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三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二战后国际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地区分布发生很大变化:同类产品贸易量大大增加,发达国家间贸易比重扩大,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当代贸易理论修正要素禀赋理论,提出解释当今国际贸易的新学说,解释国际贸易的特定方面。2本章我们介绍解释当代国际贸易模式的一些理论,由于这些理论改变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分析框架也不同,故我们称之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国际贸易的新发展及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挑战基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基于产品生命周期论的国际贸易理论基于需求偏好差异的国际贸易理论33.1国际贸易的新发展及其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挑战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1)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2)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以上现象在古典和新古典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框架内难以得到解释,这迫使经济学家寻求新的贸易理论来解释这些现象,经济学家的这种努力促成了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43.1.1挑战之一——同类产品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源在于各国在产品生产方面的差异,包括技术差异(比较优势理论模型)和资源禀赋和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H-O模型),按照这些理论,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即“行业间贸易”,但二战后,国家间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即“行业内贸易”大大增加,这种现象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框架下的贸易模式,因此是对传统贸易理论一个挑战。5行业内贸易指数(ITT)行业内贸易指数(indexofintra-industrialtrade)是用来测量国家间在同一个产业(即同类产品)间进行贸易程度的指标:其中:X和M分别为某行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值和进口值。ITT=0,表明无行业内贸易;ITT0,则表明一国有行业内贸易,即一国会同时进口和出口同一类产品,ITT越大,行业内贸易程度越高。MXMXITT+||1=--6表3-1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的ITT(%)工业化国家197019871999发展中国家197019871999美国55.161.081.1印度22.337.088.0日本32.828.062.3巴西19.145.578.8德国59.766.485.4墨西哥29.754.697.3法国78.183.897.7土耳其16.536.382.2英国64.380.091.9泰国5.230.294.8意大利61.063.386.0韩国19.442.273.3加拿大62.471.692.8阿根廷22.136.448.7西班牙41.267.486.7新加坡44.271.896.8平均56.865.385.5平均22.344.382.5数据来源:转自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1,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73.1.2挑战之二——发达工业国家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资源禀赋论认为,国家间的资源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据此,国际贸易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资本丰裕国)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裕国)之间(即“南北贸易”),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国际贸易的确大部分是属于“南北贸易”,但是60年代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北北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率逐步上升,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部分。那么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在相似的资源禀赋国家(即同类国家)之间进行呢?这一现象显然是资源禀赋论所不能解释的。8表3-2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占其总贸易的份额(2000年)出口到工业化国家的比例从工业化国家进口的比例美国0.560.51英国0.810.76加拿大0.950.82日本0.510.39德国0.750.72意大利0.730.69法国0.770.80全部工业化国家0.700.70数据来源:根据IMF贸易方向统计季报(2002年3月)计算。93.1.3挑战之三——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当代世界贸易的发展中,有许多产品曾经由少数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然而,战后这些产业的领先地位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原来进口的发展中国家开始生产并出口这类产品,而最初的出口的发达国家反而需要进口。为什么在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而某些制成品的比较优势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呢?这一问题也是在传统贸易理论的框架内难以找到答案的。10图3-1日美韩三国轿车产量相对比重趋势图464849545760585132414040373533364968161513121096000102030405060708019701980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日本美国韩国数据来源: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13.2基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假设的国际贸易理论无论是古典还是新古典的贸易理论,在分析国际贸易时都有两个重要的假定:其一,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其二,规模收益不变,即不存在规模经济。正是通过修正传统贸易理论这两个假设前提,当代国际贸易理论解释了在古典贸易理论框架内难以解释的“产业内贸易”和同类国家间贸易的现象。12(1)完全竞争市场商品具有同质性,即产品具有完全替代性;市场中厂商数量众多,单个厂商在市场中对价格的影响微弱,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面临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信息充分。13(2)国际贸易中的不完全竞争二战后,差异产品、垄断势力和价格歧视的存在使国际贸易的现实离完全竞争假设已经越来越远:差异产品:产品具有相同的功能,但有差异不能完全替代;垄断势力:市场中只有少数几家巨型企业(如美国汽车市场上的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对产品的价格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面对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可以实施价格歧视。价格歧视:具有垄断势力的企业虽然出售同样的产品,但在不同的市场或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14(3)基于差异产品的国际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基本上是同质的(如铁矿),国际贸易中行业间贸易大多是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如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同时向澳大利亚出口玉米)。但是,大多数制造产品都是差异产品(如汽车),这些产品相互间不能完全替代,消费者把其视为不同的产品,大量差异产品的存在是行业内贸易出现的重要原因(美国既向日本出口汽车,又从日本进口汽车)。15(4)基于价格歧视的国际贸易实施价格歧视的三个条件国际贸易中存在实施价格歧视的条件价格歧视行为与行业内贸易16实施价格歧视的三个条件企业具有垄断势力,有能力决定产品价格;市场必须是分割的,不存在转售现象;在不同的市场上,企业面临不同的需求弹性。PQ有垄断势力企业的需求曲线:P=P(Q)P1P2Q1Q2图3-2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17国际贸易中满足实施价格歧视的三个条件国际贸易中很多产品是由少数几个具有垄断力的企业所生产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存在,使各国市场被分割;对本国企业而言,外国市场的需求比本国市场的需求更有弹性。18基于价格歧视的行业内贸易MCPP内销Qd出口QfPdPfPfMRdMRfDdDfQQ本国市场外国市场图3-3价格歧视条件下的行业内贸易价格歧视行为可以解释行业内贸易:只要一个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满足价格歧视的条件,即使国外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企业为追求利润极大化,仍有出口动力,因为这比将这些商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要好,如果国外同类企业也采取类似行为,就会形成行业内贸易(本例中假设没有运输成本,MC为常数)。193.2.2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基于内部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20(1)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规模经济的的内涵规模经济的判断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21规模经济的含义所谓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是指生产过程中产出水平的增长比例要高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又称规模收益递增。则规模收益不变当则存在规模不经济当则存在规模经济当,1=,1,11),,(=),(),(=αααλKLfλKλLλfKLfQα22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指由于企业自身规模的扩大(即产量的增加)而导致的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这是通常意义上的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指由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行业规模的扩大,所导致的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即由“聚集效应”而带来的规模经济,它与企业集中所促进的专业化供应商队伍的形成,知识外溢、技术扩散、劳动力市场共享等因素有关。233.3产品生命周期论的国际贸易理论对于行业内贸易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贸易理论作了很好的解释,但如何解释贸易模式的动态变动和一些产品中领先地位的变化呢?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通过分析产品技术的变化及其对贸易的影响,解释了这一现象。这一理论就是所谓的“产品生命周期论”。243.3.1产品生命周期论的基本逻辑产品生命周期模型认为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需要投入要素的比例是不同的。在产品的创新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与开发费用,因此最初产品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随着生产技术的成熟,并走向大规模生产,产品生产只需标准化技术和大量非熟练的劳动力即可,此时产品投入要素比例从资本密集型转变成劳动密集型,因此产品的生产优势逐渐由发达转向发展中国家。这正是当代国际贸易中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换的重要原因。253.3.2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变动的图示进口出口创新国消费创新国生产模仿国生产模仿国消费进口0T1T2T3T4T(时间)Q(产量)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第五阶段出口图3-12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的变动263.3.3产品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产品导入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与开发费用,因此此阶段产品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价格也很高,只能在发达国家生产和消费;第二阶段:产品成长期,国外开始对产品产生需求,产量迅速提高,但模仿国还不能生产;市场由创新国垄断;第三阶段:产品成熟期,生产技术定型,开始大规模生产,模仿国也开始生产,但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第四阶段:产品标准化,只需流水线上的简单劳动力即可完成生产,技术优势让位成本优势,模仿国凭借低廉劳动力成本,生产激增,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能以低价出口,创新国产量下降,生产向模仿国转移;第五阶段:模仿国生产持续扩张,开始向创新国低价出口,创新国生产大幅下降直至完全停止,创新国致力于更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273.4基于需求差异的国际贸易理论商品相对价格差异是导致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之前贸易理论都是从生产或供给方面来分析这种差异的。由于商品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需求差异也是导致商品价格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也可以从需求差异的角度来探询国际贸易的可能性。28偏好相似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尔于1961年的《贸易的转变》一书提出,该理论主要解释的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如何产生的问题。29德林认为:一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水平提高会使得该国的代表性需求向着某种比较昂贵的商品移动。不同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商品需求偏好也不同。因此两国经济发展程度越相近,人均收入越接近,需求偏好越相似,相互需求也就越大,贸易可能性越大。如果两国的需求结构和偏好完全相似,则一个可能进出口的物品,就是另一国可能进出口的物品。301、工业制成品的国内需求是国际需求的基础。2、两个国家之间需求偏好的重合程度决定了相互之间贸易规模的大小。3、衡量两国需求偏好相似程度的指标是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收入水平相同的国家之间的贸易范围可能是最大的,而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却是贸易发展的潜在障碍。
本文标题:第3章经济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76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