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通货膨胀会计XXXX10
通货膨胀会计理论与实务主要内容第一节通货膨胀简介第二节通货膨胀会计的产生第三节通货膨胀会计的主要模式第四节通货膨胀会计对传统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发展第一节通货膨胀简介一、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水平持续而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理论上有四种不同观点一、通货膨胀的概念观点一:通货膨胀是实现超额需求的一个条件,此时“有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观点二:通货膨胀是货币存量或货币收入的上升,不论是总量还是人均。观点三:通货膨胀是带有附加特征或条件的价格上升:它是非完全预期的;它(通过成本增加)导致价格进一步上升;它不增加实际产出;它比某一安全速度更快;它来自“货币方面”观点四:通货膨胀是货币外部价值的下降,这由汇率黄金价格来度量,或由黄金及在官方汇率下对外汇的超额需求来表明。二、通货膨胀的描述——通货膨胀用价格指数的变动来衡量1、常用的价格指数:CPI——消费者物价指数PPI——生产者物价指数GDP平减指数2、通货膨胀率11ttttPPP三、通货膨胀的种类1、按价格上升的速度加以区分:(1)温和的通货膨胀:年物价上涨率在10%以内。(2)奔腾的通货膨胀:年通货膨胀率在10%与100%之间。(3)超级通货膨胀:年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3、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加以区分:平衡的与非平衡的通货膨胀。4、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加以区别: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与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案例:美南北战争时南部联邦发生恶性通货膨胀过去我们一般都在兜里装着钱去商店购物,将买到的食物装在篮子里带回来;而现在我们是用篮子装钱,再用衣兜装回所买的食品。除了纸票子以外,一切都十分缺乏!物价一片混乱,生产也一塌糊涂。以前一顿饭的价钱和一张歌剧票差不多,可现在却几乎是原来的20倍。每个人都在囤积“东西”,并尽力抛掉“不值钱”的纸币,这就将“值钱”的金属货币赶出了流通领域。结果,人们的生活部分地退回到极不方便的物物交换时代。四、通货膨胀的影响或成本德国恶性通货膨胀记载最完全的恶性通货膨胀发生在本世纪20年代的德意志魏玛共和国。在本世纪20年代初,年轻的德意志魏玛共和国正竭力偿还苛刻的债款,以满足债权人的要求。当时它无法借到或征集到足够的税款来应付政府的开支,于是政府便转向印刷纸币!当时战败国奥匈均如此结果:希特勒和二战从1922年1月到1923年11月,魏玛共和国价格指数上升1百亿倍。如某人在1922年初拥有一张价值3亿元的债券,那么两年之后他用这么多钱就会连一块糖都买不到。1940’的中国两方面原因:战争使国民党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增大,面临严重入不敷出的财政不平衡危机,因而有动机通过滥发钞票来增加收入;另,30年代中期进行的法币改革为政府通过发行钞票应对财政危机提供了现实可能,最终把内外交困的国民党政府推上超速通货膨胀的不归路。100,000,000,000,0001937193919411943194519471949年份(1937年1-6月=1)价格指数、货币发行指数价格指数货币发行指数1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100,000,000,00010,000,000,0001,000,000,000100,000,00010,000,0001,000,000100,00010,000100101•1988年秋季的中国–计划经济使各种物品价格比价极不合理,当时主流经济理论认为价格市场化是经济改革的关键,中央提出改革要闯物价关。在物价水平已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由此引发了通货膨胀的恐慌(由预期而生的恐慌),形成了疯狂的抢购潮。–消费者已经不是为消费,而是为保值,购物时不管品种、不管牌号、不问质量、不讲价格,有的人一下子买200公斤食盐,买500盒火柴,很多商场积压多年的残次商品,也被一抢而空。银行发生挤兑,有的地方银行因不能及时支付,群众在愤怒之下把柜台推倒。时光回转:1980’中国的通货膨胀文革后经济崩溃边缘,须调整价格体系利益关系:工农剪刀差、补偿受文革冲击者经济损失、用增资和奖金激发国有部门职工积极性和对改革支持;财政无钱且要预算平衡(观念束缚),只有滥印钞票和向银行透支。经历了温和通货膨胀历程,最后是恐慌。恶性通货膨胀:政府生存,特别的原因如果出现战争等特殊情形,满足必要开支成为关乎政府生存问题,收税和借钱又不能堵住窟窿时,印钞敛财就有了诱惑力。超速通货膨胀根源:货币供给过量,政府滥发钞票获取收入(一)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超速通货膨胀必然会带来灾难性恶果超速通货膨胀犹如止痛之吗啡。预期自我实现机制决定通货膨胀必会加速进行,政府不得不增加印钞维持局面。将导致货币体系崩溃,经济系统瓦解,甚至政府更迭或社会动乱。德国的例子说明,战争引发恶胀,恶胀导致革命或社会极端主义思潮。注意预期:即使经济不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状态,但预期的更大的通货膨胀造成的恐慌对社会稳定也是致命的,更何况是它往往将温和通货膨胀引入恶性状态。(二)通货膨胀的一般影响或成本收入再分配效应:对债权方不利而对债务方有利仔细识别各种债权方和债务方。对依靠固定收入维持生活的人不利:领取救济金,退休金和依靠转移支付生活的居民,最容易受到通货膨胀危害。如通胀仅影响收入分配,对整个社会财富总量不会有影响,对平均生活水平不会有影响,只不过是有人变的更穷,有人变的更富而已。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影响或成本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人们似乎从中得出一个结论:适度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并探求适度通货膨胀率是多少,并提出适度通货膨胀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通胀率(%年)-20—00—1010—2020—40100—2001000+人均GDP增长(%年)0.72.41.80.4-1.7-6.5显然,较高的或恶性通货膨胀严重损失经济。即使温和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的损害不明显,但不能说明温和通货膨胀就是经济增长之因。长期中预期会准确:长期中失业率回到自然失业率在长期中,人们可以预期到货币当局选择的通货膨胀水平。因为感觉、工资和价格都将根据通货膨胀率做出调整,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货币供给变动而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并不影响经济的物品和劳务量。结论:长期中失业回到其自然失业率。第二节通货膨胀会计的产生通货膨胀会计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根据一般物价指数或现时成本数据,将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加以调整,借以反映和消除物价上涨因素对传统会计报表影响,或彻底改变某些传统会计原则,从而更真实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一、通胀会计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通货膨胀会计是西方财务会计的一个新领域,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由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断的过渡,产生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出现了通货膨胀现象,商品物价飞涨,工人大量失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平衡和稳定被打破,通货膨胀爆发。一、通胀会计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收益必然受到物价变动的影响。为了解决和克服通货膨胀所带来的问题和影响,西方会计界提出了各种会计改革设想和模式,从而产生了为消除通货膨胀或为如实反映通货膨胀影响而采取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即“通货膨胀会计”。1975年,英国政府发布《通货膨胀会计委员会报告》,建议公司采用现行成本会计;1976年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第190号《会计公告》,规定大型企业必须提供现行成本会计补充资料;1979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第3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财务报告与物价变动》,规定企业基本报表仍以历史成本为基础,但需要提供两方面的补充资料:按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折算的补充数据和按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补充数据。1977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第6号会计准则《对物价变动的会计反映》,1981年又发布了第15号准则《反映价格变动影响的资料》取代了第6号准则;在1989年,为了规范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又发布了第29号准则《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二、通胀会计主要经济概念1、通胀会计的计价单位名义货币:在现时流通的,单位名称虽然不变但其实际价值量不断改变的货币。等值货币:不同时期单位货币所含价值量相等的货币2、通胀会计计价标准历史成本:指取得某项资产时实际成本现时成本:指当前市场条件下为取得与现有资产相同或类似的资产,按现时价格所付出的现金或其等价物。3、财务资本和实物资本财务资本以货币数量,即与其相当的购买力表示的资本。在物价变动情况下,其以货币单位表示的数额应随反映购买力变动的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实物资本将资本看做所有者投入企业的实物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或获得该项能力所拥有的资源或资金,反映企业所拥有的一定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以与其相当的实物量的现时购买力的货币数量表示。4、财务资本维护和实物资本维护财务维护资本指维护企业资本所拥有的购买力规模,通常以回收经一般物价水平变动换算调整的所耗资本购买力的货币数量。实物维护资本指维护企业资本所拥有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规模,以企业所拥有生产经营能力具体实物的现时价格表示。5、会计收益和经济收益会计收益:指以财务资本维护为基础所确定的收益,是在从本期收入中回收或维护了企业以货币计量的本期所耗资本的购买力后确定的收益。经济收益:指以所耗实物资本得到回收为计量基础确定的收益。6、营业收益和持有资产收益营业收益是指企业在本期经营过程中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的各项收入和本期成本费用支出相抵后使企业资产净额的增加。持有资产收益是指由于持有资产现时价格变化而使企业净资产增加的价值。7、货币性项目和购买力损益货币性项目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额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或偿付的负债。购买力损益指由于持有货币性项目的资产、负债和权益因通货膨胀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和利得。三、通货膨胀对会计实务的影响1、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主要表现在:(1)低估了非货币性资产的价值。(2)没有反映货币性资产的购买力变动损失和货币性负债的购买力变动收益。(3)高估收益。虽然历史成本原则强调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但由于以现时价格计量收入,以历史成本计量费用,此时成本并未真正得到回收,结果必然高估企业收益。2、不能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的更新,从而使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削弱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按历史成本计提的折旧费小于更新固定资产需要的金额。由于不能保证固定资产的重置,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会不断萎缩,其生产经营能力相应削弱。3、无法正确反映投入资本的保全情况企业所有者投资的目的主要是获取收益,而资本保全是其前提条件。由于按历史成本原则计量的资产账面价值低于报告期的现时价值,形成少计费用和虚增收益,还要按虚增的收益多交所得税和支付股利,最后必然会形成虚盈实亏的情况,进而使企业所有者的产权资本受到侵蚀。4、由于会计报表提供企业虚假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据此作出的决策会导致严重的失误将按历史成本计价的资产消耗价值与按现行价格计价的营业收入进行配比计算确认的收益,不是企业的真正收益,在物价上涨情况下,由于以较高的收入与较低的成本配比,会产生虚假收益,而虚利的实现不仅使企业承担了不应有的纳税义务,对虚利的分配还会导致企业不自觉的自我清算。四、通货膨胀会计产生发展阶段1.初期——坚持历史成本这一阶段,尽管出现了物价变动,但还没有达到严重的通货膨胀,因此,理论与实务界仍然主张以历史成本和货币计量假设为基础,为反映物价波动的影响,可以采用某些更加稳健的会计处理方法。比如会计处理中:(1)付出存货成本计算的后进先出法(2)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3)固定资产定期重置估价法(4)固定资产不提折旧法2.发展——引入不变币值计量该阶段放弃了货币计量的假设,不再认为币制稳定不变了,因此,会计报表中的数值,按照一般物价指数加以调整,但不改变历史成本基础。美国喜欢称这种方法为一般
本文标题:通货膨胀会计XXXX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90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