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82019学年沈阳市第一二七中学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沈阳市第一二七中学七年级10月语文试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宛.转(wán)粗犷.(guǎng)发鬓.(jì)咄.咄逼人(duō)B.池畦.(wā)高邈.(miǎo)应合.(hé)繁花嫩.叶(nèn)C.酝酿.(niàng)莅.临(lì)看.护(kàn)秋风萧琵.(sè)D.静谧.(mì)枯藤.(téng)黄晕.(yùn)淅淅沥.沥(lì)2.结合语境,在下列句中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时,我总喜欢捧着一本诗集,享受属于自己的那种安静的生活。②既能,把握方向,又能,关注细节,这样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A.①闲暇闲适②高瞻远瞩明察秋毫B.①闲适闲暇②高瞻远瞩明察秋毫C.①闲暇闲适②明察秋毫高瞻远瞩D.①闲适闲暇②明察秋毫高瞻远瞩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语文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B.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C.有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评价一个优秀学生的标准之一。D.老舍先生的一生,是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一生。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文章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B.《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学医时的老师,他生活非常讲究,对学生诲人不倦,对学术更有着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C.《春》的作者是朱自清。代表作有散文集《背影》。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5.诗文默写(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3)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4)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6)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7)《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9)他们的房屋,______________,在雨里静默着。6.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题目。《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对两首诗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观沧海》表现作者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慨;《龟虽寿》抒写作者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诗人对眼前之景的进行的描绘。C.“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D.两首诗的最后两句与的主旨和作者情感无关。阅读选文,完成小题。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7.解释划线的词我欲之楚()奚为北面()吾马良()此数者愈善()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10.成语______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选文,完成小题。①他是我初中时的同桌,瘦瘦的清白的脸,人很老实不大爱说话。他家住在偏远的郊区,那里属于这座小城的贫困地带。②也许是家远的缘故,中午放学他不回家。学校有食堂,可一次也没有见他去过。他的午饭很简单,一个白面馒头,一根细细的咸黄瓜,一罐凉开水,天天如此。③冬天,每当第三节课下课铃声响起,他就从那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兜里掏出用旧白纱布层层包裹的馒头,放在身旁的暖气片上烤热。而夏天,他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白纱布把馒头放在书桌里,他是怕天气热,捂着馒头会坏掉。我们之间很少交流,自习课上,前桌后桌聊得热火朝天,而我们却很安静,他偶尔开口说话却只是向我借橡皮小刀之类,之后又迅速转过头去。渐渐地,我对他产生了反感,都什么年代了,他的思想还像他身上穿的那件肥大的灰夹克一样陈旧。④班上有四个调皮的同学号称“四人帮”,整天无所事事,以欺负和戏弄同学为乐,老师也拿他们没办法。他不合群的个性引起了“四人帮”的憎恶,“四人帮”经常变着法儿戏弄他。可他总是置之不理,他平淡的回应更激起了“四人帮”的愤怒,因为他们认为他孤傲,看不起他们。⑤一天早上,他刚走进教室,粉笔头便从四面八方飞来打在他的身上、脸上。我以为他这下一定会愤怒得大吼大叫,但他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很平静地抖抖衣服,挺直胸膛,走到座位上坐下了。第二天,依然如故。不过这次“四人帮”发射的子弹是刚刚嚼过的泡泡糖。泡泡糖的黏性很强,粘到头发上不容易拿掉,于是从上午到下午他都在和粘在头发上的泡泡糖做斗争。我心里很为他打抱不平,忍不住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反抗?你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他淡淡地说:“我没时间理他们,我还要学习。”我觉得这只不过是他的借口,他在掩盖骨子里面的懦弱。⑥安宁了几天,“四人帮”卷土重来。那天下课后,他刚把馒头放在暖气片上,就被“四人帮”的领头大强抢了去。大强把馒头当成了足球,飞起一脚,馒头打在了教室的天花板上,然后落到地上滚到了讲台边。“四人帮”一伙用挑衅的目光看者他。他的脸由红变青由青变紫,他猛地站了起来,双手颤抖着,眼睛瞪得好大。⑦突然,他猛地一拍桌子:“你们,你们太过分了!”大强还是嬉笑着,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你们可以戏弄我,但是必须尊重我的馒头!”他喊了起来。大强上前一步,身后的三个尾随者也凑上前来,教室里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⑧他平视着他们,一字一句地说:“你们欺负我,我可以不在乎,因为早晚有一天你们会明白那是不对的。可是,请尊重我的馒头!你们应该知道那是我的午饭。”大强一伙不动的看着他。“我家全靠妈妈一个人操持,爸爸因病长期躺在床上。本来我是应该住校的,本来我中午应该去食堂吃饭吃菜,可是我家里没有钱!而在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可以吃馒头。我妈说我上学不能缺了营养,而我那还没上学的妹妹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每天晚上,妈妈都用小锅在炉子上给我蒸一个馒头,只能蒸一个。一袋面可以蒸好多馒头,正好维持我一学期的午饭……”他说不下去了,眼里噙满了泪水。⑨大强一脸惭愧地低下了头。他擦了擦眼泪,离开了座位。大强一伙自动闪到了一边。他弯下腰捡起那个已经裂开了大口子的馒头,用手擦拭着,我清楚地看见他那大滴大滴的泪珠落在馒头上。他擦得很认真,一遍又一遍。教室里响起了几个女生的抽泣声,那一刻,眼泪也漫过了我的脸颊。⑩第二天早上,他的桌子上堆满了食品。有汉堡包、面包、火腿肠,其中有一个醒目的半透明大塑料袋,里装满了蛋糕,那是大强送的。他站起来向同学们鞠躬,教室里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谢谢”两个字被他重复了十几次。我们都明白,其实我们应该对他说声谢谢。那天,他用他的行为给我们上了永生难忘的最有意义的一课。从那以后,我不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身边的每一个人,不再挑剔家人为我做的每一顿饭,因为我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他的自尊和坚持,每一顿饭里都含有亲人对我的无限关爱!11.根据选文内容,仿照“起因”,概括“馒头事件”的经过和结果。起因:“四人帮”用粉笔头打他,他依旧不加理睬、坐下来学习。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作为他的同桌,“我”对他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起伏变化?对他反感_________嫌他懦弱__________13.选文第③段为什么要写他向我借橡皮小刀之后又迅速转过头去?14.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写出两点即可)15.第⑨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16.选文最后一段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阅读选文,完成小题。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大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关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7.给这段话写一个标题。18.本段围绕哪个字描绘雪后山景?写景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找出标志方位的词语。19.赏析“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20.本语段中“秀气”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1.写作雨,是大自然最美丽的音符,是大自然创造的最美好的画卷。人们向往雨,因为雨能滋润大地,更能浇灌人们的心灵……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题目:洒进的雨(如“干旱土地”“窗口”“心中”等)要求:①选择(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③卷面整洁美观,书写规范,字数60-800之间;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沈阳市第一二七中学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229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