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纪录片家风观后感通用4篇
1/6纪录片家风观后感通用4篇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什么样的观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纪录片家风观后感通用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纪录片家风观后感【第一篇】今天,我观看了宣汉县家教在线第十四期栏目《好家风培育好孩子》,认识了一个新名词“家风”。短片中的主人翁小男孩和妈妈在楼道里对提着重物的邻居老爷爷视而不见。回到家,这对母子也没有主动向长辈问候,小男孩更是冲着自己的奶奶大喊大叫,十分没有礼貌。奶奶独自在厨房里忙活着,被油烟呛得直咳嗽,可其余家庭成员则各玩各的,没有一人上前关心,更不要说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在外就餐时,爸爸妈妈也不理会老人的建议,迁就着小男孩点了满满一大桌的菜……看到这里,小男孩对邻居的冷漠、对奶奶的无礼、对食物的浪费这一幅幅画面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心里五味杂陈。随后,嘉宾老师的一席话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是我们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我们成长的第一任老师。不良家风不仅阻碍我们的健康成长,也会对社会产生危害。人们常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正,则民风纯、国风正。2/6我不禁想到我们家的家风,就是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在乘坐公共汽车时,妈妈总会带着我一起把座位让给爷爷奶奶和小朋友;当看到路边哭泣的弟弟妹妹时,她总会关心地询问。记得一个周末,我在参加篮球训练,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妈妈打着雨伞来接我。当看到我的同学也没有带雨伞时,她主动把雨伞拿给了我的同伴,还笑着说大人淋点儿雨没事……正是在妈妈的影响下,当身边的人有需要时,我也会主动伸出援手。也正因为如此,我收获了宝贵的友谊。家风是什么?我恍然大悟,家风是一个家庭所有成员共有的习惯、思维方式及价值观追求的总和,是一种家庭文化或家庭精神。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庭世代相传的风气、风格、风尚。良好的家风如一场春雨,润物细无声;似一本好书,丰富而多彩。它用行动来诠释,用真心来感受,助力后代子孙们立德,立言,立行,代代受益。纪录片家风观后感【第二篇】孔子的课堂丰富多彩,与现在大不相同。他不布置作业,不考试,不惩罚学生,而是与同学们交流知识,周游列国,让同学们只是面更广,学到更多知识。孔子的课堂丰富多彩,与现在大不相同。他不布置作业,不考试,不惩罚学生,而是与同学们交流知识,周游列国,让同学们只是面更广,学到更多知识。在《孔子学堂》这本书里,我们不仅可以知道孔子言行的3/6原文与翻译,它给我们呈现出孔子上课时的情景,让我们更了解到孔子是一个讲理、礼让、谦虚的人。孔子从不写书,而他和他的弟-子讨论的话题都是常见的,也是从古书上总结的。可他们却可以“温故而知新”,从旧的知识中找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时一个话题可以聊上几节课,孔子老师也会有时被同学们问得答不出,只能思考,却不会为学生的问题而恼怒。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可见礼让多么重要,只要礼让治国,还有什么事办不到呢?人们要学会礼让,别人就会尊敬你;国与国之间互相礼让,战争也不会发生;君臣民之间互相礼让,这个国家民心不会动摇,将坚不可摧。孔子对他人礼让相待,他人也就以礼相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走在一起,一定有我的老师。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要学会谦虚,要相互学习。孔子老师在谈论“君子”时,子贡夸他而孔子却说这是给他戴高帽子。以及谈论其他问题时,孔子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只要有道理,就值得深思。可见孔子是个多么谦虚的人。走进《孔子学堂》,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一个不同的老师——孔子,他在课堂上与学生们讨论,让学生们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怎样才算有君子风范,让学生们在社会上能更好的生活,交到更多朋友。如果每个人都有孔子的精神,那么世界不再有战争,各地都有你的朋友,那是多么美好。4/6纪录片家风观后感【第三篇】央视网消息,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央视网微视频工作室公益短片《家风》,通过三个故事还原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家风传承”精神。“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对家族的传承,民族的发展都起到重要影响。好家风对我们的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树立良好的家风,既是承接家族兴旺与发展的需要,更是家庭成员做为公民社会责任的先行规范。从社会意义上讲,良好的家风映射出的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民族礼仪、气节与情感乃至民族的精神。建好家风,既符合时代特色,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有重视家风的传统。在古代,大凡成就一番事业者都重视家风的建设,有司马光于教子,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的家风;岳飞“精忠报国”的家风。近代有毛家低调做人、清廉的家风;。习家勤俭节约讲情义的家风;陈5/6云家身教重于言教家风。在优良的家风的塑造下,既成就了自己也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什么样的家风会育出什么样的人。孝悌家风出孝子忠臣,勤俭家风出清官,奢侈浪费出贪官。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先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建好家风开始!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风的建设。更多纪录片《家风》观后感分享,秋雨露网站收录最多,快来关注我们吧!纪录片家风观后感【第四篇】值此神州大地欢度农历马年新春佳节之际,央视记者在街头采访百姓关于家风家规的报道,引发人们的注视,男女老少,港澳台同胞众说纷纭,很有教育意义,也引起我的兴趣,联想到我们杨家的家风家规,特撰文回忆叙述之……我的祖辈解放前是生意人,小时候就常听祖上说,我们是“杨家将”的后人,在北宋靖康年间南渡到高淳芦溪定居的,我们也是汉代关西夫子杨震的后代。“四知堂”人遵忠廉,是我们杨家先祖的祖训。从我记事起,我家厅堂每年过年都要悬挂施斗南先生题写的“道德功于孝悌,清白传之子孙”的对联。受此起示,搬入新居后,我也自撰一幅:“诗文书岁月,清白传子孙”的春联贴在大门上,用以警示家人遵循家规家风。6/6在我读中学时,父亲对我说,我们是“四知堂”的后人,是清白人家,道德之家。作为杨家子孙,不能做辱没家规家风的事情,并向我详细解释“清白”的含义是三个方面——政治清白,经济清白,做人清白。所谓政治清白是指,不能做违背国家人民利益的事,不参与政治角逐,做一个遵章守法的老百姓。所谓经济清白是指,不取不义、不法之财,做诚信经商,童叟无欺,自劳而获的人。所谓做人清白是指,做一个不贪不奢的正人君子,不做奸诈狡猾的小人,要本着好人自有好报的期盼,老老实实做人,本本份份做事。我的祖辈们就是这么做的!他们一生济贫救济孤,助人为乐的善举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也获得了社会的认同与赞扬。在世风日下,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我们应该遵循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发扬每个家庭的优良家风家规,建立和谐社会、礼义之邦的国风国规,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文标题:纪录片家风观后感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694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