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西方经济学_微观部分_高鸿业_第四版_第1章引论--21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教材教材: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主编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参考书目:•《经济学原理》(上),N.格列高里·曼昆,机械工业出版社。•《经济学》第二版(上),(美)斯蒂格利茨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经济学》(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第十六或第十七版华夏出版社。学习要求1.任何课程的知识都具有连贯性,所以不要逃课。2.笔记是知识的框架,教材是对知识的充实,二者缺一不可。3.对于学过的内容,要及时掌握;课后作业要认真完成,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否则可能会取得60分以下的成绩。4.注意结论成立的条件。5.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破冰船”式的课程,《西方经济学》是绝大多数经济类专业课程的先修课,这门课是为其他经济类专业课程提供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因此,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我们就很难得到来自其他学科的“支援”;又加上这门课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同时课程中还大量使用初学者不太习惯的数学的和图形的分析方法,这就造成了学习过程中的诸多困难。要解决这些困难,除了认真刻苦的学习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那种“爬虫式”的学习方法。什么是“爬虫式”的学习方法?就是看书时逐字逐句地看,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停下来想;想明白了,再往下看。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既要强调务于精熟,也要强调观其大略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在于从中得到对我国有用的知识,即学以致用。学习时必须注意两个特点:宣扬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总结西方国家的经验。在市场经济之一点上有相当多的共同之处,因此对西方经济运行的经验总结和自己的方法有许多内涵是值得而必须加以借鉴的。第一章引论本章提要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第三节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第四节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第五节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第一章引论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一、关于西方经济学经济学资产阶级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无产阶级经济学(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二、什么是西方经济学1、“经济”的概念词典中“经济”(Economy)的含义:一指“经世济民”、“经邦济世”,有治国富国、利民裕民之道,含盖着广泛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二指日常生活中的俭省节约;三指金融工商等事业的活动。英文中“Economy”一词,是由希腊文“家庭”与“管理”两词合并而成,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在《经济论》中使用“经济”一词原意是家庭管理论,反映了当时奴隶制自然经济的特点与局限。现在“经济”一词的含义,则泛指人类社会中人们获取各种物质财富或物质生活资料的一切谋生活动。二、什么是西方经济学2、什么是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市场经济中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社会科学。三类情况:企事业的管理经验方法和经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几种研究成果;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由来和演变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演变:见课本P.2.重商主义:15末-16世纪初古典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以流通领域为研究中心,主张重视发展对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遵循多卖少买的原则,以保证货币流入国内的目的。古典主义:1776年英国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问世,标志着古典经济学出现。研究中心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认为,国际分工应当按照商品成本的绝对差分工,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其他国家的商品。英国大卫·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他认为,一国应当集中力量生产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来参加国际分工,即“两权相遇择其厚,两害相遇择其轻”。庸俗经济学(传统经济学)1830年后,资产经济经济学进入了庸俗经济学阶段。形成了一整套论证如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微观经济理论和“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19世纪70年代,杰文斯在英国,门格尔在奥地利,瓦尔拉斯在瑞士,顺次建立了英国学派、奥地利学派和洛桑学派。虽然这三个学派的学说并不完全一致,但是都具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即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因此,将它们统称为边际效用学派。西方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的发现及由此边际分析方法的兴起称为“边际革命”。1890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歇尔将边际效用价值论和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些其他说法,如供求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等,构成了一个折衷理论体系。以马歇尔的折衷理论体系为基础,再加上庇古、克拉克、威克斯迪特等人提出的新论点,形成了以马歇尔和瓦尔拉斯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把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假设为既存的条件,进而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市场价格,以便解决资源在产品生产上的分配、资源的报酬等问题。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被解释为最好的政策。20世纪30年代,传统经济学先后经历了三次比较重大的修改和补充:第一次修改和补充是关于垄断问题。虽然资本主义已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进入垄断阶段,但是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传统经济学仍然把垄断当作“例外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张伯伦和罗宾逊于1933年对垄断问题进行了论述。第二次修改和补充是凯恩斯主义。由于西方国家处于1929年后的大萧条状态,西方国家日益为甚地以解决失业问题为目标来干预经济生活,以便保证政治上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经济学的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为了提供国家以解决失业问题为目标来干预经济生活的理论根据.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提出:资本主义的自发作用不能保证资源的使用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生活以便解决失业问题。这次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改和补充,无论在范围上和程度上都最重要。第三次修改和补充是序数效用论。传统经济学的马歇尔的价值论被称为基数效用论,有两个不利的假设条件,即:效用量是可以衡量的和边际效用量随着物品数量的增加而递减。把作为主观心理状态的效用说成可以衡量的很难令人信服。而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货币的边际效用必须也是递减的。因为富人持有的货币收入大于穷人,同样一元钱对穷人的效用要大于对富人的效用,这样,如果将货币从富人“转移支付”给穷人,整个社会的福利就会增加。这种“转移支付”显然不利于资产阶级。1939年,希克斯出版了《价值与资本》提出了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可以在形式上避免基数效用论的两个不利的假设条件,同时又能得到马歇尔用基数效用论所得到的需求曲线。因此,序数效用论逐渐代替了基数效用论。庸俗经济学后(现代经济学)●以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的流行使西方经济学体系内部产生了干预和反干预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各种矛盾和不调和之处。有鉴于此,新古典综合派逐渐确立。●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该学派把包括第一和第三次修补的传统经济学作为研究个量问题的微观经济学,把第二次修补的凯恩斯主义称为研究总量问题的宏观经济学。认为:前者是以充分就业为分析的前提,后者则着重研究各种不同水平的就业量的情况,因此,两种理论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被纳入同一体系中,而传统的自由放任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代表同一理论体系所涉及到的两种不同的情况。萨缪尔森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加以“综合”,形成他所说的“新古典综合学派”或“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止,这一学派在西方经济学界居于正统地位,成为绝大多数西方经济学者所信奉和宣传的教义。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出现滞胀,即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给新古典综合派以沉重打击。新古典综合派不仅无法解释滞胀的存在,而且也提不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按照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不可能并存,同时据其理论提出的政策建议在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时会带来自相矛盾的后果。许多西方经济学中的其他派别纷纷对该学派进行抨击和责难,包括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和新制度学派。新古典综合派已经放弃了“新古典综合”的名称,自称为现代经济学或现代主流经济学。他们除了维持原有的基本观点外,还尽量吸纳其他派别的论点,特别是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这样,现代经济学成为缺乏统一理论体系的各派学说的混合物。▽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的西方,滞胀的现象,即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日益加剧。按照“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所信奉的凯恩斯的理论,失业问题和通货膨胀不能同时并存,这是无法解释目前的社会现象的。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正统学派,为了继续维持它的统治地位,不得不对新的学派作出让步,部分地吸收和容纳新学派的观点和理论,即在原有的新古典综合派的基础上对主要为上述三个新学派的观点和理论加以新的综合,形成萨缪尔森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提出的“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当然中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1867年,马克思---资本论,这本指引社会主义的著作,估计能非常有效的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现在国家在建设的经济模式是如何和西方经济模式结合的。宏观经济学基本上是从凯恩斯主义时候开始形成的。而传统的经济学研究的都是微观经济学的范畴。凯恩斯主义一直占据着统治的地位,但现代经济学还有几大流派:后凯恩斯折衷主义、货币主义、合理性预期学派、芝加哥的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和激进经济学。其中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被吸收了部分思想到这本书中。凯恩斯主义强调总需求的作用,并且认为财政手段是很好的控制总需求的手段。而货币理论同样强调总需求的作用,但是更加强调货币手段的作用。供给学派则不然,强调的是总供给的作用。第一章引论第三节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一、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上层建筑,西方经济学也必须为这一制度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提供政策建议。二、经济学的产生1、资源的稀缺性(scarce)——经济学的出发点相对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而言,满足这种需求的资源是有限的。稀缺性与社会选择——经济学的产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需求的无限性清人胡澹庵编辑的《解人颐》一书中收录了一首《不知足》诗: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栓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作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二、经济学的产生2、选择——经济学的产生选择就是资源配置,就是将稀缺资源用于满足人类何种需要做出权衡、抉择。选择所带来的好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案例例:小王原来是某机关的一个处长,年薪2.8万元。后来,小王辞职下海经商,一年赚了5万元。请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小王下海的得失。案例假设:1、经商所需要的资金中的10万元是小王历年储蓄积累,银行存款年利率是5%。2、处长职位的隐性收入每年约为2万元。3、机关上班时间,小王舞文弄墨的收入每年约为0.5万元。1、经济学的定义英国经济学家L罗宾斯提出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用具有各种用途的稀缺资源来满足人们目的的人类行为科学。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经济学》中的定义:“经济学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企业、政府和其他组织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使用方式。”三、经济学的
本文标题:西方经济学_微观部分_高鸿业_第四版_第1章引论--2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53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