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试论中国会计的国际化
试论中国会计的国际化摘要:随着国际经贸和国际投资、融资的迅速发展,会计的国际化问题日益成为会计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从会计国际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入手展开论述,然后分析了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向,最后对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建议。关键词:会计;国际化近年来,会计国际化在我国倍受关注,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各方面都与世界惯例接轨之际,会计作为企业间贸易交往的媒介,自然也要尽快地与国际惯例接轨,逐步融入到国际会计中去。经过十几年的引进和吸收,中国会计界对有关会计国际化方面的理论和实务已有比较成熟的理解和认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已取得积极进展,开始了一定层面的对话,但由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经济特征,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过程仍很漫长。一、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趋势1.会计国际化的含义探讨会计国际化的涵义,首先应考察和明确“国际化”的涵义。国际化是指由于国际交往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处理有关事务上,通过相互沟通、相互协调,从而达到采用国际规范和统一通行做法的行为。会计领域中的国际化行为,会计界常简称为会计国际化,它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内涵就是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准则国际化,即在制定、修正和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体现国际会计惯例,使会计准则指导下的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可比和有效;二是会计实务国际化,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在这两方面中,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处于核心地位,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体现着一国会计发展的国际化程度。我国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国际化,而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水平却是相当低的。在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同时,应大力加强会计准则、制度的落实工作,使会计准则国际化与会计实务国际化齐头并进。2.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性第一,会计国际化是我国市场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向之一就是市场已突破了时空界限形成全球性的统一大市场。我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家庭中的一员,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市场国际化的结果要求会计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参予竞争提供真实、公允、可比,能满足国际决策需要的会计信息。因此要求我国会计惯例必须趋同国际会计惯例。第二,会计国际化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际竞争的加剧、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以及市场的变化无常,使得跨国公司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得到了迅速发展。跨国公司通过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并享有其控制权和经营决策权而达到节约成本、降低税负和风险、优势互补、增加利润、保持市场份额等目标。母公司为了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需各子公司提供统一可比的会计信息,并编制合并报表;东道国以及居住国政府处于财政、税收等方面的考虑和对跨国公司的监管,也要了解跨国公司整体的经营绩效、财务状况及子公司的经营成果;另外,跨国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要求跨国公司按国际惯例提供会计信息和处理利润分配等会计事务;这就需要消除各国之间会计的差异,按照国际上公认的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跨国公司的经济业务。第三,会计国际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几十年以来,各国双边、多边贸易活动日益增多,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必然通过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来分析评价客户的资产实力、资信状况和风险状况。会计信息已成为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市场交易质量的高低,并影响全球范围资源的有效配置。随着我国企业在香港、纽约等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我国企业必须按国际惯例向国际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二、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早在建国之初吸收前苏联的会计模式就初现端倪,并为早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我国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过渡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发展到现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国际化已取得了重大进展。1.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颁布及实施,是中国会计国际化的主导战略工程。中国会计准则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探索,当时仅限于学术界的理论探讨。随着理论研究成果的逐步问世,人们对会计准则认识的加深,会计准则建设开始进入官方视野,会计准则建设作为会计改革被列入议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财政部开始着手会计准则建设,成立专门机构进行论证、立项,制定框架结构,并开始发布会计准则。这一时期仍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会计准则建设取得历史性的突破是2005年,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认真反思,借鉴国际经验教训,从2005年开始,会计准则建设全面提速。一方面积极推进会计准则的项目建设,陆续发布具体准则项目。另一方面,广泛与国际会计组织进行沟通协调,为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做准备。2006年初,财政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会计准则已全部建设完成,从2007年开始在上市公司实施。至此,中国会计进入了国际化时代,并由此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2.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水平相对滞后从会计实务的国际化程度来看,即使我国会计准则提高到国际化水平,也并不能说明我国的会计工作就达到了这个高度。只有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机结合,会计实现了实务方面的国际化,才算真正的国际化。目前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已初具规模,正在逐步向国际化靠拢,但会计实务国际化的任务却还很艰巨。首先是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实施结果并不理想,原因是企业仍坚持这样的原则,即怎么有利就怎么做,怎么简单就怎么做,致使许多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程序及方法难以在我国会计实务中体现。其次是会计人员的专业意识不到位。由于会计人员水平的局限,对财务会计信息作用的轻视及利益的驱动,会计工作中对会计政策运用的随意性、不准确甚至滥用的现象严重,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实,失实的会计信息自然也就谈不上国际可比性。最后是会计实务的观念基础不存在。国际化追求高水平的会计实务,高水平的实务不但要求要严格执行高水平的会计准则,也要求企业自觉披露更多的人们需要的会计信息,还应该不拘泥于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去更好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是,由于我国文化传统的原因,要形成如此的会计实务是有一定难度的。所有这些体现了我国会计实务的水平没有达到会计准则要求的质量和国际化水平。3.国内会计高层次人才缺乏从会计人才的国际交流来看,企业发展的国际化,必然要求为其提供会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全球化。要使会计服务国际化必须使会计人才达到国际化水平,为其全球业务的开拓提供必要的水平支持。但是就目前来看,国内的会计水平无法为其提供全球性的服务,主要是人才缺乏,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缺乏,而低层次的人才相对过剩。当前,我国会计人员的需求,特别是注册会计师人员供不应求,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内资本市场运作、精通外语及熟练掌握计算机的高级专业人才则更加缺乏。正是由于人才的缺乏,才导致会计服务行业不能拓展会计服务领域,进行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经营也受到限制,这一方面的需求会随着中国入世的深度和广度而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4.我国会计惯例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差异。在我国的会计惯例中,与国际会计惯例尚有差异的主要表现在:(1)与会计准则相配套的有关法规尚未健全。如尚未颁布《证券法》,而《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会计法》等的会计规定与会计准则尚不协调等;(2)未建立与企业会计体系及其准则相配套、相协调的非盈利组织会计体系和准则,行业会计制度在会计实务中仍起主导操作规范作用等;(3)加入和参予诸如IASC、ICA等权威性国际会计组织及其活动不够,阻碍我国与国际会计界的交流及其会计国际化的发展;(4)许多会计实务的处理方法与国际惯例存在差别,如加速折旧法、成本与市价孰低、坏帐备抵法和所有者权益类目的划分等都与国际惯例有差别;(5)会计管理体制尚存在差异:一是会计事务的行政管理过强,二是会计人员的“二重性”地位未能完全转变等;(6)管理会计、税务会计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体系和在实务中推广使用;(7)会计理论发展滞后,研究方法单一,会计教育模式与国际惯例尚有差别等等。三、中国会计国际化发展的建议1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水平。在制定准则的过程中,我们时刻面对着如下问题:如何处理国际化与我国环境的关系?以美国、英国的会计惯例及国际会计准则为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主要参考依据(当然需以其他发达国家的惯例为辅助)必然会带来一个问题,即如何看待和处理环境差异?我国的具体环境与美、英为首的发达国家的环境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决定着人们的观念,此观念使得我们在决策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时不得不在国家化和国际化之间作出艰难的选择。笔者认为,我们不应把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作用扩大化。环境毫无疑问对会计产生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主要是历史上的,即在世界会计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环境导致了有差别的甚至是有重大差别的各种国家的会计。但是,现实的状况却是,各国会计之间的差别正在变得越来越小甚至越来越难以辨认。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各国的环境在相互的交往中变得越来越接近外,环境对会计的影响越来越弱也是重要原因。越来越弱的主要表现是:政治对会计的影响越来越淡化;法律尤其是税法也不再完全要求会计实务与其亦步亦趋;文化的影响越来越让位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影响也在变得更加调和。另外,各国会计都在处理着相同或相近的经济交易或事项,不同国家间的交易或事项本身无本质差别。因此,处理这些交易或事项的程序和方法应该或者可以是相同或相通的。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制定准则的过程中似可无须过多地强调中国特色。对于那些政治的、法律的不可控因素的要求,当然应该在会计准则中得到体现,但应尽量做到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除此之外,凡是与国际上相同或类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尽量采用国际会计惯例,对于会计术语和定义,也应尽量采用国际流行的表述方法,只要符合我国的语言习惯就行。2.加快培育国际会计人才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人员培训制度,在会计人员的培养上,既要通过增加国际会计准则、外语、网络技术等新的教学内容和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考试制度来造就复合型的国际会计人才,又要重视会计现职人员的后续教育,使目前的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更新知识观念,全面了解国际会计惯例,提高业务素质。另外,要努力提高国内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其独立、客观、公正职业的自觉性,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3.加快会计实务国际化的进程我国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国际化,而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水平却是相当低的。在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同时,应大力加强会计准则、制度的落实工作,使会计准则国际化与会计实务国际化齐头并进。正确处理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关系3.把握好国际化的方法方式会计制度侧重于如何记账,会计准则是就某个会计要素或经济事项的不同情况,规定如何合理核算并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从长期看,会计制度是一定时期的过渡办法,在我国现阶段,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将并存,二者不能相互代替,缺一不可,必须做好两者的相互协调与配合。4.。会计准则国际化作为会计国际化的核心内容,加快其进程必能促进会计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笔者认为首先应尽快颁布实施具体会计准则,建立与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在内容上应(1)区别会计利润与税务利润,建立企业税务会计体系;(2)会计提准备金,以保证国有资产和所有者权益;(3)推广加速折旧法,试行成本与市价孰低等国际先进的方法;(4)改革“T形”报告格式而代之以国际上更流行的报告式;(5)建立会计信息披露的专门准则等等。3.把握好国际化的方法方式。国际化是通过不断借鉴国际惯例而实现的,因此把握国际会计惯例的借鉴标准和方法方式则是国际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判断哪些是国际会计惯例,笔者认为应把握两个标准:(1)该项惯例是否在大多数经济和会计发达国家通用?即是否具有国际公认性;(2)是否具有有效性,即运用这一惯例是否能
本文标题:试论中国会计的国际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61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