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学目的:(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农业与工业各种区位理论。(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区位论的实证研究进展及应用范围,并能进行初步实证研究。教学难点、重点:(1)农业、工业区位理论,以杜能、韦伯为重点(2)区位论实证研究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论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论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及目的冯·杜能(1783—1850)德国的地理学家,区位论的奠基人,农业区位论的创建者。(1)背景: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方式产业革命—大规模交换、城市化、工农产品交换—合理配置农业的要求农业革命—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土地集中—农业企业家)、农民人身得到自由(农业劳动者)(2)目的:合理配置农业地域,使土地经营者获得最大地租回报—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杜能—通过多年的实证研究(1810在梅克伦堡购置了特洛农场),1826年撰写完成了《孤立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一)理论前提1.杜能关于“孤立国”的假定条件(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市场;(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惟一的交通工具-不考虑运输工具,只考虑距离;(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耕作-不考虑生产条件;(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唯一商品交换中心和有限的生产地;(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保证了城市工业和居民生活要求,不需要外运);(7)企业经营型农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即合理的)的农业两个问题:在上述一种关系下,农业将呈怎样的状态?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业的经营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二)形成机制1.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一般地租收入公式R=PQ-CQ-KtQ=(P-C-Kt)Q式中:R——地租收入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同一产品相同)C——农产品的生产费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单位产品的运费地租收入R对同样的作物而言,随距市场距离的增加而减少。杜能圈形成机制示意图2.※地租曲线—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R=0点连结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每种农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决定。(三)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杜能圈结构)(1)距城市不同的距离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所获地租不同。(2)在实践上形成了孤立国,即形成以市场为中心的同心圆种植模式—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第一圈:自由式农业圈。为最近的城市农业地带,主要生产易腐难运的产品,如蔬菜、鲜奶。由于运输工具为马车,速度慢,且又缺乏冷藏技术,因此需要新鲜时消费的蔬菜,不便运输的果品,以及易腐产品等就在距离城市最近处生产,形成自由式农业圈。本圈大小由城市人口规模所决定的消费量大小而决定。第二圈:林业圈。供给城市用的薪材、建筑用材、木炭等,由于重量和体积均较大,从经济角度考虑必需在城市近处种植。第三圈:轮作式农业圈。没有休闲地,在所有耕地上种植农作物,以谷物(麦类)和饲料作物(马铃薯、豌豆等)的轮作为主要特色。杜能提出每一块地的六区轮作:第一区为马铃薯,第二区为大麦,第三区为苜蓿,第四区为黑麦,第五区为豌豆,第六区为黑麦。其中耕地的50%种植谷物。第四圈:谷草式农业圈。为谷物(麦类)、牧草、休耕轮作地带。杜能提出每一块地的七区轮作:同第三圈不同的是总有一区为休闲地,七区轮作为第一区黑麦,第二区大麦,第三区燕麦,第四、五、六区为牧草,而第七区为荒芜休闲地。全耕地的43%为谷物种植面积。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此圈是距离城市最远的谷物农业圈,也是最粗放的谷作农业圈。三圃式农业将农家近处的一块地分为三区:第一区黑麦,第二区大麦,第三区休闲,三区轮作,即为三圃式轮作制度。远离农家的地方则作为永久牧场。本农业圈内全部耕地中仅有24%为谷物种植面积。第六圈:畜牧业圈。此圈是杜能圈的最外圈,生产谷麦作物仅用于自给,而生产牧草用于养畜,以畜产品如黄油、奶酪等供应城市市场。据杜能计算本圈层位于距离城市51-80公里处。此圈之外,地租为零,则为无人利用的荒地。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杜能农业区位论尽管是在众多的理论假设前提下演绎出的一般性理论,但由于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可以用此理论来解释许多现实的土地利用。主要研究实例涉及宏观尺度(国家或大洲范围)、中观尺度(城市范围)以及微观尺度(农村聚落范围)。乔纳森综合欧洲的人口密度,各种农作物、家畜、水果的分布与农业景观,以西北欧为中心划分出七大地带。第一地带:温室、花卉第二地带:园艺、果品、马铃薯、烟草第三地带:奶酪制品、肉用牛羊、饲料、纤维用亚麻第四地带:普通农业地带第五地带:面包用谷物、油用亚麻第六地带:牧场第七地带:森林宏观尺度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市郊区的农业类型围绕城区形成四个圈域:第一圈:距市中心10km以内,以蔬菜、奶牛、花卉为主的圈层;第二圈:距市中心10-20km之间,是以棉花、蔬菜、奶牛、自给性粮食生产为主的圈层;第三圈:距市中心20-35km之间,是以商品粮、棉花、季节性蔬菜为主的圈层;第四圈:距市中心35km以外地区,以商品粮、棉花、渔业和奶牛为主的圈层。北京市郊区的圈层结构:近郊区为蔬菜、鲜奶、蛋品;远郊区内侧为粮食和生猪,外侧为粮食、鲜瓜果、林木;而外围山区则为林业、牧业和干果。中观尺度的研究纳瓦佛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存在有以农村聚落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土地利用形态,从而验证了微观尺度的杜能圈模式。在非洲卢旺达的丘陵地带,围绕农村居住聚落呈现同心圆状的土地利用状态。从内向外,依次为:①居住聚落;②芭蕉林;③内侧耕地,无休闲地,集约度高;④咖啡栽培地;⑤外侧耕地,有休闲地,集约度低;⑥丘陵冲积地上的耕地;⑥A为雨季也耕作的相对干燥地;⑥B只有旱季才耕作的低湿耕地。这种围绕农村聚落为中心的土地利用形态是基于节约时间而出现的,即费时的耕作布局在村落附近。微观尺度的研究1.积极为地理学、区位学、经济地理学创建了一种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演绎法: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除农业土地利用,该原理对其他土地利用仍然有效,是土地利用一般理论的基础)。对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客观经济活动中有范例:宏观、中观、微观)。农业活动、经济活动即使自然条件一致、投入的生产要素也一致,但所获得的经地租回报有一定的空间分异。任何活动都有相对的优势,没有绝对的优势(影响经济活动的条件在不断地变化)。※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及评价2.不足现实中不存在杜能孤立国的条件;没有考虑自给性农业经营的空间问题;杜能圈是建立在以商品农业为基础,而且农场也是以追求最大的地租收入为前题的。现实中,农业中的相当大部分不是商品性经营,而是自给性经营。自给性农业经营一般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以产量为目标;不强调单一品种专业化生产而强调多品种多样化生产。自给性农业经营的存在是导致杜能模式与现实农业空间分布状况产生偏离的最大原因之一。2.不足现实中不存在杜能孤立国的条件;没有考虑自给性农业经营的空间问题;追求最大地租收入的行为动机与现实不完全符合;即使是商品性经营农业,农业经营者的目的也不是永远不变的。随着经营者年龄变化,经营方针也可能随着改变。即使商品农业经营者的目的是追求最大利润,但对于每个农业经营者而言,他是不可能完全获取关于农业经营的知识以及信息,加之每个农业经营者把握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各不相同,因此现实中的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定会出现同理论上的偏移。2.不足现实中不存在杜能孤立国的条件;没有考虑自给性农业经营的空间问题;追求最大地租收入的行为动机与现实不完全符合;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得杜能理论中的距离因素决定性作用制约变小;杜能理论中,主要的陆上交通工具是马车。现代,随着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手段的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运送农产品到市场的运费在降低,时间在缩短。冷冻技术、保鲜技术等的发展,生产地到市场的时间距离缩短,使得某些农产品的供求范围伸展到数百或上千千米的空间尺度。现实中找到杜能所勾画的完整的圈层结构是比较困难的。2.不足现实中不存在杜能孤立国的条件;没有考虑自给性农业经营的空间问题;追求最大地租收入的行为动机与现实不完全符合;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得杜能理论中的距离因素决定性作用制约变小;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在孤立国中,杜能只是考虑了农业的土地利用,而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的其他土地利用。现代城市周围,不仅仅有农业土地利用,同时也混杂着写字楼、商业、住宅、工厂等各种各样的土地利用。五、杜能农业区位论的修订在孤立国内,若有一条可以通航的河流存在,航运价格大大低于马车运费(杜能假定航运费仅为马车运费的1/10)。沿河农场距市场(城市)161km的谷价仅相当于距市场(城市)16km的非沿河农场。距河岸8km且距市场(城市)161km的农场也仅相当于孤立国中距市场(城市)24km的农场。有通航河流存在时,同心圆模式成为沿河流伸展的狭长型分布模式。五、杜能农业区位论的修订当孤立国内不仅有一个大城市,还有其它小城市的情况下,小城市周围的农场需供应小城市农产品,同时小城市需供应周围地区农业生产资料,从而形成以小城市为中心的独立模式。由于很少小城市向大都市供应物品,这对孤立国的基本模式影响范围较小。土质一定(谷物产量为10斗)时,城市中谷物(裸麦)价格变动于1.5-0.6塔勒时,农业的空间分布如图左侧所示。随着谷物价格降低,商业性谷物种植范围明显向城市中心缩小,相反畜牧圈的面积扩大。当城市的谷物价格一定(裸麦价格=1.05塔勒/斗)时,土质从单产10-4斗变化时,农业的空间分布如图右侧所示。随着土质的劣化,单产的降低,谷作农业圈的范围缩小,而畜牧圈的面积扩大。左右五、杜能农业区位论的修订辛克莱尔通过研究美国中西部的许多大城市周围的土地利用,提出了同杜能圈完全相反的城市周围土地利用模式,即“逆杜能圈”。在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城市地区,由期待地价上升的投机者、开发商以及农民的开发而形成的“无秩序开发状况”随处可见。在城市近处的农民,由于农地可以随时转化为住宅等城市用地,因此对农地的资本和劳动投入少,放弃耕种或者采取临时性耕作现象常见;远离城市的农民,农地难以转换为城市用地,因此对农地的投入较多,而从事相对集约度高的经营。雇※杜能区位论应用举例下表是我国某城市郊外三种农作物生产、运费与市场价格资料,假定三种农产品都提供给本市消费,分析后完成下列各题:15.251.为了使三种农作物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那么稻米的合理布局范围是离开城市:A.1千米-2千米B.1.33千米-2.5千米C.0.33千米-2.29千米D.0.5千米-0.86千米2.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该城市郊外这三种作物用地中,离该市的最远距离不得超过:A.4千米B.80千米C.12千米D.20千米解答根据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原理,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输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单位产品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据此写三种农作物的收益函数(Y为收益,X为运输距离):蔬菜:Y=(20-12-15.25*X)*8=(8-15.25*X)*8稻米:Y=(12-6-0.5*X)*4=(6-0.5*X)*4甘薯:Y=(4-2-0.025*X)*10=(2-0.025*X)*10在坐标系中画出三个函数的图像(如图)。可以看出在MN之间布局稻米这种农作物比布局蔬菜和甘
本文标题:经济地理学第3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2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