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学生调研报告【汇编8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学生调研报告【汇编8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学生调研报告【汇编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学生调研报告【第一篇】一、前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更是基层村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导向方针。大学生村官作为基层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只有深刻了解村居建设现状,认真分析村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才能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方针,较好较快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才能做成有建树的村官。作为2011年的新一届大学生村官,我感到很自豪也很荣幸。现在的我是XX乡XX村的一名主任助理,入村工作几周以来,通过与村两委干部接触,走访群众,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了本村基本情况,对XX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调研中也发现了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通过此次调研为群众带来切实利益,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二、XX村基本概况XX村地处铜陵县XX乡西江边,东邻长杨、中洲,南接西江村,西北与安平村相连。由于地处江心洲,水陆路交通相对便利,经汀洲轮渡上铜胥路与外界联系,村内主干交通线为“村村通”水泥路0、943公里,外加安胥公路1、48公里,其余为待修建机耕路7、3公里,交通状况较以前有所改观,但仍然需要有大力建设。全村总面积478、34万平方米,全村拥有耕地总面积2700亩,主要为壤土柔性土质,另有水田80亩林地530亩。XX村现有29个村民小组,总计685户2143口人,其中劳动力人数为1290人,劳务输出770人,本地转移就业近400人。村两委班子6人,后备干部6人。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以传统种植业作为经济支撑,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劳务输出、种植棉花、水稻、油菜、玉米等为主,辅以养殖油料加工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是市定经济薄弱村。全村主要依靠农作物种植作为农民本地创收来源,无其他有效增收途径。其中低保对象63人,五保对象9人,失去或部分欠缺劳动能力的残疾人108人。通过民政、社会及地方政府等多种渠道帮扶助残,这部分人生活能得到基本满足,但是显著的提高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三、新农村建设情况参考资料,少熬夜!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XX村两委以党的“十二五”规划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我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村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一)济建设情况1、输出构筑经济发展大动脉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今年我村富余劳动力输出犹如破土的春芽,茁壮成长的树木,不断得到壮大。我村总人口2143人,其中劳务输出770人,本地转移就业近400人,占总人口的54、6%,其主要为青壮年。就在今年初我村成立了铜陵县锴沣锦华劳务有限公司,帮助近百名劳动人员成功实现就业,为解决我村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的增收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劳务输出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拓展农民致富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对农民来讲,成本低,见效快,收益大。劳务输出人员年均纯收入在1、5万以上,远高于全村的人均纯收入7千元。劳务输出开拓了视野、启发了思维,通过劳务输出带回了资金、技术、信息、人脉资源等,为村民实现自主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劳务经济的输出为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已成为我村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途径。通过劳务输出,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突破了土地、资本等资源要素限制,人力资源流动促进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转变,推动了土地使用权流转,为经济发展积聚了“软动力”,对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2、传统农业的发展我村土质特性为柔性壤土土质,主要为小麦、水稻、棉花、油菜传统作物种植。由于耕种面积较为丰富,土壤肥力肥沃,作物耕种正由人工作业向自动化转变,加上近年来国家对粮食启动的市场保护价格和粮食补贴政策,传统的粮食种植已经出现扭亏为盈的局面;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或本地就业,半工半农,想法设法增加收入,这样传统农业种植在务工文化的带动下也正在彰显蓬勃的经济效益。也正是这样的帮带效应和不敢尝试的传统守旧思想遏止住了我村外放型高效农业的发展。既然高效农业的各种条件还不成熟,又无法催孵其发展,就只能在传统的种植业上做文章,就要想法设法抢抓机遇,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传统种植业的稳定发展。由上表可以看出我村50%以上的土地已经正常流转并使用,而且相关产业(如种植粮食、河蟹养殖、生猪养殖等)都初具规模,并有进一步发展的良好趋势。而由种植粮食带来的来料加工也也初具规模,为我村的经济发展带动村民致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参考资料,少熬夜!村两委在村支书甘贤贵、村主任郑雷云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设党支部2个,共有党员50名,其中女性党员8名,流动党员7名,获多次殊荣,2010荣获“先进基层党支部”光荣称号、“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步奖”等。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是XX乡最团结和最优秀的村级领导班子之一。以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为重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搭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党员承诺等载体,引导党员切实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做到遵守党的纪律不动摇、执行党的纪律不走样;全面执行阳光村务和村财乡管工作,实行村级“三资”委托代理;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积极推进政务、村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我村两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1)全面深化了本村党建的“三项制度”,扎实开展了“三进三同”、“结穷亲”等活动。2)扎实推进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整修了村级活动室。3)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在干部的管理上,进一步规范了党支部“四议两公开”制度、党员培养发展制度、党费收缴制度等制度,使村社干部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三)乡风文明建设情况我村在开展“文明乡村”创建活动中,积极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我村在创建“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环境”活动的过程中,全村治保组织、调解组织和群防群治组织健全,防火防盗措施到位,农村土地等各类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并呈现下降趋势,村内具有较强的自我化解矛盾能力。号召全村发扬优良乡风民俗,强调邻里和睦、妯娌和睦、孝敬父母、不打架骂人,以好的乡风民俗来约束不好的做法,让社会公德来制约个人的私心。借助“四百工程”之力,通过上门走访、党员承诺、组织送温暖等多种形式,与扶贫对象开展连心活动。目前我村治安状况良好村民生活稳定和谐,村民大多能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四)社会事业建设情况1、道路建设:村内主干交通线为安胥水泥路1、48公里,外加“村村通”水泥路0、943公里,其余为待修建机耕路7、参考资料,少熬夜!3公里,架设桥梁13处的,堤设涵管12处,交通状况较以前有所改观,但仍需加大投入力度,依托“组组通工程”的建设,完善个自然村的交通联系网络,并且考虑村民耕种的需要,完善耕机路的建设,并与村级道路相衔接,形成完整有机的道路系统。为此,在村委会的领导和筹划下,我村正在积极筹划修建从11组到14组的1、5公里的机耕路,并与将今年九月初正式开工建设,现快已铺设完成,预计将在九月末正式完工。2、水利建设:我村处于江心洲的中下段,水利建设和防洪抗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借助国家对水利建设的重视和支持,我村对我村周边的江堤做了精心的排险加固工程,确保了大圩安全渡汛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村委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我村对2600多米的大沟渠进行了清淤排查工作,并组织群众对1000多米的小沟渠进行了修复工作,确保了农作物的灌溉的顺利进行,保障了农作物的收成和农户的收入。3、卫生事业:为响应国家政策安排,在县卫生局的支持和扶助下,我村现已建立标准卫生室,并已正式投入使用,极大的满足了村民就近就医问题。自国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药物统一定价以来,村民在卫生室看病比以前在乡或县医院看病费用减少了近四成,这还不算上交通成本、时间成本等,并且,卫生室的医生还可以很方便的去一些体弱不能来卫生室的家里看病。通过建立村卫生室,不仅极大的方便了村民看病,而且极大的减少了看病的费用,让群众受到了比大医院更加细心的照料和服务。4、社会保障:积极推进“新农保”、“新农合”政策,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共完成养老保险863人,未完成983人,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46、75%,发放率达到10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2059人,参保率达到96%以上,农村大病(住院)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9、4%;全村符合农村低保、五保条件72人全部纳入低保,做到低保、五保全覆盖。以人为本,弱势群体倍受关注。该村五保、低保对象,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基本生活保障金,按季度足额发放到困难人员手中,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5、电网改造:前期实施的新一轮电网改造工作,为农村用电安全稳定进一步打好基础。我村已完成新电网“家家通”工程,得到县乡供电部门的质检合格,彻底完善了我村的电网建设工作,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和赞许。垃圾处理:根据乡党委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要求和我村建设环境美好村的目标,在村领导的关心下,现已修建垃圾池6座,并聘请环卫工人四名,有效改善了我村人居环境,彻底改变了以前脏、乱、臭的局面,为我村建设环境优美旅游村提供了坚实保障。6、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我村总人口2143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四百多人。随着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村民们的生儿养老,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有所淡化,在家的已婚育龄妇女参考资料,少熬夜!能按单月康检的要求,准时参加孕检,外出人员也能按时将孕检证明寄回。但是仍需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采取惩罚与奖励相结合的有效机制,避免反弹现象的发生。国家对计划生育模范户采取的奖励扶助政策也大大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稳步进行,我村支书甘贤贵说:“对农村部分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实行奖励扶助,改善这部分人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能使他们更加自觉拥护党的领导,拥护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也让广大群众看了到实行计划生育的美好希望,群众现在由衷地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奖励扶助制度使群众的婚育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少生优生,少生快富,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正在群众中逐步形成”。我村在全面按照乡人口计划生育办公室下达的2011年我村各项人口计生指标下开展工作,在乡计生办的指导、村“两委”干部和计生宣传员的细致入微的工作下做好育龄妇女的健康检查,做好对流动人口的生育文化建设服务,及时向他们提供避孕药具及生育知识指导,全面保证我村的计划生育工作正常开展。7、社会治安与信访稳定。加强农村信访稳定工作,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XX村两委一直对本村的稳定给予高度的重视。近年来,我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没有发生重大恶性群体治安案件和集体上访事件。我村一直努力保持全村综合治理稳定,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解决群众纠纷和矛盾,积极帮助广大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从根本上消灭引起上访的诱
本文标题:学生调研报告【汇编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177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