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XX市乡村振兴局关于乡村公益性岗位的调研报告
XX市乡村振兴局关于乡村公益性岗位的调研报告根据省乡村振兴局的安排部署,XX月XX日—XX日,市乡村振兴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成联合调研组,组织相关人员采取集体座谈、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全市乡村公益岗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工作进展我市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坚持“按需设岗、科学开发、岗需互选、人岗匹配”原则,合理安置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防止岗位开发盲目化、随意性、福利化倾向。切实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稳就业、托底线、救急难、临时性”作用。截至2021年X月底,全市乡村公益性岗位总人数为XX人,其中针对边缘易致贫人口开发的乡村公益性岗位XX个。一是岗位设置。我市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主要为16-75周岁有就业意愿但“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脱贫劳动力,优先安置弱(半)劳动能力人员,对年龄、身体、健康等原因不适合乡村公益性岗位的脱贫劳动力,不得安排乡村公益性岗位。二是管理考核。村两委负责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工作,其中村党总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就业社保信息员为直接负责人。管理人员负责对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情况及工作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及时整改。并对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日常监督和考核结果作为补贴发放、续签劳务协议等的重要依据。对不能胜任岗位职责、不能坚持正常工作、不服从管理的,及时解除劳务协议,并及时停发岗位补贴。三是补贴发放。16-59周岁的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补贴标准原则上每人每月XX元,60-75周岁的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补贴标准原则上每人每月XX元,各镇按照绩效考核结果,确定补贴金额,并通过“惠农补贴资金管理一卡通”系统直接将补贴打入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银行卡。四是督查督导。市县乡村振兴、人社部门不定期对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考核情况进行督查督导,重点核查乡村公益性岗位签订劳动协议情况、协议内容是否齐全、考勤管理是否规范、人员有无挂名领工资现象等。二、经验做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按照“平稳过渡、扩面提质、拓展延伸、协同联动”的原则,确保乡村公益性岗位规模总体稳定,帮助16-75周岁有就业意愿的脱贫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结合镇、村实际,科学开发河道巡护员、生态护林员、保洁员等乡村公益性岗位。持续优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稳就业成效,托底安置脱贫劳动力就业。并将已录入国办系统中的边缘易致贫纳入乡村公益性岗位的安置对象,切实帮助边缘易致贫通过就业消除致贫风险。通过加大对边缘易致贫的帮扶力度,积极筑牢防贫“保护墙”,进一步推动了就业帮扶工作,有效防止新增致贫情况发生。三、困难问题虽然我市在公益性岗位的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公益性岗位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为:一是考核奖惩难,有少部分人认为公益性岗位是一种社会救济和社会给予的福利,干多干少一个样,究其原因乃是对公益性岗位人员没有建立一套公正、客观的考核机制,导致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工作热情不高,压力不足,积极性和责任心不强,工作效率普遍较低等问题。二是日常管理难,由于公益性岗位是政府以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目的而开发的,经费也由政府承担,在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眼中,这是他们理所当然应享受到的“福利”,基于这种认识,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面对镇村的日常管理,往往置若罔闻,或消极怠工、马虎应付。三是动态退出难,公益性岗位是政府开发的就业岗位,是政府所采取的一种临时性就业援助政策,它是公益岗不是终身制。但在实际工作中,合同一但签订后,造成制定动态退出制度缺乏管理依据,会造成另外一些就业困难人员和低收入群体无法及时得到就业帮扶。四是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队伍综合素质偏低,公益性岗位群体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并且缺乏工作技能。五是随着脱贫人口逐渐减少和脱贫劳动力内生动力的提高,愿意从事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逐渐减少,且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需动态调整,每年都有因健康、到龄等原因退出的人员,将乡村公益性岗位数量不低于上一年作为考核指标不够合理。四、意见建议一是强化宣传教育。一方面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安置人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认识到公益性岗位是有时间限制,有阶段性和临时性,不能出现攀比心理;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先进典型的公益性岗位人员事例,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增强公益性岗位人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是强化考核奖惩。建立健全规范的“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并有效执行,对考核优秀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劳动纪律、工作散漫等行为予以口头警告、辞退等不同程度的处分,充分调动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在日常考勤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在岗情况及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同时鼓励村民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管理的监督,形成监督合力。四是强化技能培训。针对不同类别的岗位要求,组织相应的技能培训,安置人员须参加相应岗前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转变公益性岗位人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就业愿望。最后,建议上级部门在调研、考核时,不再将乡村公益性岗位数量去否超过去年底水平当做考核标准。
本文标题:XX市乡村振兴局关于乡村公益性岗位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814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