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修女传观后感【热选4篇】
修女传观后感【热选4篇】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您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有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对观看或参考下载过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相信每一个人在小学和中学都写过不少心得体会,每一次心得体会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您是否会写相关心得体会呢?为此,网友从网络上精心分享的“修女传观后感【热选4篇】”,欢迎您的品鉴!修女传观后感【第一篇】推荐当下正在扶贫的领导干部阅读这本书,扶贫的关键不在于给予的多少,而在于在给予的过程中投入了多少的爱。以下为本书中的精彩摘录:饥饿不单指食物,还包括对爱的渴求;赤身不单指没有衣服,还包括人的尊严受到剥夺;流落他乡不单指需要一个栖身之地,还包括受到排斥和抛弃。事实上,世界上最大的问题除了贫穷和饥饿,还包括孤独与冷漠。孤独也是一种饥饿,它是期待温暖爱心的饥饿。穷人虽然没有钱,没有社会地位,但他们有尊严和人格。所以,当你为他们做一点事情时,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你是在用爱来帮助他们,而不是施舍。痛苦就是幸福,下降也是上升,微小与伟大并存,温柔也就是刚强;在世是离乡,而离世则是大归,爱不可爱之人,才是真爱,没有喜乐,正是大喜乐。她带领团队,依靠的不是管理,而是她的友爱。富裕并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幸福,去用真诚之心爱人吧,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不要考虑为了生命去吃什么,也不要考虑为了身体去穿什么,因为生命永远比食物贵重,身体永远比衣服贵重。人们不断地施爱予人,不过她们心中的爱,却不会因为施予而流失,恰恰相反,它只会越来越丰裕。当今的世界一片混乱,人也饱受痛苦。这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找不到爱所导致的结果。人活着不仅需要粮食,还渴求同胞的爱、仁慈和体恤。今天,人们的内心的痛苦,完全是因为缺乏彼此爱护、仁慈和体恤的心。爱的果实是服务,这个服务就是“我们话语不多,只做实事。”爱和忠诚是人类最重要、最神圣的品质,也是人类最重要、最神圣的承诺。忠诚具有一种伟大的力量,不管是对人的忠诚还是对神的忠诚,都是这样。人类历史上所有的伟大和高贵,全都来源于虔诚,包括对于真理、信念和理想,以及对于你所挚爱的事物的虔诚,虔诚具有伟大且匪夷所思的力量。爱是如此神奇,只要它被种进适宜的土壤里,就会生长出真和善、美德和高尚的心灵,还会生长出更丰盈更充实的爱。只要有爱,就算在最艰难最困苦的时刻,人生仍然是有价值的。修女传观后感【第二篇】《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读后感1000字:我们都爱科学,但很少人知道爱的科学。——德兰修女我们这一代人是在“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名句中长大的。在这个科技的年代,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见证了许许多多这样的事例:某某通过努力学习,考上了好大学,留在了大城市,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某某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了....听到这些话我们眼中总会流露出羡慕的光芒。学好知识就意味着学会了谋生的本领,就意味着将来生活无忧无虑,不必再为工作发愁。我们经常讲“技不压人”,也意味着鼓励人要多学习一些东西。就是现在作为妈妈的我也一直在想如何不打击孩子的求和欲,让孩子多学科学知识。承然,科技可以给我们生活带来极大方便,更拓展了我们的视野。看看我们的周围:我们可以不用现金就可以支付,手机和电脑给我们带来的信息让地球成为一个小村庄,太空科技的发展让人类的足迹进入太空。但是这几年来发生的许多事情似乎都在逆转、颠覆我们的思维:许许多多看起来生活富足的人,却找不到生活的目标;看起来生活无忧无虑的孩子,却在生活中找不到爱的来源,感受不到爱的力量;许多看起来富裕的家庭却整日争吵,不得安宁。读后感·相反的却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去追求人们眼中的富裕,去边远的山区做支教,像是柴静采访的卢克安,在我国云南一待就是十几年。这十几年中他和山区人民一样,住一样的房子,穿露脚趾的鞋。这些现象都让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像“卢克安”们能够坚持下去,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到幸福,让我们感到宁静和平和呢?《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给了我们答案。其实仔细想一想,让我们感到幸福的无非就是我们内心富足的表现,当我们内心富足了,我们就会让我们的爱流淌起来,当我们在付出、给予的时候,我们不就是幸福时刻吗?但如果想一下我们对父母、对孩子、对枕边人的态度,谁又能说爱的表达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如果我们审视一下自己的家庭生活,我们就会发现,有时家人之间相互微笑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家人体会到我们爱呢?“那么就让我们从相互微笑来开始我们爱的传播吧”。只要我们有了爱的力量,才可以给我们许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力量。“我们都不是最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在爱中行走》告诉我们关于爱的科学,让我们开启爱的旅程,在爱中找到幸福的源泉。修女传观后感【第三篇】德兰修女,又译作特雷莎修女,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从18岁到87岁去世,把一生献给了穷人中的穷人。看《德兰修女传》搞清楚了一个问题,爱与一般的慈善之间是有区别的。爱必须是面对面给予和服务,是亲手去抚慰这一个和照料那一个,而不仅仅是一张支票,一张冰冷的没有体温的支票。任何事,无不是从一个开始的。只有先对具体的这一个有意义,然后才有可能对许多以至整体有意义。没有开始的这一个,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许多个,以至于无限个,也就没有整体。我确实是个慈善精神不足的人,每次看到慈善晚会上把受捐助的人弄上台,大家带着高他一等的心态捐钱捐物,可怜他、怜悯他,我认为都不如你去跟他生活两天,陪他说话,给他讲讲故事,听他倒出心里话,温暖他的心。一个本来贫穷的人,突然间因为某个新闻报道而受到关注,获得大量捐赠,就像一个就要溺水的人被突然拉上豪华游艇,本来通过挣扎能学会游泳,在恶劣的环境中获得阳光心态,成长为红高粱一样健壮的劳动者,现在上了游艇,好奇、自卑、不适应,甚至无法获得平衡、进而心灵扭曲。所以,我更敬佩德兰修女和她的教会所提倡的,对每个人微笑,拥抱他,就算一句话不说坐在他身边陪伴他,为他清洗伤口。她和她的修女们就是这样一个一个救护穷人,不但在印度获得了大量的追随者,也在全世界建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她,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我们不必羡慕别人去乡村支教,长期资助贫困生等等,我们就从身边小事做起,你给小区里的老人扶门了吗,你对收垃圾的人说谢谢了吗,你尊重交通协管员听从他们的指挥了吗,你和卖菜的大姐聊家常了吗?让你周围的人感到被尊重,感到愉悦,给他们爱,就是我们应该做的。而做慈善,我觉得要非常慎重,没有好的方式我宁可不做。书中215页,“家是爱的源泉,爱是一切美德的灵魂”。我们当中有一些人,向远方的人表达爱心很积极,比如热情地参加各种慈善募捐、志愿者活动等等,却对身边的人,甚至自己的父母很冷漠。有个作家把这种行为称作“远程爱心”。如果你连身边的人都不爱,你又怎么可能真的爱远方的人呢,你所做的,不过是为了成就一种个人的功名而已。西方富裕社会,很多孩子和老人,得不到父母子女的关怀,焦虑、疑惑、孤独、寂寞,德兰修女说这是贫穷的另外一种面貌。能够彼此相爱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我在贫困的人身上看到这份爱。他们爱自己的子女,爱自己的家庭,他们虽然贫乏,甚至一无所有,但他们却是快乐的。所以她认为家庭应该是爱的源泉,除非这个泉眼里涌流出源源不绝的活水,否则我们无法保证我们的善心总不干涸。看看我们身边有多少人是为了成就个人功名吧。一个家暴的人,突然要我佛慈悲皈依佛教,还高喊造福大众,你可知他的真实面目了。作者在127页有句话,我觉得特别真实的反映了作者的心理:我们也许只能在这种巨大的苦难和同样巨大的爱面前,惊讶地出神,除此之外,我们无法表述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读这本书,看德兰修女在爱中行走的这一生,我只能惊讶地出神,也无法表述其中蕴含的精神实质。修女传观后感【第四篇】有了孩子之后,我开始更多的读书,虽然大部分是育儿书籍,借助书中的理念和知识,丰富我的育儿经验,同时我有一天猛然间意识到,读人物传记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手段,通过阅读伟大的人物传记,不仅自己可以受到教育,产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这些人物传记永不过时,可以留给儿子乃至孙子,甚至可以传世。我可以很自信的说,我是爱孩子的,也是爱周围的亲人的,但我无法做到像德兰修女一样,把自己献给所从事的事业,而且她的事业在很多人看来是那么不可思议,自己只有三件衣服,一生没有多余的财产,和穷人生活在一起,劳苦一生。她爱所有的人,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尤其是穷人,她和他们在一起,保持他们的尊严。最后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在讲话中她却说,她不配领这个奖,她是代表所有的穷人领受了。德兰修女出生在一个还算富裕的家庭,虽然中间有变故,但是母亲还是让她接受了高中教育,摆在她面前的是大好前程,但是18岁的时候,她却毅然放弃安逸的生活,选择了去印度当修女,十几年的教师生涯并没有彻底实现她的理想,当看到穷人悲惨的生活之后,她毅然决然选择保持修女身份,出去帮助穷人,几经努力才终于被批准,在帮助穷人的过程中,她遭遇过很多困难和挫折,甚至很多次因为饥饿和劳累而病倒,但却始终坚守她的信仰,即使物质条件极其贫乏,她也用爱温暖每个被帮助的人。在她的感召下,很多家庭出身好的女孩也加入了这个行列,由此她走向了建立修女会的道路,并将她的救助机构不断壮大,她创立的临终关怀院、儿童之家,曾经被社会所不容,却最终越来越壮大。()她的事业在扩充,但是她的精神世界依然在坚守,不论是恪守生活上的贫困,还是精神上的坚守,她都始终坚持着她的信仰,正如传记中的一段话,“沉默的果实是祈祷,祈祷的果实是信仰,信仰的果实是仁爱,仁爱的果实是服务,服务的果实是和平”,她一生执着于自己的信仰,执着于对世人的爱,在爱中行走,用爱的力量解决了很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德兰修女看起来只是个平凡的人,但却有着无穷的力量,这股力量源自她的博爱,她虽然一生在感受主对她的召唤,认为她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主安排的,但能够有如此的信仰,并将爱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她配得起我们全世界人的尊重和爱戴。只有心中充满爱的人,才会对别人献出自己的爱。我在书中不仅受到了教育,而且也会用这样的观点指引我的教育,让我的孩子心中充满爱。
本文标题:修女传观后感【热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958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