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第四章___bian教学节奏
第四章教学节奏第一节:教学节奏的含义一、何为“节奏”节奏(rhythm),指有规律的变化的运动的重复,与律动同义。自然界寒来暑往,昼夜交替,月圆月亏,潮涨潮落,云起云飞、花开花谢……无一不在节奏中进行。节奏,初始为艺术学的概念,它是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我国古代《乐记》上说:“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之后,对节奏的敏感成为人类的基本特性之一,节奏引申为对自然和社会的节奏现象的一种审美概括和反映。二、何为教学节奏教学节奏(Teachingrhythm),即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经过严密组织和认真提炼而创造出的教学艺术的动律。通俗地说,即教学过程中各种对比成分连续不断地具有一定规律性的教学变化形式。这些对比成分主要有教学速度、密度、力度、难度、强度、重点度和激情度等。教学节奏就是通过这些对比成分符合规律地穿插复沓、交替呈现来表达教师在创造教学艺术的过程中的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此外,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表情、眼神、距离等的变化,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交替使用,也都是教学节奏的体现。第二节:教学节奏的功能一、教学节奏能赋予教学特有的艺术魅力教学节奏能使师生双方情感发展波澜起伏、此消彼长,构成教学艺术的内在动律,使教学产生一种韵律之美、流动之美,具有勾魂摄魄、撼人心弦的艺术魅力,达到教学过程中师生审美心理共鸣。二、教学节奏有利于学生生理、心理健康节律性活动是人体的一种基本的和普通的生物学现象,教师只有正确运用教学节奏,使学生学习的外部教学环境的节律与学生学习的心理节律相位尽可能一致,节拍尽可能达到和谐,才可减少学生生理、心理疲劳,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三、教学节奏有利于教学美的创造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从学习主体的需要出发,注意调整课堂教学节奏,力争做到起伏有致、张弛兼济、浓淡适宜、松紧得当,使自己的教学具有教学节奏美。第三节:教学节奏的调控一、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调控教学节奏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节奏。如有的教学内容要采取活泼、欢快、轻松的教学节奏,有的则应采用端庄、严肃、紧凑的教学节奏,教师应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借用重复、突转、转折、强弱、曲折、缓急、动静等等艺术手法来形成相应的教学节奏。二、根据教学过程进展来调控教学节奏就一节课而言,教学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导课、授课、结课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不应一个基调,相同节拍,而应在力度、速度、密度以及激情度等各方面有所侧重,有所区别。三、根据学生的情绪来调控教学节奏教师要及时接受来自学生的情绪变化,调控教学节奏。例如,如果发现课堂气氛沉闷,多数学生神态迷惘,就要放慢节奏,舒缓一下,甚至重复有关内容;如果发现学生情绪松散,教师就应意识到可能是节奏太慢,应该及时加快节奏。四、根据课型的不同来调控教学节奏课型可分为教读课、自读课、习题课等。不同的课型要求有不同的教学节奏。例如,上教读课,若节奏过快,学生思维不能及时跟上,就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速度太慢,容易使学生思维松弛,注意力分散,心存反感,昏昏欲睡。而自读课,教师就不必全程跟进,步步为营,只须在关键处、疑难处点拨诱导,让学生自己钻研课文。无论是教读课、自读课、习题课,都要依据课堂气氛的变化把握教学节奏。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来控制教学节奏调控教学节奏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现状、能力水平、学习习惯等。例如,小学生和初中生还不习惯于较长时间从事紧张的脑力或体力活动,教学节奏应当抑扬顿挫,生动活泼,而高中生的教学节奏则可以紧张的时间长一些。快慢交替教学速度的快慢是课堂艺术的关键环节,讲课速度过快,会使学生思维紧张疲劳,导致学生“消化不良”,进而思维受阻;讲课速度过慢,又会使学生思维松松散散,厌倦无聊,“缺乏营养”。教师要从整体节奏上做到有效控制,使其速度快慢交替,此起彼伏,形成有规律的变化。密疏相间教师教学信息的密度应注意疏密相间。密而不疏,则学生精神长时间紧张,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疏而不密,则学生情绪则会过于松弛,注意力就难以集中。惟有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产生强烈的审美愉悦感。明暗相生明,是指教学的浅白,即有的教学内容,很通俗易懂,这时,教师如果大讲特讲,教学效果并不好,此时,教师不妨暗一点,暗,即教学的含蓄。明暗相生是教学节奏中艺术动律的一种特色美,含蓄是多数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详略结合教师传授知识必须突出重点,重点内容要“浓墨重彩”,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做到有的放矢,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惟其如此,教学才能生动活泼,富有节奏美。张弛交错“张”,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神经兴奋,情感激动,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弛”,主要是指教学进程中,有意地让学生的大脑在紧张中松弛一下,以保持充分的精力再度进入“张”的最佳状态。有张有弛,张弛交错,既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又有“小弦切切如私语”,这样才能使教学具有起伏有致的韵味十足的节奏美。教学语言节奏是指教师用讲课的音调高低、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长时间的停顿来调控教学节奏。比如在英语课上学习tiger,lion等凶猛的动物名称时,教师可模仿动物的叫声,抬高声音,放慢语速;而学习rabbit,sheep等温顺的动物时,教师可用柔声细雨,润物无声。教师上课要面带微笑,因为微笑能使学生感到亲切,轻而易举地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当发现学生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时,教师的表情可以“冷一点”,板起面孔,但要做到冷而不淡,使学生既感到严肃,又不严厉。这样就能稳定课堂教学情绪,调控不良行为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眼神的敏锐的透视性以广角度进行“扫描”,捕捉反馈信息,及时地做出调控。例如,有一次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有一名学生在和同桌学生说话,教师并没有停止讲课,而是用眼神注视这个学生几秒钟,这时学生受到了暗示和警告,很快就停止了说话,集中精力听课,从而达到调控的目的。行为科学证明:人生来就有一种本能的“空间领域要求”,有人分为亲密区、社交区、演讲区、窥探区。当教师进入教室里不同的“区域”,就刺激了学生的领域感,他们就会做出相应的心理反应。如教师发现某学生在搞小动作,这时教师不妨走下讲台,借巡视之机,走到这个学生身边,稍停几秒钟,这个同学就会受到暗示,很快停止小动作。灵活地采用种教学方法,可以控制课堂教学节奏。一节课可以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或讲读法,或练习法,或讨论法,或质疑法,或悬念法,或发现法……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节奏的变化。为了形成具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节奏,教师不妨根据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调控教学节奏。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多种图像和多种声音交替显现,形成节奏。课堂上如果只有教师和黑板两个图像,显然过于单调,若辅之以幻灯片、电视、电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那整个课堂就活了起来。案例一讲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如果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对全文的结构特点就会模糊。因此,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笔者引领学生直奔课文的重点段落:“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对这段文句,笔者采用解剖麻雀法,最后得出结论:本段从对象、程度两方面评价了马克思生前无人能及的伟大贡献,表达了恩格斯的无限崇敬之情。课文经这样一分析,重点突出,结构分明,教学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二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有的老师对文中“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引上顶峰”、“英勇跳崖”五部分均细读细讲,平均用力,结果不但教学毫无节奏感,连文章原有的起伏跌宕的强烈节奏感也被抹平。有的老师教学时则紧扣一个“壮”字,着重引导学生去体会五壮士痛歼敌人的威武雄壮的高大形象、铿锵有力的豪言壮语及气壮山河的跳崖壮举,而对于其他内容,只是“悄悄走过场”,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朱光潜先生曾说过:“人体生理活动,如呼吸、循环、运动等器官本身的有规律的起伏流转就是节奏,人用他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应付审美对象时,如果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人就感到和谐和愉快。”案例一例如,英语课在Revision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短平快的教学节奏,抓住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快速复习旧知识;在Presentation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放慢教学节奏,突出重点,分化难点,逐步渗透;在Consolidation和Dialogue教学中,教师应由慢渐快,多方位、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听、说的训练,使学生在快节奏的操练中养成快看、快说、快写、快做、勤思考的习惯,熟能生巧,在此基础上,教师着意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案例二有位历史教师,在讲到英法联军抢掠和火烧圆明园时,就以痛斥的语调和愤怒的表情来进行讲述,以深刻揭露这伙披着“文明”外衣的强盗们贪婪、残暴的丑恶嘴脸;在讲到安庆保卫战失败,太平军两万多将士全部壮烈牺牲时,则以赞扬的语调和沉痛的表情来进行讲述,以高度称颂起义英雄们崇高的革命精神……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起伏有致的教学节奏,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知识。案例特级教师于漪在教《茶花赋》时,设计了一段深情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使之产生紧张急切的心理;接着让学生聆听表情朗读,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课文情感交织的优美意境;再引导学生回忆并背诵赞美祖国山河的诗句,使思维进入紧张活跃状态,并及时利用这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最佳智力活动状态,抓住“醉”字重锤敲;在学生极度兴奋,发言踊跃的气氛中,老师又适时点拨指导,让学生在相对安静宽松的氛围中聆听朗读,在文中描绘的春深似海的美景中驰骋想象……案例于漪在教《藤野先生》时,学生对文中一些生难词语理解有困难,气氛有些沉闷,于漪就针对此情有意“疏”,讲“油光可鉴”一词,她不惜花时由浅入深地作不同讲解,先浅解为“涂油的头发梳得光,可作镜子照”,指出“鉴”即镜子,名词动用作“照”解,然后又将“鉴”生发开去,引出朱熹《观书有感》,说明其中的“鉴”是镜子,以进一步讲清“鉴”的含义,最后又指出“鉴”的引申义是“警戒”,并例举成语“引以为鉴”等印证。就这样根据学生情绪,疏密相间,形成鲜明的教学节奏。
本文标题:第四章___bian教学节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7 .html