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样稿)简短【最新8篇】
1/56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样稿)简短【最新8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分享的“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样稿)简短【最新8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简短【第一篇】根据县委“一二三四五”战略部署,结合内外经济形势和上级要求,今年我们要抓好以下五方面重点任务。(一)抓好农谷建设,率先建成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农高区。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农谷“一年见雏形、三年基本建成”的目标要求,今年是农谷建成的关键之年,任务十分繁重、责任非常重大。通过两年多的建设,农谷四梁八柱已经基本搭建完成,“一城三园五区”整体框架全面拉开,一批科技创新项目、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化项目启动实施,“两文章、十个突破”取得重大进展,古城院融合一体化发展等具体工作进入攻坚期。视察工作时指出的“有机旱作是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国发2/56〔20xx〕42号文件提出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特色、精品农业,打造农谷综合性、专业性科创中心”的要求。去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我们明确了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主题创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是落实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目前,全国范围内只有陕西杨凌、山东东营两个国家级农高区。今年,科技部明确要求农谷和南京白马区一起创建国家级农高区,这对农谷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现在,申报工作已进入关键期,也就是说将在全国现代农业中有一席之地。为了实现基本建成农谷,成功创建国家农高区,今年要在完善“一城三园五区”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建设总面积106.49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6.59平方公里的农高区,在五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建设农谷科创城。以农大为核心,重点向北、向西扩张,形成远期4500亩规模,主要以有机旱作和功能食品(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为主攻方向,以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建设功能农业(食品)研究院、有机旱作农业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功能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科创平台,完善农谷人才公寓、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两岸青创园、双创空间等服务平台,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高端科研院所,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引擎”,建成农业科技成果研发总部。目前,整个区域已经规划了750亩建设用地,未来将成为一座科技新城。3/56二是建设科技孵化器。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巨鑫示范园、金谷园区)为核心,远期规划2万亩,重点布局科技孵化平台、中间试验平台、创意发展平台、装备制造平台、技术转让平台、农民培训平台和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中试基地、众创空间等孵化器。目前已经规划20xx亩建设用地,筹建农民大学,建设南方食品两岸产业园、先正达综合服务平台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打造农业高新企业集聚区,形成带动、辐射全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综合服务区、企业技术孵化地。三是建设现代产业园。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围绕功能食品(农业)、设施农业、现代中药三大主导产业,不断拓展产业链条,建设红枣苗木、绿色养殖、设施农业、生物技术四个推广示范区,致力打造中国果蔬型番茄主产区番茄小镇、中国草莓硅谷巨鑫科技示范园、北方功能饮料研发中心南方食品园、北方林果良种苗木繁育中心海升基地,国内最大的种羊繁育基地保森牧业、智慧种养循环项目大北农绿色养殖园区等一批标准化生产园区,建成辐射带动全省特色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输出地。四是建设三产融合区。以建设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抓手,完善功能食品深加工、特色农产品展示体验、线上线下交易、仓储物流、创意包装等功能,加快建设农谷大数据中心和阿里巴巴et大脑。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吸引一批服务机构入驻,加快建设一批产业融合项目,举办特色农业博览会,打造农谷特色品牌,建成华北地区最具4/56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技术输出中心、产品贸易中心、加工产业集聚区、三次产业融合示范区。五是建设改革先行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争取在农村改革上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继续办好全国性的农村改革论坛,筹建农谷农村改革研究院,建立三农理论智库,开展农村改革理论研究,建成服务农村改革的“智慧大脑”。总之,农谷就是要加快布局科技链、构筑创新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一切有利于创新发展的资源要素加快集聚,让一切市场主体能够施展才干、释放能量、实现价值,真正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资源库、创新发展的自由港。(二)打造全省一流经开区,率先建成最具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经开区是引领全县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是“打粮食”的地方。通过一年多的建设,经开区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发展势头很好,去年共引进项目14个,投资达到139亿元。未来要重点发展高端食品加工、农业机械装备、高端制造业、玛钢精密铸造、冷链仓储物流、高新技术等行业。要在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基础设施支撑、机制体制支撑上持续用力。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产业是园区发展的基石,要把产业发展紧紧抓在手上,在提升传统产业级次、壮大新兴产业规模上下功夫。在提升传统产业方面,要更加珍惜改革开放40年成长起来的玛钢铸造行业这一富民产业,以改革再出发、创新再发展的思路,坚持走绿色集群式发展之路,创造太谷玛钢铸造产业新辉煌。要大力支持行业协会发挥作用,采取引进大集团5/56并购,开展强强联合以及产业链上下游联合等方式,推进全行业集团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精细化、细分化发展,打造行业集聚、技术领先、分工细化的铸造产业集群。在壮大新兴产业方面,坚持走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之路,发挥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紧紧对接农谷和全省转型综改示范区的产业发展,开展“飞地经济”合作和“腾笼换鸟”计划,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项目,加快形成农业机械装备、现代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新材料、新能源企业集群。在开发区的带动下,支持恒达园区走转型发展之路,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争取20万吨精密铸造项目达产达效。支持医药行业坚持走高端精品式发展之路,依托特色优势,推进精品战略、拓展新型业态、培育旗舰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加快形成行业集聚,加快打造传统中医药小镇,建成全国最具竞争力的现代经典国药生产基地、中药材集散基地和特色食品加工基地。强化基础设施支撑。一流的基础设施才能承载一流的开发区。要坚持规划引领,强化多规合一和“亩产”意识,加快完善开发区总体规划、起步区详细规划、启动区的控制性详规,最大限度提高园区产出率;发挥建设投资公司作用,探索土地开发模式,鼓励和支持市场主体参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开发区承载力与综合竞争力提档升级;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制约项目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加大电力、供水、天然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让项目进得来、建得快、早见效。6/56强化体制机制支撑。严格落实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各项政策,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增强中小微企业输血和造血功能。支持科技创新。加大对企业研发机构支持力度,加强企业家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建立行业院士工作站和标准委员会,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搞好金融服务。开展中小企业规范化管理提升工程,用好农谷五大基金和企业应急周转保障资金,发挥政银企融资平台作用,为企业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扶持本土中小微企业。创新管运模式。推进开发区管理与运营分离,面向市场引入专业化管理团队,真正实现“专业人干专业事”。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进一步做好向开发区授权工作,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动,简化和创新服务方式,努力实现“零站式、零跑腿”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依托市场需求、循环产业和龙头企业进行招商引资,瞄准大型国有企业、优势民营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重点引进生产性实体项目,着力提升招商项目落地率,力争引进一批国内500强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加强目标绩效管理。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考核导向,真正把高绩效变成高能力、高水平、高效益。(三)加快城市提档升级,率先建成最具特色化的精品城市。省委经济工作会提出“要把中部盆地城市群一体化作为重大战略强力推进”,同时指出,“晋中要抓住太原晋中同城化契机,加快与省会太原的全面对接和一体化进程,围绕支撑转型7/56综改示范区和农谷建设,促进产城相融,提升公共服务,打造宜居城市,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太谷作为太原都市区重要发展组团,要立足撤县设区的大背景,发挥文旅、康养、生态等特色优势,加快与太原、晋中互补发展,打造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加快融入全省交通大格局。充分发挥大西、太焦两座高铁车站和太长、榆祁两条高速优势,全力配合做好太原至太谷磁悬浮规划建设前期工作,加快协调和推进太太路提质改造和晋中综合快速通道建设,实施好108、319两条国道提质改造工程,力争在年底实现20公里的农谷大道等3条重要通道建成通车,加快构建县域“三横四环五纵”的交通架构,全面融入四小时“京津冀经济圈”。统筹推进古城新城建设。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县城市框架已由“”初的8.4平方公里拉大到24平方公里。要紧紧抓住撤县设区的契机,优化功能布局,加快提档升级。古城要坚持修旧如旧,强化历史风貌保护和文脉传承,尽快谋划启动开发,力争重现明清晋商古城繁华景象。在新城建设上,南城要以鑫港湾、田森汇为核心,加快商业布局开发;北城要以孟母文化养生健康城和文化产业园为核心,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康养产业。力争实现古城新城相得益彰、交相辉映。积极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发挥农谷大数据中心作用,加快布设各类物联网感知终端,对城市各要素进行空间节点定位,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整合分析。以资源整合、服务融合为理念,8/56探索建立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汇聚城市信息、分析城市指标,集城市日常运营、应急指挥、综合管理三大功能于一体。逐步在交通、政务、医疗、文化等方面实现“全城、全程数字化服务”,解决交通拥堵、办事排队等“城市病”,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能力,推进城乡建设由“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步伐。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园林城市、旅游城市、文明城市为抓手,强化生态、环保、环境综合整治,主动融入全省旅游大格局,推进休闲养生区、农事体验区、旅游集散区建设,积极培育一批体育健身、健康养生、度假疗养、生态休闲项目,建成一批特色小镇、传统村落、民宿农庄、采摘园区等精品景点,重点打造以“留住”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园、以中医药文化为核心的广誉远中医药小镇、以养生养老为基础的孟母养生健康城和以特色文化旅游为载体的乐华城欢乐度假区,打响养生旅游品牌,建成省城太原最具生态魅力、文化、现代品位的后花园。(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率先建成最具引领性的乡村振兴示范区。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楼省长在调研农谷时指出“农谷要在辐射带动上取得新突破,示范引领全省乡村振兴”。市委把争创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市作为全年经济工作的“四个目标”之一。我县作为农谷建设的承接地,全国农村改革论坛的举办地,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9/56发挥农谷的牵引带动作用。坚持把国家级农高区建设和引领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把农谷建设同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等问题同思考、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既要上接天线,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平台、科技、资金、项目,又要下接地气,把优势资源转换为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最终在推动发展农业产业,示范引领乡村振兴,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上见真功、见实绩。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优四大主导产业,着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有机旱作农业体系。在农村集体承包地确权颁证工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的基础上,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农村“三变改革”深层次破题,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积极推进供销社“生产、供销
本文标题: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样稿)简短【最新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756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