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一经济生活教材解读
高一经济生活教材解读中学政治教研组主讲人:吴美文主要内容:一、经济生活教材的逻辑结构二、《经济生活》新教材考纲(略)三、把握高一经济生活新旧教材的不同(特点)四、运用有效教学方法五、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一、经济生活教材的逻辑结构(一)《经济生活》由四单元、十一课、二十二个框和四个综合探究组成。1.单元之间逻辑结构(1)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消费(财富的消费、花钱)(2)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生产(财富的创造,挣钱)(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分配(财富的分配、分钱)(4)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述经济活动的舞台、目的、背境2.单元内部逻辑结构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消费——前提(交换)——货币(神奇的货币)——价格(多变的价格)——类型——多彩的消费3.课内逻辑结构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如何神奇?为何神奇?如何对待?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怎样变化?为何变化?影响如何?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如何多彩?为何多彩?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4.框内逻辑结构在学生对形形色色的消费行为有所了解以后,教材进一步发掘在背后支配消费行为的主要心理,在对各种主要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进行科学点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5.目内逻辑结构(二)了解教材的基本框架新教材的基本框架由8部分组成:(1)单元管涌图——描绘本单元内容的梗概、思维的流向。(2)单元导语──话题引入,承前启后,提示单元主要内容、单元教学达成的主要目标。其功能是把学生拉入话题,帮助师生高屋建瓴地统领单元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各单元的导语连排,即整本教材的提要。(3)各课引言──是单元导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是课题的引入,承前启后,本课内容提示,学习本课的意义。其功能是把学生拉入本课话题,帮助师生明了本课所要讲述的主题,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全书各课引言连排,即全书内容的概述。(4)框题──这是“课”下面的第一层次。有具体的内容框定,其分量一般讲一课时。(5)目题──这是“课”下面的第二层次,也是最小的层次,讲更小的话题。每框2—3目。(6)正文──广义上讲,活动设计和宋体字都是正文。活动设计──提供案例、情景和问题,是提供给学生的探究平台,也是合作探究的一个小课题。这个小课题有的针对本框或者本目的主旨,有的针对某个观点。其作用有的侧重于导入,有的提供合作学习的背景、课题和路径。宋体字主要用于事实的叙述,逻辑的论证,基本的结论,知识的剖析和运用,提出行为要求的预期等,是教材最重要的部分。(7)辅助栏目──主要安排三类:一是名词点击(解释相关学科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正文);二是相关链接(提供例证性说明,图示性说明,扩展性说明,解释性说明,引申性说明);三是专家点评(侧重于理论上的剖析、归纳、介绍)。这些内容一般不要求学生掌握,只为教材的中心逻辑服务。(8)单元综合探究──是本单元实质性内容,也是小课题、长作业。它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强调学生动手做、体验、感悟;强调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对于单元综合探究,可以早做安排,然后让学生课下做,最后整理总结,把最终成果呈现出来。三、把握高一经济生活新旧教材的不同表象变化:1.课程名称的变化:《ΧΧ常识》→《ΧΧ生活》2.课程内容的变化:新内容:科学发展观、公平问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课程编写的变化(1)体例的变化:从理论到现实→从生活到理论。(情景呈现、情景分析)(2)顺序的变化:从生产切入→从消费切入(3)综合探究4.觉悟——情感、态度、价值观(二)理念变化:1.生活性:强调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特别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立足于学生的现实活生生的生活经验,把经济理论观点的阐述融入到生动的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使生活现象、生活主题与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有机结合,学科知识走进生活,生活主题也获得理论升华。2.时代性强调与时俱进。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公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等。3.主体性: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尊重学生的生活、认知和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4.实践性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和实践问题,让学生准确理解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将来参与经济生活所必需的技能。5.创新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设计大量开放性很强的探究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针对不同情景和不同问题初步设计出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或针对同一个问题初步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6.思想性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课,仍然要对中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中学生终生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经济生活》在编写理念上更加突出上述各点,不是为了改变这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性质,而是为了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是为了把思想政治教育搞得更好。老师在使用这本教材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这门课程的性质与定位,好好把握这其中的“变”与“不变”,把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特色。只有准确把握了这门课程的性质与特色,才能在正确的前进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好更顺利。四、运用有效教学方法(一)原则1.新:确立目标、处理教材、运用方法、选用材料、使用媒体2.要“实”:要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及高考的实际选取、分析材料,运用教法和媒体。3.要“活”:气氛、思维都要活跃。4.要有整体性(目标、环节):生活本身是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蕴涵在生活中的知识同样也是一个有机整体。(二)方法1.案例教学法(1)选好材(案例)类型:图(柱、饼、线)表,文字。科学素养;课堂新情景要求: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思想性、新颖性、典型性、生活化、趣味性。(2)用好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案例:个体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分析;学生自主分析归纳(师生、生生互动中——自评、他评);2.活动教学法形式:课内、课外、课内外结合。要求:问题要有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专题性。过程:提出问题、确定选题、分组探究(探究方法、步骤、活动报告)、汇报交流、总结评价。3.关于探究含义:探索结论,追究原因。内容:探索已知、未知、全新的结论;分析已知、未知的原因。形式:从情景推理结论;从结论推理结论;从结论推理条件。方法:科学实验、社会实践、逻辑推理,查阅文献,网上搜集。(社团)五、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用好教材。新教材特别强调主干知识的逻辑性、理论性、强调能力主导、强调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2、重视过程。课堂教学应由过去过于关注预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转变为关注学生的体验和需要,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做到过程中有方法,过程中有情感,过程中有态度,过程中有知识。(例如:讲正确的消费观)3.正确处理教师讲授和学生探究之间的关系。新教材与老教材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增加了许多“探究活动”,教材的本意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主动建构知识,从中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这么多探究活动还需不需要教师讲组织完整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课堂探究活动和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者各有侧重,各有不同,不能简单地用一种学习方式去取代另一种学习方式。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有以下一些理念:(1)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接受式、小组合作式、自主学习式等)(2)学习方式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宜,不能“一刀切”;(3)要善于依据教材中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就应该用探究学习方法,适合教师讲授的就应该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千万不能一个模式。(4)要实事求是,探究活动设计要采取符合学校实际、学生特点的形式。那种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靠听、讲、理解的方式就可以了。则可以用接受式学习方式。例如:讲投资理财的选择(股票、债券、保险)4.正确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这次课改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疑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意味可以弱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只要是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不能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多方面。一是先于学生明确教育教学目标;二是为学生提供三贴近的、典型的教学资源;三是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开展各种活动;四是驾驭学生的课上课下活动,并在其间适时评价、引导;五是为学生释疑解惑,特别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后所得的结论,要剖析清楚,指出易混易错的地方,达成教育教学目标。5.正确处理教学深度、广度和教学进度的关系。思想政治新课程与其他科目一样删除了原来繁、难、偏、旧的东西,而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发展有用的东西。在使用课改教材的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是,新教材知识容量大,按照课时规定无法完成教学进度。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做到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尊重教材。备课之前,首先列出本课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细目表,做到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对正文(虚线框内的和宋体字为正文),要重点讲解、探究。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对旧教材有的而新教材已删除的内容不讲。(2)对教材中的辅助文(相关链接、名词点击、专家点评等)不必详细展开。(3)对辅助资料的运用要适度,要保持其辅助性、补充性,不得“越位”。(4)对《课程标准》仅作一般性了解要求的知识,点到为止。否则不仅仅是影响教学进度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这门课程太深奥了,有的学生因此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反感。该讲的一定要讲,而且要讲清楚,讲准确。基本概念要讲,辅助性、支撑性、凭借性概念不讲;基本理论观点要讲,非基本观点少讲甚至不讲;辅助文可讲可不讲;并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要在课堂上开展,有的活动可以留给学生课外思考探究。
本文标题:高一经济生活教材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93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