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货币银行学第1章货币与经济
第1章货币与经济1.货币的职能•交易媒介(mediumofexchange)•价值标准(standardofvalue)•价值贮藏(storeofvalue)•支付手段(meansofpayment)1.1交易媒介•交易媒介职能含义:货币以普遍接受物的形态在商品买卖者之间进行交易或劳务支付时发挥媒介作用。•货币作为良好的交易媒介应满足三个基本要求:(1)在交易中具有普遍接受性(2)购买力(或价值)相对稳定(3)供给应富有弹性货币的出现,一方面解决了“以物易物”交换时面临的“供求的双重巧合”和“时空的双重巧合”问题,另一方面将直接的物物交换分割为买和卖两个独立的过程。1.2价值标准•价值标准职能含义:指货币在计算、表现、比较各种商品与劳务的价值量时,充当计值单位的职能。也被成为记账单位(unitofaccount)。•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表现就是价格。一旦货币形式确立,币值稳定是货币顺利执行价值标准职能的前提条件。1.3价值贮藏•货币价值贮藏职能含义:指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即“购买力的暂栖所”。•货币储藏原因:它是一种最易流动的资产。•问题: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最害怕什么?1.4支付手段•货币支付手段职能含义:指货币清偿债务时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是货币交易职能在延期执行时派生出来的。•与交易媒介职能的区别:交易与支付是否有时间间隔。•货币支付手段对经济生活的影响(1)有利于减少流通中的现金需求量(2)推动了信用关系的发展(3)造成了买卖脱节,加大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问题1: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什么?2.货币形式的发展•商品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2.1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含义:商品货币是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它在执行货币职能时是货币,不执行货币职能时是商品。它作为货币用途时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用途时的价值相等,又称足值货币。•商品货币形态(1)实物货币(如粮食、布、牲畜、贝壳等)形态(2)金属货币(如铜币、银币和金币等)形态•贵金属货币优缺点(1)优点:质地均匀、易于分割、经久耐磨、价值稳定(2)缺点:①由于流通造成的磨损和人为削刮,使铸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经常背离;②人类拥有的作为货币用途贵金属的矿产资源有限,供应缺乏弹性;③流通费用较高,不便携带,无法适应大宗交易的需要。2.2代用货币•代用货币含义:在贵金属货币流通的制度下,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货币符号。它本身价值低于货币面值,但可以和所代表的金属货币自由兑换。•代用货币通常是纸制的,一般有政府和银行发行,但是要求代用货币有足量的金属保证,以满足其随时兑现。•中国历史上的代用货币:纸币、银票代用货币优缺点(与贵金属货币相比较)•优点:①印刷成本远低于铸币的铸造费用;②避免了日常自然磨损和人为有意的毁损;③容易保管、携带和运送,节省了流通费用•缺点:发行量受贵金属准备的限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2.3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代用货币进一步发展的产物。信用货币不代表任何金融货币,它只是—种信用凭证,主要依靠银行信用和政府信用而流通。由于信用货币属于银行和政府的负债,因而又称之为债务货币•信用货币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货币形式。(1)以纸币为代表的信用货币阶段•1929~1933以前:纸币有法定的含金量并可以兑换成金属货币•1929~1933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纸币有法定的含金量,但是不能兑换成金属货币•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纸币没有含金量也不能兑换成金属货币(2)无纸货币的信用货币阶段•电子货币思考•商品货币以及代用货币最大的缺陷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信用货币?•比特币是一种理想的货币吗?资料:中国历史上的货币•海贝原为装饰品,因携带方便,坚固耐用,有天生的计数单位,在中国历史上最先充当货币,以至于中国汉字中凡与财富有关的,大都以“贝”为偏旁。后海贝供不应求,遂有蚌贝、玉贝、骨贝及铜贝辅其不足。商代铜贝,是人类最早的金属铸币。海贝先秦货币•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中原地区即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东方的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西北方的秦国独用环币,其形制取象于纺轮或玉壁演化而来–南方楚国铸币铜贝称蚁鼻钱,由贝币演化而来•布币•刀币•蚁鼻钱•环钱铲形,由农耕经济的农具“钱”、“镈”演变发展而来,这也是把货币称之为“钱”的缘故。布币刀削形,起源于渔猎经济工具刀币圆形圆孔,源于手工业经济工具的纺轮或璧环,战国中期以后,秦国首先采用方孔圆钱,是比较先进的货币形制。环钱贝币秦始皇废除六国币制统一货币从秦“半两”开始,中国钱币以方孔圆形作为定制,文铭重量,铸行纪重钱币。汉武帝时期始行“五铢”钱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废“半两”,改铸“五铢”钱,大小轻重适宜,制作精美,深受欢迎,其后各朝累铸,沿用至唐初长达7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货币。唐初改铸“开元通宝”钱中国钱币从“开元通宝”开始称通宝、元宝和重宝,不再以重量单位为铭,实现了由铢两体系向十进位制年号宝文体系钱币的转变。钱文由欧阳询题写,点画方雅,结构开朗爽健,开创著名书法家艺术入钱文的先河。。两宋时期铜铁钱并行与出现纸币宋朝钱币铜铁兼铸,种类繁杂,每个皇帝每次改元都铸新钱,钱文书体多种多样,“对钱”盛行,钱币艺术达到中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北宋的“交子”和南宋的“会子”是最早的官方纸币,其后盛衰更替,成为各个朝代主要通货之一。大清宝钞大明宝钞南宋会子北宋交子金元明清时期“以银为主,铜钱纸钞为辅”的货币制度这一时期大宗交易用银,同时使用铜钱和纸钞。契丹文、女真文、蒙文、满文等少数民族文字也用作钱文,成为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见证。清朝后期开始使用银元铜元机制币银元铜元圆形无孔,采用机器鼓铸,规格标准,式样新颖,使用方便,颇受社会欢迎,因而迅速取代制钱而起,成为东西方钱币文化交融的典范。元宝元宝起源于唐朝,在唐朝建中初期就有使用白银支付大宗马钱(支付买马的大笔数额款项)的记录;从出土的宝物中也证实:唐代已有银制的“饼”和“铤”,也就是仰面似船,伏面似案(桌面)的船形“银铤”。把“银铤”称为“元宝”始於元朝,元朝至元三年以平淮库(当时国家银库)的白银熔铸成“锭”,凡重量达50两者,名曰:“元宝”,也就是“元朝之宝”的意思。元宝3.货币制度3.1货币制度的内容3.2银本位制3.3金银复本位制3.4金本位制3.5信用货币制度3.6我国的人民币制度3.1货币制度的内容1.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2.货币制度内容:(1)规定本位货币材料与货币单位(2)确定本位货币和辅币的发行与流通程序(3)规定发行准备(4)规定货币的对外关系,如能否自由兑换、汇价的确定办法等3.2银本位制•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作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银币自由铸造,无限法偿,并且可以自由输出、输入。•白银体重价廉(与黄金相比),在大宗交易时往往要携带大量的白银,既不方便又不安全。3.3金银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同为无限法偿币的货币制度,•金银复本位制优点(与银本位制相比)(1)金银并用,使币材充足,满足了当时生产扩大对通货的需要(2)便利交易复本位制三种类型•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平行本位制(金币和银币按其实际价值流通,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完全由金银的市场比价确定,国家不规定金银的法定比价)•缺陷:•双本位制(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金银铸币之间的法定比价,两者的交换比率不再受市场上金银价格波动的影响)•缺陷:•跛行本位制(金银币均为本位币,但国家规定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限制每次的支付额,只有金币能自由铸造和无限法偿,两者有一法定比价)3.4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一种金属作为货币的基础。•金本位制三种形式(1)金币本位制(2)金块本位制(3)金汇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制度的基础,并实行金币流通的一种货币制度,具有“三大自由”的特点——自由流通、自由铸造、自由熔化。•缺陷:磨损、铸造成本•金块本位制的特点是金币停止流通,而以银行券(或政府发行的纸币)代替金币流通。银行券(或纸币)仍规定一定的法定含金量,其发行以一定数量的黄金为准备,居民可在一定范围内按法定含金量自由地兑换金块。•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内市场上没有金币流通,本国纸币仍规定有一定含金量,但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3.5信用货币制度•1.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管理纸币本位制,是以不兑现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1)它以不兑现的纸币为本位币,一般是由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发行的(2)不兑现纸币不代表任何贵金属,不能兑换黄金等贵金属(3)信用货币的性质要求流通中的货币量与经济增长的需求量相适应信用货币制度最大的缺陷•不负责任的政府会滥发货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比如一战后的德国,解放前的国民党政府。•黄炎培给15年来国民政府的金融政策算了一笔账:“上海有一个文化机关,15年前,得一位热心家捐了银元55万元,约定存入8家银行,只用息,不动本,规规矩矩地照办。一会儿法币政策实行了,合成法币55万元。上海陷敌了,法币2对伪币1,合成伪币25万元。胜利了,伪币200对法币1,合成法币1250元。金圆券颁行了,法币300万对金圆券1,合成金圆券4毫1丝;金圆2对银元1,合成银元2毫零5丝。15年间,绕了一个大圈子,55万元几乎等于零,闹了一个大笑话。”3.6我国的人民币制度•1948年12月1日,人民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法偿币的正式发行,标志着中国人民币制度的建立。•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的辅币单位为角、分。人民币•自发行人民币以来,至今已发行五套人民币。除1、2、5分三种硬币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币已经退出流通,目前流通的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以来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和1999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两套人民币同时流通。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第二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10000。第二套人民币共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11个面额,其中1元券有2种,5元券有2种,1分、2分和5分券别有纸币、硬币2种。为便于流通,自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1分、2分、5分三种硬币,与纸分币等值流通。1961年3月25日和1962年4月20日分别发行了黑色1元券和棕色5元券,分别对票面图案、花纹进行了调整和更换。第三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4月20日发行,共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种面额、13种版别,其中1角券别有4种(包括1种硬币),2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1966年和1967年,又先后两次对1角纸币进行改版,主要是增加满版水印,调整背面颜色。第四套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共有1角、2角和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9种面额,其中1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与第三套人民币相比,增加了50、100元大面额人民币。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共有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八种面额,其中1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第五套人民币根据市场流通需要,增加了20元面额,取消了2元面额,使面额结构更加合理。5.货币层次的划分5.1按货币的基本职能划分5
本文标题:货币银行学第1章货币与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84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