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五部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路过··走过···需要的时候记得回来看看····因为容易得到所以得不到大家的珍惜·即使这样我们也要做下去!·············我下资源网1第五部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一、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企业、跨国公司、国家、区域和国际经济组织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行为主体。在当代世界经济中,主要世界经济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前身为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某些区域性经济组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它的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关于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多边国际协定。1948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最初该协定只是暂时的性质,一旦国际贸易组织建立即取而代之。但国际贸易组织迟迟未成立起来,在以后的岁月里,关贸总协定就成为各国政府间的多边协定。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通过实施普遍的最惠国待遇,削减乃至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以便充分利用各国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就业,以及提高生活水平。为实现此宗旨,各缔约国接受了以下基本原则:第一,最惠国待遇原则。第二,无歧视待遇原则。第三,关税减让原则。第四,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第五,透明度原则。第六,互惠即对等原则。关贸总协定主要机构有缔约国大会、代表理事会和秘书处。关贸总协定通过一系列多边谈判(共举行8轮),在规范世界贸易竞争规则和加快贸易自由化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对推动世界贸易的增长起了显著作用。第五轮谈判,结果使工业品关税下降20%,第六轮谈判使工业品关税降低35%,农产品关税降低20%,并通过反倾销协议。第七轮谈判,工业品、农产品关税再降25%-30%,并达成非关税壁垒协议。第八轮谈判,又称“乌拉圭回合”在规范世界贸易竞争规则和加快贸易自由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宣布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参加谈判的国家和地区达124个,中国虽未恢复席位,但获参加谈判的资格。会议通过《马拉喀什宣言》和《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这表明长达8年之久的“乌拉圭回合”结束和关贸总协定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会议决定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于日内瓦。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世界贸易史上里程碑式的大事,它标志着统一的世界贸易组织与规则的诞生,将对国际贸易关系发生非常大的影响。关贸总协定的作用:它制定的多边贸易规则已成为各缔约国普遍接受的共同规则;主持多轮多边贸易谈判,使各国关税大幅度下降;为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提供了谈判和合作的场所。为调解各国的贸易纠纷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史的原因,中止了在关贸总协定的活动。1981年中国首次派观察员列席。1986年7月中国正式申请恢复我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缔约国地位,并为此作了许多努力。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目前,世贸组织共有144个成员。2.国际贸币基金组织。它是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1945年12月成立。1947年11月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在经营上实行独立运行。目前已有会员150多个国家与地区,是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它的宗旨是:为会员国在国际货币问题上进行磋商与合作提供必要的机构,促进国际的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促进各国汇率的稳定;为经营性交易建立一个多边支付和汇兑制度;为会员国融通资金;争取减轻各成员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基金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是理事会,执行董事会负责日常事务。1980年我国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并担任执行董事会董事的职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协定的条款有监督、协调和融通资金的作用。它的主要活动:汇率监督;磋商与协调;金融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与活动,对于加强国际货币合作、建立多边支付体系、稳定国际汇率、促进国际收支的调整进程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会员国提供各种类型的短期和中期贷款,暂时缓和会员国因国际收支逆差所造成的困难与问题,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增长。1997年东南亚多国相继发生金融危机,国际社会通过货币基金组织,给予贷款救助,对稳定经济形势起了重要作用。3.世界银行(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紧密配合、互相联系的国际金融机构。它们都是根据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的,都有各自的组织形式和行政权力机构。作为一个全球性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它的宗旨是:对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会员国的复兴和开发;通过保证或参与的方式促进私人对外投资;鼓励开发生产资源,促进国际贸易平衡发展,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与其他国际贷款相配合,提供贷款保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相互补充,前者首要任务是保持汇率的稳定、国际收支的平衡,后者侧重支持会员国经济发展计划和经济开发。现有成员国170多个,总部设在华盛顿。1980年世界银行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白此该行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贷款以资助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环保等部门的建设。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的世界经济中,这些世界经济组织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这些组织被发达国家所控制,因此在运作中较多地向发达国家的利益倾斜,有时甚至被少数国家用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约束和限制。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格局是各种力量对比与组合的结构、态势。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和国家集团在世界经济领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消长。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路过··走过···需要的时候记得回来看看····因为容易得到所以得不到大家的珍惜·即使这样我们也要做下去!·············我下资源网2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第一阶段,即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的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德国、意大利、日本这些战败国几乎成了废墟,战胜国的英国、法国也是遍体鳞伤,惟独美国在战争中实力大大膨胀起来。到1945年,美国独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60%,对外贸易的32.5%,黄金储备总量的59%,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与此同时,美国还享有其他任何国家不可企及的经济规模和市场;科技上遥遥领先于别的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大高于其他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正是凭借这种经济上的巨大实力和强大优势,一步一步地夺取了世界经济霸权。其基本步骤是:第一,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第二,建立以贸易自由化为基本原则的贸易体制,成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三,推行一系列“援助”计划,如马歇尔计划以及通过提供“两个安全网”(“军事安全网”和“经济安全网”),加强对欧洲、日本经济的控制;推行“第四点计划”,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实行新殖民主义政策。第四,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和技术封锁。2.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展的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进入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转折。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国际金融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初受到了巨大冲击,1971年12月、1973年3月美元两次宣布贬值,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第二,发展中国家石油斗争引发的能源危机,打乱了国际贸易旧有的价格体系。第三,美国逐渐陷入了经济增长缓慢和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的困境,日本、西欧的经济发展比美国快,美、日、欧各国的经济实力消长明显。伴随着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衰落,欧共体和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两大新的经济中心,世界经济中美国一国独霸的局面开始向美国、欧共体、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过渡。1975年召外的第一次西方首脑会议是二足鼎立形成的标志。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实力也有很大的增强,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个时期,在拉丁美洲和亚洲出现了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并且形成了一支新兴的经济力量。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兴起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加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是指获得较快发展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它们的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已处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过渡阶段。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年增长率,不仅高于本国历史上的任何时期,而且明显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同一时期的增长速度。例如,“亚洲四小龙”,即韩国、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另外在拉美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南亚的印度等,也都在快步发展。但是,另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却面临更加“边缘化”的危险。3.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二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经济不稳定、低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普遍进行了经济调整和改革。这种调整和改革促使世界经济格局在90年代进一步发生变化。从目前看,美国将会在相当长时期内处于优势地位;日本等国的经济实力要赶上美国还须时日;欧洲联盟则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赶上美国;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有可能使自己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大国。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日欧三大区域经济中心的较量越来越复杂激烈,直接推动了西欧、北美、亚太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了二大区域组织相互依赖、矛盾斗争的新格局。欧洲联盟。相比较而言,欧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现有15个成员国(2004年5月后将扩大到25个),其一体化程度仍在逐步提高。自1958年1月,《罗马条约》生效、欧共体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西欧经济一体化取得巨大成就。1993年1月建立了欧洲统一市场。1993年11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成立欧洲联盟。1995年1月瑞典、芬兰、奥地利加入,使联盟由12国扩大为15国。1999年1月1日欧元如期启动,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国际货币体系中最重大的变革。2002年1月1日起,除英国、瑞典、丹麦外的欧盟的12个国家开始使用共同的货币欧元,实现了经济货币联盟计划。同时,欧洲联盟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建立了欧洲经济区,在经济区内做到商品、资本、劳务、人员的自由流动,创建了以德国为主体的由西欧18个国家组成的内部大市场,人口达到3.8亿。欧洲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大大刺激了其他地区一体化的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1987年10月美国与加拿大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起在美加两国的基础上吸收了墨西哥参加,形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拥有3.63亿人口,年国民生产总值和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首位。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协议,贸易区将用15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显然落后于前两个地区。这是因为亚洲情况比较复杂,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民族宗教传统不同等等,一时难以建成一体化集团。但是东亚是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且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地区,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在1997年金融危机之前,东亚区内贸易的比重已超过40%,区内贸易投资异常活跃,成为推动东亚各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东亚地区主要依靠自然形成的非制度化的经济联系,其合作程度达到相当的水平。1989年成立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原是一个政府间的联络和论坛式的组织。1991年中国政府正式参加。1993年增加了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首脑会晤,1994年进入制度化合作阶段。亚太经合组织已承诺以多样化为前提,不推行一种模式,而是多形式、多结构并行的办法,在促进地区经济贸易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其成员已增加到21个。当前,世界经济正朝着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统一市场、亚太经济贸易区这三大地区集团化方向发展。21世纪初,以美日欧三大经济中
本文标题:第五部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11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