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PPT62页)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4、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927年-新中国成立)5、新民主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结束)2、洋务经济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的变动思考: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19世纪40----60年代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原因:标志:表现:实质: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主要;商品经济有所发展①农业: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开始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②手工业: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败;③商业:外国洋行大量出现;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家庭手工业与农业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原料和商品市场)开始卷入:鸦片战争之后;完全卷入:19世纪60年代——标志是1865年中国正当贸易第一次出现入超。带来了灾难,中国逐步沦为世界资本主义附庸;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客观条件;根本上冲击封建制度,是近代社会进步的表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洋货涌入中国市场洋纱取代土纱洋布取代土布物美价廉②家庭手工业(织)与农业(耕)的分离③农产品(丝、茶)日趋商品化,并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自然经济成分减少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局部地区)商品经济成分增加①“纺”与”织”的分离1、1864年,包世臣记载:“今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大都折本。”上述史料反映的情况是()A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B松太地区的棉纺织业水平迅速下降C棉纺织品在当时的需求量下降D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学以致用A2、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C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1.解体的动力:3.解体的程度:4.解体的结果:主要来自近代企业的冲击,以及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原料掠夺。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比内地迅速。由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2.解体的速度: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3.主张、目的: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清朝统治集团分化——洋务派和顽固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中外暂时“和好”的局面。2.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二、洋务运动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4.指导思想(宗旨):“中体西用”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7.主要实践活动(内容):6.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5.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地主阶级)的一场自救运动。a.创办军事工业b.创办民用工业c.筹划海防d.创办新式教育时间:19世纪60~90年代前期后期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自强”“求富”重点发展军事工业重点发展民用工业上海天津福州天津机器制造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⑴、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安庆内军械所近代军事工业的特点:1.资金由政府提供2.官办,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式3.产品供军队使用,不作为商品投放市场4.采用雇佣劳动制5.使用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6.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有些达到世界水平性质:封建性质的近代企业⑵.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民用工业多由政府和民间合资,多数属于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部分产品投放市场,以盈利为目的,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近代企业(资金、目的)。近代民用工业的特点:1.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属于官僚资本,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生产目的是为了赚取利润3.产品除供给国家和军队外,还投放市场4.采用雇佣劳动性质: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近代企业⑶、70年代中期起,筹划海防,建立海军洋务运动B北洋海军福建海军南洋海军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⑷、文化教育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采用新式方法教学,中国出现了近代教育1872年30名幼童赴美留学京师同文馆洋务派送留学生出国深造。从而培养了第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的近代化人才。8.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的惨败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①洋务派以先进的生产方式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是注定要失败的(根本);②洋务派建立的近代企业,受制于封建势力的束缚和侵略势力的压迫,举步维艰;③先进的生产力与腐朽的封建管理方式不相适应。10、教训与启示:①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②中国要发展,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自力更生,走自主发展道路③发展生产力必须变革陈旧的封建制度。11.评价(影响):积极:洋务运动的兴起,顺应了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潮流,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步伐:①经济上:a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加速了本国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②军事上: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有利于国防力量的增强③外交上:设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总理衙门④思想上:提出“中体西用”思想,冲击了“礼仪至上”的传统伦理思想的权威地位,是思想界的一大进步。总之,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消极: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根源在于洋务运动只学技术不学制度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三种形态:形态地位和发展1、外国资本主义2、官僚资本主义3、民族资本主义是相对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是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主义经济。特点是自由开放,具有侵略性。是中国最早的近代企业,产生于鸦片战争后,建国后被没收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它在中国近代经济中比重不大,但控制着中国经济命脉,是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源。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三种形态:形态地位和发展2、官僚资本主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它凭借国家政权力量,对内与封建主义勾结,对外依赖帝国主义,具有买办性和封建性。产生较晚,主要是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形成的(也包括1860后晚清、民国时期建立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代表是四大家族。抗日战争时期膨胀,解放战争时期达到顶峰,建国后被没收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中国进步的重要因素。半殖半封社会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三种形态:形态地位和发展3、民族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由民间投资经营的资本主义经济,是相对于官僚资本而言的。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历经曲折发展,在三大改造中被改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近代中国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但始终在夹缝中求生存,具有“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后天畸形”(地区不平衡、行业不平衡、次要地位)的特点,在经济中不占主导地位。18601870189519121919192719361945194919521956夹缝产生19世纪末: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短暂春天国民政府前期:较快发展抗日战争:日益萎缩解放战争:陷入绝境建国后:获得新生,改造为公消亡一战后:迅速萧条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原因(1)历史: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已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注意:近代民族工业并不是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2)主要: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原因(1)历史: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已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注意:近代民族工业并不是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2)主要:鸦片战后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洋务运动的诱导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1、原因(1)历史: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已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注意:近代民族工业并不是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2)主要:鸦片战后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洋务运动的诱导(4)外商企业的刺激鸦片战争后开始在通商口岸出现,是中国最早的近代企业;1895年《马关条约》后取得合法地位,迅速发展。(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2、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沿江地区(1)代表企业:(3)途径①手工工场引进机器,转变为近代工业企业;②中小地主、官僚、商人、买办、华侨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1866方举赞发昌机器厂1873陈启源南海继昌隆缫丝厂a.交通便利b.受外国侵略早,自然经济解体较早c.经济基础好d.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2、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3、影响:①经济:出现新的生产方式,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②政治:促使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无产阶级19世纪四五十代最早产生在外商企业中,比民族资产阶级产生要早);③思想: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早期维新思想的基础。(二)、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1、原因①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③民族危机加深,“设厂自救”、“实业救国”热潮高涨。——客观条件——主要原因张謇主张“实业救国”;荣宗敬论述过“实业救民御侵略”思想,有人认为他们找到了救国的正确途径。你认为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业的道路能救国吗?为什么?有何启示?不能!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因素是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要想得到真正发展,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获得民族、国家的独立。启示:民族工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企业数、资本额、速度;著名企业创办人地点张謇江苏南通荣宗敬、荣德生江苏无锡周学熙河北唐山名称大生纱厂保兴面粉厂启新洋灰公司2、表现①形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3、影响②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促进新生产方式的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化;③壮大新阶级的力量(资、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系列重大政治斗争、思想文化的变迁奠定了阶级基础。(三)、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民国初年(1912—1919年)①辛亥革命影响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推翻专制统治,提高资产阶级政治地位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②实业救国思潮推动③群众性爱国运动影响(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成为当时并存了两大社会思潮)1、原因(1)内:(2)外:表现:A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B为满足战争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物资。(三)、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民国初年(1912—1919年)2、表现①发展不平衡: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增加:纺织业(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上海--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面粉业(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业):发展迅速,出口欧洲;重工业:有了一定增长。3、发展特点地区:主要在沿海;行业:主要是轻工业,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②在经济上
本文标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PPT62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87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