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苏人版思想品德教材指瑕》论文文学作品论文:对《苏人版思想品德
对《苏人版思想品德教材指瑕》几个问题的商榷读了朱翠华、陈远根和王尚义三位作者合写的《苏人版思想品德教材指瑕》(《教学与管理》2009年12期第74至75页,以下简称《指瑕》)之后,受益匪浅。该文从图文呈现不一致、漫画选择不当、内容前后相悖、史实与小说混淆、文字选材欠妥和文字运用错误六个方面对苏人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2008年11月第4版)教材进行指瑕,不仅让广大师生了解到教材中存在的瑕疵,而且还提出了修改教材的可行性建议,有利于促进教材的进一步完善。文中对苏人版思想品德教材所指出的问题大部分都与笔者不谋而合,但也有一些观点存在分歧,现提出来与作者商榷。第一、《指瑕》写道:文字介绍中提到了四种动物:蟋蟀、螳螂、蝉、樵叶蜂。美中不足的是,文字中间穿插的图片却只有三幅,从而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因为教材这样的漏洞使学生无法将四种动物的文字描写和三张图片一一对应。教材漏掉了“樵叶蜂”的图片,建议教材将这幅图片补充进去。这种建议是可取的。但文章接着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最为困难的是无法准确得知第三幅图片指的是蝉还是樵叶蜂”,于是认为“图文呈现不一致,有违严谨性”。笔者认为上述说法欠妥。因为,对于稍微有点生活常识的中学生来说,第三幅图片一看便知该图指的是“蝉”而不是“樵叶蜂”,不会存在任何困难。第二、针对教材第60页右边那幅漫画,《指瑕》认为“教材第60页右边那幅漫画并不能表达青少年沉湎网络的内容”。笔者认为,教材编者选编这幅漫画并不一定要表达青少年沉湎网络,只是指出社会生活中一些网吧没有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要求,存在着青少年上网吧的违法现象,强调要加强对青少年保护。笔者认为,《指瑕》作者说“该幅漫画是‘伪图片’”是不恰当的。此图对教材要说明的问题起到了补充说明作用。针对教材第65页左边一幅漫画,《指瑕》认为“作为省编教材,编者选用这幅漫画有民族歧视之嫌”。笔者认为作者的这种看法有点“小题大做”。因为教材编者选编这幅漫画的目的是借这幅漫画来说明现实生活中类似与“烤肉串”等校外流动摊点卫生状况堪忧,具有威胁中学生生命健康的可能性,存在着健康“陷阱”。至于“漫画对摊主的衣帽服饰、面部特征描写过于‘写实’,结合烤肉串的场景,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这是一位少数民族(新疆维吾尔族)的人在烤羊肉串吸引青少年消费”。这种看法属于《指瑕》作者的主观臆断。即使漫画中的内容就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人在烤羊肉串,也谈不上“有民族歧视之嫌”,更不应该由此断言“漫画选择不当,具有误导性”。第三、《指瑕》指出,课本第17页“拓展天地”中设置问题让学生计算:“自己的生命已用去了多少天?”和“自己的生命还有多少天?”这明显和第13页的观点“人的生命不在长短,而在其质量”自相矛盾。笔者认为,它们之间并不“自相矛盾”,只不过两处内容所强调的侧重点不同。教材第13页中“人的生命不在长短,而在其质量”这句话在对本课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同时,又道出了人生的意义或真谛——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正如教材第17页倒数第二段指出:“人生的意义不仅是自身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创造性的劳动,为社会、为后人留下点什么。”教材编者使用这句话的意图很明确,即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课本第17页“拓展天地”中设置“自己的生命已用去了多少天”和“自己的生命还有多少天”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计算,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去计算“自己的生命已用去了多少天?”和“自己的生命还有多少天?”,从而让学生从现在做起,学会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切莫虚度光阴。正如教材第17页指出“努力是生命的内容。我们每一天都要去努力。只有当我们度过了充实而富有成绩的一天,才觉得日子没有虚度,生命才有乐趣。”笔者认为,让学生计算人生的长短绝不“纯粹是画蛇添足”,而应该是画龙点睛。且教材设置的这两个问题绝没有“冲淡教材要说明的‘人的生命在其质量’这个内涵”。问题的设置不但是积极的,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第四、《指瑕》认为“教材第29页[信息点击]中最后一句话:‘世界上出现完全一模一样的人的可能性只有三百万亿分之一!’虽然这只是从遗传学角度所作的纯理论分析,但毕竟这是未经证实也无法证实的主观臆断,首先就世界现有人口总数来看,已经超过65亿,但绝对不会有三百万亿!这个结论从实证角度来看是无稽之谈”。既然作者承认“世界上出现完全一模一样的人的可能性只有三百万亿分之一”是从遗传学角度所作的纯理论分析,与目前世界现有人口为多少并没有必然联系。教材编者利用这句话要说明人海茫茫,找不出任何相同的两个人。与教材第5页已经明确界定过“我是独特的”这个结论是一脉相承的,对学生理解“我是独一无二”的这部分内容是有益的补充,不会给学生造成思维上的混淆,怎么会给学生“带来困惑和反面作用”呢?第五、《指瑕》对教材第41页“拓展天地”环节中提供了一篇“以史为镜——三气周瑜”文章的标题提出了质疑,认为“这里的‘三气周瑜’是来源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的故事,而《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正史。历史上真实的周瑜,不仅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而且根本不存在所谓‘三气周瑜’的任何蛛丝马迹。真实的周瑜‘性度恢廊,大率为得人’(见《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作为教材要分清‘史实’和‘小说故事’的区别,保持严谨性,将‘以史为镜’与‘三气周瑜’放在同一标题是互相排斥,无法成立的”。尽管《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正史,但它却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历史古典小说。况且,小说的情节内容是允许虚构的,小说家可以进行文艺创造,不一定要完全忠实于“史实”。教材编者选用“以史为镜——三气周瑜”的故事,目的是让学生读过这则故事后,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人,有血有肉,有喜有悲,有哀有惧……”进而说明,消极情绪有害于人的身体健康。笔者认为,标题“以史为镜——三气周瑜”中的“史”是指“历史”,并不强调真实的“史实”。所以,“以史为镜”与“三气周瑜”放在同一标题没有互相排斥。第六、《指瑕》写道,从正文(教材第50页“拓展天地”环节中“快乐是什么”一文)第五段作者的文字:“记得我在你的这个年龄,常看着大学生,心想要是我进入大学之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该多快乐!”可以看出,编者在选择这篇文章作为课外阅读时并没有考虑到阅读的对象。从文章的写作语言来看,作者使用第一人称的口气面对读者的时候,对象很明显是高中生,甚至就是高三的学生。”笔者赞同《指瑕》作者的相关推断,但对“编者在选择这篇文章作为课外阅读时并没有考虑到阅读的对象”不敢苟同。教材编者选用“快乐是什么”这篇文章作为“拓展天地”中的阅读材料,作为一段生活经历,目的是让学生读后能从原文作者身上去感悟“快乐就是积极地生活”。这段材料虽然提到“高考”和“大学生”,但是,作为浅显易懂的生活经历,无论是高中生还是初中生,甚至是小学生,只要能读懂、能体会到其中蕴涵的道理即可,不必刻意强调“没有考虑到阅读的对象”。的确,教材的编写需要编者、编写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对社会生活实际较为敏锐的洞察力,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和纠正谬误。但是,作为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要能从整体上把握和领会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去审视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材真正达到尽善尽美。参考文献[1]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2008.11(第4版).[2]朱翠华,陈远根,王尚义.苏人版思想品德教材指瑕.教学与管理,2009(12).
本文标题:《苏人版思想品德教材指瑕》论文文学作品论文:对《苏人版思想品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85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