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国农民收入走势分析与农民增收对策
我国农民收入走势分析与农民增收对策作者:熊炼,XIONGLian作者单位: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刊名:湖南农业科学英文刊名:HUNANAGRICULTURALSCIENCES年,卷(期):2009,(8)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3条)1.曹东勃滞留在现代化中途:转轨国家的农业之惑[期刊论文]-读书2008(6)2.崔克亮农村改革的根本出路:破除二元结构与制度20083.麦方农业农村税收现状调查及其城乡一体化的税制转化设想[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2008(13)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刘纯阳.高启杰我国农民收入区域差异变动趋势分析--兼析农村人力资本的区域差异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农业技术经济2004(2)日益扩大的农民收入区域差异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本文利用1980-2001年统计资料对我国农民收入区域差异的变动状况进行分析,证实了区域经济发展趋异假说,并从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相互关系角度探讨了二者区域差异变动规律的相异性及其原因.2.学位论文李东洲宁夏劳务输出现状和劳务经济发展趋势分析2006本文以宁夏地区为个案,借助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劳动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对宁夏劳务经济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宁夏劳动力输出现状和劳务经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宁夏劳务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宁夏是一个农业省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近60﹪,人多地少,供需关系不平衡,生产力较为落后,尤其是占宁夏“半壁河山”的南部山区,土地干旱,降水稀少,十年九旱,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因素是造成农村劳动力剩余的根本原因。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00万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资源成为劳动力合理配置的一个重要问题。2.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农业省份向工业省份、从不发达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这一巨大转型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加速了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向二、三产业的流动。3.随着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呈不断递增的趋势,并呈现出转移总量增长、结构优化、转移类型多元、转移群体年轻化、文化素质提高等显著特点。4.宁夏的劳务输出已不是一般的劳动力流动行为,而成为主导经济发展的产业。从宁夏劳务经济发展的历程看,劳务经济对农民收入增长贡献越来越突出,劳务收入在农民家庭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截止2005年底,宁夏劳务输出人数已达72.45万人,劳务收入30亿元,外出务工人员人均现金收入4144元,劳务收入占农业总产值的39﹪,占全区农民人均收入的29﹪,南部山区劳务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37﹪以上,劳务收入已成为推动宁夏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铁杆庄稼”。5.从宁夏农村长远发展看,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让农民变为产业工人,推进农村人口非农化,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这不仅是世界各国富裕农民的基本经验,也是宁夏促进农村发展、富裕农民,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6.劳务经济对增加农民收入的贡献越来越大,是农民“短、平、快”的经营项目和增加收入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是农民改善经济生活条件的重要来源和保障,对农村经济影响意义重大,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了新农村建设。7.引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组织化水平、强化职业和技能培训及提高对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应成为促进宁夏劳动力转移,发展劳务经济的重要措施。3.期刊论文耿明斋.邓淑斌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变动趋势分析-经济学家2002(5)我国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原因在于:农业的弱质性决定农民增收的艰难性;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存在弊端;以及农业资源约束加剧、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尤其是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使得农民相对收入逐年下滑.因此本文提出,改善农民收入状况要有新思路.4.学位论文余长火转型发展新阶段中国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2006本文的主题是转型发展新阶段中国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中国农民收入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近代以来,农民收入问题有各种不同的研究视角。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了解中国农村家庭当前的状况和变化,深化对农民收入实际的认识,明确现金收入在转型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社会新变化,对于把握中国农民收入增长问题所处的历史方位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目的明确后,真正需要的是一种以可靠的情况为依据的正确判断。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转型期农民收入增长的经验与理论。首先,指出转型是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现代化必然带来社会转型,三农问题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密切相关,“两个趋向”是转型期的普遍规律。其次,分析转型期的农民,以英国“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和法国“农民的终结”为例,进而回答今天,谁是“农民”。最后,探讨转型期的农民收入,认为收入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引进古典政治经济学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解释、马克思主义私有制与两极分化的分析、消费函数理论等作为本文的分析框架。第二章提出转型发展新阶段中国农民收入增长问题。首先,说明中国正处在转型发展新阶段,中国是一个转型的发展中国家,转型发展阶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转型发展新阶段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次,点明从转型的角度看中国农民的发展,对中国农民利益群体进行分析,回答今日中国,谁是“农民”。再次,概括50多年来中国农民收入变动的基本特征,正确认识当前的农民收入问题。最后,中国农民收入问题性质的根本转变,农民增收难是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民收入问题是一个越来越多地和市场问题相关联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之一。第三章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个中国农户收入增长的剖析。首先是农户调查介绍,包括选择农户的依据和农户基本情况。然后是农户现金收入水平增长趋势分析,包括农户现金收入水平计算公式,农户现金收入水平变化情况,农户现金收入水平变动原因分析。之后是农户现金收入结构变动趋向分析,包括基本收入(劳动者报酬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储蓄借贷现金收入。最后是中国农户收入增长SWOT分析。第四章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个中国农户收入使用情况。首先是日常生活费用,包括衣着打扮,饮食营养,住房建设,交通通讯,礼尚往来,休闲娱乐。其次是生产经营费用,包括生产性固定资产和农户流动资金积累构成,说明农户成为投资主体。最后是子女教育费用,分别说明人多力大的误区,耕读传家的新意,农民素质的提升。第五章论述转型发展新阶段县域经济与农民收入增长。首先,提出县域经济是老问题,新课题,历史上“郡县治,天下安”,现实中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维。其次,正反对比县域经济与农民收入难解难分,以中国百强县和国家扶贫重点县为案例。再次,实证县域经济与农民增收相辅相成,平果县金沙异地安置开发的启示贫困农民收入增长的一种模式,杰出青年农民的增收故事昭示农村致富带头人的积极效应。最后是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思考,把劳务输出作为战略产业,把政务转型作为战略支点,把农业升级作为战略任务,把特色经济作为战略核心。第六章研究转型发展新阶段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方针政策。新世纪,新阶段,新方针形成。基于农民增收的农业补贴政策选择,主要有增加粮食安全生产投入,增加农业基本建设投入,增加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促进农民增收的农村税费改革取向,表现为取消农业税,减免学杂费,留足保障金。关于农民增收的三个开放搞活问题,分别是打通农民增收的市场之路,提高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本文认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通向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瓶颈。农民收入增长问题是“三农”问题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促进农民增收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至关重要的问题。中国是一个转型的发展中国家,转型发展阶段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的深化和补充。中国正处在一个转型发展新阶段。从转型角度看中国农民的发展既有分化又有整合。转型期中国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波动性、双重性、不公平性。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于农民收入增长难。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户收入水平总体上增长较快,但收入结构上问题较多,收入的使用一是对付生活性消费(吃饭、穿衣等),二是支付生产性投入(农药、种子等),三是应付垄断性消费(教育、医疗)。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价格变化带来的生产性投入和垄断性消费的双重增长使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多数农户的生活性收支状况只能是细水长流,真正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需求难以满足。从“新阶段”的战略高度来把握县域经济与农民收入关系,把劳务输出作为战略产业,向廉洁、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转变,实现县域传统农业的改造,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与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新世纪,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多予、少取、放活”新方针出台。从增加农业投入的政策效应看,不宜投到部门,最好投到农民合作组织中去。从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效应看,要全面、坚决、干净、彻底。从搞活农村经济的政策效应看,要开放市场、组织农民、创新制度。本文努力开拓新主题、新视角、新材料、新时段。首先,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转型发展为理论框架,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民收入增长过程,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预测趋势。其次,尝试在“三农”之外开辟新的视野,即重视对“农户”的研究。第三,在运用权威统计资料的同时,尽量运用亲自调查得来的第一手材料,使官方资料与民间资料相互印证,发现同一性和差异性。第四,集中关注新近发生的事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5.期刊论文周莉新疆农民收入变化的趋势及前景预测-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9(8)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及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本文分析了新疆农民收入现状,对未来的收入趋势进行预测,提出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和障碍,以期为政府相关决策提供参考.6.学位论文胡明基于GIS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趋势分析——以安塞县为例2007陕西省安塞县曾经是陕西北部最贫穷落后的农业县之一,近年,随着石油开发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县域内社会经济和农民的生活也随之进入了迅速增长阶段。深刻分析该县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对科学制定农业与农村发展规划和促进农民致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和当地土地数据的支持下,建立了安塞县土地资源数据库,对安塞县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取得了如下结果。(1)利用GIS技术,系统采集与集成了安塞县与土地利用有关的各种空间数据,建立了安塞县土地资源数据库。库中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数据子库的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包括土地自然属性、土地类型两类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包括社会经济增长、社会经济环境、农民生活水平三类数据。可以为当地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2)按照统计数据,由于退耕还林(草)项目的实施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2005年安塞县农耕地(包括园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28.37%,接近于根据土地类型特征、地貌特征(坡度、地貌部位)、土壤侵蚀与土壤水分特征分析确定的全县适合农耕的土地(包括临界类)面积比例(29.95%)。(3)安塞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农牧业用地面积明显减少,耕地和牧草地从1999年到2005年分别减少了25675.2hm'2、15995.2hm'2,林业、果(菜)园、工矿、交通用地面积显著增加,其中果园从1999年到2005年增加了79.2%。(4)安塞县土地利用变化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随着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原来的农业人口向工业与第三产业方向流动。从1989年到2004年安塞县从事农业人口的比例减少了20%。蔬菜大棚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从1992年至2006年十多
本文标题:国农民收入走势分析与农民增收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56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