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外人直接投资与关税游说之政策选择
33外人直接投資與關稅遊說之政策選擇外人直接投資與關稅遊說之政策選擇王智賢、余光弘*壹、前言貳、政治獻金遊說模型參、考慮外人投資模型肆、結論要 目提 要 政府制訂政策時往往有許多考量,尤其是面對外人直接投資時,政府的政策規範常會因為國內發展情況不同而有所調整,本文嘗試站在政府的角度,以兩種情況討論關稅的訂定與開放外人直接投資的決策。首先,我們以GrossmanandHelpman(1994)之政治獻金模型為架構,考慮兩國廠商各種遊說的情況,藉以訂出最適關稅。我們發現,政府將會選擇兩國廠商一起遊說。其次,考慮本國政府可以開放外國廠商進入本國直接投資時,假定外國廠商擁有技術優勢,其進入本國直接投資後,對本國廠商會產生技術外溢效果(Spillovereffect),使得本國廠商邊際生產成本下降。最後,我們比較上述兩種情況之下之政府效用大小,並發現本國政府相較政治獻金更重視國內福利時,將會傾向於開放外人直接投資。*本文作者分別為國立政治大學財政學系副教授及博士班研究生。壹、前 言外人直接投資(ForeignDirectInvestment,簡稱FDI)在一個國家尋求經濟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之中,往往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對於開發中國家,由於開發中國家資金缺乏、技術落後,因此,外人直接投資一方面帶來豐沛資金彌補國內資本累積之不足,一方面可經由新產品或新生產技術的引進,所產生的技術外溢效果,使得本國廠商生產技術得以提升並增加競爭力。而促成外人直接投資的因素,除了投資國廠商基於成本、市場或是關稅的考量決定是否採取FDI;此外地主國政府對於FDI的態度,更是影響FDI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以我國為例,我國於民國40年代初期即開始鼓勵外人投資,而為吸引外人對我國投資,相繼推出許多獎勵措施諸如「外國人投資條例」、「外匯貿易改革方案」、「獎勵投資條例」、「加工出口區設置管理條例」以及後來民國80年代初期用以取代原「獎勵投資條例」的「促進34財稅研究 第41卷 第1期業發展的成就,要歸因於政府對外人直接投資採取積極獎勵的政策;而BlomstromandPerson(1983)以1970年代墨西哥的產業資料,且以製造產業為例進行分析,發現外人直接投資的結果,支持技術外溢效果的存在,且本國廠商與外國廠商的技術差異越大,其外溢效果愈明顯。ChuangandLin(1998)運用台灣的資料分析,發現外人直接投資對於台灣的生產力,確實帶來正面的影響。另外GlassandSaggi(2002)一文假設外商進行FDI下,外國廠商比起地主國廠商,擁有優越的技術,而為了防止技術會隨著員工跳槽到地主國廠商而外流,外國廠商會願意付較高的薪資,以防止員工跳槽,如此一來本國員工薪資因而提高;另一方面,就算是發生員工跳槽到地主國公司導致技術外流的情形,對於本國政府而言不論是何種狀況,皆會有誘因使得本國政府傾向獎勵FDI。其次,更進一步研究的文獻,包括WangandBlomstrom(1992)一文中,假設給定技術水準且把技術的外溢效果內生化,進一步分析技術水準的改變對廠商進行直接投資的影響。而Helpman、Melitz1為UnitedNationsConferenceonTradeandDevelopment之簡稱。產業升級條例」等政策。這些政策制訂之目的,不外想藉由租稅優惠或是改善投資環境的方式,以吸引外資進入我國投資,以促進國內經濟發展。此外,根據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UNCTAD)1所發布的《2007年全球投資報告》(WorldInvestmentReport2007)指出,大部分國家還是繼續採取促進FDI的政策,相關統計資料如下表1:由表1,以2006年為例,地主國政府共制訂147個相關政策以促進FDI,而報告中指出,其中由開發中國家提出的占74%,可見開發中國家政府基本上對於FDI態度是傾向開放。究其原因,不外乎外人直接投資可使地主國廠商受惠技術外溢效果,提升生產力與競爭力,同時藉由國內消費量的增加,提昇國內消費者剩餘使得本國福利上升,此外政府稅收亦可因廠商的利潤增加而增加。本文目的即試圖由理論角度,對一國政府面對是否採取促進FDI政策的選擇,作進一步的探討。此外,討論外人直接投資對地主國生產力與技術影響的相關文獻,大都支持對地主國技術會有正面影響之看法,如Young(1992)發現新加坡及香港金融服務表1 UNCTAD會員國相關政策立法變遷(1997-2006)項目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提出相關政策國家數766065707172821039393相關政策數目150145139150207246242270205184較傾向FDI134136130147193234218234164147較不傾向FDI16993141224364137資料來源:UNCTAD,WorldInvestmentReport2007.35外人直接投資與關稅遊說之政策選擇andYeaple(2004)建立一個模型,假設一產業中存在不同生產力的廠商,而這些廠商可以選擇將產品在國內銷售、出口、或是採取FDI的方式在國外市場銷售,結果發現生產力最低的廠商會被迫離開這個產業,而生產力較低的廠商只把產品供應國內市場,而其他生產力較高的廠商則可把產品同時供應國內與國外市場。邱俊榮與蔡宜臻(2006)考慮勞動與技術兩投入要素的不完全競爭模型,並藉以探討廠商進行直接投資對其研發意願的影響。以上文獻大都針對地主國及外溢效果的研究,亦有針對投資國及外國廠商決策的文獻。探討外國廠商決定FDI的考量,如同前述,可能基於市場、成本或是關稅,若是基於逃避關稅考量,稱為躍過關稅(tariff-jumping)。Bhagwatiet.al.(1992)指出:地主國政府的貿易障礙,會促使外國廠商採取FDI,也就是存在一物換一物(QuidProQuo)的關係,因此是否採取FDI變成外國廠商與地主國政府協商放寬貿易限制的籌碼。GrossmanandHelpman(1996)以前述的概念,建立模型並作進一步討論。而邱俊榮與劉惠玲(2003)加入市場不確定性,討論廠商在面對地主國市場需求不確定的情形下,不確定性對廠商決策的影響,而文中指出無論是獨占或是雙占的市場結構,市場不確定性的存在均會降低廠商到地主國直接投資的意願。此外,QuiandTao(2001)納入地主國政府對於自製率訂定的考量,且假設地主國不存在下游廠商且地主國政府關心國內廠商技術的提昇,以探討地主國政府訂定的自製率如何影響外國廠商是否選擇直接投資進入本國市場或是採取出口商品的決策。綜上所述,不論是針對FDI是否存在技術外溢效果或是外國廠商是否進行直接投資時的考量,地主國政府都扮演決定性的角色。換言之,地主國政府是否支持外人進入本國投資,對一項投資計畫能否順利推行有重大的影響力。本文將以政府如何決策作為基礎,並採用GrossmanandHelpman(1994)所發展的政治獻金模型為架構,主要描述利益團體利用政治獻金以影響政府制訂對其有利的政策,而政府一方面收受政治獻金以籌措競選經費,但另一方面又必須關心國內福利,以一定的政績爭取連任。故政府的目標在於極大化政治獻金與國內福利的總和,即政府在制訂政策時,將會對政治獻金與國內福利作折衷取捨。此後,許多學者延續GrossmanandHelpman的政治獻金模型,藉以探討政府面對利益團體遊說時,如何制訂各種政策。如:Aidt(1997)分析利益團體議價能力之強弱如何影響政府制訂貿易政策。而Konishietal.(1999)允許國內與外國廠商參與遊說,且說明政府在制訂貿易政策時,相對於關稅政策會較偏好自動出口設限(VoluntaryExportRestrain),而此結果是由於政府較本國福利重視政治獻金時,則採取自動出口設限會得到較多的政治獻金。Mitra(2002)探討當政府可以選擇是否加入自由貿易協定時,本國廠商如何透過遊說影響政策制訂。Magee(2002)討論當廠商數目眾多,則利益團體透過政治獻金遊說政府時,將產生遊說搭便車(freerider)的問題。最後,國內亦有許多政治獻金相關文獻如:林奇蓉(2004)探討廠商遊說對策略性出口補貼以及策略性進口關稅的影響。賴育邦(2005a)指出:雖然環境污染減量36財稅研究 第41卷 第1期補貼可促使污染排放量減少,但在加入利益團體遊說之後,利益團體會用較高額的政治獻金以爭取高額的補貼,如此一來實際補貼水準將會大幅偏離最適補貼水準,而使得補貼變得無效率。賴育邦(2005b)討論在資本具高度移動性下,利益團體如何影響政府制訂環境政策。王智賢與蔡坤良(2006)探討面對政治獻金限額時,利益團體的政治獻金及關稅提案價格如何改變,以及是否達到社會福利改善之目的。王智賢與翁永和(2006)分析利益團體如何藉由政治獻金以影響政府制訂自製率的政策,發現廠商提供政治獻金之多寡及自製率的高低,會受到政府對全國福利水準重視程度高低的影響。Wangetal.(2006)討論兩資源對立之廠商如何藉由遊說影響政府制訂政策。賴育邦(2006)將初期污染排放許可分配比率的問題納入考慮,並分析新舊污染源的相對遊說效率對社會福利的影響。而王智賢與林惠敏(2007)分析利益團體如何藉由政治獻金以影響政府制訂最適污染管制政策之目的。準此,可以發現:由於模型設定貼近現實,而且易於操作分析,故受到國內、外學者廣泛運用至各種不同的議題。本文之章節安排如下:第1節為前言,第2節在於說明本文模型架構,並採GrossmanandHelpman(1994)之政治獻金模型,探討本國政府在面對本國與外國廠商遊說時,如何來訂定最適關稅水準,以期達到國內福利以及政府效用極大化。第3節則在不考慮廠商遊說與政治獻金之下,直接開放外國廠商進入本國直接投資,並比較此時本國政府獲得的效用與考慮遊說之下之政府效用水準,以探討本國政府會選擇開放與否。最後,第4節為本文結論。貳、政治獻金遊說模型假設存在兩個國家,本國與外國,兩國均有一生產最終財廠商且均提供本國消費者消費。本國政府基於保護本國廠商或為了向外國廠商索取遊說利益,可訂定不同的關稅水準。本節以兩階段賽局(two-stagegame)模型來討論政治遊說下,關稅的訂定與政府效用之間的關係。各階段的決策如下:第一階段進行GrossmanandHelpman賽局,由進行遊說的廠商,針對不同的關稅大小提供不同的政治獻金,而本國政府在考量政治獻金以及本國福祉的加權極大下,選擇一最適的關稅水準並求解出政治獻金數;第二階段本國廠商與外國廠商在給定的關稅下,進行Cournot數量競爭賽局。第一階段我們採用BerheimandWhinston(1986)所發展的TruthfulNashequilibrium(TNE)作為求解的均衡概念,同時整個賽局係以逆向求導法,由第二階段往前求解均衡結果。一、兩國廠商的產量生產決策假設國內市場的反需求函數為:P=α-β(x+y)其中x為國內廠商的產量,y為國外廠商的產量,P為產品價格,α與β為大於零的常數。同時,為突顯外國廠商有生產技術上的優勢,假設產品的邊際成本為02,而本國廠商生產一單位產品的邊際成本為2在一般化的假定之下,外國廠商的邊際成本可令為δc,而δ[0,1],本文係假定δ=0的情況下討論。37外人直接投資與關稅遊說之政策選擇c,且本國政府對國外廠商課徵每單位t的從量關稅,如此一來,本國廠商的利潤�1可表示為:外國廠商的利潤�2則為:從兩國的利潤函數可解出x與y的一階條件分別為:α-βx-(x+y)β-c=0(1)α-βy-(x+y)β-=0(2)由(1)、(2)兩式聯立求解可得:(3)由(3)式可得,,代表本國政府提高關稅時,將使本國廠商提高產量,外國廠商則降低產量。另外,當x、y均大於零的內部解時,可以求得兩國廠商之利潤水準如下:(4)(5)二、本國政府訂定關稅的決策本文係採用GrossmanandHelpman(1994)之TruthfulNashequilibrium(TNE)的觀點,
本文标题:外人直接投资与关税游说之政策选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46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