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生产要素配置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生产要素配置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姓名:林建辉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政治经济学指导教师:陈永志20090401生产要素配置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作者:林建辉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吴佩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条件——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初步研究2006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大大超过城乡收入差距的世界平均水平,如果把城市居民的一些隐性福利、优惠折算成收入,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高的国家。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和扩大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国外和国内经济学家已经做了大量分析和研究,国内经济学家还针对我国具体经济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解决措施,但是大多数研究侧重于从制度等经济增长要素的外部进行分析,而没有从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本身来找出解决办法。本文试图从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在选择增长理论时分别分析比较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引入制度因素的增长模型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由于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引入制度因素的增长模型假设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同质、边际报酬递减、规模收益不变等,认为经济增长在长期看来是收敛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修正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引入制度因素的增长理论背离现实的基本假设,其模型中引入人力资本,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它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由于人力资本的引入及其溢出效应,使生产要素具有异质性,并且生产函数规模报酬递增。知识、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国家或地区其经济增长率和收入水平就高,反之亦反。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增长中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乡居民在人力资本积累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借助于卢卡斯经济增长模型和人力资本积累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证明了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影响。在解释生育率影响人力资本进而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时,主要利用家庭效用决策理论,分析人们对于生育率和后代人力资本水平的选择,高生育率将伴随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目前我国农村的高生育率和城乡生育率的差距,加剧了城乡人力资本水平差距的拉大,进而加大城乡收入差距。实证分析部分运用我国近年来城乡人力资本、生育率和城乡收入差距等统计数据,分别进行了变量间回归的显著性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人力资本和城乡生育率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国际比较,结论是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较小的国家,其城乡人力资本差距一般较小,农村人力资本水平较高;我国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大大高于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较小的国家。另外,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农民是农村城镇化的主体,农民思想文化素质、经营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决定着农村城镇化和城市化建设的成败,要使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必须提高。因此,要解决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关键是要缩小我国城乡人力资本和生育率的差距,实现城乡人力资本和生育率的趋同。要从思想上、制度层面上重视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普及基础教育和开展各种农业职业教育,完善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农村人力资本的集中创造各种有利条件。2.期刊论文李忠伟.LIZhong-wei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不会自发缩小-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基于生产要素理论,从农民收入构成的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会自动缩小.因此,必须通过政府的强力干预进行制度创新,创立有效激励的制度,加速生产要素流动,平抑收入差距.3.学位论文杨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路径探讨——关于“放活”的思考2009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城乡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同时,在社会收入分配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一个无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将直接影响改革的顺利进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民心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在现阶段,全面研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深刻剖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对我们党和各级政府的政策制定与执行,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保证社会稳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四章来论述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第一章主要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趋势和影响进行分析。第二章主要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放活”不够是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第三章主要对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路径进行比较分析。单纯依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并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在现阶段不很明显;“多予”能解决农民一时困难,但不能提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少取”增加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但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效果有限。第四章主要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措施进行分析。在总结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把措施放到“放活”这一角度下来研究,具体包括:放活农村经济生活中的主体即农民;放活农村现存的生产要素即土地、房屋;放活农村中某些制度即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创业融资等制度,从而使农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诚合作,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我们一定能够妥善解决城乡收入差距这一难题,抑制差距的持续拉大,避免这一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建立起一个城乡统筹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团结和谐的美好社会。4.学位论文许秀川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2005本论文是关于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与研究。在基本理论思考的基础上,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影响作了预测分析。实证分析先从总体宏观上研究了国民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定量分析城乡居民在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差距。然后,用计量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各种相关要素及其影响强弱程度。将国民经济要素分为农村工业、农村中纯农业以及城镇经济作为三个解释变量,采用面板数据方法,估计了它们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最后,对难以量化的制度因素进行了专门的讨论。研究的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如下:1.基本结论(1)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相当大,甚至可能是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经历了80年代上半期的短暂缩小之后,一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本文用城乡收入差距的历史数据,通过建立自回归求积移动平均模型预测的方法,得出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在现有制度不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条件下将会继续下去的结论。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2)本文分别检验了经济增长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以及经济增长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结果表明GDP的增长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存在互为因果的显著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在农村,GDP的增长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有接近(没达到)5%显著水平的格兰杰单向原因关系,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则不是GDP的格兰杰因原因。用近年(1997至2003)的面板数据分析GDP与城乡居民收入的关系时,我们发现近年GDP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弹性要略大于对城镇居民的收入弹性,但整个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剔除了经济增长因素及固定不变的影响因素之后,有不够显著的下降现象,而城镇居民的收入整体水平则在这几年显著地增长了。(3)本文选择了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各种解释变量因素,用多元回归模型测算了它们农民收入弹性的大小。按它们对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影响(收入弹性的绝对值)由强至弱排序为:人口城镇化率(0.230)>农产品价格指数(0.161)农村非农劳动力比重(0.116)>农业机械总动力(0.113)>农村人均耕地面积(0.090)>农林牧渔总产值(0.079)>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0.057)>乡镇企业总产值(0.036)。本文专门对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农民受教育年限的收入弹性为0.663。即总教育年限每增加1%,则平均年收入会增加0.663%。(4)本文对农村工业、纯农业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面板数据分析表明,乡镇企业虽然对农民收入有一定的贡献,但从宏观总体上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并没有显著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仍然超过一半。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仍然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不可忽视农业自身的稳定与发展。(5)从面板数据分析的固定效应结果上看,城乡收入差距受地理、经济基础等环境条件影响(可以看作东西部所固有的差异性影响),东部较发达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要小于西部较落后地区。要从整体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因素值得考虑,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缓解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从总体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6)制度分析表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最的初建立产生于政府主导型的赶超战略。二元结构由城乡户籍制度为基础的一系列带有城乡歧视性的政策作支持。这些制度形成后可能沿着自我强化机制变成顽疾,即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加深了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加大了破除二元经济结构的难度。2.政策建议(1)必须高度重视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应该树立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来处理的意识。(2)稳定农业生产,大力改造传统农业。没有农业生产的稳定,就不可能有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的稳定。改造传统农业,成功的关键是将技术进步以农业投入要素的实现形式嵌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因此,一方面,必须加大农业科技研究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则要将科学技术转变成改造传统农业的现实生产要素。这二者之间重要的一个联结环节就是要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即国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投入力度。(3)推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如何推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实途径。应该鼓励乡镇企业适度集中,有助于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形成增长极与增长点,产生聚集与辐射效应,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4)加快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其一,打破现行的户籍制度,统筹城乡居民迁徙权;其二,消除其他与户籍制度协同作用的城乡歧视性政策;其三,培育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树立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最后、统一城乡税制,合理有效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功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5.期刊论文李立芝.余新民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8(3)城乡二元结构是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根源,而市场机制的负面效应又扩大了收入差距的效应.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应采取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扩大就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政策等对策.6.学位论文王忠钦我国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理论分析、实证检验和政策建议2006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并对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既然我们证明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展又是不均匀的,由此产生了收入差距,那么我们可以推测在金融发展和收入差距,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必然存在某种逻辑上的联系。通过对近二十多年我国金融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的统计描述,我们看到伴随着金融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均有大幅度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却是不一样的,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可能没能公平地享受到金融发展带来的好处.接着,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分析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探究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渠道,特别注意运用现有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在我国经济金融制度历史变迁中来解释这一作用机理,以解释金融发展是否以及如何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在分析过程中,具体选取了收入分配理论、二元经济论、金融与经
本文标题:生产要素配置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96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