劳动生产率低,抵御风险能力不强,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到我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四是农村劳动力总体过剩与高素质劳动力相对短缺之间的矛盾。建设新农村要求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但目前农村劳动力资源存在总体过剩和局部短缺的突出矛盾。我国现有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农村劳动力约4.97亿人,按照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仅需农村劳动力1.8亿人。大量的农村高素质劳动力通过各种途径转移到城市,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和儿童,很难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五是农村发展公共产品所需资金与农村集体经济脆弱的矛盾。因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推行,大多数工业不发达的农村集体经济变得非常脆弱,有许多村庄形成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农业比较效益的下降,带来农民家庭增收缓慢。农村公共产品所需资金的不断增长与集体经济脆弱的矛盾,成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一个极为尖锐的矛盾。(二)对经济矛盾的根源分析上述经济矛盾的形成有十分复杂的历史及现实原因,具体体现在体制、政策、发展理念等许多方面。一是发展理念陷入误区。新农村建设必须依靠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应建立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但部分领导干部在发展理念上陷入了误区,盲目追求GDP增长,急功近利,以牺牲环境、资源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换取所谓的GDP指标,导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不协调。二是政绩观扭曲。上述突出的经济矛盾,暴露了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在政绩观上的扭曲心态。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创造所谓的政绩,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切实际地盲目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建厂、上项目,造成失地农民大量增加,影响了社会和谐。三是利益调整所带来的副作用。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变革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利益调整的诱导使农民群体逐步萎缩,而依靠运输业、商业、服务业、手工业、自由职业等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民群体日益增多,壮劳力、农村精英类人才流向城市,而留在农村务农的劳动力总体素质下降,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二、化解农村突出经济矛盾的思路化解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突出经济矛盾,要求从理论上找出其根源,加快农村管理体制创新,探索出一条破解矛盾的具体对策。(一)端正发展理念,确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理念与政绩观之间有内在的联系,科学的发展理念是基础,而正确的政绩观是其具体表现形式,二者都属于观念方面的范畴,集中于创造什么样政绩的问题上。端正发展理念,要求把农民的利益实现作为发展的根本所在,努力为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应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环境、资源、生态等方面的问题,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尽快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政策、教育政策、医疗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的永续发展。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二)以宏观政策调整为突破口破解发展难题政府要合理统筹城乡再生产所需要的基本生产资料,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结构,统筹各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分配,包括财力分配、信贷投放、资源利用、设备建设、劳动就业和市场开发等,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应积极探索包括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等规律,从规律中发现解决矛盾的新方法,新途径。在此基础上,在财政转移支付、农业产业化、税收、土地承包与流转、户籍、就业、社会保障、文化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等政策方面消除对农民的各种政策性歧视,实现农民的国民待遇。(三)加快农村社会建设步伐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是农村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村民自治的实质就是按照村民的意愿选择经济发展的领头人,统一农民的经济发展思路。完善村民自治,应重点在村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上做文章。应积极探索村务公开的有效形式,努力打造“阳光村务”,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与此同时,还要抓紧制定《农民权益保护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四)重视新型农民的培育工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规的新型农民,是解决新农村经济问题的根本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加强农民教育、提升农民素质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发挥好组织、引导和扶持的作用。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好统筹、协调、组织和服务的功能,为培育新型农民提供平台。教育、科技、文化等各行各业、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开展知识和技能培训,形成农民教育培训的合力。参考文献:[1]王文龙,金丽馥.新农村建设必须有超前意识[J].理论探索,2010,(2).[2]温铁军.新农村建设:功能与反思[J].理论探索,2006,(6).[3]王曰秀.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关系转变[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3).[4]乔希玲.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08,(1).
本文标题: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矛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33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