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解放前裕固族的社会经济面貌
解放前裕固族的社会经济面貌解放前,我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裕固族地区同全国一般地区相比,封建制度占着更为显著的优势。裕固族主要经营畜牧业,除黄泥堡地区的裕'闺族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外,大部分地区的农业、付猎、采集、手工业、运输等都属副业性质,民族内部商品交换不发达,铁制生产工具、粮食及生活必需品多由汉族地区输入。解放前夕,肃南地区裕固族人口约占全民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七点六,国民党政府通过封建部落制度进行统治,黄泥堡地区的裕固族人口约占全民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二点四,国民党政府则推行保甲制度,进行直接统治。一、畜牧业裕固族从事畜牧业生产已有悠久的历史。牧民畜养牲畜的种类以羊〈绵羊、山羊〉、牛〈分牛毛牛、编牛、黄牛〉、马为主,还有少量的驴、骤,明花区尚有大量的骆驼。在人们经济生活中,绝大部分生产和生活资料,则依赖于牲畜和畜产品的供给。裕固人居住用的帐篷、毛毡,穿的衣服、靴袜,日常饮食的肉、奶都来自畜产品。生产和生活上所用的大部分工具,如毛绳、搭涟①、提水工具(皮口袋)、盛物口袋等,也都是用畜产品制成的。牲畜还是乘骑和驮运的重要工具。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裕固族的畜牧业生产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生产工具比较简单,主要有鞭、好老畏炒(用来打害兽和赶羊群的工具)、套绳、土布拉(装羊羔的皮口袋)、奶角子〈育羔的哺乳器〉、剪刀、镰刀、以及木制织褐机等。还有用于修筑畜拦的铁锐、领头等工具,但为数极少。各种生产工具,除剪刀、镰刀、铁傲和恢头等铁制工具,系来自汉族地区外,绝大部分都是牧区人民用畜产品制成的。解放前,裕固族的放牧形式大体分为游牧、半定居游牧和定居放牧三种。游牧以康乐区最为典型,草原分为四季牧场,每年根据季节,牧民全家老小携带帐篷随着畜群流动。一般农历正月中下旬入春场,三月至五月中旬入夏场,八月中旬入秋场,十月至十一月入冬场。草场转移的迟早,视牧场生长情况和雨雪量而寇。如秋场转入冬场时,倘若秋场草质丰美,为抓好秋膜,进冬场的时间就较晚,如秋场草质不好,冬场雪量又充分,则进入冬场的时间就较早。游牧生活给牧民,特别是贫苦牧民带来极大的困难。游牧时,贫苦牧民没有驮畜,加之,在此时间又要为牧主去当短工或迂移帐房,移动时间往往迟于牧主大户。这样,肥美草场多为牧主大户占去。此外,游动放牧也直接影响老人、小孩、病人、孕妇的身体健康。半定居游牧以大河区水关乡为典型。牧民除经营畜牧业外,尚经营少部分农业,主要种植青裸。冬春两季牧民住在简陋的土房里,每天早出晚归在附近放牧,约占一年时间中的六个半月至七个月。到夏秋两季则流动到较远的地方进行放牧。定居放牧以明花区为典型。那里有一望无际的草原,丛生着各种牧草。牧民就在自己私有的小块草滩上盖上土房子,常年在附近放枚,每日早出晚归,放牧之暇,还进行些副业生产。少数牧主为使自己私有草滩得到轮歇,一年当中也有一段时间到较远的公滩放牧的,贫苦牧民限于力量,却很少有远放情况。以上三种放牧形式,以游牧为主,半定居游牧和定居放牧居次。在牧畜方面,牧民们有着非常丰富的知识,对于牲畜喜欢吃的草种和各种季节的放牧规律十分熟悉。如牧羊方面,他们的放牧经验有春天圈内干燥,多吃药革可以除病上膜。夏天早出圈,多吃露水草,多放阴坡少放阳坡,中午天热时牲畜宜在半山阴坡透风处休息p秋天防止吃霜草,放牧时不能急赶,防止孕畜流产;冬季晚出早归,午前放阴坡;午后放阳坡等。此外,在牧放马、牛、骆驼及牲畜阉割、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等方面,也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封建制度的束缚下,由于广大牧民极其贫困,致使他们在牲畜饲养管理技术方面,仍然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况。(一〉牲畜管理上,广大贫苦牧民对自己的牲畜采取牛、羊等各类牲畜混群放牧的方式。由于大畜、小畜、山羊、绵羊喜欢吃的草不同,故?昆群放牧不利于各类牲畜的生长。而公畜、母畜混群放牧,不但不能掌握下羔季节二还因公平时常相斗,扰乱羊群的安宁吃萃,造成公母羊掉膜。强弱牲畜混群,造成弱者随群奔跑,长时间的困饿,弱者越来越弱,甚至死亡。病畜混群,以致互相传染,更是严重地威胁着畜群的安全。畜圈的设备也极其简陋,有些牧区甚至根本没有畜棚。所谓畜圈,一般也都是用木杆和石块围成简单的棚栏和围墙,仅能防止牲畜乱跑,因而牲畜时常受到野兽和风雪的侵袭。〈二〉牲畜繁殖上,大都是自然交配,自然繁殖,没有人工培育和品种改良。仅仅在个别有条件的富牧中,有过选毛好体大的种公羊进行配种的情况。由于自然交配,因而产羔时间无定,产羔季节也拖得很长。冬羔大都产在农历正月左右,正是隆冬季节。加之接羔育羔也没有科学方法,一般都是母羊自己扭断脐带,羔子产下后强壮的就跟上跑,瘦弱的由牧民放在μ主布拉里背囚。缺奶的羊羔,用奶角子进、行人工补奶。这样既耗费了牧民的大量劳动力,而且羊羔冻饿而死的现象也比较严重。羊羔的成活率,二般仅达百分之七十至八十。(三)保畜除害上,广大贫苦牧民只能采取一些简陋的预防措施。解放前,草原上的提虫、狼、地鼠、哈拉、黑鹰等,,对牲畜和草原危害极大,特别是蝇虫成片地吃光牧草,哈拉到处打洞严重地破坏着草原,凶狠的恶狼时常偷袭羊群,而黑鹰则是空中的偷牛贼,小羊羔常被它抓上天空。但是,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广大贫苦牧民根本无法消灭兽害。遇上天灾,更是无力防御。譬如,冬春季节时有狂风,黄尘滚滚,遮天蔽日,大风过后牧草被一层黄土复盖着,母羊吃了极易流产(有时流产率高达70-80%),同时还会引起咳嗽、拉稀等疫病。牧民有时虽也能扑打掉小片牧草上的黄土,但终因个体经济所限,不能消除天灾的危害。(四)草场利用上,不论公有或私有草场,都是乱牧乱放,草场得不到培育和轮歇,更谈不上人工培育、灌溉和改良牧草。解放前,除明花区有储备少量冬草的情况,一般都不储备冬草,致使每年冬春季节缺草现象严重,造成牲畜乏弱死立,直接影响牲畜的繁殖。(五)畜疫防治上,没有防疫设备和药物。广大贫苦牧民除对一般畜疫可以进行简易的土法治疗外,对危害牲畜较大的各种疾病则无法防治,只得求助于巫医,因而牲畜死亡严重。由于生产落后,致使牲畜繁殖率低下,一般仅达百分之三十至四十,稍遇灾害只能达百分之二十左右。牧畜的净增率很低,发展异常缓慢,畜牧业生产的水平,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元辽二、农业肃南半定居游牧区的裕固族牧民,除放牧外,从五十年前开始兼营少部分农业。主要是大河区的水关〈喇嘛湾〉、康乐区的青龙、寺大隆等地区。农作物主要有青裸、洋芋、大麦、油菜、胡麻等,也有少量的小麦、蚕豆和豌豆。生产工具简陋,主要使用笨重的二牛抬杠犁、木锹、铁锹、镰刀和简单的木齿祀,农业工具几乎全部来自汉族地区,耕作技术粗放,茬种茬收〈在收刈过的茬地上、不经耕耘即下种〉播种时只浅犁一次,以后浇两、三次水,薄一次草,有的施一次肥,有的则根本不施肥,因而产量极低。小麦平均亩产一百斤左右,青裸平均亩产约一百二十斤,洋芋平均亩产四千斤左右。农业中还有部分撞田,这种田在漫撒种后,使撒手不管,从不投入任何人工,只待收获季节前去收割,收获量全靠自然条件决定。然而,黄泥堡地区的裕固人主要从事农业,其经营农业的历史较肃南的裕固人为早。由于同汉族人民长期相处,经济往来密切,逐渐学会了务农,农业在裕固人经济生活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畜牧业终退居次要地位。随着农业的发展,其耕作技术和经营方式与当地汉族农民已基本相同。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廉、谷、洋芋、青裸、豆类和胡麻等。生产工具主要有二牛抬杠犁、领头、铁锹、镰刀、糖、木齿祀、木车、推车以及打场用的石滚子、推权、木权、木锹等。生产中使用牛、骤、驴等畜力。耕作技术虽较肃南地区细致,但仍很粗放。土地大都实行轮歇,下种前一般犁地一至三遍,也有个别茬种茬收的现象,下种后用糖磨平,出苗时碾压一次,农作物生长期间还瑭一、二次草,一般每亩施肥十五车左右(约二、三千斤),浇水一至三次,但也有根本浇不上水的。解放前,除地主、富户外,贫苦农民很少能浇上水。作物产量很低,小麦亩产一百五十至二百斤左右,廉、谷亩产一百多斤,洋芋亩产四千多斤。三、副业和手工业副业在裕固人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黄泥!坠地区的农民还经营养羊、割支支、拔茵子、编织等副业。养羊在副业收入中占的比重较大,养羊户占总农户的百分之八十,每户养羊一般的有二、三十只,最多达四十多只。羊毛、羊皮等畜产品除出售外,还供生活需要,羊粪是农田肥料的重要来源,拔蔷子、割支支并用其编织席、筐、房笆等也是黄泥堡地区农户的重要副业,多在冬秋农闲季节进行,其产品主要供自己生产和生活上的需用,也有出卖的情况。猜猎和采集是肃南山区的主要副业,一般占牧民收入的百分之三十至四十,猎区分布在康乐区的寺大隆、杨哥和大河区的松木滩等地的林区。一年四季均可狞猎,猎获对象有鹿、狰、给猢、熊、豹、狐狸、野马、青羊、黄羊、大头羊等野兽。打猎工具主要用汉族地区输入的土枪、火枪、快枪以及夹挠、套索等。狗猎方法除用枪打外,尚有下夹挠(捉狼、猜测等〉、下扣套(捉猿子、青羊等〉、植石匣、下卡筒(捉狼、狐狸、给狐、豹子等〉和挖陷井、下毒饵等方法。猎获物除肉供食外,主要制成皮张用于交换。猎猎工具多属私有,除个体狗猎外,还有集体围猎。猎获物的分配,主要的猎手分双份,其余猎手平均每人一份。采集也是一项副业收入,采集的物品主要有蘑菇、大黄、羌活以及其他药材,牧民们将这些土特产,运往汉族地区出售,换取生活日用品。割交友、拔商子是明花区的主要副业,一般占牧民收入的百分之三十至四十。支支用作编织席筐,房笆等或出卖。手工业不发达,尚未脱离农牧业,仍属于家庭手工业的性r醋。手工业的主要项目有编织(如织褐子、织袜子、编帽子、拉毛线、搓毛绳〉以及阳、熟皮子、缝皮衣、打酥油等,明花区还有编席、编筐、房笆、草囤、缝纫等。一成都在农牧业空闲时间进行?产品多是为了供应日常生活需用,外运交换的情况很少。明花区由于交通方便,同汉族地区往来密切,因而手工业较为发达,出现了季节性的脱离牧业生产的手工业者,如铁匠、铜匠、皮匠、木匠和泥水匠等,在农牧业空闲时,作些修理农牧具、修缮房屋和制作头饰等零活。四、商业解放前,裕固族内部的商品经济不发达。既没有专门丛事商品制造的手工业工匠,也没有形成本民族统一的商品市场。商品交换主要在邻近的汉族地区进行。裕因人用言产品和副业产品交换需要的农产品和日用品。商品交换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以物易物,也有通过货币进行交易的。汉族地主、商人到裕固族地区通过不等价交换,重利盘剥裕固族人民。如六十斤不黄只能换一斗小米,一百二十斤蘑菇只换得一块五斤重的衣朵,一只好母羊才换得三升小米,一只揭羊只能换五斤夜茶。有的百卢假造黑帐,对牧民敲诈勒索。如除给牧民一斤清泊,就以不同名目记三斤泊的帐,裕固族人民把商人这种造假帐的办法编成顺口i比砂子一斤盐一斤,‘达布斯'一斤又一斤;一斤清油一斤,‘陶斯'一斤又一斤①也有个别富牧兼营商业的,他们低价收购牧民的牲畜和畜产品,拿到农区高价出售,-又贩回粮食等货物再售交牧民。如买牧民一匹马给四右小麦,然后拿到农区卖五至六石小麦,从中牟利。裕固族牧民兼营小商小贩的在明花地区已有出现。他们通过收购牲畜和畜产品以及出卖日用品赚取利润。如收购肉食羊到酒泉等地去卖,一百只羊的利润达十五至二十只左右。他们又从酒泉购回日用品出卖给牧民,一只母山羊可换七至九个粗瓷碗,两只揭羊可换一至二条绸腰带。在商品交换中,裕固族人民虽遭受剥削,但在当时交通闭塞、商品流通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商业往来,特别是劳动人民间的商品交换,如象汉族的货郎担等,还是受到裕固族群众的欢迎的,这种民间的商品交换,互通有无,对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一定的作用。解放前,裕固族牧区社会阶级分化异常明显,少数牧主和富牧占有大量牲畜和草场,而广大贫苦牧民仅有少数或完全没有生产资料,以康乐区大头目部落为例,据统计一九四九年全部落共有二十九户,一百三十四人,牲畜三千八百九十四头〈大畜折成小畜算〉,其中占全部落总户数百分之十四、总人数百分之十四点八的牧主和富牧,占有全部落牲畜数的百分之五十,平均每人百分之九十七点三头;占总户数百分之二十八二、总人数百分之三十二点八的中牧,占牲畜总头数的百分之三十九点五,平均每人三十五头;占总户数百分之二十一、
本文标题:解放前裕固族的社会经济面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55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