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2023年高二历史教学计划学情分析通用5篇
1/112023年高二历史教学计划学情分析通用5篇做任何工作都应改有个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那关于计划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计划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2023年高二历史教学计划学情分析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高二历史教学计划学情分析【第一篇】一、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由于普高学生在上学期参加了学业水平考试,完成了3个必修的学习,综合高学生没有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且只开2节课,致使他们只完成了2个必修的学习,高二文理分科又将两种学号的学生打乱组合到了一起,为协调一致使教学任务同步,历史备课组商议决定各班级一律先上必修三,再完成选修三,争取在本学期完成高中阶段历史必修教材的教学工作,从而为高三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通过分班分班,不管是普通文化班还是艺术班都形成了重点班和普通班,学习成绩必然参差不齐,形成了不同层次的班级,况且他们对自己的高考期望值也不尽相同,有的希望考上本科,甚至是好点的本科院校,有的只是想通过单考单招有个2/11大学读就可以了,甚至有些纯粹就是来混日子的,这些情况必然要求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分层教学,把握教学难度,做到有的放矢。三、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落实基础,把握重难点,尽可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2、逐步调整自己上课的手段,尽量使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3、作业布置分层次要求,并全力配合学校将要推出的周练制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尤其是有本科愿望的同学,使他们能具备一个良好的基础。4、利用晚自习时间加强与部分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困难,帮助其解决问题,提升学习成绩。5、与班主任全面配合,切实做好各班级中问题学生的思想工作,争取全面进步。高二历史教学计划学情分析【第二篇】为更好地适应新课改要求,进一步提高高二历史教学水平,现将本期工作初步计划如下:1、继续完成选修一教学,继续以知识的概括归纳为重心2、完成选修三教学,侧重在材料的运用、比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上3、进行必修一、二、三的学业测试复习,兼顾知识时空3/11线索的`梳理1、以练习促复习,通过对考纲知识的一一训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迎考2、通过综合训练和解题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实现考前冲刺1按考纲知识点合作编写知识提要;2按考纲知识点每本书命制练习试卷,作为要点解读的补充;3要点解读要督促学生落实。1对学习有一些欠缺的学生,要一一督促检查其复习,尽可能地提高及格率;2为了争取更高的优秀率,加强对知识点的查漏补缺。1分工明确:每位老师在备课、提要编写、练习编排等方面要有明确而细致的分工,各负其责;2合作紧密:彼此间加强学习与交流,在加强集体备课的同时,通过互联网、无线通讯、办公室交流等加强沟通,并相互学习,彼此听课,注意资料的共享与彼此配合的及时和到位。1了解各省的新课程教学经验,积极吸收教改成果;2及时关注湖南省学业水平测试的相关信息,并积极反映一线意见;3高度关注新课改下的湖南高考走向与形势,不因为学业测试而忽视高考。1文科班在搞好学业测试复习的同时搞好知识的梳理;理科班重在落实基础和查漏补缺。4/112坚持同时搞好知识提要与练习训练;3坚持及格率与优秀率一起抓;4坚持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共同运用。高二历史教学计划学情分析【第三篇】高二12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尽管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较高,但总体的学科能力不强,对新教材的整体框架和历史发展脉络模糊不清;学习方法上存在死记硬背和临时抱佛脚的现象重点抓好基础,突出学科内的知识衔接,使学生逐步清楚新教材的整体框架和历史发展的大致线索;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历史的真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多种品质。(一)重点工作:1、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2、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当成优质课来准备,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3、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二)具体措施:1、立足课堂教学①备课组高度统一,分工协作,精心备课②注重基础,不简单赶进度5/11③注重知识(教材前后、中外知识)联系,注重规律性知识总结④注意学习方法介绍,注重能力培养⑤要求学生记好课堂笔记⑥努力做好讲练结合2、注重训练质量①练习试卷尽量自己组编②努力做到每练必批,每批必评,每评必透③考后要求学生将错题订正到纠错本上④针对问题较大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⑤每节教学内容都有配套练习,每章都有阶段练习,练过后附发参考答案3、加强基础训练,增强学法指导。高二学生文理分科后,学习模式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毕竟高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件规律的认识和分析,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4、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1每学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2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6/11养他们的应考意识。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会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高二历史教学计划学情分析【第四篇】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教学计划本学期我担任高二三个文科班的科任教师,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各项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根据高二文科班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如下:第一,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考强调跨学科综合能力要求,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因此历史组在教学进程中,将有目的的将史、政、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风格。第二,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二历史教学应注重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历史组在教学中,将强化和突出历史的阶段特征,将具体历史事件放到这种特征中去考察分析,让学生自己去深化认识,受到教育、得出启示、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本届高二文科共有3个班,由于我是中途担任高二历史教师,所以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够了解,但是从原任教师那了解到二班基础相对另外两个文科班的好,总体而言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学生的`差异性也较大,学习习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7/11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有差异性的教学。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的一二七八九共五个单元,还有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的一二三四共四个单元。1、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思想,认真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学法,努力提高教学效度。2、关于作业:要求学生按进度及时按质、按量完成好作业,教师平时加强监督,按时、按要求批改好作业。通过练习、检测发现学生的不足,做好评讲,解决学生的存在问题。3、关于考试:按照年级组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好每一次阶段考试,做到精心命题,细心阅卷,认真讲评。4、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5、努力实现课堂精讲。在学生预先预习的基础上老师在课堂上只讲重点,讲难点,解释疑点,即学生理解不了的,学生归纳不了的,学生运用不了的,对过易、过难、过偏的不讲。把课堂的关注点由“这节课我讲了多少”转移到“这堂课学生提高了多少”上来,以高考为目标要讲出方法,讲出规律,讲出能力。6、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在如何学如何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如何提高身体水平和解题技巧上多下功夫,并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8/11周次教学内容备注1—2选修一第一单元梭伦改革2—3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3—4选修一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4—5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月考6—7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7—8选修三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9—10选修三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期中考试11—15文科停课,进入会考复习阶段17—18选修三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8—20选修三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期末考试高二历史教学计划学情分析【第五篇】各种情况表明,要上好历史课、学好历史科,必须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认识,否则就难以激发起同学们学史的热情,即使学习也是应付式,难以提高教学质量,更不用说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甚至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了。因此,在正式学习历史前必须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认识,要求学生从思想认识和日常行9/11为上重视历史科的学习。历史不能像应用科学那样直接地创造财富,也无法提供解救燃眉之急的锦囊妙计,看似“无用”,但却有“大用”:学习历史对于提高人们的人文素质、思想境界、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学习做人等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习历史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还具有独特的作用;对于同学们的学习而言,历史对地理、语文、政治的学习很有帮助。如《史记》就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英文的学习也很有用,不了解西方的历史文化,不利于英语的进一步学习。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可以培养和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在学习中、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借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办事能力。“学史使人明智”就是这个道理。学好历史知识还能帮助人们提高娱乐和审美的水平,帮助我们理解其它学科或者其它方面的知识,提高我们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我们在观看外国优秀影片,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基度山伯爵》、《列宁在十月革命》等时,如果不学习世界历史,就无法了解影片中故事背景,无法真正看懂这些片子,也就无从分析、理解了,更谈不上欣赏。在中学开设历史课,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提高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不学历史,一个人的.10/11知识结构就不会完整,在中学基础教育阶段不开设历史课,要提高中华民族的国民整体素质就无从谈起。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材和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老教材采用通史编年体裁,较容易掌握,新教材采用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分为若干个历史单元模块,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因此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通史知识基础。同时新教材每一课的内容容量大,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前认真预习,将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或写下来,这样课前就有了疑难问题,带着这些疑点上课,便会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导言课学生了解有关历史学习和研究方面的基本常识、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有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对以后的历史学习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学习历史知识要注意四要素的理解和掌握。历史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要素。要学好历史科,必须让学生了解这四要素内涵和外延,掌握它们、运用它们。初步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历史书里面的内容隐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同时教材也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来编写的。因此,学习历史前对基本的哲学原理进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一个人的学习习惯对他的学习和成长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为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把它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常规措施来认识。这些习惯主要有: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每天安排学习计划的习惯、在作业和试卷上的有关位置工整书写班级、姓名和学号的习惯、在教材或其它阅读材料上做记号或11/11批注的习惯、带着问题看书的习惯等。在中学基础教育阶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成为提高教与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标题:2023年高二历史教学计划学情分析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580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