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学概论微观部分教案
经济学概论微观部分教案在大多数人看来,经济学既枯燥又乏味,它充斥着大量的统计数字、模型和专业术语。的确,经济学有其独特的专业术语和思维方式。如果你聆听经济学家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论证,并且跟上他的思路,那么你肯定会被他所折服。经济学家有这样的本事,能将错综复杂的事情理出一个清晰的头绪来。但是,如果你跟不上经济学家的思路,或者事后再想整理他的思路,那你肯定会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我们学经济学就是要帮助大家消除对经济学思维的神秘感,使大家对经济学思维方式有—个良好的感觉。等我们学完了经济学这门课大家就会发现:经济学家的思维方法其实是简单易懂的,这种思维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对未来作出正确的预测。经济学家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寻常事物或事件,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角度。其实,凡是受过某种学科训练的人,都是在他们自己的学科框架内分析问题。例如物理学家,当他看到一辆外国跑车呼啸而过时,他会自然地从物理学原理思考轿车的运动。物理学家知道,车罩下发生着连续的爆炸,将以碳氢链形态存在的能量迅速传递给活塞。通过齿轮和驱动装置,由活塞的运动传递到车轮,车轮克服重力惯性向前滚动。设计师应用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车型,使其受到的空气阻力降到最低;设计师还应用人类工程学原理,使驾驶员拥有更大的驾驶空间,开起来更舒适。在物理学家的耳朵里,发动机发出的声响,不过是波长和频率这些物理量;速度是由声音的波长和频率引起的。化学家对呼啸而过的跑车有另外一种想法。化学家在考虑碳氢化合物与氧气反应这—燃烧过程时,会想到燃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以及汽油中的铅和其他添加剂对环境的污染。如果他仔细地查看整个汽车,他会对汽车装璜材料、塑料配件、丙烯酸涂料、橡胶轮胎等合成材料感兴趣。社会学家则将汽车和驾驶者置于现代社会结构中来分析。如果汽车看上去很高档,社会学家由此判断,驾驶者属于中产或上层阶级,受过高等教育,看重社会身份,等等。心理学家则从个体特质而不是社会特质方面去考虑汽车拥有者。如果汽车看上去花里胡哨,还发出巨大的响声,那么,心理学家会认为,驾驶者一定是一个外向型的人,办事可能不可靠。经济学家经常从影响汽车购买者作出决策的因素开始考虑。这是需求理论要解决的问题。经济学家认为,汽车购买者因为拥有汽车而获得了最大的满足,每一块钱都花得值得,即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因为购买者的收入是有限的,效用最大化意味着,用稀缺的资源——金钱购买这辆汽车所获得的满足,与购买其他汽车或其他东西所获得的满足,达到了平衡。消费者综合考虑汽油的价值、汽车的能耗、其他款式汽车的价格、昂贵汽车与购买者身份的影响或期望的收入(为什么做房地产的向人倾向于开高档汽车)等因素后,觉得购买这辆汽车,实现了效用最大化。通过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大家就会了解对于一些经济和社会现象,经济学家是如何考虑这些问题的。第一章导言这一章从整体上概括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分析方法及为什么研究经济学?如何研究经济学等。通过学习,要求大家了解什么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它主要是研究哪些内容的?企图解决什么问题?所运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有什么特点?同时要明确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在学习和研究中应持怎样的态度(或者说应确立怎样的指导思想)。第一节什么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一、经济学的含义关于什么是经济学,不同的人对经济学是什么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经济学就是怎样花钱,怎样消费。有人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经邦济世的大学问,有人认为经济学研究致富之路,有人认为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还有人认为无非是一些自命为经济学家的人的智力游戏。也有人认为所谓经济学,不过是一些自称经济学家的人对人们经济活动的一种描述。事实上,每个人都可以说是“经济学家”,因为人天生的就会计算。计算什么呢?计算收益与成本。比如说,星期六是加班挣点钱,还是在家休息或出门观光?是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做一顿丰盛的晚餐,还是买点方便面应付了事以节省时间?是自己做家务还是请个保姆?是从政还是经商?等等。应该说你每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分析、计算、比较并做出选择。你之所以这样选择而不是那样选择,是因为你通过计算后觉得这样选择更划算。所以我经常用一句大实话来注解什么是经济学,那就是经济学研究干什么事“是划得来还是划不来”。你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据你计算这样做相对来说收益较大成本较小;你之所以不那样做,是因为你觉得那样做相对来说成本较大收益较小。在可以做的各种选择中,你做划得来的事情,不做划不来的事情;而在可以做的各种“划得来”的事情中,你做“最”划得来的事情,这就是经济学。当然,不要指望学了经济学就可以赚大钱。要知道,在世界上最著名的经济学大师中,有的是哲学家,有的是疯子、牧师、股票经纪人、革命家、贵族、美学家、怀疑论者和流浪汉;有人才华横溢、有人呆若木鸡;有人和风拂面、有人孤僻古怪;有少量的人发了大财,但有许多人入不敷出。但他们何以成为“大师”?那就是他们有一种共同的好奇心,对现实的关注。所以我们在这里学点经济学,是希望能激发你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的世界,更希望激发你对科学思维的情绪。在经济学界流传者这样一句笑话:“经济学家这个职业(或经济学这门学科)不会保证你不成为乞丐,但却能保证让你知道你为什么会站在乞丐的队伍里。所以我们说经济学是研究选择问题或资源配置问题的。但这并不是说它可以直接告诉你如何去做,而是向你提供一套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告诉你解决这个问题可供选择的思路。经济学理论学会并不难,难的是运用。能否用这些钱去赚大钱或经邦治国,则取决于你的“悟性”。例如,经济学告诉我们,个人或国家之间的贸易有利于双方。这就是说,通过贸易来配置资源可以增加双方的福利。这个原则很简单,但与谁贸易、如何贸易则是很复杂的问题,如果不能灵活地处理这些问题,贸易的好处恐怕只是纸上谈兵。“经济学理论并非是由一堆固定不变的结论组合起来的。这些结论,对制定政策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经济学是方法,而不是教条;经济学是心灵的仪器,是思维的工具,能帮助人们推导出正确的结论。”约输·M·凯恩斯“经济学思维,就像魔术师的帽子:看上去空空如也,但是在灵巧的手中,却能产生出许多奇妙的效果。一旦你掌握了其中的奥妙,就可返回家自在朋友面前表演,定会使他们对你刮目相看。”保罗·海依纳和托马斯·约翰经济学是研究如何进行“选择”,“选择”源自于“稀缺”,所以说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没有稀缺性就没有选择,也就没有经济学。什么是经济学?初次接触经济学的人都需要有一个简单明确的定义。对于这一“需求”,经济学家提供了不少大同小异的“供给”。一个比较适当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和社会对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资源利用加以选择的科学;其目标是有效配置稀缺资源以生产商品和劳务,并在现在或将来把他们合理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简言之: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三个关键词:(1)“资源稀缺性”是经济学分析的前提。存在资源稀缺性才有经济学,没有稀缺性也就没有经济学。某种资源具有稀缺性或稀缺性程度高低,是相对于需求与供给关系而言的,而不是就其本身的重要性而言的。经济学分析对于“清洁空气”这一特殊对象的处理方式变化,是说明稀缺性作为经济学前提条件的适当事例。我们知道,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清洁空气,是人类存在或活动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其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也不会过分。在工业革命以前,大自然提供的清洁空气对于当时人类实际需要而言具有取之不尽和用之不竭的性质,不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性,因而长期以来并不把清洁空气作为研究对象。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清洁空气越来越变成为稀缺资源。这一背景下,如何获得和保持清洁空气,如何保护环境,便成为经济学特别是环境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城市街头和商店内的大小氧吧告诉我们,提供清洁空气已经成为微观经济层面厂商的经营项目和行为。在经济学里,“资源”所包括的范围通常具有比我们意识到的更大普遍性。不仅包括自然资源与资本资源,还包括时间资源和人力资源等。设想一个富翁有用近乎无限的购买力,因而一般商品和劳务对他不构成稀缺性约束。通常情况是,越是有钱人,时间机会成本越高,时间的相对稀缺程度也就越高。(2)“选择行为”是经济学分析的对象。如果任何行为都由外在因素给定,对主体而言没有选择可能性,那就没有经济学(如计划经济时代)。所以,经济学是一门关于选择行为的科学。(3)“资源有效配置”是经济学分析的中心目标。这里的“有效”是指“有效率”,而不是“有效果”。“有效果”是就事物发生了行为主体希望的变化结果而言的,它没有包含通过支付了什么代价获得这一结果的内涵。“有效率”则不仅包含结果,而且还要考虑获得这一结果付出的成本。“有效果”不等于“有效率”,如果机会成本过高,一个“有效果”的决策可能是缺乏效率的。由于资源具有稀缺性,又由于人们具有行为选择性,因而必然会发生如何有效利用稀缺资源来增进社会福利的问题。二、经济学的内容“经济学“一词在西方具有较广泛的含义,总结起来至少包括三种领域的文献:P1-3第一:企业、事业管理的经验、方法总结。如企业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等。强调的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而非一个具体操作方法。特点:偏重于纯粹的管理技术。第二:对某一领域(部门)专题研究成果。如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特点:仅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某一特定领域,技术分析较上一类少,经济理论成分较上一类多些。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主要内容为经济理论及根据经济理论指定的经济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对经济的历史性研究、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方法论体系、对经济现象的纯理论研究。我们所学的经济学主要是纯理论研究中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且是占主导地位的。一般来说,我们通常所说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是指:1930年代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经济理论界有重要影响的(主流的)经济学家的经济学说或基本理论。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一、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在西方,经济学有“社会科学的皇后”和“最古老的艺术,最新颖的科学”之美誉。称之为“皇后”,表明经济学在整个社会科学体系中的“身价”和“地位”,这个地位决定其“母仪天下”。称之为“最古老的艺术”,是由于经济活动和对经济问题的思考同人类文明演变是同步进行的。1984-1993年间,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三一大学邀请了13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讲述个人成长的经历。1985年获奖者弗朗科•莫迪利亚尼的演讲是从这样一个故事开始的:外科医生、工程师和经济学家争论谁的职业历史最悠久。外科医生说,创世纪之初,上帝取下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这才有了世界。能从亚当身上取下肋骨的当然是外科医生。外科医生的历史最长。工程师说,上帝在创造亚当与夏娃之前,先把陆地和海洋分开。此事必为工程师所为,工程师当然先于外科医生。经济学家说,在上帝创造世界之前,宇宙处于混沌状态,能使世界如此混沌的只有经济学家。还有哪种职业的历史长于经济学家呢?当然这个故事是对经济学家的讽刺。但也说明了,有人类,就有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思考,也就有了经济学的萌芽。“经济”这一概念的出现,大约在三千多年前,古希腊人最早使用了“经济”一词,它的原意是“家庭管理”,现代西方语言中的“经济”一词,就是由希腊文“家庭管理”这个词演变而来的。我国古汉语中“经济”一词,具有“经邦济世,经国济民”的含义,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其意义与西方语言中的“经济”不同。19世纪后半期,日本学者翻译西方著作,借用古汉语中“经济”这个词,后来,我国学者在翻译西方著作时,也逐渐采用了“经济”这一译法。称之为“最新颖的科学”,说明经济科学本身是不断更新、不断变革的,就像人类经济文明不断进步一样,经济学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自身的发展。西方经济学说经历了重商主义(15-17世纪)、古典经济学(17-19世纪)、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70年代-60年代)和新兴古典经济学(1980年)的发展,我们一般通称为西方经济学的是,直接来源于马歇尔创立的微观理论和凯恩斯创立的宏观理论。即书上所说的庸俗后经济学(19世纪70年代-今),有的教材上把这一阶段分为边际革命(标志着微
本文标题:经济学概论微观部分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3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