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融资性担保机构年度经营报表解读
融资性担保机构年度经营情况报表解读意义为全面、准确、及时掌握融资性担保行业经营情况,加强统计信息分析。统计信息是掌握情况、分析问题、制定政策、加强监管的重要依据。融资性担保行业统计信息,对于完善监管制度、制定扶持政策、改善外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现状当前,我省融资性担保行业统计、分析等相关工作相对滞后,亟待加强。主要问题:1、填报数字的金额单位不符合要求;2、对报表填报项目不理解;3、逻辑关系混乱。原则及要求要依据国家监管要求、统计制度和报表体系,按照统一规范、准确及时、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原则,填报业务统计信息。各担保公司应高度重视融资性担保行业统计工作。要确定专职人员负责统计及填报工作,于每季度首月15日以前,完成上季度省级统计信息报送工作。工信部统计报表分半年报及年报,各担保机构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报送工作。报表内容解读一、注册资本国家七部委制定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中第十条明确规定:监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但不得低于人民币500万元。注册资本为实缴货币资本。《湖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鄂政办发[2012]41号)第十三条规定:省内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亿元。报表内容解读二、担保资金总额定义:可以用于担保的资金总额一般情况下,担保资金总额=净资产针对有投资行为的担保公司而言,担保资金总额=净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其他长期资产等)报表内容解读三、本年担保总额定义:担保期限在报表所属期限内的担保总额本年新增担保发生额担保责任余额计算方法:本年担保总额=上年末担保责任余额+本年新增担保发生额报表内容解读担保情况按金额划分的计算方法:按照《保证合同》上确定的担保金额计算;担保情况按企业类型划分的计算方法:《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于1984年首次发布,分别于1994年和2002年进行修订,2011年第三次修订。该标准(GB/T4754-2011)由国家统计局起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并将于2011年11月1日实施。此次修订主要依据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对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做了调整和修改。报表内容解读新增担保总额:指担保责任发生时间在报表所属期限内的担保发生额,即当年新增担保发生额。新增担保户数:指担保责任发生时间在报表所属期限内的企业户数。报表内容解读在保企业户数:指期末在保的企业户数在保责任总额:指期末实际承担担保责任的金额(注意企业或个人分次还款的情况)报表内容解读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数据填报1、保证数据填报的准确性2、注意各子栏目及汇总数据的逻辑勾稽关系例如:年初数+本年增加-本年减少=年末数各子栏目数据加总与小计数据的逻辑性报表内容解读担保金额:年初数、年末数,分别指年初担保余额、年末在保余额;本年度增加一栏填列本年度按逐笔业务统计累计增加的担保金额;本年度减少/解除一栏填列本年度按逐笔业务统计累计解除的担保金额。报表内容解读代偿金额:年初数及年末数,分别指年初及年末的应收代偿款余额;在本年增加一栏中填列本年累计新增数量,在本年减少一栏中填列已代偿但本年累计追偿收回的数量。注意对应报表中“应收款项—应收代偿款”报表内容解读损失金额:年初数及年末数,分别指年初及年末的余额;在本年增加一栏中填列本年累计损失(损失是指有诉讼判决书或仲裁书和强制执行书,或者其他足以证明损失已形成的证据,证明代偿已无法收回)新增数量,在本年减少一栏中填列原已确认为损失但本年累计追偿收回的数量。报表内容解读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25号)文件规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实际发生的代偿损失,符合税收法律法规关于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规定的,应冲减已在税前扣除的担保赔偿准备,不足冲减部分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报表内容解读非融资性担保业务:是指除前述融资性担保业务和债券担保、再担保以外的其他担保业务。非融资担保业务项目统计口径包含诉讼保全担保、履约担保及经监管部门批准的其他非融资性担保业务,不包含对非融资担保业务的再担保业务。报表内容解读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净资产×100。报表内容解读担保代偿率担保代偿率=本年度累计担保代偿额/本年度累计解除的担保额×100。本年度累计担保代偿额:指本年度内,因被担保人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由担保人代其履行义务,而累计发生的担保代偿额报表内容解读代偿回收率代偿回收率=本年度累计代偿回收额/(年初担保代偿余额+本年度累计担保代偿额)×100。其中本年度累计代偿回收额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以现金或其他抵债资产的方式在本年度里累计收回的担保代偿额。报表内容解读担保损失率担保损失率=本年度累计担保损失额/本年度累计解除的担保额×100。其中本年度累计担保损失额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本年度有确凿证据(指有诉讼判决书或仲裁书和强制执行书证明,以及其他足以证明损失已形成的证据)表明已无法收回的担保代偿的损失净额(即本年度累计增加的担保损失金额减去本年度累计减少的担保损失金额)。报表内容解读拨备覆盖率拨备覆盖率=担保准备金/担保代偿余额×100。其中,担保准备金为未到期责任准备、担保赔偿准备与一般风险准备等项的年末余额之和;担保代偿余额为担保业务代偿金额合计的年末数报表内容解读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担保责任未解除时,为承担未到期责任而提取的准备金。统计口径包括融资性担保机构提取的原担保合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以及提取的再担保合同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报表内容解读担保赔偿准备金:是指融资担保机构按有关规定提取的担保赔偿准备金。统计口径包括融资性担保机构提取的原担保合同担保赔偿准备金以及提取的再担保合同担保赔偿准备金。报表内容解读监管要求:根据国家七部委《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担保赔偿准备金累计达到当年担保责任余额10%的,实行差额提取。报表内容解读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25号)文件规定:一、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照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计提的担保赔偿准备,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同时将上年度计提的担保赔偿准备余额转为当期收入。二、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照不超过当年担保费收入50%的比例计提的未到期责任准备,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同时将上年度计提的未到期责任准备余额转为当期收入。报表内容解读一般风险准备: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一般风险准备。报表内容解读容易误解与混淆的概念一、担保金额的划分1、按照《保证合同》上确定的担保金额计算;2、注意银行《授信合同》(《授信协议》)与担保公司《最高额保证合同》之间的关系3、同一《授信合同》项下的贷款,如有分次放款的情况,按以下方法计算:报表内容解读《借款合同》《借据》《保证合同》情况1报表内容解读《授信合同》《借款合同》《借据》分次放款《最高额保证合同》《保证合同》情况2报表内容解读容易误解与混淆的概念二、担保机构与受保企业合同号:此表述或定义不清晰,容易引起误解,应为《保证合同》编号,注意:《保证合同》是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签订的;报表内容解读容易误解与混淆的概念三、贷款银行与受保企业合同号:此编号为《借款合同》或《承兑协议》编号报表内容解读容易误解与混淆的概念四、担保责任发生日期:以借据日期为准报表内容解读容易误解与混淆的概念五、担保责任解除日期:以还款凭证日期或解除担保责任通知书上确定的日期为准(注意:额度内循环授信的情况)
本文标题:融资性担保机构年度经营报表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49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