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章外商投資與開放政策一、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狀況1998年大陸吸收外資的情況呈現停滯,這可從下列幾個方面看出來:1.批准項目數和協議外資額繼續下降,實際使用外資額呈現停滯自1994年以來,批准的項目一直呈下降趨勢,1997年項目數為21,001件,比上年下降了14.48%,降議外資額510.03億美元,下降了30.39%,但實際使用外資額452.5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8.46%,截至1997年底,大陸累積批准外商投資項目304,821件,協議外資總額5,203.93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總額2,218.52億美元。1998年,雖然受亞洲金融危机的影響,大陸利用外資仍保持較高的規模:批准項目數為19,846件,比上年下降了5.70%,使用外資額521.3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2.21%,實際使用外資額455.82億美元,增長了0.7%。從1979年至1998年底,大陸累計批准外商直接投資項目324,667件,協議外資5,725億美元,協議使用外資2,674億美元(見表1.10.1)。自1993年以來,大陸連續5年成為世界上儘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資地區。1997年大陸引進外商投資占世界總流入的11.31%,占發展中國家流入的30.42%(見表1.10.2)。2.利用外資的各种方式中,外商直接投資繼續暫居主導地位1992年以前,大陸利用外資以對外借款為主,但此後情況發生了變化,1992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資超過了對外借款,當年借款只占41.20%,而外商直接投資占57.34%。此後外商直接投資的地位不斷提高,現已居主導地位。1997年外商直接投資協議額佔利用外資總額的83.53%,實際使用額佔總額的70.27%(見表1.10.3)。表1.10.11979-1998年大陸吸收外商投資狀況表1.10.21990—97年若干國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比較表1.10.31997年各種利用外資方式比較3.利用外資方式出現多樣化趨勢,外資企業增長迅速。從90年代發展狀況來分析,合資經營所佔比重趨勢下降,而外資企業所占比重不斷增加。1990年合資經營佔項目數的56.25%,協議外資額的41.25%和實際外資額的55.43%,合作經營分別佔18.11%、19.03%和19.65%,外資企業占25.57%、37.14%和19.94%;1997年合資經營占項目數的42.86%,協議外資額的39.64%和實際外資額的43.08%,合作經營分別占11.30%、23.66%和19.73%,外資企業占45.72%、34.62%和35.77%(見表1.10.3);1998年合資經營分別占41.05%、36.88%和41.32%,合作經營占10.13%、18.72%和20.49%,而外資企業增至48.74%、41.70%和36.23%(見表1.10.4),項目數和協議額均超過合資經營企業。1997年開始,大陸批准成立了外商投資股份制企業6家,協議額1.51億美元,實際金額為2.88億美元。1998年分別為9家、13.3億美元和6.03億美元。國際租賃、補償貿易、加工裝配等外商其他投資所占比重很小。不過,1997年和1998年,加工裝配有所恢復,實際外資額均超過15億美元。表1.10.5描述了1979-1998年外商直接投資的主要方式情況。表1.10.41998年大陸外商投資方式比較4.外商投資規模漸趨擴大,跨國公司對大陸投資增長迅速。以港澳台為主要來源的中小企業一直占主導地位,但1992年以來,吸收外商投資規模有擴大之勢。1998年項目平均協議投資額為263萬美元,比1992年的119萬美元增加了121%。越來越多的世界著名跨國公司看好大陸市場,加大了投資的規模。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統計,大陸是跨國公司子公司分布最多的地區之一,1997年國外分支機構在華總數達145,000個。德國前10大企業集團中,有9家在大陸有投資,如大眾汽車、西門子、巴斯夫等;日本前20家工業公司中有17家進入,如松下電器、日立、三洋等;韓國10大企業集團的9家已進入,如三星、現代、大宇等;美國30家最大工業企業中有24家進入,如通用電器、通用汽車、摩托羅拉、卡特彼勒等。不過,總的來看,在企業規模上目前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仍占重要地位。表1.10.5截止1998年外商直接投資方式5.投資以工業和房地產為主,但開放的領域不斷增加。1997年,第一產業的比重只占項目數的3.88%、協議額的2.09%,實際使用額的1.39%;第二產業比重分別占70.07%、53.06和62.13%;第三產業比重分別占26.05%、44.85%和36.48%,主要是外商大規模投資於房地產開發領域,一直位居第二,1992-1997年年均投資額達204億美元,1993年高達438億美元。1997年房地產外商投資項目數為862件,協議外資額為62.22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額為51.69億美元,分別占當年外資總數的4.10%、12.20%和11.42%。從1979—1997年外商投資的產業結構看,第一產業分別占企業數的3.88%、協議外資額的2.09%,第二產業分別為70.07%和53.06%,第三產業則分別為27.84%和44.85%(見表1.10.6)。近年來,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成為外商投資新的熱點,但總的比例不大。金融、保險、航空、貨運代理、內外貿、律師和會計事務所等新的領域也開始了試點或正在逐步向外商開放。表1.10.61979—97年大陸外商直接投資分行業統計6.投資來源地仍以港澳台為主,但美日新韓等國投資比重不斷增長。1997年,港澳占項目數的41.29%、協議額的36.43%和實際金額的46.46%,比重較前些年不斷下降,但仍居首位;日本居第二位,分別占6.68%、6.67%和9.56%;台灣位居第三,分別占14.35%、5.52%和7.27%;美國居第四位,占10.42%、9.68%和7.16%;新加坡居第五位,占3.50%、8.76%和5.76%;韓國居第六位,占8.35%、4.28%和4.73%;截止1998年底,港澳台占項目數的69.64%、協議額的60.43%和實際使用額的61.12%。日本、美國、新加坡和韓國名列前六位(見表1.10.7)。7.沿海始終是外商投資的重點。東部沿海地區是外商投資的重點,截至1997年底,占項目數的82.09%、協議外資額的88.49%和實際使用外資額的87.95%。其中廣東省分別占有23.83%、28.00%和28.50%,江蘇省占11.21%、11.53%和11.09%,福建省占7.50%、9.56%和9.85%。而廣大中西部省市區只占有17.91%、11.51%和12.05%(見表1.10.8)。表1.10.71979—98年累計對大陸投資前15位國家/地區比較表1.10.81979—97年沿海與中西部地區吸收外商投資比較二、外商直接投資促進了大陸經濟的發展(一)外資的發展成為促進大陸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外商投資已在大陸經濟占居重要地位。目前已開業的外商投資企業有15多萬家,1997年全部獨立核算外商投資工業企業42,881家,工業增加值14,243億元,工業增加值3,542億元,總資產18,134億元,產品銷售收入13,020億元,利稅總額992億元,占全大陸相應指標的比重分別為9.15%、20.84%、17.86%、17.53%、20.52%和17.28%。外商投資企業的發展對大陸經濟的影響,表現在促進資本形成、擴大內需和增加出口。成為促進大陸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外資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大陸資本形成、技術進步和人力資源等發展要素不足的缺口。1.彌補了資本形成不足的缺口資本形成不足是較長時期內制約大陸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吸收外商投資是彌補資本形成不足的重要途徑。據不完全統計,外商投資占全大陸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重已由1983年的1.24%增至1997年的14.79%(見表1.10.9)。外商投資企業的發展還增加了稅收,成為大陸財政收入的一項重要來源。1992年涉外稅收(不含關稅)107億元,比上年增長53%,占財政收入的2.6%,1993年為206億元,1994年為390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3%和88%。1996年涉外稅收已達764多億元,在總稅收的比例已增至12.3%,比1991年增長了近11倍。1997年全大陸工商稅收的比例7548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7.31%,其中涉外稅收總額為993億元,占13.16%,增長了29.97%,成為增加速度最快的稅收來源。2.彌補了技術進步不足的缺口技術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優化是大陸經濟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吸收外商投資促進了大陸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1)引進大批先進適用技術,促進了大陸許多產業、產品的改造、優化和升級。大陸彩電、冰箱、錄音機、洗衣機、電風扇、音響等耐用消費品行業通過引進外資不斷升級和發展,成為大陸的優勢產業。表1.10.91983—1997年外商實際直接投資額(FDI)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TIFA)的比重(2)引進了一些先進的技術,縮短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填補了許多產品乃至行業空白。如外商投資促進了大陸汽車、電子、通訊等重要產業的發展。到1997年底,35家中外合資租賃公司共為大陸近4,000家企業融通外匯資金50億美元,支持了遍及各地、各行業、各种所有制企業的6,000多項技術改造。民航部門通過融資租賃和經營性租賃利用外資130億美元,租賃飛機320多架。(3)外商投資企業對一些行業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根據1995年第三次工商普查資料,外商投資企業在企業數量、總資產、增加值、銷售收入和利稅總額等指標上占重工業的比例已分別達到6.10%、12.48%、12.32%、13.64%和13.36%,占輕工業的比例為13.39%、24.90%、24.51%、26.78%和19.48%,占製造業的比例為10.83%、18.92%、19.51%、21.08%和17.69%。在工業增加值上占本行業比重30%以上的部門有:電子及通訊設備製造業(58.82%)、皮革毛皮羽絨及其製品業(51.23%)、服裝及其纖維製品製造業(50.02%)、文教体育用品製造業(40.56%)、儀表儀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36.91%)、食品製造業(32.40%)和塑料製品業(31.11%)。3.增加了就業,培養了人才外商投資企業尤其是跨國公司在大陸投資企業的發展帶動了大陸的各級員工培訓工作,培養了一大批懂市場經濟、跨國化經營和國際慣例的高級人才,也培訓了一大批技術人員和熟練勞動力。外商投資尤其是跨國公司投資的發展也帶來了大陸智力引進。一方面大批留學人員因此回來工作,另一方面數以萬計的外國優秀管理人才、技術專家等到大陸工作。如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開業10年,來公司長期工作的德國專家107人,短期專家每年200人次。外商投資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到1997年底,在外商投資企業就業的職工已達1,750萬人,占總就業人口的12%,比1990年的200萬人增加了775%。根據第三批全大陸工業普查資料,1995年外商投資工業企業就業人員達898.34萬人,占全大陸工業職工總數的13.59%,其在某些行業已占較大比重,在輕工業中占24.37%,有7個行業的比重超過18%,其中36%以上的有5個行業,文教体育用品、皮革毛皮羽絨及製品、服裝及其他纖維製品3個行業高於70%,有4個行業的就業人數超過國有企業50%以上,其中有3個行業就業數是國有企業的3.4倍以上,服裝及其他纖維製品業達5倍以上。如果加上為其配套或提供服務的企業和單位的職工,則提供的就業機會更多。(二)推動了對外貿易發展外商直接投資直接影響進出口貿易、技術引進,因此,積極吸收外商投資是大陸對外開放基本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商投資企業的迅速發展推動了大陸經濟的國際化,促使大陸的外向型經濟向更高價位的開放型經濟發展,促使大陸更加深入地參與國際分工。外商投資企業已成為大陸外貿發展的主力軍之一。其出口由1986年的5.8億美元增至
本文标题:外商投资与开放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46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