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八章中央银行的宏观经济分析(中央银行学,王广谦)
中央银行学第八章中央银行的宏观经济分析中央银行学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一国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货币政策是一国货币当局为解决本国宏观经济问题而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因而宏观经济分析是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基础工作。中央银行学第一节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一、国民账户二、国际收支账户三、财政账户四、货币账户中央银行学中央银行为实施金融的宏观调控,需要研究一系列与经济的总体运行相关的变量在目前经济体制下的传导机制、分析经济发展现状的成因,作为宏观金融调控的决策依据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依据。这就要求借助于一个整体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一般包括:四大账户国民收入与产品国际收支政府财政货币中央银行学一、国民账户(一)国民账户的基本内容国民账户全称为“国民收入与产品账户”,用以衡量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宏观经济活动的总价值和本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总体水平。可以从参与经济交易三方(生产者、要素提供者、购买者)的任一方来考核计量:1.产品生产部门的产量生产法或增殖法2.提供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收入法3.为获得产品而形成的支出支出法相对应的统计方法中央银行学其中支出法是中央银行综合其他三大账户考察宏观经济问题的主要分析工具(参见下页表8-1)。支出法着重于研究总需求的形成及不同部门之间的需求结构,编制及分析时需明确这样一些基本概念:⑴经济中居民与非居民⑵国内总量与国民总量⑶流量与存量⑷总值与净值⑸名义值与实际值中央银行学表8-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与结构(亿元)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82673.189340.998592.9107897.6121511.4国内总需求80424.387100.796388.2105103.4118825.2最终消费49722.754600.958927.462798.567442.5居民消费39334.442895.645898.148881.652678.5农村居民18147.619196.920307.421265.721819.3城镇居民21186.823698.725590.727615.930859.2政府消费10388.311705.313029.313916.914764.0资本形成总额30701.632499.837460.842304.951382.7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9475.532623.836813.341918.351248.3存货增加1226.1-124.0647.5386.6134.3货物和服务净出口2248.82240.22204.72794.22686.2注:摘录于2004年度《中国统计年鉴》第65、66页,数据按当年价格计算。中央银行学(二)国民账户的分析框架国民账户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表述总产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民可支配收入(GDI)。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DP=C+I+(X-M)(8.1)GNP=GDP+YF=C+I+(X-M+YF)(8.2)GDI=GNP+TR=C+I+(X-M+YF+TR)(8.3)中央银行学其中:C=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消费支出;I=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投资支出(包括存货变化);X=商品和非要素服务出口;M=商品和非要素服务进口;YF=要素净收入;TR=净转移。中央银行学由于国民储蓄(S)等于国民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即S=GDI-C,所以公式8.3可以表述为:S-I=X-M+YF+TR(8.4)这个公式表明,任何外部的不平衡,都会反映在内部(国内)的不平衡上。即居民在国内商品或劳务上的支出金额,或称消费和投资的金额,或是大于、或是小于国内产量,其差额应该是与国外交易的净额。中央银行学二、国际收支账户(一)国际收支账户的基本内容国际收支账户涵盖了:★反映本国居民与外国人商品、服务、收益及无偿转移等交易记录的对外经常账户余额。★反映本国居民的国外净资产变化及其他资本流动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余额,以及与国际储蓄和账务清算有关的官方储备账户的净额。(参见表8-2)中央银行学可用下列公式表述构成国际收支账户这三个方面的关系:CA+F-R=0(8.5)其中:CA为经常项目F为资本和金融项目R为官方净储备就定义而言,国际收支账户的总和应等于0。然而,由于统计数据的不一致,需要设立一个平衡项目,通常使用“净误差和遗漏”项目来弥补这一差数。中央银行学(二)对外部门的分析框架央行分析国际收支账户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判断经济是否存在对外失衡问题,并作出是否需要调整政策来纠正这种失衡的决策。在货币当局及其他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国际收支分析实践中,往往有多种差额概念:⑴贸易差额。⑵经常项目差额。⑶基本差额。⑷总差额。中央银行学三、财政账户(一)财政账户的基本内容财政账户体现着政府预算总量、预算资金的来源及去向。为了保持与其他金融统计的一致,并便于国际比较,IMF的《政府财政统计手册》确定了政府业务及其分类的三种基本规则。依据这些规则,财政账户分为收入、支出和融资三大块(参见表8-3)。中央银行学(二)政府部门的分析框架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对财富的征收、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资源的转移以及政府融资决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水平、收入的分配和资源的配置。对财政账户的分析,应按上述分类规则,明确这样一些定义:1.政府的定义。2.政府交易的衡量。3.政府交易的分类。中央银行学★按政府交易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五个方面:(1)收入与支付;(2)非偿还与应偿还交易;(3)有偿与无偿交易;(4)经常性与资本性交易;(5)金融资产与负债。★依据上述的分类原则,表8-3的统计项目组合可归纳为两种分析财政状况的方法:总差额与经常性收支差额。中央银行学总差额★总差额的公式为:总差额(G-F)=(A+B)-(C+D+E)(8.6)总差额(G-E-F)=(A+B)-(C+D)(8.7)★上面两式中,等式右端为线上项目,左端为线下项目;总差额负值为赤字,正值为盈余。经常性收支差额★该差额应该等于A-C,正值为盈余、负值为赤字。将还债支出划在线上,反映了财政历年累积下来的赤字或盈余将还债支出划在线下,体现着当年财政的赤字或盈余中央银行学四、货币账户(一)货币账户的基本内容一国的金融体系中的机构可分为货币当局、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存款货币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三类,因而货币账户也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货币当局的账户(参见表8-4)。★第二层是货币概览(参见表8-5)。★第三层最为综合,即金融概览(参见表8-6)。三个层次的货币账户均是存量账户,所登记的数据均为某一时点数据、通常是期末的资料。中央银行学(二)货币部门的分析框架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其业务对全国的金融事业施加影响,并经由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传导到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之中。因此,货币政策是扩张还是收缩的基本取向,可以从货币账户的分析中反映出来。上述三个层次的货币账户,就构成货币部门的分析框架。中央银行学第二节经济与金融运行状况分析一、宏观经济账户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二、资金流量分析三、货币部门的分析和预测中央银行学一、宏观经济账户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就广义而言,宏观经济的每一个账户的基本概念都相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一)宏观经济账户的共同特征★四大宏观经济账户在确立两个分析要素,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1.经济主体。2.记录经济交易。中央银行学(二)国民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的关系国民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的联系,较集中地反映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储蓄与投资的均衡关系。(三)财政账户与国民账户、国际收支账户的关系就总体而言,财政账户与国民账户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国民收入与产品账户是用以衡量整个经济体的经济交易量。在讨论财政账户与国民账户、国际收支账户的关系时,也要考虑到财政账户与国民账户之间有差别。中央银行学(四)货币账户与其他宏观经济账户的关系就经济意义而言,货币账户与其他宏观经济账户又有密切联系。货币账户与财政账户的联系首先体现在货币账户国内信贷项下的“对政府债权”与财政账户国内融资项下的“银行部门”这一对关联科目上。货币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的联系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货币账户的“国外资产”项目与国际收支账户的“官方储备资产”的关联。★二是货币账户的“国外负债”项目与国际收支账户的“资本”项目的关联。中央银行学二、资金流量分析资金流量分析是以现代宏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复式记账原理,对社会各经济部门的资金来源与用途分类记录,从而对全社会货币资金运动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的一种方法。(一)资金流量分析原理★宏观经济账户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资金流量”的方式来进行分析。★宏观经济四大账户的基本关系框架参见图8-1。★资金流量分析的具体内容及编制步骤参见表8-7。中央银行学(二)资金流量账户的编制从表8-7所显示的框架看,资金流量账户是一个矩阵,行为交易内容、列为交易部门。资金流量账户每行和每列的交易量之和均应为零。具体的编制方法是:⑴资金流量表第一行记录非金融交易量的变动情况。⑵表中的其他各项交易数据分别可在宏观经济四大账户中的有关项目下直接获得。⑶在编制资金流量表时,可能会出现错误。(参见表8-8)中央银行学三、货币部门的分析和预测(一)货币总量分析中央银行的宏观经济分析重点应置于对宏观金融的考察方面。1.货币总量的分析原理。★货币总量在决定产量、价格和国际收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恰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最终目标的具体反映。因此,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分析应具体落实在对货币总量的分析与预测上。★货币总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而投放到流通界的。所以,必须结合货币供求两方来对货币总量进行分析和预测。中央银行学2.货币总量的预测技术。常用来预测货币总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货币需求函数为基础,运用回归技术进行测算;★另一种是依据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来测算。我们主要介绍对货币需求函数的回归预测模型。(模型介绍)中央银行学(二)货币结构分析货币结构分析,主要是指对不同层次货币之间的比例结构的分析。对货币的结构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货币对实际经济过程总体作用的分析。★在这一方面,各国比较普遍的是考察M1和M2两个层次的货币占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的比重指标。★表8-9(见下页)反映了我国近十年来各层次货币占名义GDP的变动状况和发展趋势。⑵货币的流动性分析。中央银行学表8-9:中国各层次货币占名义GDP比重分析表(%)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M016.915.613.513.013.714.316.416.416.116.416.8M147.043.941.042.046.849.755.959.461.567.471.7M2100.7100.4103.9112.1122.2133.4146.1150.5162.7175.9188.7注:资料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2004年第1期。中央银行学(三)综合因素分析经济的运行过程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中央银行的综合因素分析一般包括这样一些内容:1.总体经济因素分析。2.金融因素分析。3.企业因素分析。综合上述三类因素,进行横向的比较和纵向的分析,中央银行可对经济、金融形势作出较为客观的判断,从而为制定货币政策和评价政策实施效果提供实证依据。
本文标题:第八章中央银行的宏观经济分析(中央银行学,王广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12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