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经济区域空间结构:经济要素(人口、产业等)在区域各地的集聚程度和集聚形态。•在现代经济区域中存在“点、面、线”的空间结构,即任何一个经济区域都由一个“经济中心(区域中心城市)”与广阔的“腹地”两个部分所组成。本讲分析经济区域的“中心”与“腹地”的关系。2019/9/261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一、不同层面上的“中心-腹地”二、区域经济中心三、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四、中心与腹地的一般关系五、“中心-腹地”视角下的区域协调发展六、经济区域的演化2019/9/262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一、不同层面上的“中心-腹地”从广义上看,区域也包括超出国界的区域,因此,可以出现世界范围的“中心-腹地”。2019/9/263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我国的几个都市圈2019/9/264沈大京津冀关中-西安成渝长三角珠三角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二、区域经济中心(一)区域经济中心是区域中的核心城市一个区域有不同层次的很多城市,形成城镇体系,但是只有其中的核心城市才是区域经济中心;担负区域经济中心的核心城市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有几个。2019/9/265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长三角经济区的经济中心:上海2019/9/2666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珠三角经济区”:深州、广州、香港2019/9/267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京津冀经济区”中的北京、天津2019/9/268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西南“成渝经济区”:成都、重庆2019/9/269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三、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什么样的城镇能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只有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的城市才能成为区域的经济中心:一是基本因素: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二是促进因素:包括:较强的经济实力与要素集聚力;高级化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较大的腹地范围与较高的发展水平。2019/9/2610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1、基本因素之一:良好的自然条件从一个大范围来看:一个区域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土壤、植被、等等因素,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环境,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在以上条件中,最重要的是水资源、土地资源)。大多数城市的分布,既要求气温适中,又要求有适度的降水。我国近60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只有包头、兰州、西宁、乌鲁木齐等4个城市是在年降水不足400mm的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美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绝大多数分布在762—1270mm降雨量的较湿润地区。2019/9/2611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区域地形条件与城市分布1981年世界197个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80%以上(160个)分布在海拔不足200m的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其中又以位于海拔100m以下的居多。我国设市的城市分布在地形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比例大致分别是1%、32%和67%。2019/9/2612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2、基本因素之二:优越的地理位置从较小尺度来看,为什么一个城市会在某一地点形成发展起来?为什么有的城市发展得很大,有的城市长不大?为什么有的城市长盛不衰,即使城市毁于天灾人祸,往往又在原地重建,而有些城市却在历史上昙花一现?揭示某个城市形成、发展的特性,除了自然条件外,还可以看到一个基本因素:地理位置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为了保持与腹地有很好的通达性,地理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考察世界性、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所处地理位置,或处于河、海交汇处、或处于大河口的三角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该城市成区域的海陆空的交通枢纽——处在要素区域流动的节点(移动成本最低点)。2019/9/2613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3、城市成长的促进因素:城市的规模与结构(1)促进因素之一:城市的经济实力(经济规模)为什么上海对区域的经济影响力大大超过杭州?经济中心必须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经济规模)。从现实看:一是现代化的经济中心城市,都位于经济发达地区;二是经济中心城市在整个区域内部占据较大的份额。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决定了它集聚和控制区域内部各种经济要素的能力;一个城市经济弱小就难以对周围地区产生经济影响,也就不可能成为区域的经济中心。经济实力(经济规模)决定了城市的集聚力与扩散力——城市引力模型(下页)2019/9/2614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城市引力模型和影响力模型(1)城市引力模型城市引力模型是根据牛顿经典力学万有引力公式为基础提出来的,该模型认为,二个城市间的引力(相互间经济流量)与城市规模成正比,与城市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有以下公式:2019/9/2615Fij表示两个城市之间的引力;G为引力系数,为一常数;Pi、Pj分别表示二个城市的城市规模(可以是人口数量、或GDP总量);rij表示两个城市之间标准距离。一般是指运费最省的交通距离。因为城市i对某地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地面距离,而且取决于交通方式的方便程度以及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空间相互作用引力表现为两个不同区域之间的商品流动、资金流动、区间贸易、上下班通勤、旅游流动、学生入学、人口迁移、参加会议、信息流动、公共设施和私人设施的利用乃至知识的传播等等现象之间的关系。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2)城市影响力模型参照引力模型,饶会林(1999)提出了城市影响力模型来表示一座中心城市所产生的经济影响:2019/9/2616上式中:Rik表示城市i在k点的影响力;Pi表示城市i的质量(mass),即城市i的社会经济综合能量(可以是人口、或GDP等);dik表示城市i与k点之间的标准距离。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2)促进因素之二:高级化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城市的经济总量,而且还取决于该城市的经济结构。优良的经济结构将推动城市经济更快的增长。产业链:采掘业(原料)→制造业(粗加工→精加工)→服务业中心城市高级化的产业结构是指在区域内部,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处于产业链的最高端。包括城市三次产业当前比例、对区域产业链控制能力和产业升级能力。经济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自升级能力源于产业技术和组织的创新能力。经济中心城市是区域内人才、技术、科研、设备集约化最高的城市,是区域新技术、新产业、新管理、新制度的发源地,经济中心城市与其腹地之间通过创新—转移—扩散—再创新的循环往复过程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不断提升2019/9/2617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3)促进因素之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依托优越的地理区位,经济中心城市通过大力兴建各种对外基础设施使其成为区域各种要素流动的节点。中心通过基础设施包括,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内部的综合基础设施、以及先进的通讯信息基础设施。2019/9/2618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4)促进因素之四:腹地的范围与发展水平经济中心城市的聚集力、扩散力和辐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腹地条件。城市腹地的大小、条件和城市与腹地间的通达性决定了一个城市规模的大小。聚集是在极化作用过程中对区域内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向经济中心的集聚。经济中心城市扩散作用主要表现为传统产业在经济区域内产业的转移和梯度扩散。辐射力是表现为城市或区域内产品和服务对区域内外市场的占有。2019/9/2619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经济中心就在基本因素与促进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发展、壮大。2019/9/2620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三、中心与腹地的一般关系中心(城市)与腹地(区域)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中心是区域的核心,腹地是中心的基础。2019/9/2621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1、经济中心(区域核心城市)是整个区域经济的主导2019/9/2622一个区域,其区域中心城市规模的大小、综合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区域的空间范围、空间结构以及区域经济活动的有序性。为什么有这样的作用?规模经济与创新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因此,一个区域,“中心”的强、弱决定了整个区域经济增长的快慢。如果中心很弱,整个区域就缺乏创新,经济必然落后。一个行政区域若没有自己的中心城市支撑,就没有自己的要素集聚中心,也就没有自己的产业能量,就只能靠其它行政区经济中心的辐射,就必然成为了其它行政区的腹地,从而影响区域的集聚发展。2019/9/2623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经济中心向腹地辐射扩散的两个特点特点之一:“距离衰减原理”:距离越远影响强度越弱(城市引力模型)。位置、交通、信息条件之所以成为经济资源,对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巨大影响,主要是由于距离衰减原理的存在。从世界各国经济区发展实践看,经济区的辐射范围也是有限的。据研究,目前一般的经济区辐射范围也就是200到300公里,俗称3小时经济圈。在经济区之外,对相对落后地区来说,其中心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可能更多地是虹吸效应,而不是扩散效应)例1:福建的尴尬2019/9/2624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福建的尴尬2019/9/2625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特点之二:“梯度最小律原理”区域经济“中心”的产业跃出经济圈向更大范围扩散时,是创新活动由发源地按区域城市系统的等级顺序蛙跳式地向广大地区扩散,这时决定转移去向的不是距离远近,而是接受创新能力的差距,即与中心发展差距的大小(城市引力模型)。如图中A、C因此,创新是按“梯度最小律”传递的。只有处于第二梯度上2019/9/2626的城市才有能力接受并消化发源于第一梯度上的创新产业或创新产品,并随着产业或产品的成熟与老化,逐渐向第三、第四梯度上的城市推移,直到乡镇、农村。北京(上海)的影响:郑州与西安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河南的处境:缺乏接受辐射的经济中心2019/9/2627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2、“腹地”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腹地”是“区域中心”赖以存在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腹地的范围、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影响着中心的未来的发展状况,并决定了中心的性质(动能定位)、规模和经济结构。没有腹地,中心就失去了存在与进一步发展的依托。一个区域中心必将随着腹地的扩展而成长,随着腹地的削弱而衰落。有以下关系:经济中心发展的潜力=腹地的范围×腹地发展水平=腹地的经济规模2019/9/2628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腹地的作用:案例分析上海与香港长三角:杭州与南京的区别温州与宁波台州与温州()2019/9/2629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因此,一个“中心”所涉及的外围(腹地)范围的大小、外围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中心”的发展状况、发展潜力。进一步分析:(1)宁波、绍兴、为什么要修建跨海大桥?(2)30年来杭州、宁波经济的消长说明了什么?(3)杭州为什么要给安徽积极修“杭徽高速”、“杭黄高铁”?(4)杭州为什么要积极给江西修“杭新景高速”2019/9/2630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3、小结:腹地与中心的互动关系以上分别分析了“中心”“腹地”的作用,实际上,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经济中心(城市)是区域的核心与主导,“腹地”是中心赖以存在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中心、腹地通过以上这种互动作用,推动整个区域一波一波地向前发展。互动关系的体制条件:市场经济制度。以上这种关系是以要素自由流动为前提。因而对于我国就要冲破行政区经济对要素流动的阻碍。2019/9/2631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请问:“中原经济区”崛起的关键因素是什么?2019/9/2632许庆明:第2讲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分析《中原经济区》规划(国家发改委2012,12,3公布)中原经济区:是一个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
本文标题: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24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