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七讲+公共收入的理论与实践
第七讲公共收入的理论与实践一、公共收入的定义与分类定义:政府为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从企业和家庭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即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取到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总和。公共收入是一个政府将私人部门的部分资源转移到公共部门的过程,是以货币计量的政府占有的社会产品的总值。分类公共收入的分类税收公债其他收入:收费、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捐赠、国有资产经营收入、战争赔款等。公债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凭借自身信用,按照法律程序和规定,通过向企业或个人有偿借债而形成的一部分收入。公债的特点:公债的发行、认购是建立在资金持有者自愿承受的基础上公债的发行是有偿的公债的发行比较灵活其他收入一:收费指政府在实施特定的行政管理以及提供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时,为体现受益原则,以及对某些行为进行统计和管理而按照一定的标准向企业或个人收取的一定的费用。它体现的是谁受益谁交费的原则。收费包括:使用费:对享受政府提供的特定公共产品的私人部门所收取的费用。规费:政府为国民提供特定服务和管理而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可分为行政性收费和司法收费。其他收入二: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政府为了弥补提供公共产品的费用总额,通过扩大货币供给造成普遍物价上涨,从而降低人们的购买力,形成政府占有社会资源即公共收入增加。本质上是公私两大部门之间的资源再分配。二、税收: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定义: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特定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的公共收入。二、税收: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定义: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特定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的公共收入。税收的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要素:课税主体、课税对象、税率。税收的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Go-三、税收的特点之一:强制性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国家法令形式强行征收,不按规定缴纳者要受法律制裁。税收的特点之二:无偿性国家征税后既不向纳税人返回,也不向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这种无偿性是以强制性为条件的。税收的特点之三: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预先规定了征收对象和征收的数额或比例。税收的固定性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的稳定,也有利于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税收的三个特点是统一的,缺一不可。税收的要素之一:课税主体指法律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和法人,即纳税人。注意:纳税人不一定就是负税人,因为存在税负的转嫁。如果不存在税负转嫁的情况下,纳税人就是负税人。税收的要素之二:课税对象指法律规定的征税标的物。课税对象规定着征税的范围,是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课税对象是税收制度中的核心要素。税收的要素之三:税率法律规定的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也就是课税的尺度。税率可分为:比例税率:不论课税对象的数额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如营业税、关税)累进税率:按照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包括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如个人所得税)定额税率:按照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税额,所以又称为固定税额,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如一辆汽车缴纳的牌照税,每进口一升酒缴纳一定的进口税)全额累进税率简称全累税率,即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量都按其相应等级的累进税率计算征税率。全额累进税率在调节收入方面,较之比例税率要合理。但是采用全额累进税率,在两个级距的临界部位会出现税负增加不合理的情况。例如;某甲年收入1000元,适用税率10%某乙年收入1001元;适用税率20%。甲应纳税额为100元,乙应纳税额为200.2元。虽然,乙取得的收入只比甲多1元,而要比甲多纳税100元,税负极不合理。这个问题,要用超额累进税率来解决。超额累进税率:简称超累税率,是把征税对象的数额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部分的数额分别规定相应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级税额之和为应纳税额。注意:超累税率的“超”字,是指征税对象数额超过某一等级时,仅就超过部分,按高一级税率计算征税。goback税收的原则之一:效率原则税收应能有效地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和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的行政和管理效率。它包含几层含义:1.经济效率2.行政效率税收效率原则:税收的经济效率即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化、额外收益最大化若征税而导致私人经济利益的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利益,即存在税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额外负担。因征税对干扰了私人消费和生产的正常和最佳决策,即发生了税收在国民经济运行方面的额外负担。税收的额外负担链接:窗户税减少税收额外负担的根本途径——保持税收中性税收中性是在市场经济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税收理论观点。两方面的含义:税收中性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它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成为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税收的额外收益主要体现:一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二是在当市场机制发生失灵时,通过税收达到调节经济、稳定经济的作用。税收效率原则:税收的行政效率是否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取得了最大的税收收入。提高税收行政效率的途径——节约、便利节约要求运用先进科学的方法管理税务,尽可能减少征税成本;便利要求税收制度简化,使纳税人易于掌握理解,能方便纳税人。节约与便利税收原则之二: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税收制度中最重要或首要的原则。税收公平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使各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税收公平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horizontalequity)是指税收应使相同境遇的人承担相同的税负;纵向公平(verticalequity)是指税收应使境遇不同的人承担不同的税负。据此公平原则可具体化为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受益原则(benefit-receivedprinciple)指个人所承担的税负应与其从政府公共服务活动中获得的利益相一致。横向公平:受益相同者税负相同纵向公平:受益多者多纳税支付能力原则(ability-to-payprinciple)指根据个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其应承担的税负。横向公平:纳税能力相同的人承担同等税负。纵向公平:纳税能力大的人多纳税。测度纳税人的能力客观标准:主张以纳税人拥有的财富的多少来测度其纳税能力。如:收入、财产、消费主观标准:主张以纳税人因纳税而感受到的牺牲程度大小来测定其纳税能力。如:均等牺牲、比例牺牲、最小牺牲均等牺牲:要求每个纳税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总效用相等。比例牺牲:要求每个纳税人因纳税而牺牲效用与其收入成相同比例。最小牺牲:要求社会全体因纳税而蒙受的总效用牺牲最小。goback1、根据税负能否转嫁,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2、按税收的计征标准,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3、按税收的归属关系分类,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4、以税收收入的形态为标准,分为实物税和货币税。三、税收的分类5、据课征对象性质的不同划分:(这也是划分不同税种最基本的依据。)所得税:是直接根据纳税人的所得额或收益额征收的税。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拥有或支配的财产征收的一种税。流转税:也称为商品税、货物税、营业税或销售税等,以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计税依据是商品销售额或营业收入,一般采用比例税率。(详细分析见下)所得税定义:是直接根据纳税人的所得额或收益额,向取得所得的自然人和法人课征的税。构成: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所得税之一:个人所得税定义:以个人所得为对象的税收。个人所得税的课征范围:课征范围:本国居民或公民取得的来源于全世界的所得;外国居民或公民取得的来源于该国疆界内的所得。公民身份的认定:是否具有本国国籍。居民身份的认定:三种标准1、住所标准;2、时间标准;3、意愿标准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课税对象——个人所得。所得,即财富的增加额。个人所得税分为境内所得和境外所得。具体包括以下11项内容:一、工资、薪金所得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九、财产转让所得十、偶然所得十一、其他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虽然定义为个人的所得额,但所得额并不就是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基数或应税所得,还必须从中扣除必要的费用后才是应税所得。税法规定的减除费用项目免予征收:1、独生子女补贴2、托儿补助费3、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4、个人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提取实际缴付的住房公积金、保险金等。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采用累进税率以及比例税率的形式。应税所得×适用税率=应纳税额具体可见下页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的课征方法:从源征收申报清缴所得税之二:公司所得税定义:指以公司、企业法人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所得税。课征范围:居民公司取得的来源于全世界的所得;非居民公司取得的来源于该国疆界内的所得。那么,对居民公司的认定一般有哪三种标准呢?居民公司认定的三种标准:登记注册地点总机构地点管理中心所在地课征对象——净所得。总所得-可扣除费用=应税所得总所得包括经营收入、资本所得、股息收入、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等;费用开支包括经营管理费、折旧与损耗、各项税金以及其他费用。课征税率:采用比例税率的形式。资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我国企业所得税采用33%的比例税率。另外,为了照顾规模较小、利润较少的中小型企业,还设置了两档低税率:(1)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以下的企业,按18%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对年应纳税所得在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企业,按27%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课征方法:申报纳税指年初填送预计申报表,年终填送实际申报表;税款实行分期预缴,年终清算,多退少补。所得税之三:社会保险税定义:亦称“工薪税”或“社会保障税”。主要是指以企业的工资支付额为课征对象,由雇员和雇主分别缴纳,税款主要用于各种社会福利开支的一种目的税。最早在美国于1935年开征。课征范围:雇主、雇员及自营业者课税对象:在职人员的工薪收入;自营业人员的事业纯收益。各国社会保障税的基本内容:一是课税对象不包括纳税人工资薪金以外的其他收入。即不包括由雇主和雇员工资薪金以外的投资所得、资本利得等所得项目。二是应税工资薪金通常规定最高限额,超过部分不缴纳社会保险税。三是一般不规定个人宽免额和扣除额,而是把毛工薪收入额直接作为课税对象.因为社会保险税实行专税专用原则,筹集的保险基金将全部返还给纳税人。课征方法:从源课征法,即由雇员所在公司负责扣缴,雇主应纳的税款由公司直接缴纳;而对于自营业主及其社会成员应纳的社会保险税,则实行纳税人自行申报缴纳的方法。税率:比例税率(大多数发达国家社会保险税实行分项比例税率,针对退休、失业、伤残、医疗等具体项目需要的社会保险支出量,规定高低不等的差别比例税率。)阅读材料:美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税收形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国家。美国的社会保障税不是一个单一的税种,而是由工薪税、铁路员工保障税、失业保障税和个体业主税四个税种组成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工薪税是主要税种。1.工薪税。美国于1935年开始征收工薪税,当时的目的是为老年人筹措退休金,其后陆续实行残疾人保险、医疗保险等。工薪税收入是联邦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美国工薪税的纳税人是雇主和雇员,征税对象分别为雇主全年对每个雇员支付的薪金工资和雇员全年领取的薪金工资额。2.铁路员工保障税。铁路员工保障税是为铁路人员设计和以为铁路公司员工筹措退休费为目的的税。它的纳税人为雇员和雇主,其课税对象为雇员领取的工资和雇主发放的工资。该税规定有应税收入最高限额,限额以上不征税。铁路员工保障税的税率,1980年为雇员月工资最高限为2158.33美元,税率是6.13%;雇主对每个工人支付的工资最高限也为2158.33美元,税率是9.5%。铁路系统也有独立的失业保险税,全由雇主支付。铁路员工保障税同工薪税一样也实行源泉扣缴法。3.失业
本文标题:第七讲+公共收入的理论与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08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