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关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益尝试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益尝试的调研报告党的XX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在哪里?怎么发展?XX村从培育壮大设施蔬菜产业入手,探索建立了支部引领、公司助推、合作社经营的“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一年时间集体收入增加20万余元。近日,我们对XX村进行了实地调研。一、可贵的实践XX村位于XX西北,与XX县接壤,距离两个县城均超过XX公里,地理位置偏僻。全村XXX户XXXX口人,现有党员XX人,耕地面积XXXX亩。其中,水浇地XXX亩,产业以小麦、玉米、中药材种植为主,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传统农业村。XXXX年之前,该村集体经济主要来源于土地、水井等有限的资产出租收益,一年收入XX万元左右。XXXX年XX月村“两委”换届后,新班子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围绕“有心服务、无钱办事”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一是支部引领,发展设施农业。党支部经过研究认为,在缺乏原始积累和工业项目的情况下,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只能依托土地。但是传统农业受气候影响大,产出效益低,因循守旧没有出路,必须在发展设施农业、释放耕地潜力上做文章。为此,他们组织30余名干部群众先后赴XX寿光、新XX等蔬菜产业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用水方便、交通状况较好的优势,决定以设施蔬菜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XX村有土地、有劳动力,变现的途径就是与市场主体合作,但有限的集体资产又无法吸引资本投入,现实逼迫他们“造船出海”闯市场。党支部领办永庆种植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曹小明牵头投资组建山西青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合作社、农户组成利益共同体,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各自权责。同时,通过“四议两公开”,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将每年60万元的大棚租金收入和0.2元/公斤的蔬菜管理费作为收益,企业、村集体按6∶4的比例分成,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助力产业发展。任何产业发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党支部牵头抓总、逐个解决,为产业发展铺平道路。与17户农户协商,按照亩均600元/年的价格,流转整合132亩土地,作为产业建设用地。面对村民“投资大、有风险”的顾虑,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并带头承包大棚;实行包联责任制和党员积分管理制,每人包联4户承包户,提供全链条、全方位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9月开始种植至今,村“两委”班子成员人均到承包户棚里现场指导近百次,解决问题40多个。二是企业助推,激活资源要素。设施蔬菜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资金需求量大、技术要求高。XX村以山西青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主导,发挥企业在整合资金、盘活要素方面的优势,补齐短板,推动产业“从无到有”。公司筹资金、搞建设,出资600万元,并以资产为承包户抵押,向银行贷款154万元,全部用于产业园区及大棚建设。经过考察研究,采用最新技术(第五代温室技术)设计建成24个大棚,单棚覆盖种植面积2.5亩,空间开阔、便于管理,配套卷棚、卷帘、灌溉、温度监测等自动化设施,足不出户即可浇水、施肥、控温,极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公司择优与XX企业签订协议,引进蔬菜种植、幼苗供应等技术,以8000元的月薪聘请具有20多年种植经验的XX籍技术员邱圣乐,全程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经过十多次的集中培训,承包户基本掌握了种植技术,部分承包户已经能够独立开展种植管理。三是合作经营,抱团对接市场。规模化、标准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党支部领办的永庆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公司、牵农户,解难题、抓管理,推动“小农户”与高度分化的“大市场”有效衔接。协调贷款。种植设施蔬菜投资大,除了每亩1万元/年租赁费用以外,底肥、棚膜等农资费用一亩也需要1.3万元左右,按一个棚2.5亩的面积算,前期投入就需要6万元左右,这让很多农户望而却步。鉴于此,他们经过商议,明确农户自愿向合作社申请租赁后,短缺资金由公司担保贷款,3年内还清贷款,还负责贴息。目前,累计为16户承包户协调贷款160万元,为他们解了燃眉之急。确定品种。紧跟市场行情动态,引导农户调整蔬菜品种,最大限度提高收入。去年9月,在了解市场规律、分析市场行情后,合作社决定种植黄瓜,抢抓过年节点,实行反季销售,一茬卖了42.5万公斤,每公斤卖到了4块多,销售额达到183万元。单棚产量最高达到1.7万公斤,销售收入7.82万元,产量最少也有1.35万公斤,销售收入6.21万元。规范管理。根据天气、节气、农事经验等信息,制定《农事操作规程》,按照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采收统一、运输统一、结算统一的“五统一”模式进行管理,为农户提供“一站式”服务,降低种植成本,提高蔬菜质量。据估算,种植上每亩节约近2000元,销售上每亩增收约5000元。这样,60亩的种植面积,一茬就增收40万余元,一年两茬,增收80多万元。二、可喜的成效XX村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在做大集体经济蛋糕的同时,推动农民增收、人才回流,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起到了“一子落、全盘活”的效果。一是集体经济明显增长。村集体按40%的份额分成,得到20.2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的10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30.2万元,今年预计达到40万元。集体收入增加了,村“两委”为民办事也更有底气了,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整合资金,将环村路由3.5米扩宽到6米,新建绿化带3.5千米,翻新广场1130平方米,新建村卫生室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全村更换智能水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二是村民收入明显提高。据估算,扣除租金、底肥、农资等费用后,承包户每年亩均纯收入可达3万元,户均收入7万余元。贫困户李官军过去家庭年收入仅1万多元,如今种植2.5亩黄瓜,一茬赚了3万多元,预计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李改慧以前养殖生猪,收入不稳定,经常干五年亏三年,转包大棚后学技术、抓管理,种植的黄瓜产量高、质量好,不到半年时间收入4万余元。三是务工人员明显回流。承包户中有14户常年背井离乡在外打工,得知村里有这样的好项目,纷纷返乡承包大棚,在家门口就业致富。在XX无锡企业上班的曹旺杰、毕立彪等4名村民,放弃月薪5000元的工作,组团回家承包大棚。四是党组织号召力明显增强。村“两委”班子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干部群众的点赞支持,各项工作开展起来更加顺畅。郝庄乡党委书记席枫评价道:“如果每个村‘两委’干部都像他们一样讲政治、讲团结,顾大局、干实事,乡村振兴的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村民们说:“村‘两委’班子为村里费了心、办了事,他们要求的事,我们当然全力配合。”三、有益的启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的一件大事,也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关键所在。当前,各地都在按照要求,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成功的经验很多,但失败的教训也不少。XX村在资源、资金、产业、区位等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为什么能够成功?根本在于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路子,其做法具有较为普遍的借鉴意义。党建引领是前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提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党建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既是《条例》的明确要求,也是农村发展、现实选择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打造“旗耀河东、全域强基”党建品牌要求,深化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在竞相发展、追求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的优势?XX村党支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找方向、定思路,解难题、建机制,作出了良好示范。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像他们那样,扛主责、抓主业、当主角,把能够调动的资源和力量集中起来、统筹起来,破除制约改革发展的瓶颈,推动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像他们一样闯市场、创收益,补齐市场经验不足的短板,提高领导经济工作、带领群众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水平,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引领带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才支撑是关键。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从发展的规律来看,城镇化的演进必然带来人口人才的流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利用自身优势从欠发达地区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这种“虹吸效应”加剧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和欠发达地区的陨落。在这方面,XX村也深受其害。所以他们痛定思痛,依托本土人才,发展特色产业,再通过特色产业吸引人才回流,形成良性循环。从该村的实践可以看出,随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力量的增强和农业产业的回暖,这种势头会越来越好。农村要发展,集体经济要壮大,必须发挥人才作用。要坚持育才、引才、用才、留才一体推进,在加强本土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企业家入乡,放宽政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同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帮助解决福利待遇、社会保障等后顾之忧,用乡村广阔天地的发展机遇吸引人,用乡村田园宜居的优美环境留住人。产业振兴是根本。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只有做强产业,集体经济才能根深叶茂,农民才能共享红利。如何发展农村产业既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打造“果品蔬菜、饮品酿品、主食糕点、药材药品、肉蛋制品”五大产业集群等一系列思路举措。但部分地方在落实上缺乏创新性做法,相当一部分农村的产业陷入了低端同质竞争,甚至反复调产的窠臼。该村之所以能够通过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吸引人才返乡就业,就在于创造性贯彻市委决策部署,根据市场需求选准一个好产业,实实在在地抓起来。各地要立足当地实际,认真研究市委思路,依托资源禀赋、条件优势,选择适合种养的类型、发展的方向,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打造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力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模式创新是保障。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探索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落实中央政策要求,必须把握好“新”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多种方式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效配置资源要素,发展壮大一方产业。比如,浙江省余杭区采取村集体组建公司,聘请职业经理人的模式开展经营;昆山市采取村级联合、抱团发展,多个村社共同组建投资开发公司的模式参与市场竞争。无论采取哪种模式,必须要坚持统分结合、取长补短,这也是XX村“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的精髓。既要发挥“统”的优势,推动土地、资金、技术、管理等多种要素联合,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精准对接市场;更要“分”得合理,科学建立分配收益,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利益均沾、共同富裕。同时,要注意加强监管,对流转土地审批、股份认定、收益分配等环节实行全过程管控,及时纠偏,防止资产流失。
本文标题:关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益尝试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06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