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2023年教案《快乐数学》及教学反思_快乐数学教案大班4篇
1/132023年教案《快乐数学》及教学反思_快乐数学教案大班4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案《快乐数学》及教学反思快乐数学教案大班【第一篇】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数学能力也随之大大提高。进入大班后,在数学活动中,老师都是采用单一的集体授课形式,忽视孩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忽视孩子的个别差异和学习兴趣,逐渐使孩子们淡化了数学活动的兴趣,孩子缺乏了探索,操作的机会。我设计《快乐数学》,让幼儿投入到游戏中,在游戏中完成数学练习,数学教育已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了,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1、复习10以内的加法,尝试看图口述并懂得运算。2、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1、10以内加减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2、抢答器(鼓、锣、釵)三个,统计牌三张,唐老鸭、米2/13老鼠、小熊图片各一张。3、水果卡片若干一、以有趣的竞赛形式导入课题:师:小朋友,欢迎你们唠叨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栏目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首先我要向你们介绍今天的三个方队,贴有米老鼠的是米老鼠队,欢迎你们!贴有唐老鸭的是唐老鸭队,欢迎你们!贴有小熊的是小熊队,欢迎你们!米老鼠、唐老鸭、小熊都很喜欢吃水果,今天我为你们准备了很多水果,你们想要得到水果吗?那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二、通过必答、自由答、抢答等形式,复习10以内的加法的口头运算,学习口编应用题。1、通过快乐数学第一关:必答题,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师:第一关:必答题。要求三个方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水果,但要自己独立回答。得到水果的选手,要自己拿起水果贴到自己队的英雄榜上。看哪一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现在请各队的一号选手答题。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3=?5+2=?6+1=?(教师请三位选手轮流回答)回答正确者,给与水果奖励。师:现在请各队的二号选手答题。(依次进行)小结:第一关必答题结束,我们来关注各队的水果得数,某某队现在暂时领先,但其他对也不要气馁,在后面的环节里,3/13你们还有机会。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环节——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2、通过快乐数学第二关:自由答题,学习口编应用题。师:第二关“我说你来算”。今天我带来一张图片,我给它编了一段话,请你算一算,我的图片上有几只小动物?(花园里有两只蝴蝶,又飞来两只蝴蝶,一共有几只蝴蝶?)请小朋友算一算。师:我这还有一张图片,谁能像我一样给它编一段话,让我来算一算。幼儿自由讨论,集体编应用题。(草地上有2虫子,又爬来3条,一共有几条虫子)师:我这里还有三张图片,每个方队一张,请你们把图片编成一段话,把答案悄悄的放在心里。每队任意队员答题,答题正确者奖励水果一个。小结:在第二关中,每队的表现都很好,我给每一队都加上一个水果。我们再来关注各队的水果个数。(表扬第一名,鼓励其他队)3、通过快乐数学第三关:抢答题,学习看图运算。师:第三关,抢答题。我出示图片,你们用数字算出来。当我说抢答开始。小朋友拿起乐器进行抢答。幼儿看图片内容进行运算抢答,答对者奖水果一个。小结:抢答环节米老鼠对几个水果?唐老鸭队几个水果?小熊队几个水果?4/13三、活动结束:师:三关过后,我们来看各队的水果得数。某某队得到的水果最多,某某队和某某队的水果也多。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很容易导致枯燥和乏味。常言道:兴趣是第一位教师,并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根据《指南》的精神,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为幼儿日后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为幼儿终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认为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主要。《指南》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对带有竞争性的活动有较大的兴趣,而且乐此不疲。因此,我们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的活动或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竞争心理的发展,从而间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班孩子的计算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好的孩子加减法算得从容自如,差的孩子连数字也不识。但不论何种水平的幼儿,我们商定要切忌批评,一定要鼓励。体现的活动中,一个提问出来,我总请中下水平的孩子回答,他们的成功能为其他幼儿树立信心。即便错了,我们也说:“虽然不对,但今天你已经5/13动脑筋了,下次会对的!”本来有些灰心的孩子一听这话顿时神采飞扬了;而对好胜心强但又极敏感的幼儿,我们在活动中故意多帮他几次,故意多请他回答问题,让他有良好的感觉,消除紧张感。一旦他错了,我们也毫不在意在说:“没关系,下次加油!”教师善意的鼓励对调节他的情绪,培养他正确的处事态度,都起了诱导作用。鼓励是孩子兴趣的萌芽、自信的起点。但要真正做到让每个幼儿都喜欢快乐数学,提高幼儿的计数水平,有待于我今后进一步研究、探研,使我们的幼教工作提高一个新的台阶。教案《快乐数学》及教学反思快乐数学教案大班【第二篇】1、在看看、找找、想想的活动中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发现其规律。2、能在游戏中遵守规则,并尝试记录。活动室的准备(椅子的排放、座位号、游戏场地划分)、游戏材料若干(保龄球、自制鱼杆、小球、鱼、骰子等)、记录纸、铅笔、数字卡片观察与指导:一、入场1、幼儿根据自己手中入场券上的`座位号寻找相应座位。2、引导语:大家想去快乐大本营玩吗?那首先要凭票入场,请看清自己票上的座位号,寻找到自己位置。二、学习相邻数6/131、发现相邻数的秘密。引导语:瞧!快乐大本营中有许多游戏等着大家玩呢!大家想玩吗?那首先要先接受第一个考验。2、看看找找你坐的是几号座位?你的身边有几位朋友呢?他们分别坐的是几号座位?(幼儿边说老师进行记录)3、看看老师记录的三个三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4、小结:每个数字旁都有两个朋友,一个数字朋友比它大1,一位数字朋友比它小1,这样的两个数字就是中间数字的邻居,也叫相邻数。5、游戏:找朋友引导语:现在我们都知道了相邻数,那让我们一起来做第一个游戏———找朋友。玩法:a老师从卡片中抽出任意一个数字或填空题,座位号与它是相邻数的幼儿快速站起来,(游戏的速度可不断变化)。b老师拍手,幼儿听音记数,是这一数的相邻数幼儿站起来。6、百变相邻数:能变化三个数字中的任意一个数字,使其成为正确的相邻数。引导语:你们的本领真大,这下要接受第二个考验,你们行吗?(出示一组数字,如:2、4、5),老师这里有这样的三个数字朋友,你们看看他们是邻居吗?怎样改变可以使他们成为正确的相邻数呢?7、小结:你们真厉害,这样你们可以真正参加”快乐大7/13本营”的游戏了。三、游戏:快乐大本营1、老师介绍每个游戏的名称与玩法,明确遵守的规则。2、讨论记录表的记录方式,并尝试独立记录,能计清所参与的游戏及找到的相邻数。3、幼儿自由选择,分组游戏。(保龄球馆夹夹乐垂钓馆智慧屋投骰子)4根据记录表分享游戏情况。四、延伸:1、出示老师家的门牌号,引导孩子想想,我家的左右邻居是谁呢?2、将游戏材料提供与区域活动中,让幼儿选择操作。这个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教案《快乐数学》及教学反思快乐数学教案大班【第三篇】“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就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8/13都能运用多种感观,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于是我设计了“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幼儿发现了“对称”所需的特点,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1、初步感知对称图形并理解对称图形的含义,尝试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3、引导幼儿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幼儿的数学审美情趣。4、通过猜,找,做,画等方法表现对称。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1、两对称图片:苹果,蝴蝶。2、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3、操作纸每人一张。一、“玩”对称、体验特征1、每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2、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教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9/13我们叫它对称图形。3、看看你自己手中的作品有没有这样的特点。二、识对称,找对称轴1、引导幼儿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再次感受对称图形的特征。(1)指一指、摸一摸这条折痕,说说它有什么作用?(2)告诉幼儿对称轴的概念:把对称图形分成了一样的两部分的直线,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轴。2、操作活动:找对称轴。(1)猜想: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有对称轴吗?(2)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尝试找出三种形状的对称轴。(3)展示操作的结果(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画上对称轴),并检验找得对不对。3、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找出各图形的对称轴。三、找对称,提高认识1、找一找,我们身上和周围有哪些事物是对称的?(如:人体、蝴蝶、标志等等)2、观看多媒体短片,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四、结束: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折叠对称的图形,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10/13教学反思:一、“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原来的目的是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当孩子们有的说一样,有的说不一样的时候,我没有让孩子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此时我能加以追问“一样在什么地方”“不一样在什么地方”,给孩子们充分时间,让他们通过质疑、讨论,理解对称的特点,使幼儿对对称含义的理解更为深刻。二、“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在第一次找一找中,我让孩子们在三张图片中找出跟范例对称的图片,通过这次找,孩子们明确了对称的特点。在第二次找一找中,我让孩子们每人手持一张图片,让他们找朋友配对,接着,我让孩子们找一找教室里对称的物品,进而延伸到在自己身上找,让孩子不仅对对称的理解和感受更进一步,而且知道对称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很好了的达成了第一目标。三、“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活动中孩子们对此环节非常的感兴趣,师幼配合非常默契。让孩子们运用各种感官探究发现、理解物体的对称,通过亲身体验、操作来梳理已有经验,11/13形成正确的知识,充分体现了“幼儿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也是纲要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在此环节中,美中不足的是:当孩子们能很好的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对称之后,我又自我展示几个动作,感觉有点多余了。四、“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环节,我觉得不足的是:我通过暗示引导孩子们发现可以通过重叠描画的方法,能又快又好的描画出对称的另一半,这只是众多
本文标题:2023年教案《快乐数学》及教学反思_快乐数学教案大班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806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