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十六章_国际收支调整
第16章国际收支调整国际收支调整过程主要有两种机制一是价格调节,如通过汇率和货币量的变动来影响商品、劳务以及金融资产的价格,恢复国际收支的均衡;二是收入调节,如通过总支出或生产的变动来调节国际收支。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崩溃后,各国实行浮动汇率,于是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应运而生。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随着凯恩斯主义的流行,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风靡一时,在西方学术界占取了支配地位,20世纪60年未和70年代初货币主义盛极一时,因而货币分析法广泛流传。第一节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方法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方法是指在收入不变动的情况下,运用汇率与价格的变动对经常项目失衡进行调节。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提出后经英国经济学家J.罗宾逊和美国经济学家A.勒纳加以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国际收支调整理论。因为它主要是围绕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展开的,故被称为弹性分析法。一、商品市场与外汇市场图16-1第一节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方法图16-2二、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1)对贸易量的影响,贬值导致出口数量增加,进口数量减少(2)对国外价格的影响,贬值降低了国外商品价格(商品外币价格)(3)对本国价格的影响,贬值会导致国内价格上涨(商品本币价格)(4)对外汇供需的影响,贬值会导致外汇需求的减少;在一般情况下贬值对外汇供给的影响并不能确定,图中的结果只是其中可能的一种情形,因为贬值后出口虽增加了,但出口价格下降了,所以对外汇供给的最终影响效果无法判断。(5)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不确定,出口上升,贸易条件下降,进口减少,贸易条件上升,最终结果不确定。(6)对A国国家收支的影响,要看是否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二、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1、模型假设(1)假设外汇供求只由贸易收支决定,而不考虑其他国家贷款偿还外债本息等资本流动,因此以本币表示的经常项目差额可表示成如下形式:其中,CA表示贸易差额,PX表示国内价格水平,X表示本国出口量,e表示汇率(以本币表示的外币价格),PM表示外国价格水平,M表示本国的进口量。(2)本国出口商品供给和外国出口商品供给都是完全弹性的,即供给价格弹性为无穷大。2、本币贬值对进口支出的影响当本币贬值时,在以外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将上升,但由于进口量受本国对进口产品需求弹性的影响,在不同弹性条件下,进口量M的减少幅度将有所不同。对进口支出的影响:例如,当进口需求弹性绝对值大于1时,进口数量减少的幅度就会大于进口价格上涨的幅度,进口支出将减少,从而有利于贸易收支的改善;当进口需求弹性绝对值小于1时,则进口数量减少的幅度小于进口价格上涨的幅度,进口支出将增加,从而不利于贸易收支的改善。3、本币贬值对出口收入的影响当本币贬值时,虽以本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不变,但换算成外币后在国外的销售价格将下降,所以出口商品的数量可能要增加。同样在不同的出口需求弹性情况下,出口量X的变化也有所不同。例如出口需求弹性等于零时,不管出口价格如何变化,出口量X不发生改变,因而以本币表示的出口收入不变;而当出口需求弹性绝对值大于零时,贬值后出口量将上升,以本币表示的出口收入也将增加。综上所述可见,当本国货币贬值时,贸易差额CA的变动将是不确定的,它的变动由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决定。马歇尔—勒纳条件“马歇尔—勒纳条件”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与勒纳推导出来的。(16.10)式就是所谓的马歇尔—勒纳条件。该条件表明,在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前提下,如果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则货币贬值就能发挥其扭转贸易状况、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三、货币贬值的时滞效应及“J曲线”货币贬值的时滞效应是指当一国的货币当局采取使本币贬值的调整政策以后,相关实际部门贸易量的调整不会同步进行,而是需要一个过程,从而在本国汇率变动的瞬间到实际部门进出口数量的调整与随之而来的国际收支均衡的恢复之间产生一个时间上的延滞。“J曲线”“J曲线”,即一国的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CAOtJ曲线形状的解释:尽管由于货币贬值,汇率上升可以相对降低本国商品在外国市场上的价格,但在通常情况下,一国的货币贬值并不会立即引起贸易收入增加,这是因为: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商品的新价格的信息还不能立即为需求方所了解,即存在认识时滞;存在着决策时滞,即供求双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判断价格变化的重要性;供给方国内对商品和劳务的供应不能立即增加,即生产时滞;供给方和需求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处理以前的存货,即存在取代时滞;把商品、劳务运经国际市场还需一段时间,即存在着交货时滞。四、弹性分析法的局限性对弹性分析法的批评主要在于弹性分析法是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法的基础上的,它仅局限于分析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而忽视了汇率变化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因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当然,这一局限是与这一理论出现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弹性分析法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宏观经济学体系尚未建立,因此,这一理论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是必然的。弹性方法假定本币贬值只改变贸易双方的相对价格,而不改变其国内的价格。但这种假定显然并不合理。因为在实际情况中,往往本币贬值必然会导致国内价格上涨,从而促使国内生产成本提高,实际汇率与出口竞争力则下降。1.随着本币的贬值,那些必须依赖进口的中间品与最终品的价格会跟着上升。2.贬值促成出口增加促使相关资源向贸易部门转移,从而减少非贸易品生产部门的可用资源,随之导致非贸易品供给量的下降与价格的上升,进而对社会一般物价水平产生强大的上升推动力。弹性分析法的弹性值难以计算。这不仅在于进出口商品种类繁多,而且也在于弹性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马歇尔—勒纳条件关于贸易收支期初平衡的假定完全不符合实际,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没有必要采取贬值措施;关于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假定条件也不大符合实际情况。第二节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1952年詹姆士·爱得华·米德和当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的西德尼·亚历山大(SidneyStuartAlexander)提出。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从国民收入和总需求的角度,系统研究货币贬值政策效应的宏观均衡分析。运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把国际收支与整个国民经济联系起来,认为只有弄清经济政策怎样影响总的经济活动关系,尤其是在产量变动后,支出如何变动,才能理解贬值对国际收支的作用。其核心内容是说明贬值对收入的作用、收入变动对吸收的影响,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上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等问题。吸收论是建立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之上的,采用的是一般均衡分析方法;而弹性论则是建立在马歇尔等人建立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采用的是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吸收说推进了弹性分析说关于贬值效应的研究,比微观的、局部的弹性分析法有所进步,并强调了政策配合的意义。不能仅用贬值作为纠正国际收支逆差的工具,而一定要把贬值与其它经济政策结合起来运用。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入手,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收支调节的相应政策主张。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C+I+G+X-M进行整理得出:X-M=Y一(C+I+G)以A代表国内资源的吸收,即国内居民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则A=C+I+G以CA代表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差额,则CA=X-M可得:CA=Y-A这表明贬值对贸易差额的作用取决于对收入和吸收的作用。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认为,只有当一国商品、劳务的产出的增加超过其吸收能力的增加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才能得以改善。一、凯恩斯的乘数原理与收入调整机制1.凯恩斯的假设(1)在凯恩斯主义的分析中,价格假设(开放经济中还包括汇率)是给定的,不随总需求而变动。(2)为使这些假定完全合理,必须假设所考虑的均衡收入水平低于充分就业情况下的收入水平,从而产出能对需求的变动作出反应,并且确保不对价格水平形成压力。2.凯恩斯的乘数原理Y=C+I+G+X-M其中,I、G、X为外生变量,C与M为内生变量。C=C+cY;M=M+mYY-(C+I+G)=X-MY-A=X-MS-I=X-M凯恩斯主义模型的乘数分析可帮助我们理解本国或外国居民的支出变动如何影响均衡的国民收入,以及国际收支与收入的关系。Y=(C+cY)+I+G+X-(M+mY)(1-c+m)Y=C+I+G+X-MY=(C+I+G+X-M)开放经济乘数1-c+m11-c+m1(1-c+m)1,则乘数1=外贸乘数虽然G、I及X均为外生变量,它们共同决定了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但I的变化涉及一国货币政策的调整,而这种调整又会影响价格变动,这不符合凯恩斯模型的初始假设,因此我们这里只讨论G与X的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由于出口增加引起的贸易顺差的扩大被收入增加所引起的进口增加部分地抵消,所以贸易顺差的扩大小于出口的增加,但是出口增加确实由于乘数作用导致了国民收入的增加和贸易顺差的扩大,其影响程度则取决于乘数中s与m的大小。假定出口自主增加ΔX,导致贸易差额X-M扩大。但由于出口增加在乘数作用下引起收入增加,而收入增加又会进一步引起进口增加,所以出口增加所引起的贸易差额扩大被收入增加所引起的进口增加部分地抵消,最终贸易差额的扩大小于出口的增加,但是出口增加确实由于乘数作用导致了国民收入的增加和贸易差额的扩大,其影响程度则取决于乘数中s与m的大小。具体来说,出口增加ΔX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进而引起进口增加,所以最终贸易差额的变动为=支出乘数当政府开支扩大时,国民收入在开放经济中的乘数作用下也相应增加,且增加量与同等的出口增加量所引起的收入增量相同。同样,当政府购买支出扩大时,国民收入在开放经济乘数的作用下也相应增加,且增加量与同等的出口增加量所引起的收入增量相同。但与出口变动不同的是,国民收入增加后又会引起进口增加,而这时出口则不变,所以贸易差额X-M降低,可见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在乘数作用下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但同时降低了贸易差额。具体来说,政府购买支出增加ΔG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进而引起进口增加,而此时出口没有变化,所以最终贸易差额的变动为但与出口变动不同的是,国民收入增加后又会引起进口增加,而这时出口则不变,所以贸易差额(X-M)降低。可见政府开支的增加在乘数作用下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但同时降低了贸易差额。3.国际收支的收入调整机制假定价格一定,并且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Y-A≡S-I≡X-M即为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根据此条件,国际收支的调整实际上是通过外生变量的变动,来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进而影响进口及储蓄而得以实现的。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顺差,则可通过增加政府开支G的办法来增加本国国民收入,进而增加进口量,从而抵消贸易顺差,使国际收支趋于均衡;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则可通过鼓励出口来增加收入并消除逆差。二、吸收分析方法(一)吸收法的前提条件亚历山大认为,弹性分析方法对货币贬值缩减贸易收支差额的作用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要么贬值可以带来本国收入的增加;(2)要么贬值可以使本国的实际支出,即吸收减少。(二)吸收法的内容CA=X-M=Y-A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的基本思想:贸易收支顺差意味着国民收入大于国内吸收,逆差则相反。因此,当一国贸易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可通过改变国民收入或国内吸收的办法来加以调节。d(CA)=dY—dA货币贬值对贸易差额的影响效果取决于其对国民收入和吸收的影响效果的比较。1、货币贬值对吸收的影响(1)贬值后收入变动对吸收的影响,即为收入变动的“引致支出”效应,表示成adY,a为边际吸收倾向,它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投资倾向之和;(2)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效应,表示为dAd货币贬值对吸收的净影响效应,即:dA=adY+dAdd(CA)=(1-a)dY-dAd(三)吸收法的效果贬值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包括两部分,即贬值的收入效应(1-a)dY及贬值的吸收效应(直接效
本文标题:第十六章_国际收支调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16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