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硕士论文-论经济与公平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经济与公平姓名:欧阳葵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产业经济学指导教师:陈为20070401论经济与公平作者:欧阳葵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江畅.王献良论公正及其与自由、平等的关系-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1(1)尽管学术界对自由、平等和公正问题有许多研究和阐释,但较少将自由、平等与公正问题联系起来从总体上进行考察和研究,以致关于自由、平等和公正及其关系问题成了人们最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本文试图立足于当代人类社会现实及其走向,着重从与自由、平等相互关联的视角研究公正问题,力求纲要性地对公正及其与自由、平等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些阐释和见解,最终论证这样一种基本观点:现代公正是一种综合性的价值要求,它要求社会自由和平等,也要求对自由和平等可能导致的社会问题给予适当解决.2.学位论文翁秉观公正:自由与平等的统一——兼评“自由派”与“新左派”的歧见200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呈不断拉大的趋势,其中不公正的贫富分化已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1990年代后期中国知识界的“自由派”和“新左派”之间的著名论战,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社会的公正问题。虽然这一场争论的高潮早已过去,但中国社会的公正问题仍然层出不穷。因此研究两派在这一问题上的深刻的思想分歧,无疑对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对公正涵义的歧见。这一章首先试图对公正、正义、公平和平等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做一个统一的定义和区分,以利于下文的讨论;其次阐述“自由派”和“新左派”对公正涵义的歧见并作评论。第二章:公正的分配方式:市场还是国家。这一章首先具体阐述“自由派”和“新左派”在公正的分配方式上的歧见,即以市场主导还是以国家主导;其次评论双方的片面之处,并提出公正的分配方式。第三章:形式公正的权力保障:权利与广泛民主谁更重要。这一章首先具体阐述“自由派”和“新左派”对形式公正缺失的诊断和解决途径;其次对双方的片面之处进行分析和评论。第四章:公正:自由与平等的统一。这一章首先总结“自由派”和“新左派”在公正问题上的歧见的实质,即以自由还是平等为最高价值;其次指出,公正才是最高的价值并统摄自由和平等。3.期刊论文张子云.ZHANGZi-yun复合平等——中国公开选拔制度一元多维的公正模式探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3)中国公开选拔制度以公正为核心价值,公选公正的实质是配置公正.配置公正包括资格公正、竞优公正、考核公正、匹配公正四个相对独立环节的公正,并且每个环节的公正各不相同,但它们又由一条共同的主线连为一体,这根主线即平等.公选公正由此表现为一元多维的复合平等模式.公选复合平等包含了配置公正的全部内涵,是公选内部的整体平等,具有历史性和非模式性的特点.复合平等的根据不在公选制度之中,而存在于公选各个环节之中.4.期刊论文刘喜珍论代际公正的基本理念——以老年伦理关怀为视角-湖南社会科学2010,(1)代际公正是社会公正在代与代之间的历史延续,它是代际伦理的根本原则.代际平等、代际补偿、代际互惠是老年伦理关怀视角下代际公正的三个基本理念.代际平等指在场各代具有平等的人格尊严、平等享有社会政治参与权与经济利益分享权.代际补偿指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老年一代进行收入补偿.代际互惠指现时的老年一代与年轻一代以及未来代互助、互利、互赢.以代际平等、代际补偿、代际互惠为理念,实现代际公正,是促进老年伦理关怀、构建和谐代际伦理关系的内在需要,也是改善老年民生、破解当前我国老年社会伦理问题的关键.5.期刊论文张永苏.ZhangYongsu平等、公平、公正及平等服务之思辨——兼论当前公共图书馆的差异服务-图书馆杂志2007,26(6)新世纪一场关于图书馆精神的辩论,将平等服务的话题摆到图书馆人的面前.平等精神作为图书馆精神的核心理念,是理论家们的共识,但对平等的理解还存在着误区.本文对平等的实质内涵作了深入分析,比较了平等与公平、公正的关系,认为平等是公平的最高境界和追求,公正才是衡量社会正义的天平;图书馆的差异服务不能与不平等服务划等号,社会的差异是客观的存在,合理的差异服务符合公正原则,绝对平均主义是行不通的.6.学位论文杜凡转型社会的公正研究2008公正是社会治理的核心原则,公正之于社会,正如真理之于思想。当前,社会处于转型关键期,利益矛盾凸显,改革成果的公正分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第一章对公正诸理论进行了梳理条陈和重构以奠定本文的逻辑起点。公正有三个具体原则:一是基本权利绝对平等原则;二是非基本权利比例平等原则;三是社会机会权利平等原则。基本经济权利公正由政府按照缔结社会的基本贡献平等分配;非基本经济权利公正由市场按照非基本贡献比例平等分配。机会分配原则因机会种类的不同而不同,机会分为自然机会和社会机会,社会机会应当平等分配;政府对自然机会没有分配权利。罗尔斯的错误在于要求对自然机会和社会机会都进行平等分配。公正可以分为“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制度公正与行为公正”,这四种公正在相对静态社会和转型社会表现出的差异非常明显,转型社会重视实体公正、制度公正,而程序公正、行为公正往往得不到保证。公正在本质上“是一种等利害交换的善行”,广义的交换不仅指经济交换,而且包括所有相互给予的行为。公正有三种存在形式:作为元伦理的公正价值证明;作为规范伦理的公正原则;作为美德伦理的公正美德。公正调节交换行为,其适用范围是一定的,“应该”的范畴大于“公正”的范畴,“公正”的必然是“应该”的,但是“应该”的不一定属于“公正”,把“公正”等同于“应该”,随意扩大其调解范围是一种常见的错误。公正不是治理社会的唯一原则,对于个人,公正也不是待人的最高道德规范。按照公正行为主体不同,公正可以分为社会公正和个人公正,社会公正的应得标准是贡献,个人公正的应得标准是自由交换。公正的证明属于价值证明,罗尔斯的契约证明不是价值证明,但是,契约证明是价值证明的一个重要途径,除了契约证明外,价值证明很难找到一个更具有现实操作性的证明方法。第二章重点分析了中国转型社会的本质和特点。在现代语境下,社会转型本质上是社会的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而且包括文化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外源型现代化,建国的第一个三十年是以强国为目标的赶超型激进工业化;建国的第二个三十年是以富民为目标的渐进型改革开放。与内源型现代化国家相比,中国的现代化有着激进性特征,同时,作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后现代化国家,中国又具有渐进性特点。中国的现代化和西方相比,西方内源型现代化国家的动力来源于社会经济发展,是主动的;中国外源型现代化的动力来源于民族危机,是被动的。此外,在转型顺序、转型速度上,中国都表现出自己的特征,这使得中国有着和内源现代化国家以及外源现代化国家不同的公正背景和非公正问题。第三章研究转型中中国社会公正的现状以及公正的特殊性。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公正、经济公正与机会公正都得到了发展:政治公正发展的标志主要是社会主义民主不断提高;经济公正发展的标志是基本经济权利得到保障,以及非基本经济权利分配机制(市场)的建立;机会公正发展主要表现在户籍制度逐渐松动以及发展才能机会(教育)的提高。但是,转型中仍然存在着大量非公正问题:政治公正存在着竞争性政治权利有待提高的问题;经济公正仍然存在基本经济权利水平过低、非基本经济权利差距过大的问题;社会机会公正继续受到户籍制度等歧视性法规的阻碍,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机会仍然受到地域、经济等先天条件的限制。中国非均衡发展战略、制度性市场失灵与制度性政府失灵是非公正产生的主要社会原因。公正和效率具有正向关系。一般情况下,公正的提高必然推动效率的提高,但是,公正并不是提高效率的唯一因素。稳定是公正发展的前提,公正带来稳定,但是,追求公正的过程往往会导致不稳定。非公正是不稳定的根本原因,非公正感是不稳定的直接原因,非公正和非公正感并不总是对应,非公正感可以高于非公正,也可以低于非公正,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维持二者的正常关系,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所在。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中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非公正问题。在现代化转型时期,西方国家非基本公正的差距过大,其国内非公正累积时间较长,非公正引起的社会斗争也较尖锐,多有利用殖民或侵略转移国内非公正的行为。和西方相比,中国转型中也存在着非基本公正差距过大的现象,转型时期矫正正义的客观条件的强化、人际关系的变化都提升了对矫正正义的要求,社会主义关于高度平等化的承诺使中国政府负有更多的矫正正义责任和压力。第四章总结了中国转型社会政治、经济与机会公正分配的经验,并努力探讨公正实现的新途径。在政治方面,目前中国权威政治体制在转型社会是必要的、必然的,实践证明权威政府是改革顺利推进的政治条件,不过,随着改革的深入,广泛参与,有限竞争的增量民主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途径。在经济方面,经济公正要求建立市场、政府、社会三次分配相互补充的分配体系,市场负责非基本权利比例平等的初次分配,完善的市场对收入差距不负责任:政府负责基本经济权利的二次分配,保证基本经济权利平等,并随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社会民间分配是一种超越公正的慈善分配,是第三次分配,要不断完善我国的慈善法规、慈善组织建设,提高慈善分配在推动公正分配中的作用。机会公正要求逐步实现国民资格基础上的基本机会完全平等;不断提高政治和经济竞争起点的平等;要逐步实现教育公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要不断延长义务教育的时间。7.期刊论文张康之.ZHANGKang-zhi对平等和公正的历史考察-理论探讨2007,(6)在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中,平等和公正是优先考虑的问题,平等是公正的基础和前提.在等级社会,没有平等,也就没有真正的公正.在近代社会,由于法律制度以及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确立,出现了形式平等,而实质平等则没有实现的可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仅要确立形式平等,更主要的是要实现实质平等.平等与公正是有着广泛社会价值的,在人的创造性能力的实现中,平等和公正能够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而且,我们当前所面对的地区性和世界性的问题,也需要通过平等和公正的途径去加以解决.8.期刊论文吕艳红.LUYan-hong公正与公平、平等差异辨析-岭南学刊2009,(1)公正、公平、平等这三个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从理想和价值的角度出发,公正是对社会现实的评价性反应,内在包含人类社会对真、善、关的追求;而公平关乎日常生活操作层面,侧重工具性,要求遵循同一标准;平等则是侧重不同社会主体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要享有同等的权益.三者相比较而言,公正高于公平、平等,公平、平等应以公正为归依和导向.不能用公平取代公正,否则就会产生负面社会效应.9.期刊论文孙翔.郑学燕.SUNXiang.ZHENGXue-yan亚里士多德公正观探析-西部法学评论2010,(2)亚里士多德在其尼各马科伦理学中首先指出公正是一切德性之大成,是德性的完美体现和总汇.在此基础之,他进一步阐述了公正范畴的具体内涵,即合法、平等和中庸.批判继承亚里士多德公正观,对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战略方针,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10.期刊论文李铁根论刑法的平等、公正观-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是公认的法律原则,对此原则,刑法如何反映和体现是长期困扰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难题,本文力图通过刑法的公正与平等观对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影响,从理论上阐述了刑法平等、公正观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意义。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df949ff0-7832-4b50-828e-9e0000fc87d0下载时间:2010年9月29日
本文标题:硕士论文-论经济与公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56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