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10税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10税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第一节税收制度及其历史演变•一。税收制度概述•1.定义•1)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2)是国家按一定的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搭配问题•2.税制的性质种类•1)单一税制•2)复合税制•二。税收制度发展的历史演进•(一)直接税与间接税发展•1.直接税•(1)最早的直接税•1)对人征人头税(口赋、算赋、更赋)•2)对物征土地税、房屋税、车马税•(2)现代直接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2.间接税•(1)早期的商品税在有市场活动的地点或参与交换的产品课征。•(2)现代间接税销售税(营业税)、产品税、消费税、增值税•(二)主体税种的演变•1.古老直接税阶段•2.资本主义社会商品课税-间接税的兴起•商品税取代古老直接税的原因•①比直接税更显隐蔽•②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③限制和削弱封建势力•④有利于财政收入•1)传统商品-全额流转税阻碍了社会分工商品经济发展•2)关税阻碍资金、劳动力、商品的国际流动•3.现代直接税为主体•直接税取代间接税的原因•①消费税成为人民的沉重负担•②间接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a税负不能全部转嫁的话影响资本家的利润b高关税阻碍了国际贸易。•③间接税已不能充分满足财政收入的需要(一战爆发)•④所得税相比间接税,更有弹性,符合公平、税负合理。•资本主义国家所得税的发展•1)英国1799年对拿破仑战争首次开征所得税,1806年所得税成为永久性税种•2)美国1862年南北战争时开征所得税,现行所得税源于1913年10月所得税法•社会保险税二战后普遍推开•(三)发展中国家税制结构特点•以间接税为•(1)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收入低•(2)流转税简便易行、不受企业盈亏影响•(3)从价计征,不直接作用于企业所得和个人所得,对私人投资和个人储蓄没有影响。•发展中国家税制结构的发展趋势•1.开始推行增值税•2.增加直接税比重•各国税制体系与人均GDP有关所和社流转财产税等所社国内国际低收入26.673.7635.6230.733.22中下等26.579.7143.5616.983.18中上等27,2721.337.6110.253.59高收入3824.0832.681.154.08•图表分析•(1)随着收入的增加,所得税类增加,流转税减少•关税随着GDP增加而下降•社会保险税随着GDP增加而增加•(2)不同类型国家的税制结构•1)高收入以所得税为主体税(广义所得税占62。08%)对关税的依赖很弱•2)低收入国家以流转税为主体66.35%•3)中下等收入国家以流转税为第一主体、所得税为第二主体•4)中上等双主体格局•第二节税制改革理论简介•公平课税论(50-60年代,西蒙斯)•最适课税论(70年代源于穆勒“牺牲”理论,英国剑桥大学詹姆斯。米尔利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威廉。维克里)•财政交换论(90年代来源于魏克塞尔的自愿交换理论,布坎南•一、公平课税论•亨利。西蒙斯个人自由然后才是公平•基本思想:•1.横向公平•2.税收与支出分开考虑•3.以税基的综合性和税收待遇的统一性作为指导原则•4.按纳税能力征税•即所得等于会计期内消费加应计净财富的变化•评价•赞同:1、根据综合所得课征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实现税收中性(宽税基)•2.降低名义税率。•有利于公平和效率•反对:•1.综合所得无法适当计算•1)闲暇、政府服务难计算•2)所得中应计概念有假定性使税法复杂化•2、60-70年代以来国家公共支出、福利支出增加完全以纳税能力征收个人所得税带来的各种矛盾•二、最适课税论•最适课税论是研究如何以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征集某些大宗税款的理论,该理论以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为准则,对构建经济合理的税制结构进行分析,即以怎样的方式、方法对应税行为结果进行合理的征税。•(一)直接税与间接税搭配理论的主要内容•1.直接税与间接税相互补充•所得税是一种良税,但是所得税也有缺陷需要流转税配合•1)所得税不能对闲暇征税,而流转税可以选择与闲暇有关的商品例如高尔夫球、旅游等征,以限制高消费•2)经济活动存在外部效应,对外部成本的商品和企业征税(差别税率的商品税),使外部成本变为为内部成本有利于资源配置•3)所得税也会产生额外负担。•边际税率过高会影响劳动供给,抵制储蓄和投资活动•2.税制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政府政策目标,政府越重视公平,可能增加所得税;越重视效率可能会选择间接税•(二)最适所得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1.所得税的边际税率不能过高•1)边际税率递增的累进税制的超额负担要比单一税率的累进税制更大•2)边际税率越高,替代效应越大,超额负担越大•3)边际税率越高不等于收入分配公平,因为最低收入阶层所获得的免税额或补助额是不变的•2.最适所得税率应当呈倒U形•最适课税论的贡献•1)论证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采用扭曲性的税收是不可避免的。•2)提出了在税制结构优化状态下,税制经济效率的衡量标准•3)论证了在最适税制下,公平与效率两大原则统一的可行性•三、财政交换论•定义:税收通过政治程序对个人或利益集团进行分配时,应当使国家付给个人的边际效用等于个人因纳税而损失的财富的边际效用。•纳税人能够根据自己对公共物品的效用判断和承担相应的税收份额的意愿,在交换中选择最佳的公共物品数量和税收份额达成一种每个参与者都能一致接受的协议。•内容:1.是对政府的征税能力必须从宪法上予以限制•2.选择税基和税率结构•(不主张宽税基)•3.宪法对政府可利用的税基进行限制,选择与公共物品具有很强互补性的税基(受益税)•4.制约政府制定税收差别待遇•5.政府应该取消对资本的征税。•第三节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和趋势•一。所得税:降低税率、拓宽税基、减少税率档次•(一)个人所得税•1.税率下降,最高边际税率的降低,80年代,90年代稳定,有些国家有所上升•2.税基拓宽•(1)外延的拓宽1)对附加福利按市场价值征税2)提高对附加福利的征税3)加强对资本征税•(2)税基的内涵拓宽•1)美国取消了一系列的扣除取消所得平均化、第二收入者扣除、州和地方销售税扣除等;许多扣除受限制:雇员的经营费用、旅行费用扣除、执行费用扣除•2)芬兰、爱尔兰和英国限制了抵押利息支付的扣除•3.在降低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和拓宽税基的同时,许多国家调整了所得税税率表,减少了税率档次•(二)公司所得税•1.税率下降•2.税基拓宽•(三)个人所得税与公司所得税一体化•为什么要一体化•措施:•1.公司层面上•1)股息扣除制•2)分税率制•2.在个人层面上•1)归属制•2)股息免税制•3)税收抵免制•二、一般消费税:普遍开征增值税,提高标准税率、制定标准化的增值税•1.普遍开征增值税,提高标准税率•2.标准化的原因。税率、抵扣范围、征收范围的不同,影响国际商品流动和投资取向•3.增值税标准化的表现•(1)征收范围由选择性向普遍征收转变•(2)采用最适用的税率•消费型、目的地征税、扣税法和三档税率•(3)实现增值税的协调统一•三。开征绿色税收,重视税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定义: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而征收的各种税采取的各项税收措施。•目的,增加成本,限制污染、保护环境•二氧化硫税、碳税、水污染税、噪音税、固体废物税。
本文标题:10税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29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