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双减工作的校本化实践与思考
“双减”工作的校本化实践与思考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体现的是党和国家的意志与行动,不容质疑和懈怠。落实《意见》,抓实“双减”,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双减”是为了重塑教育的发展目标,减负是手段,回归教育本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是改革的目标和着眼点。一、以科学评价引领“双减”“双减”落地,扭转了教育评价导向,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教育质量观,让教师、学生告别分数、升学的“指挥棒”,遵循规范和规律,循序渐进健康成长。新学期伊始,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对照“双减”的有关要求修订教师评价制度,以引领“双减”的实践。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不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在注重结果评价的同时,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践行减负政策,把教育教学教研工作落实到教师一日的教学行为和过程中去。我们通过听课、交流、查看、问卷调查、研讨、走访等多种形式,制定《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教师评价细则》,多维、多元、多方进行公开、公平、公正评价。学校在绩效考核中既注重教师个性发展又注重团队进步,既注重“期中期末”又注重“每周数据”,既注重“规定动作”又注重“自选动作”,让工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教师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劳有所得、优有所获、特有所奖,避免因评价不公工作业绩被埋没而失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评价,我们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主要围绕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在修订完善《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学生评价细则》时,要求教师要“心中有学生”,即重视学生成长的综合性、坚持评价运用的发展性、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性,同时强调教育评价的专业性,重视大数据运用,开展增值性评价,鼓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成长进步。二、以优质师资保障“双减”“双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落实“双减”工作的有力保障。我校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抓在手里、作为关键,高度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以“五项工程”(起步工程、青蓝工程、而立工程、名师工程、阳光工程)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促进教师更深入地了解校情、教情和学情,在作业设计、课堂教学、课后服务等方面加强吸引力、增强核心力,以高尚的师德关心引领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三、以高效课堂促进“双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会学足学好是落实“双减”工作的另一重点内容。对于学校来说,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从这个意义上说,“双减”的主阵地也在课堂。为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同时鼓励教师朝着反思型、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我校引导教师聚焦课堂,将教学课例作为载体,通过同伴互助、集体备课,不断反思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有效性研究。所谓教学课例,是教师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研究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一般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解决该课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中的各类教学问题。实践证明,这种研究方式较易被教师接受,是一种有效的、常态化研究方式。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如果缺少纵向的引领,即没有课程专家等高一层次指导,同伴互助常常会是“萝卜烧萝卜”,自囿于同水平反复。我校作为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研究基地,参与了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实验基地“以学生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研究项目。在华师大专家的带领下,教师们不仅关注教,更注学生的学,教师的集体研究能力、个人反思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等都有了很大提高。同时,教师们通过集体研备课、公开教学展示与观摩、学情调查和分析等校本教研活动,提升了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了课堂效率,学校教学质量也因此有了大幅提升。四、以课程基地支撑“双减”我校现有基于融合的地理课程基地和“自主·合作”的初中语文阅读课程基地两个省级课程基地。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课程基地建设为他们提供了自主发展的可能。为了探索学科融合,学校将两个课程基地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统整,开发了一系列高质量课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我们研究构建了贯通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五育并举,整合了思政类、科技类、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劳动类共计100多门课程。每一类课程都有规范的多元化评价标准,大部分课程由本校教师授课,可服务于所有时间段,满足各年龄段学生的兴趣需求,减轻家长的选课压力、接送压力和经济压力。这些特色课程的宗旨是“服务学生、减轻负担、发展师生”,使“一次活动,多重培养”的融合育人目标落到实处。
本文标题:双减工作的校本化实践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92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