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服装基本概念衣服鞋帽的总称。多指衣服。《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下》:“乙丑,禁造契丹样鞍辔、器械、服装。”沉从文《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友》:“姿势稍有不合就是当胸一拳,服装稍有疏忽就是一巴掌。”穿于人体起保护、防静电和装饰作用的制品,其同义词有“衣服”和“衣裳”。中国古代称“上衣下裳”。最广义的衣物除了躯干与四肢的遮蔽物之外,还包含了手部(手套)、脚部(鞋子、凉鞋、靴子)与头部(帽子)的遮蔽物。阳光不绣婚纱专卖。:服装是一种带有工艺性的生活必需品,而且在一定生活程度上,反映着国家、民族和时代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水平以及社会风尚面貌的重要标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必然内涵。服装的起源服装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就已出现。古代人把身边能找到的各种材料做成粗陋的“衣服”,用以护身。人类最初的衣服是用兽皮制成的,包裹身体的最早“织物”用麻类纤维和草制成。在原始社会阶段,人类开始有简单的纺织生产,采集野生的纺织纤维,搓绩编织以供服用。随着农、牧业的发展,人工培育的纺织原料渐渐增多,制作服装的工具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服装用料品种也日益增加。织物的原料、组织结构和生产方法决定了服装形式。用粗糙坚硬的织物只能制做结构简单的服装,有了更柔软的细薄织物才有可能制出复杂而有轮廓的服装。最古老的服装是腰带,用以挂上武器等必需物件。装在腰带上的兽皮、树叶以及编织物,就是早期的裙子。服装的功能服装有保健和装饰、工业用途三方面作用:①保健:服装能保护人体,维持人体的热平衡,以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服装在穿着中要使人有舒适感,影响舒适的因素主要是用料中纤维性质、纱线规格、坯布组织结构、厚度以及缝制技术等。②装饰:表现在服装的美观性,满足人们精神上美的享受。影响美观性的主要因素是纺织品的质地、色彩、花纹图案、坯布组织、形态保持性、悬垂性、弹性、防皱性、服装款式等。③工业用途:防静电服装是防止衣服的静电积聚,用防静电织物为面料而缝制的,适用于对静电敏感场所或火灾或爆炸危险场所穿用。使用的防静电织物的制作工艺主要是在纺织时,大致等间隔或均匀地混入全部或部分使用金属或有机物的导电材料制成的防静电纤维或防静电合成纤维,或者两者混合交织而成。服装的分类服装分类本来就很难找到标准,最没有争议的分类就是按性别分,可以分为三类:男装,女装,童装,中性服装.在服装界,业内人士通常不之么分类.而是分为:针织与梭织.针织类服装生产速度快,难度要比梭织低.因此价钱上也会便宜一些.中国虽然人力资源丰富,但是服装生产成本中占重要比例的还是人力资源.通常针织类服装一个工人加上一台机器,工人熟练的情况下一天可以生产几百件,当然也要看服装的复杂程度.另外决定服装成本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服装上的配饰,配饰本来就会增加成本.更重要的同时需要付出人工成本.配饰通常情况下是手工装配的.这样不仅生产工期长,而且会增加不合格产品的数量.服装的种类很多,由于服装的基本形态、品种、用途、制作方法、原材料的不同,各类服装亦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与特色,变化万千,十分丰富。不同的分类方法,导致我们平时对服装的称谓也不同。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中国服装60年变迁60年是一个甲子循环。今年,欣逢共和国60华诞,举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在回顾过去,瞻望未来。衣食住行,衣饰为先。服装作为与人们糊口息息相关的重要部门,在过去的60年里,天然也有着丰硕的发展演变过程。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光鲜的印记,而服装恰正是各个时代印记中最易令人记忆、触摸与回味的部门。衣饰变化折射时代变迁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一天,也天然地开启了中国的新时代。褪去长袍、西装和旗袍,换上中山服和列宁装,国人怀着新的理想,步入了新的糊口。人们对衣着时尚美的追求化为了对革命工作的热爱。上世纪50年代,受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款式简洁的布拉吉连衣裙、列宁装以及两用衫、长西裤成为了年青学生的最爱。而工人最时髦的梳妆则是蓝色或者灰色的背带工装裤和白衬衫。简洁、朴实的衣饰风格体现了当时劳动即光荣的时代风尚。1960年代,跟着前苏联在中国影响的逐渐淡去,军事化社会的特征逐步显现,衣饰制服化趋势日益显著。特别是在肇始于1966年的十年文革期间,军燕服大行其道,男女服装趋于同一,时尚的个性体现被政治的共性所取代,人们的衣饰特征表现出了空前的同一。现在,人们在描述当时的衣饰特征时通常会使用中性一词。直到10年后的1976年底,中性衣饰的坚冰才被从广州流行起的喇叭裤之风逐渐融化。固然奇装异服、靡靡之音仍然不为当时的主流社会所接受,但普遍存在于人们内心之中的个性化衣饰追求,逐渐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力。上世纪70年代末期,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之下,花衬衫、太阳镜成为了大中城市里亮丽的风景,尽管年青人的这种梳妆服装在当时显得极为反叛和缺乏内涵。这之后,有个人不得不提,由于,恰是他的步履激发了中国人对衣饰潮流的关注与热情,加快了中国社会衣饰时尚化的进程。1979年春天,知名的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应邀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一场服装表演。当时大家不敢直截了当地称之为时装表演,而称为服装观摩会.参加观摩会的仅限于外贸界与服装界的官员和技术职员,还必需通过审查,记名对号入座。尽管皮尔·卡丹已经充分考虑了中国当时的国情,但当音乐响起时,台上外国模特身着的多姿多彩的时装仍是与台下的一片革命色形成了光鲜的对比,给当时的传统观念造成了猛烈冲击。第二年的11月,当中国大陆第一支时装模特队亮相上海滩的时候,更是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一词成为了中国社会的最强音。从那时起,人们着装的时尚程度越来越高,流行变化速度越来越快。时光又过去近30年,现在国人接受时尚信息的路径已经跨越了日本、中国港台地区等中间环节,可以这样说,我们离世界时尚中央的间隔只有一步之遥。为此,人们不得不感叹地说:世界是平的!蕴蓄产能上风创造出口佳绩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为解决人们的穿衣、就业题目,纺织产业一直是政府重点关注的领域。特别是1987年我国纺织产业进行战略调整,即从以海内市场为主转为保证海内市场供应的同时,着重抓出口创汇。中国捉住了国际纺织服装工业转移的机遇,鼎力发展纺织服装加产业,为日后代界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国地位的确立创造了前提。此后,以出口创汇为目标,纺织品服装出口商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8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不足100亿美元,1987年出口额突破了100亿美元,1991年出口额又超过200亿美元,199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较1986年增长了2.17倍,显示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产能力和出口能力不断增强,并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创汇产品,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外汇资金。着装礼仪服装是对人所穿衣服的总称,在日常交往中,服装被视为人的“第二肌肤”,在社交场合,它是地位、身份的象征。着装的要点:1、个体性。即既要认同共性,又不能泯灭自己的个性,“量体裁衣”扬长避短,在允许的前提下,在某些方面与众不同。切忌追时髦随波逐流,使自己的着装千人一面,丧失特色。2、整体性。应当基于整体的考虑和精心的搭配,相互呼应、配合,恪守服装本身约定的搭配,如穿西装时应配皮鞋。3、整洁性。不允许有褶皱、残破、补丁、污渍。着装的忌讳:1、过露。袒胸露背,暴露大腿、脚部和腋窝,在大庭广众前打赤膊;2、过透。如穿能透视内衣、内裤的服装,有失检点;3、过短。为了标新立异而穿小一号服装,在正式场合穿短裤、小背心、超短裙等等;4、过紧。为了展示线条,穿过于紧身的服装,把自己打扮得太性感。根据礼仪规范,选择着装类型,最重要的是要合乎身份、场合,维护形象,并且对交往的对象不失敬意。一般以TPP为基本原则,T、P、P三个字母,分别是英文时间(time)、地点(place)、目的(purpose)这三个单词的缩写。时间: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一天有24小时,冬天应穿保暖御寒的冬装,夏天穿通气、吸汗、凉爽的夏装,白天要面对他人,应穿着合身、严谨,晚上在自己私人空间,穿着可宽大、随意些。地点:在室内或室外、闹市或乡村、国内或国外、单位或家中,着装的款式应有所同。比如,穿泳装在海滨、浴场是很正常的,但穿它去上班、逛街,就很不正常。目的:人们在穿着上往往要体现自己的某种目的,自尊,还是敬人;颓废,还是消沉;放肆,还是嚣张,都可以由此得知。比如,你身着款式庄重的服装前去应聘或洽谈生意,说明你郑重其事渴望成功。在公务场合,对着装的基本要求是:端庄、稳重、传统,不适合穿牛仔装、运动装、家居装。在社交场合,对着装的基本要求是:典雅、时尚、个性,也不适合牛仔装、运动装、制服、工作服。在休闲场合,可选择舒适、方便、自然的款式,家居装、牛仔装、运动装都适合。
本文标题:服装导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4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