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参考4篇】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参考4篇】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第一篇】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的主题图,第34—35页的例1(乘法交换律)和例2(乘法结合律)以及练习五中的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难点: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尝试法、观察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说一说怎样用字母表示。二、探究新知。1、主题图引入(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指定多名学生说一说。)2、学习例1。(1)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启发学生思考:要解答“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主题图中哪些相关信息?指定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4×25=100(人)25×4=100(人)(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有何异同。启发思考:这两个算式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即:4×25=25×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5)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6)观察上面几组等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吗?(分组讨论交流)(7)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学生齐读。)(8)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a×b=b×a。让学生说一说: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9)拓展: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10)我们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11)反馈练习: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1题。3、学习例2。(1)出示例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2)启发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指定学生回答,教师边课件出示: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指定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25×5)×2和25×(5×2)。(4)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计算顺序不同,但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计算结果也相同,所以能用等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即:(25×5)×2=25×(5×2)(5)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更简便?(6)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指定学生回答,教师边板书。(7)观察上面几组等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吗?(分组讨论交流)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8)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9)用字母怎样表示?(a×b)×c=a×(b×c)(10)反馈练习:完成教材第37页的第2题。4、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1)出示:怎样简便就怎样算?5×37×2;125×4×8×25(2)思考:怎样计算简便?(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定学生上台板演。(4)集体订正,指定学生说一说各题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5、反馈练习: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2题。6、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后集体交流。)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三、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四、作业《练习册》第14页第1课时的所有习题。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第二篇】一、教材分析:本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可能对于在使用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又运用乘法交换律有冲突,老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数学P61-6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2、通过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公式的推导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科学的学习方法。3、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4、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5、结合教学中具体的教学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图片2、学生观察图片并交流: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你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二)教学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5,还可以5×3所以3×5=5×3请大家观察这个等式,它有什么特点。你能照着样子,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4、反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写的,教师板书。他写的对吗?还有吗?5、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等式,你们有什么发现?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同桌说一说。6、交流发现,充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归纳出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个规律就是乘法的交换律(板书)7、字母表示如果用a、b分别表示两个乘数,你能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a×b=b×a[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索,并通过观察比较,以及充分的交流,发现规律,再逐步抽象、概括出乘法交换律。](三)教学乘法结合律1、出示例题22、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吗?3、让学生自主解答4、交流解答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说说每种方法的思考过程,还能怎样算?5、这道题目有两种方法,那你能用“=”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吗?(23×5)×6=23×(5×6)请大家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讨论一下。6、交流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说说,找出相同点:结果一样,数字一样。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7、那你能照着再写几组这样的等式吗?8、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写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9、请大家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吗?10、交流发现,让学生说一说,归纳出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3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1个数,它们的积不变。揭题:这就是乘法的结合律。(板书)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乘数,那乘法结合律可以怎样表示呢?得到字母表达式:(a×b)×c=a×(b×c)让学生读一读,并再说说乘法结合律的意义。[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索,并通过观察比较,以及充分的交流,发现规律,再逐步抽象、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四)初步应用,教学试一试1、前面,我们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进行简便计算。那乘法行不行呢?2、出示题目,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两题吗?3、交流方法: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有不同方法吗?(如果有,都板书出来,进行比较)为什么这样简便?[设计意图:要使学生认识到:仅仅应用乘法结合律,还不能使计算简便,还得先应用乘法交换律交换乘数5与37(或37与2)的位置,再应用乘法结合律,才能使计算简便。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简便的关键。](五)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1、先填空,再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最后一个先用交换律,再用结合律,如果学生不清楚,分步写出来转换过程。[设计意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意识和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思考计算的基础上组织交流。]2、先算一算,再比较哪种方法简单?说说第2小题为什么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律?3、很快说出每组气球上三个数连乘的积让学生说说怎样算最快?让学生体会先算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数比较简便。4、想想做做5、让学生说说从图上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吗?让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方法,说说哪种计算简便?(六)课堂小结教学理念的设计: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倡导的基本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当然独立思考是合作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交流是空的,在本教学中也有体现,例如在进行猜想验证的教学环节中,我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先写一个式子,再四人小组进行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在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概括,用自己的方法把这个规律记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就能获得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同时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健康发展”的教学思路。在巩固练习阶段,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学生以“创造”的空间,并通过比较,感受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在练习的设计上,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本教学理念。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2、运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3、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重点难点: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出示第33页主题图。2、师:植树节快到了,四年级同学去义务植树。3、师:看图,植树要做哪些事情?(挖坑、种树、抬水、浇树…)4、师:这里也有许多数学问题,想学吗?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33页主题图)师: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生算,小组里交流。生汇报。生甲:4×25=100(人)生乙:25×4=100(人)师:他们算得对吗?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议一议,交流。(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例:7×5=5×7;20×10=10×20师: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生甲:乘法交换律。师:你能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它吗?生乙:a×b=b×a师:乘法交换律,以前我们已用过它,在什么地方呢?生丙:交换因数的位置相乘,验算乘法。师:对。试一试,好吗?24×16;15×17指名两生板演,集体订正。2、教学例2。(多媒体出示主题图)①师:看图,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捅水?生小组里交流,并汇报。生甲:我先计算一共种树多少棵。(25×5)×2=125×2=250(桶)生乙:我先计算每组种树要浇水多少桶。25×(5×2)=25×10=250(桶)②师:那么(25×5)×2○25×(5×2)中间填上什么符号?生:等号。请你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生甲:(25×2)×2=25×(2×2)生乙:(10×5)×5=10×(5×5)生丙:10×(2×5)=(10×2)×5③师:从上面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生甲:三个数相乘,先乘前面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师:仿照加法的运算定律给它取个什么名字?生乙:我叫它乘法结合律。师:同意这种叫法吗?师:你会用字母表示它吗?生丙:(aX
本文标题: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参考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780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